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彻以儒为工具,但同时也被儒束缚住。
其实董仲舒是出自好意。
他的意思是,你的位子是老天赐给你的,那么老天也有可能收回,所以你要做个好皇帝,要爱民如子。
但是光这么说没用,所以他就说:你看,天地有灾祸那就是你做得不够好,你要反省。
在这之前天地有灾祸,帝王其实多少有一点——啊!天啊!你想要干什么就冲着我来!不要伤害我的子民(咳,差不多这个意思啊)但是后来就变成了:天啊!是我错了,我知道错了,一定是我干了XXXXX不仁厚了,既然我知错了你就停手吧,不要伤害我的子民。
但是不是每次天灾皇帝都干坏事啊,若是政通人和来了天灾咋办?
不理他好像不行啊。算了,臣子们,你们心中有点数啊。
有利用天灾的,譬如宋仁宗就借一场大火为借口,ANTI了他不肯还政的老娘。
也有被天灾坑了的,比如宋某皇帝,在改革重要关头来了一场天灾,连他自己都怀疑了这改革是不是错的。最后失败了。
总之,这个过程大概就是:
汉武帝:我要利用这个。
汉家子孙一二三代:祖宗,我懂。
汉家子孙八九十代:这个说的很有道理啊!
N个朝代后:没错就是这么回事情啊!
为啥会有这个问题呢,以作者君浅薄的脑细胞来猜测,因为——教皇帝的任课老师,是不折不扣的儒学铁粉啊。
而且皇朝有断档,就意味着有些帝王心里有数的事情后一代就不知道了。
简单的说,原来拿来忽悠别人的事,被反过来忽悠了。
但是这不以为这儒就不是好事。也不是干掉董仲舒就能解决的事。
儒成为治国之学其实是因为它【学而思】【海纳百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的儒其实真的是最包容的。
这大概就是能够拿去回答知乎那种“有哪些发明之初不是这个目的,却被这么用了”的问题吧。
但是我觉得这其实和学说没有关系,所有有坑的都是真信了的皇帝。比如朱……(被捂嘴)
===
管子的故事是经济学概念,其实就是打贸易战。
这个事情美国人也干过。
美国当年将本国的产业往高端发展,然后低价出口粮食给别的农业国家,使得其内部粮食结构被摧垮,同时在出口国建立粮食加工产业(就是他们淘汰的那些)然后这些加工产业就成了这些国家的重点产业。
等别的国家国家大力发展这些工业后,美国就开始有意识得减少农作物出口,卖方市场,买方就得接受这个价格。
若是遇到某些国家彻底降低粮食产量后,美国就利用自己的最大出口国和生产国身份开始搞粮食战阵。
比如当年苏联遇到了粮灾。美国就禁止对苏联出口粮食,并且减少了小麦的种植面积。
苏联不得不去国际上采购粮食,又因为美国本身是巨大出口国,他的减产导致了小麦整体减产,最后使得苏联用更为昂贵的价格买到了粮食。
这些钱…………美国就都赚到了。
当然,有些国家是自己傻,有些则是不得已被迫。
好在现在都走过来惹。
我国的米、麦、玉米基本能保证九成以上自给自足,尤其是水稻,基本达到了十成十。
在任何时代粮食都可以打起战争来。所以农业大国崛起时候别人就很棘手,因为其实你要打压,可以压,但是要彻底摧垮农业大国还挺难的。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拼命提农业自给率的问题。
当然啦,自给率不等于不进口啊!
这是两个概念。
——以上现代知识提供于作者君的校对,她在给我校对的时候有感而发啪啪啪发了我几张截图,告诉我这个经济战争实力……(否则我只知道大豆,喂不要说出来)
作者君:?????
然后我才知道,这位,是学经济的。
HELLO?你学经济的你来做校对?
你们学经济的都那么厉害吗?
最近的小课堂已经进阶了,从教你穿越了怎么活下去改成穿越了怎么治理好一座城。
谢谢宝宝们的投喂!
名单好长啊!!!好幸福嗷!!!
话说我都是拉到当天的20:59分,之后的第二天拉。名单是不会漏的。作者君试过那个一键感谢之后就坚定得否决了它,每次都是手动哒!!
爱你们!
