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其实只有象征作用的驰道,还有北部直抵匈奴的直道,但是老百姓们寻常使用的还是大道,或者也能够称为驿道。
这种道路是专门用来传信、运送物资、官员上任。沿途还有官方驿站,基本上每隔三十里就有一个驿站,官员们可以免费歇息喝水吃饭,还可以在这里换马,但寻常百姓却是需要付费的。
驿道有专人维护巡逻,还有官员们来往奔波,自然安全系数高,所以寻常百姓商队多半会选择走大道。
但是大道有一个缺点,它就和如今的国道一样,只负责主要交通。
譬如你从长安到中山国可以走国道,中山国的区域是南北走向,基本上主要的县城都在直道的南北贯穿带上,但是如果你要走东西走向那就只能走中山国本身的土路。
中山国人口密集又以平原为主,情况还好一些,如果是山地丘陵为主的地方则难免会有藏匿的匪患。
若是平民落草为寇也罢,最怕的就是当兵的一整个队一同落草,大商队能够雇佣勇士,但寻常商队的护卫则是完全打不过的。
日子久了便是民间一霸。
也因此,运输成本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小型商队的发展。
但夏安然现在联系几个诸侯王搞的这么一个物流链,就是将中山、河间、赵、鲁四个地方串联了起来,而鲁又向其东边连起了胶东、胶西二国,赵向着南边连起了梁国。
说是四国,其实辐射圈内足足有八九个诸侯国,更是一路带上了若干个郡县。
于大商队来说这无甚意义,但是对小商队来说,却很有用。
一来一往可以大力减少物资消耗,而且也能拉动他们本国的税收。这一件事之前梁王和太后说过,言语中一方面是为了夸夸小皇子,另一方面也是向太后彰显一下他是多么的慈爱。
太子虽立,但刘荣被他的母亲栗姬养得有些软和,这种软和还和自家小九那种不太一样,是从上到下都软。
自家小九皮是软的,但是里头的馅却是硬邦邦,戳得狠了一准还能弹回来,但是太子那戳下去那是直接能戳穿。
刘荣的性格不合适,这一点刘启看出来了,窦太后看出来了,刘武自然也能看出。
是以刘武根本没把刘荣放在眼里。
他频繁出入长安城,每次都假借思念母亲,一年中几乎不是在来的路上,就是在回去的路上。
这次他分明下令谁也别来,末了却发现弟弟已经快走到长安了。好在他应对及时,才没酿成祸端。
对于这个弟弟,刘启多少觉得有些烦,故而当他意识到几个儿子这是在薅弟弟羊毛之时心中顿时有些痛快。
小孩们的心理在大人眼中那就是透明的。
作者有话要说:
刘启:我儿砸,棒棒哒,贼贴心,为父解忧。
刘启:我已经看到了未来,定然是两个儿子齐心协力共创大汉盛世。
刘启:光这点我就能吊打很多爹,这一定是朕的优良基因!(指指点点)
陌生人赵祯进入聊天室。
陌生人曹操进入聊天室。
陌生人刘协进入聊天室。
赵祯/曹操/刘协:没事,我们就是来看看这个明明占了儿子光还不自知的。
===
华夏民族的基建之血一定是从祖龙开始的,秦始皇的驰道、直道那是和高速公路一样得在造啊。
最后都便宜了西汉。= =
货物和物价的宏观调控是西汉正式开始的,但之前管子已经提出了。
西汉用的是平准法,道理类似。
但是这个方法在中山国没问题,放到全国就有些难度了,因为这个采购和物价这东西很难有标准。中山国地方小好监控,放到整个大汉就容易发生官商勾结的情况。甚至于调动货物来售卖。
没有制度是完美的,就看谁想得更多一步。
平仓……是夏喵的恶趣味嘎嘎嘎,然而并没有人能够GET。
鸭子在换毛的时候……那是真的丑啊。
话说我在写比喻的时候其实是想要写皮卡丘和皮卡丘大叔的,就是那个戴着皮卡丘头套的,但是我找不到那个了,然后一搜皮卡丘就出来了一堆皮卡丘拟人……哎呀,有点带感。
说到宠物小精灵,作者君以前看过一篇文,虽然是7年前的但是至今我都没忘记,《幸福的定义》JJ上有,不V,未完结(但是可以当做完结,真的,看我真诚的眼神)
CP是超梦和原创主角。
老好看的,看完能笑出来那种。
推荐一下。
不过是第一人称,咳,某个时候很带感嘻嘻嘻。
我保证,攻3章内出来常驻。
他再不出来,刘彻就要歪了。
夏喵不会带崽啊,算了,指望公猫带孩子那是太为难他们拉。
夏喵家从来都是他浪的飞起他家那位拉住人的。
(每次作者觉得剧情开始起飞的时候就要把攻拉出来,然后瞬间世界就稳住了)
不,别猜了,攻不是金箍棒,也不是定海神针精。
攻是啥至今没人猜到嘻嘻嘻。
第45章 大汉华章(43)
梁王所在的洛阳商贸发达, 大商户压根不在意小国王们搞出来的这条通道,但是寻求大商户庇佑的小商户却可以借此通道用极小的代价将货物卖到偏远地区,从而脱离大商户的势力范围以谋发展。
甚至于只要这道链条成型, 他们的店铺也可以搬离中心城区洛阳,去更廉价之处扎根。
毕竟那里的生活水平更低, 劳动力成本低, 税收也低。
中山国摆出了欢迎商户进驻的姿态;赵国可通三国;鲁国还可通徐州、扬州。只要把路走通了,可不比赖在洛阳要强?
