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次迎着冷眼与嘲笑
从没有放弃过心中的理想”
诚然计嘉树没有将原歌中那种对于人生的迷惘展现出来,也全无一些哽咽、嘶哑、颤音的技巧,那种决绝之意稍欠几分。
同时乐器方面少了电子吉他、架子鼓的配合,在一些激昂处没能拔高到让赵安满意的程度。
但是计嘉树就像一个不知前路艰辛的少年,根本没有任何的迷惘,直接一路披荆斩棘往、无畏向前。
起码《海阔天空》这四个字,已经被计嘉树展现地淋漓尽致。
“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
也会怕有一天会跌倒
背弃了理想谁人都可以
哪会怕有一天只你共我”
赵安也没有因为歌词已经唱完而停止演奏,而是继续将结尾的旋律演奏完,如泣如诉的音符逐渐变弱、拉长。
歌声是孤独的,钢琴声同样是孤独的,一如漫漫人生路。
一曲终了,计嘉树因为呐喊和激动已经满脸通红。但是他的双眼却越发的明亮。他实在太喜欢自己刚才与赵安的配合了。
弹唱的时候,两人就是最了解彼此的存在。
赵安知道平时计嘉树演唱歌曲的习惯,能够临时调整一些音的强弱长短。而计嘉树则可以完全信任赵安的伴奏,按照自己最舒服的方式进行演唱。这种完美的默契,让计嘉树比平时自弹自唱更加随意自如。
当然更重要的是,这是他与赵安的合作表演,他心中充满了兴奋与激动。至于脸上则写满了“求表扬”三个字。
“刚才唱得很好。”
“那我们再唱一会儿吧。”
经不住计嘉树的撒娇与请求,赵安又陪着计嘉树一直弹奏了接近一个小时。
《乐与怒》还有一些其他的港乐,赵安虽然没有正经的扒过谱,但是平时和计嘉树在一起,对于计嘉树所钟爱歌曲的主弦律都已经记了个七七八八。前奏与和旋,在不要求与原曲完全一样的情况下,对于赵安来说更是一件简单事情。
赵安也没有想到自己原来有一天会给别人伴奏流行乐,甚至不是演出,也不是活动,就是在一间房屋中边弹边唱,而且一弹就是一个小时。
这是赵安与计嘉树第一次意义上的音乐合作,除了二人以外没有任何人知道。
不过,歌声与乐器能够让两个人感觉到快乐就已经足够了,又何须旁人的赞扬与歌颂呢?
直到天色将暗赵安才起身告别,不过走之前赵安从自己的书包中取出两个玻璃罐。
这两个玻璃罐是赵安专门去超市买的,动用的当然是赵安自己的小金库。此时已经装满了鲜红澄亮的鸡茸辣椒酱。
“这是我给你做的辣椒酱,我马上要回老家了,想吃辣的时候就吃点辣椒酱吧。”
辣椒酱可以存放的时间比较久,赵安便给计嘉树准备了两罐。
计嘉树就紧紧抱着两个玻璃罐,把赵安松下楼。
第二天计父计母回家,一家人在一起吃饭的时候,计嘉树炫耀地拿出了赵安亲自制作的辣椒酱,然后特别“大方”地给计父计母一人舀了一勺。在催促自己父母品尝的同时,计嘉树还不忘强调这是赵安亲自做的。
“没想到赵安他们家辣椒酱都这么好吃。”
赵父发出了感叹,他偶尔也能托计嘉树的福吃到叶氏秘卤,如果不是上班的地方离赵安他们家的卤菜摊太远了,赵父恐怕也会是一个忠诚的回头客。
“小树啊,安安送了你几罐啊?”计母开口问道。
“两罐!”计嘉树说这话的时候特别自豪和骄傲。
然后计母就开始嘀咕“正好今年要去大姐他们家过年,到时候可以带一罐过去。对了,那个王主任不是特别喜欢吃辣酱吗?可以给王主任也送一罐过去。”
一旁的计嘉树听到自己的父母要把赵安送给自己的辣椒酱转送出去,表i却能够瞬间就急了。他平时都很听话的,但是赵安送他的东西,他不想给别人,当下表示了反对,还准备拉拢计父。
计父一瞬间就明白了自己老婆的意思,这是想着办法帮赵安他们家。看来自己老婆还挺喜欢赵安这孩子的。不过也对,赵安这样的孩子谁不喜欢呢?
只不过这些话计父暂时不准备告诉计嘉树,他不希望一些成人的世故影响到两个孩子的关系。起码要等计嘉树再成熟一些再说。
计父立刻对计嘉树说道:“赵安六天就回来了,到时候你给赵安说我们全家人都特别喜欢吃他们家的辣椒酱,他肯定会很开心的。而且越多的人喜欢吃赵安家的辣椒酱,赵安爸爸妈妈就能赚更多的钱。”
听到这里计嘉树露出了心满意足地笑容,能够帮赵安赚钱太好了!
