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周仲阳也确实需要一个机会,向萧莨证明自己的忠心和本事的机会,才能叫萧莨彻底信任他,故会在这个时候主动请战。
萧荣下意识地去看祝雁停,等他拿主意,祝雁停却提醒他:“荣郎君,王爷说了,他走了由你坐镇京中,自该你做主。”
萧荣略有些尴尬,收回视线,打量片刻面前的周仲阳,犹豫再三,终是点了头:“好,你带兵去东山,挡住他们,只需拖着他们几日便行,好叫我们尽快将他们在京中的内应搜找出来。”
“末将领命!”
待众人都退下,萧荣才问起祝雁停:“二哥那边若是知道京中之事,当真不会受影响么?”
祝雁停安慰他道:“你二哥其实早就料到他离了京,或会有这样的变数,可他不可能不南下,他将你留在京中,便是信任你,你不必多想,只要我们能稳住圣京城,你二哥那边就能定下心。”
萧荣轻出一口气:“……难怪那日二哥走时与我说,让我遇到棘手的事情,便找你商量,你确实比我有主意。”
祝雁停的嘴角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是么?他当真这么说的?”
这是不是说明,萧莨已经开始相信,自己是一心向着他的?
祝雁停回去后头时已经天亮,珩儿刚醒了,正迷迷糊糊地揉眼睛,见到祝雁停进门来,下意识地喊了他一句“爹爹”,祝雁停十分高兴,过去将小孩抱起来,故意逗他:“乖儿子,刚才喊什么了,再喊一句来听听。”
小孩醒了神,不好意思地贴近他肩窝里,埋了头,说什么都不肯再叫了,祝雁停笑着拍拍他屁股:“小混蛋。”
当日,北营两万兵马东行,两日后在东山与屈烽所率大军相遇,借着山势,硬是将数倍于他们兵力的屈氏军挡在东山外整整七日。
这些日子,萧荣和京卫军统领一起带人在城中四处搜找探子,但凡有嫌疑的,捉了便扔下狱。
圣京城中风声鹤唳、人人自危,每条街道上都有京卫军的兵马巡逻,城门俱已关闭,城楼上巡逻警戒的也都已换成南营之人。
屈烽兵马到达东山的第七日夜里,萧荣来与祝雁停禀报,说是北营兵已快抵挡不住,再硬扛下去,只怕会伤亡惨重。
“那周仲阳倒也是个能人,站在山头上当着数万将士的面,大骂屈烽,说他是个伪君子、伪忠,若是夷人趁着他率兵来京中时进了关,他就是大衍的罪人,是通敌叛国,这辈子都得被大衍子民戳着脊梁骨唾骂,活该被千刀万剐,可就是这样,屈烽那老小子还是不肯退兵。”萧荣恨道。
祝雁停听罢深蹙起眉,提醒萧荣:“那便让北营兵马回撤吧,白白送死不值当,外头可有动静?”
萧荣摇头:“还是老样子,尽是些小打小闹,他们果真能这么沉得住气么?如此一来,北营的兵马岂不是白费工夫?我们到现在都没捉到几个关键之人,全是些小鱼小虾。”
祝雁停正要说什么,京卫军来了人匆匆来报,说是国子监里突然走了水,从那些学生的住舍烧起来的,夜里风大,火势蔓延得很快,已有些控制不住,还祸及了藏书殿。
先前萧荣就已叮嘱过,这些日子京中大小事情都要第一时间报给他,所以事情一发生,京卫军便派了人来国公府这边,萧荣一听急了:“好端端的国子监怎会起火?那藏书殿里多的是前好几朝留下来的孤本,可不能烧了,先赶紧多派些人去将火灭了再说!”
萧荣骂骂咧咧,还有些气急败坏,这倒霉催的事情一茬接一茬,怎就都碰到一起了。
祝雁停心头一突,隐约觉得有不对,国子监、国子监……
他猛地抬头问萧荣:“京中最大的火器库,是不是与国子监只隔了一座湖?”