刘启看破不说破, 他反而狠夸了一顿梁王, 将梁王顶在了杆子上。如此就算有一日梁王发现了不对, 一时半伙间也下不来,就算他这个当爹的赞助儿子们了。
其实刘启想得还是简单了,夏安然想得要更多一些, 当然,这倒不是他比刘启聪明,而是依托于他在现代所摄取到的知识养分。现代近二十年, 中国可以被称为互联网时代,但也能被称为是物流供应链时代。
对于百姓们看到的是快递, 这实际是物流链的最后一环。而几国联合起来的运输队起到的就是物流公司的效果, 他们的初步任务是安全运送货物,但未来却不仅仅如此。
依托于大汉的发达的直道以及彼此的身份所带来的福利和震慑, 使这一支供应链可以基本做到安全和迅速、廉价三个优势。
而且他们所接受的货物也有弹性,除了活物外都能接,一般来说,基本也可以保证在约定的交付时间前到货。
长期合作久了之后, 就能够让买家和卖家生出一种固定的节奏和信任,最终这份信任可以使得大家觉得没有必要提前太久下单。
就像以前老一辈一袋米刚开就想着再去买一袋, 而现代的年轻人基本前一天发现米缸要见底了才会再去买一袋一样。
这是因为他们认为快捷的物流链,可以保证他们需要的货物能够在他们需要的时间内准时到达,所以没有必要浪费宝贵的空间去存储货物
这样操作还有一个好处,便是可以有效得降低货物堆积,从而提高金钱的流动速度,而一旦仓储成本降低了,利润就能够提高,利润多了,就能吸引越来越多的商铺向着他们这些稍小一些的郡国发展。
或者能够在当地建立加工基地。
农具的发展和集约化生产会使得田地的富余劳动力越来越多,而这些人口必须要加以引导就业和生产。
否则如果人口的增长量过于迅速超过土地荷载量,就会引起灾荒、暴乱,进而发展成战争。战争使得人口大量减少后,地广人稀、发展农业、人多地少如此循环。
这有个专业名词叫做马尔萨斯陷阱,在工业革命以前,几乎所有的王朝的人类都在这个循环圈内往复。
而最好的引导方向便是转向工业,如果可以吸引商户在这里建立加工厂就地提供岗位,那便可以极大得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人均收入和人口增长能够保持平衡的话,就不容易从内部发生崩裂。
工农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在保证自攻自足的情况之下,工农业的产品还能够促进商业的流通。
想想就觉得美滋滋。
而且他既然已经打算建立平仓,自然也要考虑平仓多余粮食的销路啊。
没错,就是这么得有野心。
有野心的小国王现在正在和他二哥商量通船这事。
河间王是栗姬的次子,也是刘启的第二个儿子,同时他也是封王的第一位小皇子,刘启自然不会亏待他。河间国占地面积虽小,但它位于滹沱河和黄河之间,冲积平原极其的富饶,粮产瓜果充足。
而滹沱河正好连同了中山国和河间国,两国之间没有可直达的道路,既如此为什么不利用一下水道呢?
我们这又是上下游的关系,还有高低落差水流自然流向的因素,就算返程也有东南风打辅助,不搞一下航运岂不是亏大了吗?
河间王被这个弟弟烦得有些受不了,他挥挥手让使者回去报信,就说他答应了!只要你中山国能造得出船,能搞定我们之间还要经过的涿郡的安平县我就随便你,好了吧?!
不要打扰我看书啦!