安利是木有安利,最近我好想没有买啥特别好用的。
摸摸头。咦,硬要说的话,你们用过那个小林的喷一下衣服就会凉的喷雾没有?这个我觉得夏天用挺好但是不确定你们用过咩,因为出来很久了。
第43章 大汉华章(41)
翌日, 整个朝堂都忙碌了起来,不光光是中山国本身的三公九卿,就连学舍的教书先生们也被频繁请来商谈此策。
中山国的公立学校的先生们均为大家, 其中有不少都是中山国如今公务员班底的老师或者长辈。
都是之前学舍成立之时被这些“不肖子孙”从深山老林里头挖出来的。
正所谓打倒了小的……啊不是,难倒了小的就要老的上, 领导已经布置下来了任务, 甚至说了你们要是解决不了,我就宁可不要这铜山的任性话, 下头的官员们挠头半天发现解决不了这个问题自然只能去骚扰老一辈。
然后他们惊悚发现, 老前辈们一脸「我们正要去找你们呢」, 然后听闻他们说明了来意之后,更是一脸欣慰。
中山国的官僚阶层普遍较为年轻,在这个时代举荐而出的才子分孝廉和茂才, 前者除了看你的品行也要看你的工作能力,而且还得在当地有名望。
除了特别会推销自己的人,有多少人能在小年轻时候在当地一个县能有名望?即便是资讯发达的现代, 再优秀的小朋友除非能够拿个大奖引来记者采访,否则能名出小区就已经很不错了。
相比孝廉, 茂才还要更难举一些。孝廉还能靠宣传、刷名望刷出来, 茂才则完全是个人的才干。
一般靠这两者入了官场的基本都得是四五十岁的中年人啦,像曹操当年能够以二十岁就孝廉出仕那真是非常了不起, 所以他当时还吐槽了一句自己身边的都是五十来岁的,而这些人还是官场新新人呢。
但是中山国的此次择才方式因“唯才是举”,吸纳了大批年轻人,年轻人冲劲大, 但经验却难免不如老一辈的了。对于某些事情他们也知道的不太清楚,自然不会有警觉心。
事实上他们即便不来求助, 书院的老人们也要去求见殿下了,为的也是这铜山之事。
老一辈当年多多少少都耳闻或者经历过当年货文帝时候的货币混乱时期,中山国所在之地富庶,但也难免会受到两个大型造币团伙的货币流波及.
后来景帝收了其中一个,另一个因为吴王想要干坏事需要积累资金囤积兵粮,对中山国来说这冲击才算好了些。
哪想到他们的日子才好过了没几年,陛下又发给了小国王一个铜山。
这些老人们当然不知道夏安然是做了什么才换来了这个奖赏,在他们看来这就是熊家长的节奏。小国王年龄小,拿了金山银山不挥霍那有可能吗?他们之前还觉得小国王是个可造之材,才存了在这里养老观望的念头,现在眼看着好苗子就要学坏,诸位老前辈这下是课都不打算上了就准备撸袖子去骂人来着。
这下听闻学生/后辈们的来意后,他们的神色才舒缓了下,一个个又恢复成了光风霁月模样,抚须和善而笑。见后辈们被他们方才怒发冲冠模样惊到,老先生们纷纷表示:惭愧惭愧,修身养性多年,老夫还是未曾修炼到家哎,啊哈哈哈。
再看后辈还是畏畏缩缩,他们瞬间吹胡子瞪眼:都站直了,什么个德行,看事情还不如十来岁的娃娃透彻,赶紧回来补课!
夏安然不知道自己官员们都一个个被带回去回炉补课了,他正忙着写信给自己的兄长们询问关于铜矿的问题。
铜这种金属在举国分布不寡,除了有大铜矿的吴国,别的诸侯国多多少少都能发现一点,就算没有铜矿,有铁矿也一样啊,铁比铜廉价些,但是也能卖钱。
哥哥们有没有考虑过这种经济高速发展下的工农商不均衡问题?弟弟没经验啊,急,在线等。?
第一个接到弟弟骚扰的自然是河间王。
河间王作为中山王的邻居,真心是拿他这个弟弟没法子。都是一个爹生的,是他出来单干得太早了吗?怎么感觉已经跟不上弟弟的节奏了?哪有人拿这种问题来问人的。
河间王还不知道这位弟弟这不光是问人,还是群发。
但是无奈他拿人手软,现在又在和人一起经营商路,自然不好不回。但这个问题河间王没法回啊,因为河间没有矿。
河间主要是冲积平原,以农业为主,于是他开开心心告诉弟弟:我亲爱的弟弟,为兄没有这个烦恼哟。既然你来信了,哥哥这儿正好没纸了,你那还有富余不?再给为兄一些呗,哥知道你缺菽麦,跟你换。
第二个收到信的是同母哥哥赵王刘彭祖。
赵王的封地在如今的邯郸,他倒是有一个武安大铁矿在。
刘彭祖一脸莫名其妙,怎么处理?赵国邯郸非常富庶,又是交通枢纽,所有前往中山国的货物都要从他这里经过,光是税收就足够让他不用收农税了。而且他本身对于敛财也没太大兴趣,现在正忙着整治国内不法呢。
所以没有农税的赵国农民们当然能够大力发展农业,加之法治清明之后农人生产积极性更足了,虽然还没收获,但是目前看情况收成不差。
同理,鲁王挠挠头,他境内也有一个大铁矿,而且矿藏很丰富,每天都在苦恼人不够用。
鲁地本身三面环山,种植条件优势十足,加上铁低价,鲁地农民的农具都能用上铁具,事半功倍加上天公作美,反正从鲁王到了这里之后连年增产。
也正是因为太空了不需要他管理,他才闲着没事忙着造宫室呀。
对了,弟弟这是为兄最近研究出来的宫室围栏图纸,我觉得这个特别好看,但是你五哥说这个不好看。你帮我下个决定,哥哥下一个宫室的围栏用这个咋样?
