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真的要饲养肉鸡, 这些陌生的步骤,赵父还得从头摸索。毕竟书本上得到的知识, 只是记忆而已。
这样一来饲养肉鸡的成本会相当高昂,甚至会高于直接向外贸供应商进行购买。
但是赵安知道,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进口优势会越来越弱, 未来绝大部分的肉鸡都是本土饲养。
如果能够在肉鸡饲养才刚刚起步的现在能够积累经验、扩大规模, 在未来的肉鸡饲养市场中就能占据优势。只不过这些话赵安也没有办法直接对赵父说,只能在自己父亲纠结的时候, 在一旁暗中影响。
其次赵父考虑的便是销售问题,白羽肉鸡的饲养起码数以千计, 鸡翅、鸡腿、鸡爪、内脏这些部分的销售不是问题。但鸡胸肉还是一个让赵父担心的点。
虽然现在有鸡茸辣椒酱需要鸡胸肉, 但是鸡茸辣椒酱的销量和用量并不算特别多。
一只鸡的鸡胸肉起码能制作两至三斤的鸡茸辣椒酱, 赵父完全不敢想象他们能够销售上万斤的辣椒酱。而且肉鸡两个月就能成熟。
同样赵安对于辣椒酱这个市场再怎么看好,也不能告诉赵父。
赵安也在试图寻找更多的辣椒酱销售渠道,不过基于现实条件, 他现在能想到的只有开更多的连锁店,然后让更多人接受、购买辣椒酱。
然后再制作辣椒罐头,争取在商场进行单独售卖。
连锁店这个事情需要一步一步的来, 完全急不得。但是肉鸡饲养这件事情又有些迫不及待,赵安对此也颇为头疼。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对于赵父而言更为重要的考量,那就是不想和赵母长时间分开。
如果要饲养肉鸡的话,赵父必须要长时间待在下东村,才能够随时把握肉鸡的成长情况。
赵母现在是肯定没有办法离开蓉城,毕竟两个卤菜摊都要靠她的手艺。
赵父和赵母结婚之后就没有分开超过两天,就连赵母回娘家,都是赵父亲自接送。
长时间两地分居这件事,赵父难以接受,这也成为了赵父最大的犹豫。
就在赵安、赵父都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意外总是不期而遇。
赵安的小姑父王怀德下岗了,待在自己父母家中散心。
而小姑赵小红此时正在和大伯母、赵母她们在房间里扯家常,讲最近的日子有多么不好过。
下岗潮,华夏九十年代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同时也是无法避免的阵痛。
因为经济收益、企业债务、企业创新能力等诸多问题,创立于计划经济时期的很多国有企业已经濒临破产。
这种情况下国有企业的重组是必然的选择。而小姑父王怀德便是这个时代的牺牲品之一。
王怀德其实是一个特别勤奋的人,在原来的工厂之中也是干活的一把好手。否则当初赵小红也不会看上他。
赵小红一家原本以为下岗这件事情离自己很遥远,但是谁知道工厂突然就停工,然后所有的工人全部下岗失业,根本没有任何可以回旋的余地。
虽然王怀德在下岗后,也在积极找工作。但是蓉城现在制造业就是落后,机床、设施已经和沿海的企业有了明显的差距。现在蓉城的制造工厂大多自身难保,根本不可能在这种时候招聘员工。
不过像王怀德这种技术工,其实在沿海地区相当吃香。很多民营企业都在高薪吸纳国企中的人才。
王怀德认识的朋友有给他推荐沿海的工作,赵小红和王怀德正在考虑这个事情。
沿海的工厂给王怀德开出了一个月300的工资,让王怀德很是心动。但是赵小红这个初中教师可是有编制的,离开蓉城去一个人生地不熟的沿海城市,赵小红的工作又该怎么办呢?