使者嘴巴一咧就开开心心地回去了,当然,回复给小国王的话自然经过了一番艺术加工。夏安然一听当哥哥的居然那么爽快那也不多说,咳,他其实早就已经开始造船了。
中山国内河流众多,主要由两个河系贯穿,北边是直达白洋淀的滱河河系,南边是滹沱河河系,都和涿郡有关,但相对来说,滹沱河在中山国到河间国这一段走势平稳,而且水量充足,更适合走船,背面的滱河的弧度就有些大,带着转折的河流水流湍急,对走船的要求更高一些。
做事吗,当然要先从简单的开始。
其实就航海和航船业来说,中国古代一直是走在了时代的前缘,秦始皇时代就已经造出了可远渡重洋的大型海船。
汉代前些年穷,一时半刻就没顾着发展大型官船,但是民间却没有放下改进。
中山国有一个老匠人擅长造船,这还是夏安然带着弟弟到处晃悠时听说后派人去寻访的。
这匠人曾指挥学徒造了一艘渔船,其腹肚可放鲜鱼。如此,渔船便可将活鱼带回,甚至于可以晚归捕一波夜间觅食的鱼类,这种船很受当地人欢迎。
敢在船肚内放水,显然一方面他算稳了船舶的重心所在,另一方面则是确保船舱不会发生漏水情况。无论哪一种都非常值得学习。
夏安然看中的正是这一技术,这技术和后世逐渐发扬并且从中国走向世界的“水密隔舱”技术很像。
水密隔舱是一项非常伟大的发明,一直到现代都还在应用。其实它的原理说起来非常简单:
就是用隔舱板将船舱分隔为互不相通的一个一个舱区,然后严密分隔,使之彼此间密封,如此即便在航行过程中有一个舱区漏水也不会影响到别的舱区,也可以保证船重心不会大面积偏移以至于沉没。
而同时,因为分舱,在卸货时候也更清楚货物归属。
排除这一点,其还有一个优势。为了保证密封和抵抗水压的效果,这些隔仓板都非常的坚固,它们就像是在船舱里面建立了一个个互相支撑的蜂巢形网络,无意识地加强了船的横向承受强度。此举保证其遇到大浪或者礁石时候也不需要害怕。
在后期的水战中,这也是宋船就算被投石器砸出了坑洞也不会立刻沉没的秘密。
夏安然虽然只知道这个概念,但是经过本地的县官翻译,造船匠人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在夏安然表示可以将匠人的名字刻在船舵上之后,这位匠人毫不犹豫地加入了他的工作团队。
然而等他兴致勃勃地回到了中山王府想要告诉弟弟这个好消息的时候,却看到了一脸严肃沉重的郅都,和一看到他就扑上来的刘小彘。
刘彘被夏安然反射性抱住之后哇的一声就哭开了:“阿兄,父亲要将南宫姐姐送去和亲!”
南宫公主是几个小皇子的二姐。
刘启虽然儿子很多,但是女儿就三个,还都是王美人生的,也正是因为如此,王美人连生三女后依然恩宠如旧。
汉室公主地位很高,三位公主都是年岁小小就得了封邑,零花钱比小皇子们还多。
当然因为王美人为人低调,几位公主才没有表现出其豪奢。但即便如此,公主们和皇子们生来就玩不到一块去。
女孩们发育更早,哪怕是同母弟弟的刘彘都躲着她们,他年岁太小,常被姐姐们当玩具玩,还给扎小辫,等懂事些之后他看到姐姐们都是有多远跑多远。
更别提别的小皇子们了。
在刘胜记忆里,那三位同母小公主都有些抱团欺负弟弟们的意思,但即便如此,那也是他的姐姐。
更何况,大汉历史上以公主真身和亲的,不是只有一个吗?那位不是叫细君公主吗?那时候他还是看别人批评汉武帝的时候有一论调便是:别的皇帝派良家子派宫女,就汉武帝嫁了宗室女。所以判定武帝更加无能来着。
因为对公主封号的印象很深,所以夏安然觉得自己应当没有记错。
刘彘已经哭到抽噎,忽然他感觉身体一轻,夏安然将小皇子抱了起来,把他的小毛脑袋压在脖颈处,轻声说:“彘儿莫哭,先入府再说,”
刘彘的情绪一直撑到现在,见兄长回来后才释放了些情绪,现在被哥哥一动他倏地一惊,吸了一口气,便开始不停打嗝。
这下更是连哭都哭不好了,简直出离委屈:“呜呜……嗝,阿兄,嗝,南宫姐姐可怎么,嗝,办?”
夏安然连忙给人拍背,极是心疼,他赶紧让人别说话了免得岔气。
等到回了房,马上就有脑子灵活的小侍递来了帕子。夏安然拿热帕子把小孩满脸的狼狈给擦干净去之后,见他一直在打嗝,立刻吩咐人去倒温水,然而小皇子这个嗝一打就没停了,喝下去两杯水也没好。
最后刘彘捧着圆肚皮不肯再喝了,他稍稍适应了些,已经能够在打嗝的间隙里头把话快速说清楚了,“荣哥哥说,匈奴人来信说之前的公主都不是大汉公主,嗝,所以他们很生气,就说如果父王不嫁一个真的公主过去就要来攻打大汉!嗝,大姐姐已经订婚,南宫姐姐还没订婚,所以父王就要把南宫姐姐嫁给大单于!”
一句话急急说完之后刘彘打了一个大大的嗝,他越想越急,捏着九哥的衣袖,用力地用小短腿狠狠蹬了两下地板:“阿兄,这要怎么办啊,”
他阿兄眸中闪过一道暗芒,忽而低下头和他眼对眼,十分认真地说:“彘儿,阿兄要告诉你一个秘密。”
52/311 首页 上一页 50 51 52 53 54 5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