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18

汉侯(穿越重生)——来自远方

时间:2018-12-01 10:52:07  作者:来自远方
  这样的感觉,远甚于封侯之时。
  毕竟封侯一事早就被透过口风,心中已有准备。升任朔方太守,成为边疆大吏,委实不在赵嘉的计划中,甚至想都未曾想过。
  谢恩归班之后,赵嘉心仍跳得飞快,脚下像踩着云朵,一直落不到实处,很不踏实。
  哪怕是对阵匈奴,陷入苦战,他都没有过这样的感觉。
  目光下意识逡巡,不期然对上魏悦,浸入那双漆黑的眸子,赵嘉才渐渐找回冷静,情绪开始变得平稳。
  无论如何,既然接下圣旨,事情成为定局,就要肩负起职责。
  未战言败是兵家大忌。
  尚未做就担忧做不到,同样不符合他的性情。
  事情无可更改,无妨拼上一把,看看他这个没有为政经验的太守,究竟能不能牧守一方,慑服诸邻,建功立业,垂裕后昆!
 
 
第两百八十八章 
  元朔二年,十月, 赵嘉升任朔方郡太守, 即将奉皇命北上赴任。
  因朔方郡设立不久, 此前营造的城池,在同匈奴大战中遭到损毁, 赵嘉出发之前,特召集百名工匠,并请下圣旨, 允他赴任之后, 征调当地青壮及牧民修筑城墙要塞。
  郡下辖地甚广, 又将徙民屯边,赵嘉职责甚重, 实在忙不过来, 韩嫣主动请命, 出任朔方郡都尉, 随赵嘉一同北上。
  两人卸任校尉,之前麾下两万将兵, 除调拨的六千步骑, 余者俱留长安, 归入曹时和李当户营中。待新选校尉就任, 亲军会再分五营, 拱卫天子京师。
  从九月到十月,魏尚连递奏请,言精力体力每况愈下, 实不堪郡内军政。魏悦比赵嘉早一步出发,日夜兼程赶往云中。
  魏悦出发当日,赵嘉、韩嫣、李当户和曹时出城相送。
  几人在城郊话别,以茶汤代酒。
  手托杯盏,李当户和曹时同时皱眉,赵嘉和韩嫣对视一眼,其后抬头看天。
  上月鲁王、长沙王连传噩耗,震动朝野。
  这两位都是刘彻的亲兄弟,长沙王更在南征时出钱出力,立下大功。其后深体圣意,自己出人出钱,在南越开辟柘田,准备大展拳脚。突然间薨逝,实令人措手不及。
  鲁王去后,王太子刘光继位。
  其年岁尚轻,又不爱读书,整日沉迷乐舞车马,国事一概交给国相,已有昏聩之相。其余王子年岁更小,有的还在襁褓,借朝廷推恩,各得一县或数县地,却无能进行治理。
  事情闻于长安,经主父偃奏请,既无能治理,当仅留税收,县内诸事俱交官寺。
  论理,此言本该招致反对,偏有鲁王妃出面,使事情的推行异常顺利。
  究其原因,并非鲁王妃多么深明大义,坚持和朝廷站在一边,而是鲁王沉迷音乐,宠爱妾和舞姬,爱屋及乌,比起王太子,更喜欢小儿子。
  数年下来,鲁王妃受够窝囊气。好不容易熬到鲁王薨,自己儿子嗣位,却要遵照推恩令,分给庶子食邑,怎不令她郁气在胸,怒意难平。
  主父偃的奏请,本意是进一步削弱诸侯王及宗室势力,却暗合鲁王妃心意。
  于是乎,哪怕存在反对声音,鲁王妃仍力排众议,坚奉圣命。
  亲娘已经点头,年少又无心国事的王太子自然不会反对。就这样,原本宠爱在身,几乎能同王妃分庭抗礼的几名妾室,陆续被送出王府,前往亲子封邑。