萧荣愣住,回神时已转身就往外跑。
他们先前一直猜不到,那些藏在京中的探子到底要以怎样的方式,在城中闹出最大的动静和乱子,如今总算是知道了。
火器库有重兵把守,但若是一湖之隔的国子监着了火,为了救火,必要就近抽调人手过去帮忙,一片混乱中,若有有心之人接近火器库,再放一把火,火器库起火爆炸,只怕能炸掉半个圣京城。
到那时,城中定要彻底大乱,屈烽的兵马再想入城,便易如反掌,一旦圣京城破,萧莨他就必得回来,且北边的局势也会再起变化。
祝雁停一夜未眠,天亮之时萧荣才终于回了府,一见到祝雁停,先点了点头:“没事了。”
祝雁停心头悬了一夜的大石落了地。
萧荣猛灌了几口水,一抹嘴巴,气道:“若不是我去得快,昨夜差点就被他们得逞了,现在人都已经拿下了,老巢也被我带人抄了,祝显德那个儿子果然在,不过他们也是狗急跳墙,原本是要等到屈烽的兵马到城下再行动,但因为被北营的人拦住,屈烽迟迟未到,他们慌了神,提前动了,反将自己暴露了。”
若是做得再隐蔽些,就该出其不意,想办法直接炸了火器库,而不是这样声东击西,先对国子监下手,难免引人警觉,可惜他们太过着急,没时间细致谋划,仓促之下,终是露了马脚。
萧荣没空与祝雁停多说,将外头的事情大致交代了,又匆匆离开,北营兵马撤了,只怕今日屈烽就要兵临城下,他还得去外头指挥守城。
祝雁停回去后院屋里,取出了前几日萧荣才帮他从祝显德那里拿回的玉佩吊坠,握在手心里摩挲,心神有些微的恍惚。
这枚吊坠是他从小就戴着的,母妃曾叮嘱过他贴身佩戴不要给人看,幼时有一回进宫跟那位皇太子一起玩,不小心漏了出来,当时太子还特地将东西要去仔细看了看,说也有一枚一样的,后头他母妃知道这事便让他将玉佩收起来不要戴了,母妃去世后他才又拿出来一直戴着再未离身过。
那会儿他只有两三岁大,记忆已十分模糊,前几日重新拿回玉佩,才陡然想起这桩往事,当时太子随口的一句“这个我也有,跟你的一样”,若是他能早些想起来,或许能早些发现自己的真实身世。
珩儿蹦蹦跳跳地进门来,听到儿子声音,祝雁停才敛了心思,将吊坠收起,吩咐了个下人去请虞医士过来。
父子俩一块用早膳,见祝雁停一直有些心神不宁,珩儿问他:“外面是不是来了坏人,我们会死么?”
祝雁停很无奈:“不是跟你说了,不许总说死字,你父亲听到会不高兴的。”
“父亲又不在这里。”
祝雁停摸摸儿子的脸:“来了坏人珩儿怕么?”
“不怕,”小孩朗声道,“父亲以前跟珩儿说过,他随时可能会死的,让珩儿不要害怕,反正、反正珩儿总有一天也要死的。”
祝雁停一怔:“你父亲什么时候说过这样的话?”
“父亲每回去打仗之前都会跟珩儿说的,让珩儿不要怕,也不要哭。”
愣神片刻,祝雁停仰头闭了闭双眼,不想丢脸地在孩子面前红了眼眶。
心头的酸涩和难过却再压抑不住,他那几年,到底都做了些什么,在他的丈夫最艰难的时候,在他的孩子最年幼的时候,他对他们不闻不问,如今再如何煎熬痛苦,都是活该。
“……你要哭了么?”小孩怔怔看着他。
“没有,”祝雁停回神,与珩儿挤出笑脸,“没哭。”
小孩看着他:“珩儿不怕死,可珩儿不想死,也不想爹爹和父亲死。”
祝雁停握住他的手:“不会死的,我们都不会死,你父亲也不会死,爹爹跟你保证。”
用过早膳,珩儿去书斋念书,虞医士已在外头等候多时,祝雁停叫人将之请进来,开门见山道:“这次又得麻烦先生了。”
在屈烽兵临城下的第三日,祝雁停派人去将萧荣从城头上叫回来,问他:“外头情形如何了?”
“屈烽叫人发起了几轮小的攻城战,我看他就是想这么不痛不痒地一直跟我们耗下去。”萧荣没好气道,他已经不眠不休好几日,眼睑下一片浓重的乌青,暴躁得像个炮仗子。
城中搞事的探子被捉,短时间内闹不出大动静,只要他们死守城池,城外哪怕强行攻城都很难进得来,但屈烽的目的是逼萧莨撤兵回援,人都已经到圣京城下了,必不会就这么善罢甘休,他们也不敢掉以轻心。
祝雁停道:“阿荣,你叫人准备准备,我想出城一趟。”
萧荣一愣:“你要出城?”
“嗯,去屈烽的军营里,与他谈谈。”
“你不能去,”萧荣下意识地拒绝,“你去了万一他对你动手怎么办?我们只要死守城池,待二哥回来就是,何必跟他谈?你难不成还想招安他?”
“能招安自然好,南征军短时间回不来,此去说不得要半年一年,哪怕我们真能守得住京城那么久,时间一长,难免人心浮动,城中不安分之人只会越来越多,还有临闾关那头,屈烽几乎将兵马都带过来了,夷人若想要进关,简直如入无人之地,一旦夷人也打过来了,事情只会愈加麻烦,……我不想你二哥分心,他在战场上,最忌之事,便是心神被分散,被绊住手脚。”
萧荣一时无言,祝雁停说的这些,他也想过,可萧莨将圣京城交给他,他便是死,也要将这里守住:“……这些想必二哥心里都是有数的,真到了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他肯定会带兵回援,我们只要在他来之前,替他将京城守住,你又何必去冒险?”
“总要试一试,”祝雁停坚持道,“两军交战不斩来使,我只是去与他谈谈,屈烽不至于对我如何,你派些人给我,随我一起去便是。”
萧荣无话可说:“一定要这么做么?”
