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小娘子猜到了他会一无所获,也不意外。他苦着脸向女儿求救:“芝儿啊,那宋录方也太忙了点吧,我每次过去他都不在家……”突然又反应过来了,“他是不是故意避着我啊,不然为何每次都那么凑巧不在家呢?”
杜小娘子颔首:“看来爹猜到了。那宋录方确实可能在躲着您,而且他通过这几次的外出理由告诉了您,他不缺钱,不缺势,小小的竹雕行还入不了他的眼呢!”
杜行老愤愤地道:“那他也太看得起自己了!”
说完,他又苦着脸承认,“他确实有资格这么看自己。那我能怎么办呢?虽然竹雕行的名气打出来了,也有人开始模仿他,可却始终得不到其精髓。而大家也都是奔着他的竹雕来的,若是我们家、咳咳,我们竹雕行还没有一个镇场的,可又会跟从前一样了。”
杜小娘子始终都很淡定,一副运筹帷幄的模样,杜行老在她的神情上看见了希望,也早就丢弃了他当爹的老脸,道:“芝儿,快替爹想想法子,毕竟以后杜家,还是得靠你的了!”
杜小娘子眼眸一抬,带着三分狡猾:“爹说真的?”
杜行老腹诽,他这女儿可真是商人本性!都坑到老子的头上来了。
不过他这一骂,也将身为商人的自己给骂了进去。他倒不是真的气恼自己的女儿,毕竟他都是日常依靠这个女儿的。
“那还会有假?日后爹也不将你嫁出去了,给你找个上门女婿……”杜行老絮絮叨叨地说着自己的打算。
杜小娘子听他唠叨完,才不紧不慢地道:“他加不加入竹雕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与之合作便足以。”
杜行老道:“可怎么样才能与之合作呢?”
杜小娘子拿了一本书给他看,他翻了几页,觉得上面的事颇为眼熟。再细想,这不是那日切磋大会的情景么?她这是让人将之详尽地记录下来了?可是记录下来又有什么用?
“爹难道没打听到,我们竹雕行办的大会,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竹雕的名气?,而这‘更多的人’里,也包括新来的知州?”
杜行老一时半会儿没反应过来:“知州也注意到了我们的切磋大会?可是这跟宋录方与我们合作有何关系?跟这书又有何关系?”
杜小娘子顿了一下,继续道:“爹可知明州每年都有哪些贡品上交?”
“盐、金波酒、双鱼酒、罗、女儿布……”
这些都是明州的特产,也就是逢年过节时,地方官员会给皇宫送去这些特产。倒不是说作为贡品,就不许百姓使用或者购买了。
杜小娘子道:“若是将明州的竹雕之名传遍天下,那官家是否会想看一看那盛名之下的竹雕,到底有何精妙之处?”
杜行老被她这么一指点,立马便想通了:“芝儿的意思是,让知州觉得我们的竹雕值得作为贡品上交给官家,那他必然会出面跟宋录方谈?可是我听闻那范知州生性耿直,可不像是会动这些心思之人。”
杜小娘子颔首:“故而我准备了这份东西,打算琢磨出一条能让他点头的策略。而在那之前,我们还是先礼后兵,得先知会宋录方一声,否则我这仅剩的良心也会过意不去呢!”
第85章 护夫
杜行老每次去找宋玉延都没碰着倒不是她真的避而不见, 而是她确实很忙碌, 杜行老没有提前选好拜访的日子, 也不怪乎她没有安排会面的时间。
杜小娘子比杜行老细心, 她特意让人持拜帖上门, 宋玉延便选了一天空闲见她。
唐枝虽然防着宋玉延被坑,可也没有阻止二人见面。只是杜小娘子到访的那日, 她也没有出去, 而是留在了家中。
杜小娘子来了后没有立刻谈邀请宋玉延加入竹雕行的事情,而是先跟她聊起了竹雕的未来发展。
她挑起话题的方向很正确, 宋玉延有心拒绝加入竹雕行, 却因为对方没有主动提及而不得不顺着她的话来聊。恰巧宋玉延也是很关心竹雕的未来发展方向的, 于是谈话的节奏就慢慢地被杜小娘子掌控了。
唐枝一开始也没察觉, 后来慢慢地才回过味来, 心想杜小娘子应该是在那日的切磋大会上根据宋玉延的发言以及对竹雕的喜爱断定她虽然不想靠竹雕来牟利, 可却是真心实意地希望竹雕能够得到发展的。
“说到底,创意灵感并非长年累月地重复去做一件事就能冒出来的, 而是应该加强雕刻者的文化功底, 并且多加交流,只有开拓了眼界,才能改变思路。”宋玉延说完,又补充道,“这些都是我的老师教我的。”
杜小娘子问:“不知尊师是何人?”