第46章 品种
“来,再喝一杯。”赵大伯不停给赵父敬酒。一旁的大伯母也一直拉着赵母的手在话家常, 从赵安他们家回来之后, 这种热情就没有停止过
虽然这半年赵达一直有和家里通电话, 甚至还寄了钱回家。但是赵大伯夫妻二人还是一直担心着赵达。
直到自己的儿子回到下东村, 出现在他们面前, 他们才真真切切感受到自己儿子的变化。
他们两都很清楚自己儿子能够在蓉城生活的这么顺利,收入达到自己二人难以想象的程度, 这绝大部分都是二弟和二弟媳的帮忙。
以赵达现在的收入,哪怕找一个城里人做媳妇儿也有可能。现在大伯母完全不担心赵达的婚事了,先让自己的儿子在城里打拼一段时间吧。
所以赵安一家回下东村后,赵大伯二人自然是热情接待, 。
爷爷奶奶二人看到自己的大孙子也稳定下来, 自然也是笑得裂开了嘴。自己的儿子、孙子去大城市打拼,都有了一个不错的结果。等几天去村里闲逛的时候, 可以向自己的几个老朋友炫耀了。
看到赵达进城这么成功,家中人其他人也动了心思。包括大伯父、三伯父一家都有了进城了想法。
听赵达描述, 在城里卖卤菜比在农村里种地轻松多了, 而且收入还高。而且完全可以向赵达一样开连锁店, 还能提高跃进两口的收入,也不会觉得不好意思。
但是想到要离开熟悉的老家,平时也没有熟悉的朋友“摆龙门阵”, 分店还得开在蓉城的各个地方,家中还有二老需要照顾……赵大伯、赵三伯他们还是暂时打消了这个想法。
反倒是赵父主动提起另外一个事情,那就是兄弟两家人农作物的事情。
华夏本来就是小农模式, 一个农民也就几亩田地。有的时候还不能全部种植一样的作物,完全无法发挥规模优势。
大家总喜欢留一些土地来种植自己日常所需的蔬菜,毕竟从市场上买肯定要比自己种贵上不少。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除了主粮以外,其他农作物并没有大粮商进行统一收购,但主粮的收购价格又特别低。
除非附近已经形成某种农作物的种植地,否者农民们害怕大量种植某一种作物会出现滞销的情况。
所以赵父便和自己的兄提提起了采购农产品的事。
现在叶氏秘卤生意已经稳定下来,需要大量的食材、香料,与其每天在市场上去寻找还不如固定一个来源。
海带暂时不用考虑。其他的藕、土豆以及消耗量特别大的辣椒适合在S省种植。
当然赵父对于这三种农作物的品种都有特别的要求,像辣椒必须是更加适制作辣椒酱的指天椒。
现在农作物的品种越来越多。
以马铃薯为例,作为世界范围的主要粮食、经济作物之一,培育工作已经相当完善,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世界各国的优良品种更是直接涌入国内。
斯诺登来自于枫叶国,其中干物质含量高、淀粉含量高,最合适制作炸片。而华夏自己培育的尤金,维生素C相对较多,块茎大而整齐,适合烹饪土豆丝或者制作薯条等等。
这些培养、挑选出来的马铃薯都有一个特别重要的特点,那就是体积大、亩产量高、成熟速度快。毕竟在马铃薯单价相对稳定且低廉的情况下,只有尽可能的提高产量才能保证利润。
90年代开始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种植这些新品种,而土生土长的小土豆则逐渐被抛弃。
但如果吃卤制的整颗土豆,还是本地小土豆口感更佳。所谓小土豆可不是没有完全成熟的培育土豆。
为了保证生长期营养集中供给,培育土豆过程之中都会选择植株块茎比较少的品种。而未经选育的品种,一株植株下面往往能够形成一二十个可以使用的小型块茎,也就是所说的“小土豆”。
这种小土豆淀粉、干物质、纤维的含量明显低于选育土豆,也无法制作土豆加工制品。但与直接蒸、炸、卤等烹饪方式特别适合。
首先因为干物质、淀粉含量比较低,而水分含量更高,所以小土豆口感不会像大型土豆一样干涩、呈现粉状。
其次因为土豆体积较小,所以整个土豆直接油炸也能快速发生糊化反应。炸土豆表面那一层金黄色的外壳就是糊化反应的产物。同样小土豆卤制也能快速入味。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因为小土豆淀粉含量比较低,在卤制过程之中不会大量溶解在卤水中,破坏卤水的质感。小土豆可以说是最理想的卤制品种了 [1]。
其实一开始赵母也准备选择用培育的大土豆进行卤制的,毕竟这样一来成本可以再次降低,而且在采购、菜品的把控方面也能简单很多。
但是赵安坚决反对这件事情,有一半的原因是赵安想建立和保持叶氏秘卤的核心竞争力,还有一半的原因单纯是因为赵安的完美主义。
诚然不同的人拥有不同的味蕾,对于调味、口感有不同的偏好。但赵安相信绝大部分的食客都会更加喜欢卤制小土豆。
赵安也没有和自己的父母争吵,他让赵父在一个周内购买等量的小土豆和培育土豆,然后在卤菜摊售卖。
每天小土豆都比培育土豆先卖完,这种直观的销售对比,让赵父赵母决定以后售卖小土豆为主。
以后小土豆在市场上肯定越来越难见,就算未来小土豆的单价会高上一些,也无法弥补产量带来的利益差。
同样,莲藕也有许多品种的区分。制作卤藕必须要挑选口感更为清脆的莲藕,而不是适用于炖汤的粉糯藕。
“大哥、三弟,你看这件事如何?”赵父再次说起这个事。
赵大伯、赵三伯对于自家兄弟相当信任,而且赵父给出的采购价格已经不能用公平来形容了,完全称得上是优渥。
赵父是按照比菜市场零售价还略高的价格向自己的兄弟购买,再加上规模种植的潜在收益,以及运输、销售费用的节省,还是能让自己兄弟每一亩土地的利润有所提升。
但也正是因为赵父提出的价格,让他们犹豫。这个价格自己的二弟/二哥还能赚钱吗?