而且他们夫妻两人也不想离开蓉城,自己的亲朋好友都在S省。如果去沿海,那社会交际完全是一片空白。
还有王婧莹上学的问题,现在赵小红一家人都是蓉城户口,王婧莹作为教师子女,从小学到高中都不用担心上学的问题。沿海那家工厂可没有承诺为王怀德他们一家人解决户口问题。
还有现在的火车、汽车从S省到沿海城市,得坐上两天一夜。以后真的只能过年的时候才回S省了。农村出来的人都有“父母在,不远游”这种观念,实在不想走得太远。
反正现实的工作问题与各种利弊让赵小红在过去的一个月中心力憔悴。这次春节回娘家,她一个人回来,就是想放松一两天,顺便和自己娘家的人商量商量。
此时几个女当家就在屋里聊天。
赵安并不是担心自己小姑一家,因为他记忆中自己小姑父上辈子就是在这个时间点下岗,几经犹豫后王怀德还是带着自己的妻女前往沿海城市打拼。
凭借着王怀德过硬的机械知识与技术,一家人在沿海城市过得相当舒坦,最后甚至拥有了某个工厂的股份,身家也有上千万。
如果不是赵安这个特例,赵小红绝对是四兄妹中生活质量最高的一家。
所以赵安也没有想过插手这件事情,在外面和赵父一起看一本有关白羽鸡饲养的书。
“安安,去给你大伯母他们端点开水进去。”
看着绿色塑料水壶在旁边,赵父吩咐道。
赵安利索起身,拿着水壶和茶杯就走进内屋,结果刚一进去就听到赵母他们的交谈。
“小红,你别让怀德去什么滨城了,就让他留在蓉城,然后开个连锁店就好了。你看达子现在一个月也能有接近300的收入呢,不比那个什么厂的工资低,而且留在榕城我们相互之间能有个照应。”
这是三伯母的声音。
“但是这样会不会太麻烦二哥家啊。”赵小红声音中夹带着希望与不好意思。
“不麻烦,不麻烦。到时候就让怀德和达子一样,每天来我这拉卤菜回去卖。我就多卤一点就好了,不碍事的。”
哪怕现在每天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卤制食品上,而且家中的厨房又快被食材占据,但是赵母还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
在她观念中,亲戚间有什么困难就是要互相帮助,更何况多一家连锁店,自家的收入也会提高。
“这真的可以吗?”
“有啥不行的,我家那傻小子都能做得有模有样,你家怀德可是技校出来的,有什么学不会呢?”
这次是大伯母在说话,她觉得机械工作那么难,王怀德都能做好,卖卤菜这种事情肯定也能轻松完成。
听到这些谈话的时候,赵安也愣住了,他也没有料到会有这样的变化。虽然这样一来能够帮助“叶氏秘卤”进一步的发展,但是这对于小姑父一家真的是好事吗?
滨城同样是个充满机会的城市,而小姑父王怀德明显很喜欢自己熟悉的机械工作,否则也不会考虑带着妻女远走他乡。
“不行。”赵安下意识地说了一句。
听到赵安的插嘴,赵母的脸难得黑了下来。自己小姑家遇到苦难了,不主动帮忙就算了,怎么还可以推三阻四呢?平时赵安那么懂事,今天怎么回事呢?
“赵安,你在说什么!”赵母语气中带上了愤怒。
一旁的赵小红脸色也僵了,虽然麻烦自己二哥一家有些不好意思。但自己侄儿态度这么鲜明的反对,还是让她心中有些不舒服。毕竟自己侄儿进城读书的时候,自己也是为他忙前忙后。
看到自己母亲和小姑的表情,赵安也知道自己有些激动了。一边反思自己还不够沉稳,一边寻找补救措施。
“妈,小姑,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这件事还是要让小姑父自己考虑吧,平时小姑父操作机械那么熟练,他年年都是工厂里的优秀工人啊。让他卖卤菜实在太屈才了啊。”
听到赵安的解释,赵母脸色稍霁,然后对赵小红说道:“小红,安安说得也在理,这件事还是得先问问怀德的想法。”
赵小红点了点头:“说得有理。”
赵安原本以这件事情,就这么过去的时候。赵小红又开口说道:“我现在就去找怀德过来商量这事,你们在这里等等啊。”
自己小姑的行动效率完全把赵安给看呆了,没半个小时小姑父王怀德便来到了家中,和赵父赵母商量起这件事情。
因为赵安刚才还算合理得体的回答,所以商量的时候,赵安也在旁边。
赵安看得出小姑父更喜欢自己熟悉的工作,对于卖卤菜这件事情没有什么兴趣。
但是感受着自己妻子期待的眼神,考虑到蓉城熟悉的生活、不菲的收入,以及刚才在自己家中,父母对自己一把年纪还去外地“打工”的不舍,最后还是答应下来。
现在已经开始和赵父赵母商量起如何选摊、如何购买推车以及什么时候开始卖卤菜的事情了。
这个结果完全超过了赵安的预料,而且让他隐隐约约有些愧疚感,因为他是知道自己小姑父在机械方面的喜好与未来的成功。
但是他完全不敢插嘴,且不说他说的话难以影响到大人们的决定,单单是他对于未来的预测就不可能被相信。
因为自己家卤菜生意的红火,竟然已经影响到他人的人生。赵安此刻无比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
如果说赵达的改变可以确定是利大于弊的,那小姑一家的改变赵安真的无法计算其中得失。