皇五子非嗤笑了一声弟弟没事找事,但是难得收到兄弟的来信,他也不好不回。他随意挑笔落墨,写了个“以力破敌”回了过去。平衡?那是丞相干的事,作为一国之主,要做的可不是平衡各方势力。
而是破、杀、屠。出头的椽子灭了即可,只要足够强大,何愁下头不太平?
长沙王刘发离得最远,收到信的时候也是爱莫能助。他那就一亩三分地,又在偏远地区,啥都没有。连大道都不通的地方能有什么商业?
洞庭湖连年泛滥,忙着整湖都来不及,更别提别的了。
但是难得有兄弟写信过来,长年被忽视的刘发心里头也是很欢喜的,他认认真真写了长长的回复之后送了回去,还一并带上了些长沙特产。
当然,现在长沙也没什么特产可带,他送了些椿油过去,也算是当哥哥的一番心意就是了。
等人走了之后,刘发摸了摸弟弟送来的纸,叹了一口气。
当弟弟的在苦恼太富了怎么办,而他还在苦于怎么发展当地经济,让百姓能吃饱饭……人真是不能比。长沙王苦笑着摇摇头。
胶西王刘端的回信来得最晚,内容也最干脆。
这位性格有些阴鸷的国王很干脆地写了个“庸人自扰”丢给了自家弟弟,也不管此举会不会得罪人,反正他人缘一惯不好。但是他上头有两个能干的哥哥,胶西王任性之举也能有兄长们兜着。
总之,兄长们的回信陆陆续续抵达之后,夏安然觉得都没什么参考价值。兄长们的意思都是顺其自然,要么是压根没发现有这个问题,要么是因为矿藏历史悠久,当地居民已经在长期和其共生时有了一套自己的节奏。
毕竟矿藏的挖掘和使用也有一个过程,谁也不像他是天上掉下来的。
夏安然将哥哥们的信塞进了小盒子,然后吧唧吧唧开始啃起顺道被捎来的各地特产。他边啃边想着这个问题。
然后他很快就收到了嫡亲哥哥又一封信。
虽然搞不懂这个弟弟满脑袋哪来那么多奇怪注意,但是作为兄长,他还是帮着查了资料的,查完之后当哥哥的就来信嘲讽啦!
就算你家里有铜,哪儿就能无限制币了?傻弟弟,你先去研究一下造币的工序吧!
而且你以为造出来的钱币就真的会都用了吗?
唔?
这是啥意思?
夏安然满头雾水,然后他就被科普了——就算有铜,但是以诸侯国的能力,铸币的量无法太大。
因为如今使用的是浇筑法制币。
浇筑法就是建好模板然后将融化的铜液灌入,然后敲碎模具取出的一种方法。即便匠人想尽办法将模板制作玩出花来,但是它还是势必受到一样东西的限制——陶泥的干涸时间。
这些陶泥还是一次性的,也就是说哪怕匠人日夜不停地铸币也要不停地重复「造泥板、等它阴干、灌入铜液然后敲碎取下来打磨」的过程。
这样的生产效率自然高不到哪里去。一个模子里头一般也就能做十来个铜币,一个匠人一天能产出两百个便也了不起了,加上天气因素,特别潮湿的季节还要停工。
这样的超低生产效率才是此前没有出现大规模通货膨胀的原因,除此之外,还会发生富户收集钱然后将它融了之后做铜器等情况。当然还会有铜钱藏着不舍得花,富豪将铜钱当做陪葬一起带进地里去等等事情发生。
种种因素堆积之下,其实市场上的钱一直不够用。市场嗷嗷待哺,官方造币又来不及供给市场。否则你以为为啥当皇帝的不把铸币收为国有?你以为为啥咱们爷爷把半两的重量调为四铢?就是为了防止货币被这些有钱人大量收拢然后造铜器再冲击可怜的货币市场呀!
老爹给你铜矿你就乖乖铸币,如果实在担心,就把钱造出来当做岁贡丢给老爹不就完了吗。
夏安然沉默了……这,这还真是他意料之外的发现呢。
缓慢的生产过程勉强补上了货币缺口,也算是因祸得福?
但是……咳,夏安然知道更快的铸币方法啊!让他放着不用新方法就眼睁睁看着现在的工匠慢慢干活,这是不是有些太残忍了?而且他老爹已经免了他十年岁贡了,这时候赶着送礼,还是拿亲爹发下来的东西转手送回去这个是不是有些不太好?
49/311 首页 上一页 47 48 49 50 51 5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