“你这价格给的太高了。”
“不高,不高。”
“那你需要那么多量吗?未免太多了吧。”
哪怕是现在小土豆一亩也能产出800多公斤,赵父居然提出把四亩土地全部种植土豆,按照每年种植两次计算,一年能有6000斤。
赵父笑着说道:“放心吧,现在我们和达子的两个摊子每天都能卖2、30斤土豆。我担心的是如果以后又有新的连锁店,这点土豆还不够呢。”
虽然这只是一句玩笑话,但这一直是赵安在思考的事情。
现在扩张连锁的基础已经拥有了,但是却没有合适的人选。
难道要让赵父直接开始招商开设连锁?赵安还是有些不放心,赵父赵母对于经营知识的了解还是太匮乏了,赵安特别担心赵父赵母被坑。
如果被抢先注册公司、商标,会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但赵安又不知道如何向父母解释。
这也是为什么赵安迫不及待地想要跳级,想要在世俗眼中拥有这些知识而不怪异的原因。
别说注册公司,就连固定店铺、城镇户口这两件事都还没能解决。赵安知道现在有通过“农转非”政策获取非农户口的可能性,但是这中间需要利用到一些灰色手段。
而赵安他们家三代人都不没有这方面的关系,还需要再想想办法。赵安在一旁暗自思考。
“可惜你那几亩地了。”赵爷爷在一旁突然开口说道,结果立刻被赵奶奶掐了掐手臂,赵爷爷立刻沉默下来。
赵爷爷说的地是指赵父分到的耕种,泥土过于贫瘠,完全不适合耕种。这也是促使赵父进城的契机。
听到自己二儿子说土地不够用,想到二儿子现在在蓉城生活很好,赵爷爷觉得自己儿子应该已经放下了,才提了一句。
然而赵奶奶却知道自己儿子对于这件事有多么耿耿于怀,所以才掐了老伴儿一下。
赵父听到这里的时候,脸色的确一沉,但是很快他又放松了。因为关于自己的土地他还真的有其他的想法。
现在自家的卤鸡爪和鸡茸辣椒酱销售的这么好,赵父自然也把主意打到了原材料上来,在思考是否需要饲养肉鸡的问题。
前段时间,赵父还专门让赵安陪着他去书城买了好几本关于肉鸡饲养、运输方面的书。
赵父对于肉鸡尤其是白羽鸡的饲养了解已经相当深入了,如果建立养殖场,并且严格按照饲料进行喂养的话,白羽鸡的出栏时间只需要两个多月。
这和传统的土鸡、杂交鸡比起来优势实在太明显了,而且因为自家卤菜摊的存在,完全不用担心销售的问题。
鸡爪、鸡翅、鸡胗、鸡肝、鸡心……都是上好的卤制食材。一般的带皮鸡肉可以制作凉拌菜,而鸡胸肉则可以制作鸡茸辣椒酱。
当初村支书把那几亩土地分配给赵父的时候,对于用途没有任何的限制。虽然泥土干燥,但地势平坦,而且采光充足、空气流通,完全可以用来建饲养场。
只不过赵父心中的顾虑还是太多了,一直没能下定决心而已。此时听到自己父亲提及,赵父不甚在意地说了一句:“现在的事情谁知道呢,也许哪天这几亩地就能发挥大作用呢。”
第47章 下岗
其实赵安知道自己的父亲在考虑些什么事情。
首先便是成本,搭建饲养场、购买白羽鸡苗、饲料、设备、消毒、育苗、集中屠杀……
如果严格按照书上的流程进行饲养的话, 首次成本会高到一个普通的农民难以承担的地步。
而且很多步骤, 比如疫苗、消毒是传统饲养方式中没有的。肉鸡的饲养集中在一个相对狭小的空间中, 如果出现任何感染、疾病, 那会对整个饲养场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30/152 首页 上一页 28 29 30 31 32 3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