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19

不一样的食神[重生]——何枝

时间:2019-11-21 10:59:14  作者:何枝
  虽然二老不会向别人说赵父赵母现在的收入,但绝对会向别人炫耀自己二儿子和二媳妇儿给自己买的年货。
  这种感觉就像家长特别喜欢把孩子的奖状张贴在家里最显眼的地方一样,那是父母都想向世界炫耀的天性。
  赵父是家里的老二,上面还有一个大哥,而下面还有一个三弟和幺妹。赵安的大伯、三伯都已经独立成家,平时并没有和二老住在一起。
  这也是二老主动提出的要求,既然已经成家那就各自生活,免得因为各种琐事而产生纠纷,反而把好好的一家给折腾散了。
  不过下东村本来就不大,赵大伯和赵三伯各自的家离二老也不远,只要不是农活最忙碌的时候,隔三岔五就回来看二老,更别说不时邀请二老到各自家去吃饭。
  没一会大伯和三伯两家都来到了二老家中。年夜饭这种事情肯定还是在二老家中准备,这些天已经把腊肉、香肠等食物准备好。他们上午便是去镇上的集市“赶场”买明天需要的食材,所以今天来得晚了一些。
  看到赵父一家已经达到,几个月不见,兄弟三人自然有说不完的话,当下就聊了起来。
  或许因为赵爷爷分家独住要求的关系,赵家几兄弟之间并没有什么龃龉,兄弟感情一直很好。
  而赵母则和两位妯娌一同去厨房准备午饭。而赵安的任务则是陪爷爷奶奶聊天,给她们汇报自己在蓉城小学的情况。
  如果不是赵安极力阻止,恐怕赵父赵母已经把赵安的奖状和试卷都带回来了。
  第二天,所有人都起了一个大早,赵安也不例外。
  农村做年夜饭的架势可比城里人要大得多,除了一些必要的食材已经提前购买好以外,其他的东西都是就地取材。
  比如鸡鸭都是二老散养在院子里,任何饲料都没有喂养,完全靠它们自行觅食,要一到两年才能长到两斤以上,绝对拥有最鲜香、劲道的口感。
  赵父去捉鸡鸭的时候,它们仿佛意识到了自己即将面对的命运,满院子到处跑,不想让赵父捉到。
  “老二啊,你半年没做农活,怎么什么都不会了啊。”赵大伯在一旁笑着自己的弟弟,然后亲自出马,把它们逼到一个四角,快速将它们擒住。
  这个时候的赵大伯菜是真正意义上的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
  看到自己的同伴已经被捉,剩下的鸡鸭突然从奔跑变成了缓慢踱步,仿佛在说:这种时候只要比自己的同伴跑得快就好了。
  至于猪肉,赵爷爷和赵奶奶已经上了年纪,没有再养猪。但是大伯和三伯家里都养了两三头猪。兄弟二人已经约定好每年过年杀一头猪过年就够了。
  今年轮到赵三伯家杀猪,前两天就已经宰杀,大部分的猪肉已经在赶集的时候卖了,但最好的猪肉都留在了自家。今天涉及猪肉的菜就有粉蒸肉、酸菜滑肉面块和刨猪汤。
  “真的好久没有吃刨猪汤。”赵父在一旁感叹了一句。
  “老二,你们什么时候回城啊?要不多留两天,我们摆个刨猪汤?”赵大伯热情地说到。
  赵大伯所说的刨猪汤和今天做的刨猪汤可不是一个意思。赵大伯所说的用“刨猪汤宴”来称呼更合适。
  刨猪汤宴会是华夏西部诸省份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习俗,讲究的是七大碗八大碟,十五个菜都与猪肉有关。最常见的便是粉蒸肉、回锅肉、炒猪肝、酸菜滑肉面块以及刨猪汤。
  不过回锅肉、炒猪肝这些菜并不适合年夜饭这个场合,年夜饭一般都会从下午吃到晚上,这种热炒菜在短暂的时间内便失去热度与口感,哪怕今天赵大伯想给自己的二弟做更多的“刨猪汤”的经典菜式也不行。