这样一来赵安对于自己食品生意更加上心了,起码不能满足于现在的地步,要让小姑一家生活过得更好才行。
第48章 店铺
春节从老家回蓉城之后,赵小红和王怀德夫妇就开始筹划连锁店的事情。赵父对于这件事情相当的支持, 毕竟在他看来亲戚之间就是应该相互帮助, 更何况他们兄妹之间关系却是很好。
赵安对此也没有多说什么, 毕竟他们父辈之间也算曾“共贫穷”。只不过赵安还是坚持卤菜的价格不能有任何的折扣, 哪怕是自己的小姑亲自来拿卤菜也必须是同一个价格。
赵安知道自己父母心中对小姑的感谢, 特别怕他们在收钱的时候“拧不清”。
这话也不能明着说,赵安只能尽可能让表哥赵达和小姑父同一时间来拿卤菜。有的时候赵安会故意让表哥留下来陪自己玩一会儿。
因为有着侄儿的存在, 赵父赵母也不好意思当着赵达的面少收王怀德的钱。这个惯例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大家也就心照不宣,严格按照价格进行计算。
当然抹去零头这种事,赵安不会有任何的意见。
小姑夫的卤菜摊自然是“叶氏秘卤连锁三店”。
在赵安的建议下, 招牌基本上保持了统一的风格, 这样才有利于“叶氏秘卤”品牌的推广。
这次赵安并没有主动提出帮小姑父家宣传、引客,只是通过赵母将免费试吃、连锁宣传的一些技巧告诉了小姑一家。
一是赵安的确不可能每天去帮自己的小姑父, 二是想让“叶氏秘卤”形成一整套的新店宣传流程。
刚开始王怀德也有些担心卤菜卖不完,所以每天买回去的卤菜也比较少。那段时间每天就只能赚两、三元钱, 有的时候没卖完的卤菜还有可能亏本。
但是王怀德明显感觉到越开越多的客人愿意来他这里买卤菜, 回头客特别多。在寒假要结束的时候, 已经能够保证每天都有六元左右的收入了,这个收入已经比他原来在国企上班的工资还多。
眼前实打实的收入让王怀德对于卤菜摊的热情也高涨了不少,暂时不用担心家中的生计问题。
稍微让王怀德有些意外的是工作强度一点都不比他在工厂上班的时候低, 每天早上起来清洗推车、然后去赵安家运卤菜,摆摊一直到晚上七点钟才能回家,回家后还要清洗盛放器具……
不过和收入比起来这些困难都还能坚持。
而另一边自己家的情况则让赵安有些头疼。
赵安他们家现在收入又有了不小的涨幅, 一个月能有600多元了。哪怕算上通货涨幅,也是一个很客观的数字。
现在自家兄弟的农田还没有开始供应原材料,赵父每天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购买。而赵母每天则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卤制上,毕竟现在要提供三个卤菜摊的菜品。
赵安他们家的厨房再次被各种食材、香料、卤锅占据,整个房屋每天二十四小时都是卤水的味道。
再好闻的气味一天闻24小时也会让人厌烦,更何况本来就油腻的卤水味道。就连赵安他们家附近的邻居也有了意见。
赵父赵母最近都在烦恼这个事情,对此赵安早就预料到了。
没有任何一家连锁食品店可以完全依赖自家厨房,专业、固定的烹饪场所是必然的要求。
“妈,我们租一个铺面来做总店吧。”
“不行,租金太贵了。菜市场周围一个店租金要100多。”
赵母平时看着菜市场周边那些有自己铺面的店子就特别羡慕,平时摆摊的时候也会和周围的摊主、顾客聊到这件事。
100多的租金,赵安他们家现在也能承担。但是想到要花这么多钱在租赁上,赵父赵母就心疼。
“那我们可以买一个店铺啊,我们好歹是叶氏秘卤的总店,总不能以后永远推着推车售卖吧。一旦有了自己的铺面,就可以在店子里卤菜了。现在家里已经快到极限,如果以后有新的连锁店,根本没有办法供货。”
其实贩卖卤菜和卤制这两件事情体力消耗都不算特别大,只不过离不开人,而且又分别在两个地方,所以赵父赵母每天才需要工作那么久。
如果能将让二者同时进行,二人每天会轻松上不少。
“买个铺面要一万多了。”
赵父摇了摇头,他们家现在的确没这么多钱。
现在蓉城的房价大概200多一平米,而商铺的价格还要高一些,在300-400之间。农贸市场周围的铺面大概30多平,算下来的确要1万多元。
赵安他们家辛苦了一年多,现在攒下来的钱也就四千左右,一时之间当然拿不出这么多钱出来。
“我们去找银行贷款啊,现在越多人贷款买房了。”
赵父对于贷款没什么概念,听赵安这么说,第二天就到银行想了解了解情况。
结果赵父当场就被银行的利率吓到,房屋贷款的利率每年竟然高达百分之十三。
如果贷款一万元,那每年就需要多还1500元,赵父听了银行工作人员介绍瞬间,当场就想离开。
如果不是一旁的赵安死死拉住自己的父亲,赵父连后面的介绍都不会听完,比如各种提前还款的政策、贷款的流程。
赵安对于90年代的房贷利率还是有所了解。为了刺激经济的发展,80年代末期个人贷款就已经出现。
31/152 首页 上一页 29 30 31 32 33 3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