  有朝廷旨意,又有鲁王府在侧,即使王子成年,除每年税收,也无能插手县内诸事。
  不过事无绝对。
  随着汉帝国对外征伐,疆域不断扩张,若宗室子弟足够争气,才学武力不亚他人,未必不能以战功再封诸侯,功劳足够大,封王亦非虚话。
  反过来说,没有这份能耐,最好莫要蹦高,心甘情愿做个吉祥物,安于现状才是本分。
  相比沉迷酒色,身体早就垮掉的鲁王,长沙王之事略微复杂。
  刘彻不信向来健壮的王兄会突然薨逝,特命当地官员及绣衣使者详查。最终查出,是有越人首领进献美人,和怨恨刘发的国官联手下毒,当即雷霆震怒。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
  因刘发之死,刘彻下旨国官斩首,夷三族。诛越人首领,该部男子皆杀,余者尽罚为奴。
  案件了结之后,刘发长子刘庸嗣位。余子及翁主各得封邑。因刘发在南越有大量柘田,长女和次女主动上禀,愿将封邑让与兄弟,自请往越地。
  刘彻感念亲情,准两人奏请。
  两位翁主年纪虽轻,却是聪慧过人,性情果决。
  抵达南越之后,采取铁血手腕,敢乱者杀,心怀不轨者杀,不从汉令者杀。短短数月时间,杀得当地血流成河,凶名传遍百越。
  鉴于这场杀戮,宵小之徒再不敢冒头,匪盗及叛乱之人更是销声匿迹。
  同这两位翁主相比,此前逃出汉边,投靠匈奴的刘陵,未免令人不耻。
  在押送入京之后,赵嘉再未听到过关于她的消息。
  唯一能确定的是,刘陵已经身死,而且未按宗室礼仪入葬,史官都未曾录笔。如非在百越杀出凶名的长沙王女,他甚至已经忘记此人。
  几人在城外送别,以茶代酒,是因天子悼念兄弟,禁长安市酒一月。身为朝廷官员,自然不能以身试法。何况五人升迁太快,不知有多少人等着抓他们的小辫子,更要倍加小心。
  魏悦手持杯盏,仰头一饮而尽。握拳捶过曹时几人肩头,其后覆上赵嘉前臂,道:“阿多,我在北地候你。”
  话落,纵身跃上马背,猛一拽缰绳,战马发出嘶鸣,人立而起。
  “保重!”
  冷风呼啸,黑色大氅在风中翻飞,掀起同色衬里。
  赵嘉站在原地,目送魏悦一行驰远,彻底消失在视线之外,方才收回目光。
  正准备转身离开,脸上突然感到一抹凉意。
  抬起头,漫天雪花洒落,洋洋洒洒,覆上巍峨城墙,铺满脚下大地。
  长乐宫内,王太后躺在榻上,陷入昏迷,药根本喂不入口,尽数顺着嘴角滑落。阳信和隆虑守在榻边,见状,忙命宫人取来巾帕清水。
  “再去煎药。”
  不顾刺鼻的气味,隆虑公主坐到王太后身边,仔细擦拭她嘴边的污痕。阳信本想上前,实在受不住药味,手伸到一半又缩了回去。
  对上隆虑的目光,阳信不免有些心虚,咬住下唇,为掩饰愧疚,将远在渔阳的二公主扯了出来。
  “母后病成这样,渔阳早该得信,为何还不回来。”
  “阿姊。”隆虑公主皱眉,止住阳信的话,“渔阳郡距长安甚远,来回都要时日。母后病情渐有好转,阿姊说话总该留心。”
  “我哪里说错了?”阳信不忿。
  想到隆虑如今的日子,对比自身,不忿转为怨恨,眸光一利,就要与之争辩。
  “行了。”本该陷入昏迷的王太后,不知何时苏醒,睁开双眼,疲惫道,“都住口。”
  “母后!”