  “算了,还得赶回去做生意。”赵父已经把自己卤菜的生意给自家兄弟说了,让他们不用担心。
  看着一家人忙上忙下,赵安也很想上前帮忙,但是被一家人全部拒绝了,于是赵安的任务便变成了陪同爷爷奶奶一起监工。
  赵大伯和赵三伯两家的孩子都是男孩。大伯家的孩子赵达已经十六了。学习很一般,已经会家帮家里做农活。而二伯家的赵兴今年八岁,还在下东村的乡村小学读书。
  昨天吃了午饭之后,大伯、三伯两家都各自离开了,所以三兄弟一直没什么机会说上什么话。今天大人们都在忙年夜饭的事情,三兄弟便闲了下来。
  此时兄弟三人正在院子里玩,赵达和赵兴对于从蓉城回来的赵安很感兴趣。就算是赵达也丝毫没有大哥的样子,带着自己的两个弟弟到处跑。
  作者有话要说:  明天就会入V了,到时候会有三章更新等待着各位读者。还请大家都帮忙订阅一下可以吗?这对于我真的很重要很重要。
  拜托了,我给你们做饭!我做饭贼好吃!
 
 
第28章 香肠
  赵安已经忘了自己有多少年没回过下东村了。从他发现农民的身份会收到所谓城里人的歧视之后, 他便对自己出生的农村产生了排斥之心。
  每年春节的时候,回来几天便会嚷嚷着要离开, 等爷爷奶奶搬到镇上养老后,更是没有再踏足这淳朴、简单的土地。
  这是赵安曾经的幼稚与愚蠢,他不逃避也不掩盖。
  现在的赵安一直在自己心中对自己说:你就是一个庸俗的普通人,除了赚钱就不要想其他的事情了。
  所以此时赵安再看到农村的一切,心中的想法和以往全然不同。
  赵达和赵兴两兄弟很少离开自己的家乡, 除了赵达曾经跟着父亲去过小姑家玩以外, 两人去得最远的地方就是附近临玉镇了。
  这种经历让赵达有些矛盾, 一边带着赵安在爷爷奶奶院子周围玩,炫耀着自己对农村一切的熟悉, 一边询问着赵安蓉城有什么好玩的地方,流露出对于大城市的向往。
  赵达和赵兴家没有电视, 农村里绝大部分的家庭都没有。赵达对于大城市的了解都是来自于偶尔在小镇上播放的电影和学校的书本, 所以蓉城在他们眼中那就是特别现代、高级的大城市。
  他们两不时问赵安一些关于蓉城的事情, 尤其是赵达。他原本以为赵安一个小学生, 对于蓉城的了解仅限于小学而已, 但是当听到赵安说起蓉城的电梯、水泥路、商场……这些都是他们从来没有见到过的东西。兄弟完全被赵安口中繁荣的蓉城吸引了。
  看到自己表兄表弟的神情, 赵安不由想起了自己上辈子第一次在商场看到自动扶梯的样子。一个人在自动扶梯上不停上下就能玩半个小时, 那是对于新世界的向往。
  所以赵安毫无保留给他们讲述着蓉城的生活, 不仅仅是说着现阶段蓉城的市貌,同时也根据自己对于蓉城以及其他大城市的了解,稍微描述着未来的可能性。
  比如越修越高的楼房、越来越多的汽车甚至是衣着、电话、大哥大等等新奇事物的出现。
  哪怕在赵达看来自己十一岁表弟的描述或许有夸大的成分,但即便如此他也能感受到城市与农村日益明显的差距。
  赵达明年就要满十六岁了, 在镇中学读书。他的成绩并不好,就算考上高中,也不可能考上大学。
  最近赵大伯和大伯母已经在讨论赵达回家帮忙务农的事情了,但是赵达自己并不愿意。整个下东村就一两百人,每天见到的就是那些街朋邻居,赵达并不喜欢这样的生活。
  而赵兴不过才八岁,他对于赵安所说的一切都毫无怀疑,在他的心中蓉城就是一个满是摩天大厦的现代都市,那里什么都是最好的。
  两兄弟愿意相信赵安还有一个原因,明明只有半年不见,但是他们感觉到赵安身上有一种他们说不清道特殊的气质,哪怕在村里官最大的村支书上也没有看到过的自信。就像他们平时看的坝坝电影[1]里那些明星有一种优雅的气质。
  自己的弟弟/哥哥去了蓉城半年,就有了这么大的变化,那自己是不是也可以呢?