宋玉延微微一笑:“我的老师并不在此。”
杜小娘子倒没有追问,因为在宋玉延出现之前,雕行一直不曾听闻过还有这等惊才绝艳的竹雕名家, 故而她认为那要么是隐士,要么不是江浙一带的人。而据她所知,宋玉延一直都没出过明州,所以前者的可能性比较大。
一般的隐士连官府的邀请都不会给面子,故而她也没打算从宋玉延的老师那儿下手。
“孔圣人教书育人有教无类,故而有弟子三千。知识、学识都是一代传一代的,只是世上雕刻者多,有如此手法、功底的却不多。若是尊师或者你也能学孔圣人,广收弟子,那竹雕的百花争艳也指日可待不是?”
宋玉延很佩服杜小娘子能扯到那么大的道理方面去,她道:“录方只怕有心而无力。”
杜小娘子叹了一口气,只好拿出让明州知州将她的竹雕作为贡品给上交上去之事来要挟宋玉延。
唐枝也看出俩人这是谈崩了,而杜小娘子开始耍手段了。她道:“官家又如何?我们不想给,他还能强迫了我们不成?”
杜小娘子跟宋玉延都看着她,前者微微诧异,是诧异唐枝的勇气;后者则有些担心,因为宋玉延不知道周朝的皇帝是否如宋仁宗那般好说话。
因为唐枝的发言,杜小娘子一时半会儿也不知道该从何说起,想了想,她忍不住笑了出来,道:“没想到令正这么有胆量与骨气,刚才我也不过是与二位开个玩笑。”
宋玉延:“……”
你威胁人的语气可真不像是在开玩笑的。
杜小娘子进而解释道:“要想让知州将竹雕作为贡品上交,那必须得让明州的竹雕成为比别处更著名的手艺才行,而这依靠录方一人的竹雕是办不成的。录方之名若是传到官家的耳中,那只有录方被招进文思院的可能性。”
文思院是管各种手工作的,它有四十二作,诸如玉作、牙作、雕木作等,竹雕木雕都属于雕木作,只是因为竹雕在世人的眼中不值钱,也没什么欣赏价值,故而在文思院没有独立的作坊。
被招进去成为官吏的可能性为零,故而进去之后虽然有机会得到皇帝的青睐,可出身说到底也只是一个匠人。许多工匠知道这是唯一的出路,故而倒不在乎那些。
杜小娘子又说:“我也不希望录方的手艺日后只能为达官贵人所观赏呢,故而特来与你做笔买卖。”
“你在威胁我们?”唐枝皱眉,内心已经十分不满了。
杜小娘子道:“唐大娘子可是误会我了,我并无威胁之意。即便宋录方不答应与我做买卖,我也不会耍什么手段,让他有被招进文思院的可能,毕竟我们杜家其实也没有那么大的能耐。只是任何人都会对特别出众的人或物感到好奇,故而说到竹雕,大家都只知宋录方,那么大家都会对宋录方感到好奇……”
宋玉延沉思了起来,杜小娘子的话说得有几分道理,而且也并非完全在威胁她。
唐枝也没有言语,因为她也在思考这个可能性。
“那杜小娘子想做什么买卖?”
“加入竹雕行,不过竹雕行并不会干涉你的竹雕创作与交易,也不会收你什么费用,只需你偶尔参加一下竹雕行的大会、指点一下别的竹雕匠人,以及有事关竹雕行名誉、生死存亡的事情时要提供帮助。相对的,竹雕行会给你一些……束脩。”
杜小娘子也知道即使宋玉延指点了,那些匠人突破自身能力限制的情况也不会多见,故而她这么做的目的其实还是希望竹雕行能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只有这样,对竹雕越来越感兴趣的人才会多,或许能吸引一批对艺术有独特见解的人开始接触竹雕,如此一来,竹雕便能大力地发展起来。
宋玉延琢磨了一下,这不就是文学艺术界的行会的名誉委员嘛!也就是不担任实际职务的头衔的一种。
杜小娘子瞥了唐枝一眼,忽然道:“唐大娘子可真是……护夫呢!”
潜台词是,“你今日一直寸步不离地守着自家夫婿,醋味浓得满屋都是了。”
唐枝跟宋玉延听懂了。
唐枝:不,我只是担心她被蛇咬了。
宋玉延却笑容灿烂地看着唐枝,心里甜滋滋的:唉,看来我还是有值得被阿枝担心爬墙的魅力的!
杜小娘子又被她们灌了一壶酸醋,她知道宋玉延一时半会儿也给不了答复的了,便先告辞了。
她一走,唐枝便对宋玉延正色道:“我是完全相信阿药能一个人应付她的,只是我闲来无事,故而才顺道听一听她想说些什么罢了。”
唐枝担心宋玉延被杜小娘子的话给挑拨了,认为她这是对宋玉延的能力没信心。
宋玉延:“娘子什么时候学了笋儿的言不由衷?不过,即便如此,我也还是很喜欢呢!”
唐枝:“???”