  见她苏醒过来,阳信和隆虑再顾不得争辩,都是面露喜色。
  “速召侍医!”
  “去禀报陛下!”
  宫人宦者急向门外,差点撞上来问安的陈娇。
  得知是王太后苏醒,陈娇快步走到榻边,不等开口,突然被阳信一把推开。
  “走开,莫要你假装好意!”
  “阿姊!”隆虑连忙阻拦,却还是慢了一步。被王太后拽住手臂,低头望去,看到王太后脸上的表情,不由得一阵心惊,“母后?!”
  陈娇踉跄两步,被同行的许美人扶住。
  阳信仍不依不饶,再次伸出手来,口中道:“若非是你,母后怎会病成这般模样!”
  “阿姊,快住手!”
  隆虑察觉不对,忙要拉住阳信。
  奈何阳信心头积压火气,既有对曹时,也有对刘嫖,同样有对陈娇,突然间爆发,岂是她能拦得住。
  长公主突然对皇后动手,形似泼妇一般,殿内的宦者宫人俱被惊住,一时没能反应过来。等意识到眼前究竟发生什么,登时寒毛倒竖,再顾不得其他,纷纷上前想要拉开阳信。
  时至今日,谁不知帝后感情甚笃。而天子对长公主是什么态度,有眼睛的都能看到。如果皇后在长乐宫受伤,他们这些殿内伺候的,全都会吃不了兜着走!
  最要命的是,谁能想到大汉的长公主会做出这般举动!
  宦者宫人一起涌上,许美人和大长秋早拦在阳信跟前。
  隆虑心中焦急,不时看向殿门,王太后冷眼旁观,根本不出声音,仅在视线落到陈娇身上时,才会闪过一抹怨毒。正是这抹怨毒让隆虑心惊,从脚底蹿升起寒意。
  在她惊疑不定时,天子的身影出现在殿门前。
  目睹殿中混乱,刘彻面现沉怒,大步走上前,握住阳信的手腕,一把将她挥开:“够了!”
  声如惊雷,殿内众人似被定格。
  短暂凝滞之后,宦者宫人尽数伏跪在地,颤抖着不敢抬头。
  陈娇扶着许美人,站稳之后,用绢帕按住她被刮伤的脖颈。
  刘彻看到沾染在两人衣摆的血迹,再看状似疯癫的阳信,以及靠在榻上的王太后,神情冷如寒冰。
  隆虑公主站起身,想要开口求情,被刘彻扫过一眼,话堵住喉咙里,到底未能出声。
  “皇后先回椒房殿,召侍医。”
  “诺。”
  待陈娇和许美人离开,刘彻挥退所有宦者宫人,直接走到榻边,母子俩四目相对,一个冰冷,一个漠然。
  隆虑试着靠近阳信,却被一把挥开。
  思及她方才的样子,直觉很不对劲。两人是亲姊妹,自幼一同长大,她知晓阳信骄纵,却不会鲁莽到如此地步。
  究竟是为何?
  “母后,”刘彻冷声道,“长姊自三月前常来长乐宫,其后性情愈发暴躁。此前纵仆当街行凶,视律法如无物。今日更状似疯癫,欲伤皇后,母后如何看?”