  赵安恐怕自己也没有想到,自己的无心之言会对自己的表兄表弟产生这么大的影响,而且还来得那么快……
  不过就算赵安知道这一切,他也会赞成他们的想法。
  虽然赵安不会歧视农民,但事实确实华夏未来几十年,城乡差距不断拉大。农村的发展机会、生活条件远逊于城市。
  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的农民愿意离开生养自己的土地,然后在城市里做一名连房屋都没有的体力工人。
  不过赵安现在并不知道即将到来的变化与改变,依然在赵达的带领下,在爷爷奶奶的房子周围玩耍。
  因为时间还很充裕,所以赵达带着两个弟弟先后参观了二老散养的鸡鸭,处于休田期间的农田。
  虽然一直在玩,但是赵安看到这一切之后心中想的是:现在农村的生产条件还是太差了啊。
  在改革开放后,为了调动每一个农村家庭的劳动、生产积极性,国家所以选择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简而言之就是农户作为一个个体经营主体,按照合同承包、经营生产土地。
  这种生产制度在赵安看来依旧是效率低下的,完全没有办法发挥现代农业的规模优势。
  举例而言,个体农户绝对不愿意购买大型的农业设备。华夏农民人均拥有1.4亩土地,仅世界平均耕地的三分之一。而在地球另一端的坚果国农民人均耕地却能达到1200亩地[2]。
  在自动化耕种机械、高科技肥料与种子、市场化产业链的帮助下,坚果国才能成为世界第一的农产品出口国。
  相比之下,像赵安爷爷奶奶、大伯、三伯他们这样,辛苦一年四季,只能耕种几亩地,能够赚多少钱呢?
  从赵安回到下东村之后,也在思考一个问题。如果真的要扩大卤菜的生产线,甚至以后建立食品产业方面的公司,那必然会越过农贸市场直接向农户收购农产品。
  这么做的有两个好处,首先是建立自己的产品供应链可以大幅度降低产品成本,其次是自己采购农产品的话可以保证食材的品控。
  像赵母之间制作辣椒酱就因为辣椒品种、种植环境、施肥情况的不同,导致每次制作都需要依靠赵母的经验进行调整。
  现在看来,以目前华夏普遍的小农经济让赵安这一想法难以实现。虽然赵安对于经济、市场有所了解,但是至于食品行业到底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却不知道。
  看来还是需要再想办法才行,起码要先帮助大伯和三伯家的收入有所提高才行。
  根据赵安的记忆,自己两位伯伯家收入很是一般,但是当赵安他们家有任何困难的时候都会毫不犹豫提供帮助。
  至少当初赵安在钢琴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家中准备买一台钢琴在家中练习的时候,赵父这边的亲戚都有帮忙凑钱。
  还好赵安在得到一个国际奖项后,便在蓉城市内陆陆续续接了一些商演,这才还了欠款,改善了自家的收入、还清了欠款。
  赵安一直记得大伯、三伯他们的帮助,后来赵安明里暗里都有回馈他们。不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现在就能帮助大伯他们改善生活条件,那自然是更好的选择。
  三兄弟几乎把下东村走遍之后,肚中的饥饿感让三人回到了爷爷奶奶的家。