她觉得宋玉延可能是误会了什么,然而看见她这一脸幸福的模样,解释的话就吞回了肚子里……算了,这人哪是那么容易受别人挑拨的。
_____
宋玉延在了解清楚竹雕行的运营模式之后,也找唐浩根帮忙分析了一下这里面是否有什么陷阱。唐浩根说竹雕行并非官方的机构,故而对她的社会身份倒是没有什么影响,也就是说,她并不会因为加入了竹雕行就变成了匠籍。
在分析了利弊之后,宋玉延最终答应了杜小娘子的提议。唐叶也收到了杜小娘子的邀请,这回她没有依靠别人的判断,而是自己做主加入了竹雕行。
唐枝得知后感慨:“小叶也长大了呢!”
想当初,唐叶怕生又内向,即使跟她去菜园子,也只负责摘菜而不敢与人讲价。一眨眼,她都能自己替自己做主了!
在她身边抱着孩子的陈采杞闻言,生怕唐枝开始琢磨唐叶的婚事,便道:“明年才十七岁呢,还小的很!”
唐枝:“……”
她想到自己十七岁的时候,在宋玉延的眼里也还是一个小丫头,故而对于自家嫂子的态度并没有产生疑惑。
“对了,阿枝你与宋大郎成婚也有半载了,肚子有动静了吗?”
姑嫂之间聊天也难免会聊到这些话题,唐枝早前便被来探望的烈婶问了一次,后来又被吕氏等人关心了一番,故而对这问题早就免疫了。
她道:“还没有,阿药说要顺其自然。连保恩院的净觉师傅也说,这一切都自有天定,不必时刻记挂的。”
这些话自然是她胡扯了,毕竟净觉虽然能看见宋玉延身上的金光,却不会算命。
可是这话的效果很好,陈采杞是保恩院的香客兼粉丝,也知道宋玉延跟知礼有往来,那么净觉会跟唐枝说这些话似乎也不是很奇怪。
也好在陈采杞不会去找净觉查证,若是净觉知道了,定会觉得自己这个锅背得似乎有点无辜了。
_____
宋玉延与唐叶加入竹雕行之后,行会的受关注度也确实比之前高了许多,而且唐叶作为行会里唯一一个女性竹雕家,自然受到了不少瞩目。
手工这一行业里也并非没有女性的匠人,比如吴越便曾经有一位很出名的木匠,后来在周朝当了都料匠的喻浩,其女便是继承了他的衣钵的女性匠人。
都料匠是掌管建筑设计、管理木工的官吏,可以看做是工匠出身之人的最高荣誉与终点。喻浩编纂了一本著名的《木经》,当然,后世也有小部分人认为是其女所写,只不过女性地位较低,故而著作冠在了其父的头上罢了。
不管《木经》是何人所编纂,喻浩之女精通木工却是无可争议的。
杜小娘子大胆地将唐叶招进竹雕行,而唐叶也大胆地应下了,这虽然引起小范围的热议,不过也没人去多管这些闲事,毕竟没有哪条行规规定女子不能加入行会。
相反,有不少人带着好奇之心到竹雕行打听唐叶的竹雕,也算是为唐叶的“青归”之名增加了一点名气。
宋玉延履行自己的诺言,偶尔会跟竹雕行会的匠人交流一下,他们也有意地模仿宋玉延的风格,虽然缺少一些灵性,可是技法的提升也让他们的竹雕较之前更加受欢迎了。
那些地主豪强家中添置屏风、竹椅等,都喜欢通过竹雕行找人帮忙雕刻一些纹饰。尤其是那屏风,巧匠能用数百块竹片以最小的缝隙拼接、雕刻出一幅长宽高都有两三米的山水图来,让那些地主豪强十分满意。
这些都是后话了。
眨眼便到了八月,因齐如要启程去参加明年的省试,故而笋儿不得不中止了他的学业。
宋玉延跟唐枝商量了一下,认为他其实也该换个学习环境了。倒不是说齐如那儿不好,而是齐如的教学水平也有限,笋儿若想要深造,还是该到教育水平较好的学校去。
首先便排除了县学,州学还是值得考虑的,不过宋竹要求将笋儿送回义学,一来能在他的眼皮子底下接受监督,二来也要培养他对家族的融入感。
宋玉延这回并没有直接让笋儿做主,因为宋玉延对他未来要选择的道路其实也多了一点期待。
以前想着让他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日后最差也是去当一个账房,只要不偷懒也就不会饿死就行了。
如今她已经融入到了宋大郎的这个身份中,跟笋儿也相处了近五年,说没有产生一点感情也是假的,故而将他当成一个弟弟来看待的话,也是希望他的知识水平能更上一层楼,目标也不要只局限于当账房先生。
可是最近她也察觉到了,笋儿相较于靠读书走出一条康庄大道,他更想放弃学习,去帮宋玉延的忙,打理一下蜡园或者棉花田的事务。
宋玉延不认为他是图谋蜡园或者棉花田,因为她看得出他还是想读书的,可是却为了某些事而不得不放弃学习。如此一来,她自然不能让他做主了。
71/92 首页 上一页 69 70 71 72 73 7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