  王太后冷笑一声,转头不语。
  隆虑来回看着刘彻和王太后,一个念头闪过脑海,神情愈发惊疑不定。
  阳信似明白,又似不明白,眼神甚至有几分呆滞。
  “母后不想说?”刘彻背负双手,“也罢。”
  有些事情他之前不挑明,是顾念最后一丝母子情分。
  如今再看,何其可笑。
  “送长公主归府,命侍医看诊。”
  “闭长乐宫。”
  “三姊,归府后,凡出自长乐宫的香料绢帛切莫再用。”
  道完这番话,刘彻转身离开,径直迈出殿门,再未回头看上一眼。
  隆虑并不愚笨,细思刘彻所言,如遭惊雷。先前因王太后重病生出的愧疚,顷刻被碾得粉碎。压下眼底泪意,向王太后行礼,母女俩的情分就此彻底断绝。
  隆虑离开后,阳信也被送走。
  王太后独在殿内,视线扫过飘摇的灯火,沉默半晌,突然发出一阵低笑,笑声逐渐增高,犹如唳啸,整个人近似癫狂。
  元朔二年十月,魏悦、赵嘉和韩嫣北上赴任。
  同月,阳信长公主重病,隆虑公主被诊出喜脉。
  十一月庚午,皇太后崩于长乐宫,入葬景帝阳陵。
  伴着墓门合拢,这位先为金王孙妇,后入太子府,最终母凭子贵,成为景帝皇后的女人,终于走完不平凡的一生。
  一切是是非非,皆随她一同逝去。
  落于史书上,不过寥寥数笔。竹简不被翻开,再不会为人提及。
 
 
第两百八十九章 
  元朔三年,三月
  长安已是春暖花开, 鸟语花香, 朔方之地仍是乍暖还寒, 春寒料峭。
  自赵嘉北上赴任,迄今已有五月。
  考虑到当地气候, 以及迁徙的百姓多未抵达,赵嘉同韩嫣决定,先在城外搭建营地, 暂时以帐为屋。待一切安定下来, 抓紧召集人手, 由城墙和要塞开始重筑,并在原有的基础上, 对城池进行扩建。
  在赵嘉的计划中, 朔方城不单单是军事重地, 更将成为一处重要的通商口岸, 连接东西方商道,成为外来商旅入汉的必经之路。
  “郡城扩大规模, 城内设官寺, 军营, 增设军市和商市。”
  “城外置胡市, 划定区域, 许归降胡部落游牧。从战有功的胡骑,依功劳大小分给土地,准其迁居录籍。”
  赵嘉铺开竹简, 提笔记下同韩嫣商讨的章程。
  有云中郡和雁门郡为参考,两人经验不多,行事却能有条不紊,颁发的政令处处切中要害,令随行官员及朔方原有的郡官县吏心服口服。
  “徙民仍未到,将界春耕,郡内青壮本就不足,不可大批征发。”待赵嘉停笔,韩嫣将一盏茶汤推到他面前,忧心道,“如此一来,筑城之事又将延后。”
  “无妨。”赵嘉放下笔,发现指节染上墨点,取来布巾擦拭,随后端起杯盏,轻轻吹了吹。
  “阿多有主意?”韩嫣问道。
  “郡内百姓忙于春耕,草原上的部落可不需要种田。”
  茶汤味道不错,赵嘉一口气饮下半盏,缓缓舒出一口气,觉得手脚都暖和起来。
  哪怕已入三月,朔方仍有冷风侵袭,帐篷内点燃火盆,身上穿着厚衣,手脚仍会有些冰凉。
  “胡人?”韩嫣皱眉,迟疑道,“他们会筑城?”
  “不会没关系,可以教。”赵嘉轻笑一声,将余下的茶汤饮尽,口中道,“在云中郡时,为建要塞胡市,郡内人手不足,没少搜寻草原野人。消息放出去,给出一定好处,羌、氐各部还会争献羊奴。”
  “羊奴?”韩嫣认为更不靠谱。
  “说是羊奴,多为部落仇杀抓获的战俘,身强体健,能干活。”
  “这样的人岂非桀骜不驯?”韩嫣仍是担心。
  “桀骜不驯?”赵嘉站起身抻个懒腰,笑道,“王孙在长安长大,不了解边郡。有经验的小吏最擅使荆条皮鞭,落到他们手里,就算是凶猛的草原孤狼,照样要学会摇尾巴。”
  见韩嫣眉心依旧不展,赵嘉弯腰收好竹简,直接将他拉出帐外,站在新冒出青叶的草地上,深深吸气,凉意沁入心脾,格外的爽快。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