“嗯,若是能解了京城危机,你二哥那边便再无后顾之忧了。”
“好吧,”萧荣没有再劝,“你带上二哥留给我的亲卫一块去,他们功夫高,万一屈烽真疯了,单枪匹马也能护你逃出来。”
“多谢。”
圣京城被围的第五日清早,东北边的小门开了一角,十几匹高头大马护着一辆不起眼的马车,趁着天色未亮,低调出了城。
马车内,祝雁停闭目养神,虞医士担忧问他:“郎君,您可当真想好了?您的身体……”
“死不了便行,有劳了。”祝雁停淡道。
虞医士一叹。
辰时,马车到了屈烽安扎在城外三十里处的军营,又等了半个时辰,其他人被挡在军营外,祝雁停仅带了两名亲卫进了军营去。
到主帅帐外,那俩人亦被拦住。
祝雁停叮嘱他们:“你们在这等着便是,我一人进去会会将军。”
“郎君万要小心。”
祝雁停点头:“不敢不小心。”
屈烽一人在帐中等他,祝雁停走进去,在屈烽打量他的同时,他也不动声色地打量起屈烽。
此人四十几岁,身形魁梧高大,满面络腮胡,眼神格外锐利,还透着隐约的杀气。
“你就是萧莨的那个男妻,昔日怀王府出身的小儿?”
屈烽的语气中有不加掩饰的轻蔑之意,祝雁停不以为意:“是我。”
“你来做什么?劝我归降?你可知自你那夫君进京,我手里都收到过多少封他叫人送来的诏令?”
“那你为何不肯听诏?”祝雁停反问他。
“要本将听他的诏令?笑话,”屈烽嗤道,“他萧莨算个什么东西,奉个奶娃娃皇帝欺世盗名哄骗世人,谁不知他的狼子野心,本将为何要听他的?”
“所以你投向了聪王?聪王无德不仁,一样是挟其子令天下,你又为何要帮他?”
“至少聪王与他儿子都姓祝!我屈家世受皇恩,怎能与萧莨一样做那数典忘宗、不忠不义之事?倒是你,你也是祝家子孙,嫁与人做男妻便罢了,还要替人抢祝家的天下,恶事做尽,你有何面目苟活于世?”
祝雁停平静道:“你祖上因被景瑞皇帝器重,从最底层的贫农做到封疆大吏,世代效忠衍朝,你本人更是由先帝一手提拔起来,驻守临闾关多年,如今你弃临闾关不顾,带兵来围攻圣京城,若是夷人借机打进关来,你又有何面目去面对你屈家列祖列宗?”
“好个能言善辩的黄口小儿,”屈烽的神色更冷,“我若是今日不动,萧莨迟早要将这天下改姓萧,夷人来与不来,又有何区别?”
“所以你替聪王争天下?聪王并非景瑞皇帝一脉,与你屈家所受的皇恩从来没有干系,只因为他姓祝,你就要替他争皇位?”
“那又如何?”屈烽气怒道,“只要天下还姓祝,衍朝的皇帝就还能享受供奉!就还有人替先帝守陵!”
“谁说天下改姓萧了,衍朝的皇帝就没人供奉了?你莫不是忘了萧家也是景瑞皇帝的后人?先帝的皇陵,别人不去守,我也会去守着,我的子孙后人,我也定会叫他们好好供奉着先帝!”
屈烽猛地抽出腰间佩剑,指向祝雁停,咬牙切齿道:“你还有脸提先帝?先帝之死与你脱不了干系,你与逆王为争夺皇位,弑杀先帝,今日我便替先帝杀了你这逆贼!”
祝雁停的眼中没有丝毫惧意:“我死一百次都不足惜,可即便我死,你也不该投效聪王,为先帝诛杀逆王的是萧莨,只有他才是能真正拯救天下苍生之人,我说了,你不用担心先帝会没有后人供奉,我就是他的后人,我是先帝与先皇后的亲生子,我还有儿子,他是先帝的亲孙子,我们会世代供奉先帝。”
屈烽霍然睁大双瞳,不可置信地瞪着祝雁停,祝雁停拿出那枚玉佩,递给他看:“你当年是太子的武学师傅,应当见过太子也有一枚这样的玉佩,是皇后给他的,太子的那枚在太子去世后随他一起下葬了,我的这枚与太子的是一样的,我与太子其实是双生子,因太后忌惮迷信,皇后才将我送出宫,交给了怀王妃抚养。”
屈烽盯着那枚玉佩,眸色不断变幻,又骤然瞪向祝雁停,手里的剑握得更紧:“可你与逆王合伙杀了先帝!”
祝雁停闭了闭眼,哑声道:“我之前并不知道自己的身世,先帝与皇后生了我却不要我,在我与太子中选择了放弃我,后头这些,算不算我向他们讨债?可有再多的理由,我也确实背负上了洗脱不了的罪孽,我不会否认。”
69/94 首页 上一页 67 68 69 70 71 7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