  “妈,我饿了!”赵兴喊出了三兄弟共同的想法。
  三伯母从厨房里走出来,笑骂道:“你这馋鬼,还没到吃饭的时间。这有点香肠腊肉,先拿去吃吧。”
  赵兴高兴地把盘子端到客厅的大圆桌上去,已经摆放了好几道凉菜了,比如凉拌折耳根[3]、拌三丝、盐腌猪腰等。
  不过这几道菜没有办法充饥,赵安三兄弟便直接用手伸向了刚端出来的腊肉和香肠。
  赵安夹起一块肥瘦相间的腊香肠,其实赵安并不是很喜欢腊香肠,但是比起一旁白澄澄的腊肉而言,赵安还是选择了香肠。
  在香肠界有一对宿敌,那便是川味香肠与广味香肠。广味香肠的口味以咸、甜为主,而且主要采取的烘烤、晾晒的方式,一般而言色泽更红亮、口感更加干爽。
  但是赵安吃的这块香肠则是以咸辣为主的川味香肠,更重要的是川味香肠颜色明显更加深沉,外表的鸭肠呈现黑红色,而里面的猪肉则是朱红色。
  香肠放入口中之后,烟熏味便充斥满赵安的口腔。川味香肠尤其是农村的川味香肠在灌制之后有一个必不可少步骤便是烟熏。
  烟熏柴火的选择很多,比如花生壳、橘子皮、茶叶等等具有香气的植物,而赵大伯他们家选择的是松树枝。松树本来就是传统的熏香材料之一,通过烟熏的方式,松树那种浓郁的树木香气完全沁入到香肠外的肠衣之上。
  当松树的香气还没有散去,肠衣内猪肉的口感与香气又扑舌而来。土猪肉被搅碎依然能保持着劲道的口感,而与猪肉混合在一起的辣椒、花椒末此时也在刺激着赵安的味蕾。
  除此之外便是腌制食品都拥有的盐香味。大量的食盐能够让香肠储存更久的时间,而且能够为每天都需要进行大量体力劳动的农民补充盐分,具有开胃下饭的功能。
  虽然赵安不喜欢吃川味香肠,尤其是不喜欢这种烟熏的感觉,但是他也承认这绝对是正宗的川味香肠。
  赵安已经在思考制作香肠贩卖的可能性的,但最后还是打消了这个想法。香肠的制作不比卤菜简单,但是市场却小很多。
  看着自己的表弟吃了一片香肠之后便突然陷入沉默,大表哥赵达主动给赵安夹了一块在他看来最美味的腊肉。
  看着眼前哪怕近经过烟熏,米黄色的脂肪仍然占据了绝大部分的腊肉,赵安真的很头疼。
  很多人会觉得经过了烟熏腊肉不会那么油腻,但是对于赵安来说仍然难以接受腊肉。
  饮食这种东西带有太多私人的偏好,说不上什么样的口味就是高级,也说不上什么样的口味就是庸俗。
  只不过赵安还是选择接过了这块腊肉,放入口中,因为他并不喜欢拒绝他人的好意。
  不过赵安好不容易吞下这块腊肉后,赵达的第二块腊肉又递了过来,这一瞬间,赵安想死的心都有了。
  如果不是赵父在一旁说了一句:“马上要到吃年夜饭的时候了,少吃一点。”赵安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没一会儿,热菜就被今天的三位主厨陆续从厨房端上了桌子。
  “年夜饭开始了!”
 
 
第29章 年夜饭
  腊排骨、凉拌鸡、粑粑肉[1]、坛子肉、咸烧白、粉蒸肉、红烧鱼……一共十八道菜被整齐得摆放在圆桌上。
  而且这可不是全部的菜, 汤菜、时蔬都还在厨房里,只不过这些热菜都不能久放, 所以暂时没有放上桌子而已。
  腾腾香气把人肚子里的馋虫全都勾引出来了,赵安还能忍一忍自己的饿意。但赵达和赵兴可忍不了了,一年四季只有这一天才能看到这么多的美食。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