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0

大宋第一衙内(古典名著同人)——素衣渡江

时间:2020-02-08 10:09:29  作者:素衣渡江
  高铭看了看自己这一身,虽然在上一个州府休息过,但身上依然有风尘,“我得回去换件衣裳。”很自然的问旁边的花荣,“我家里还有你的干净衣裳吗?都搬走了吗?”
  如果有的话,那么花荣就跟他一起回太尉府。
  高俅阵阵眩晕,他到底还是有点接受不了,怎么完美无缺的儿子偏偏就走了这条道,但泪水只能在心里流淌,“花荣啊,忘了告诉你一件事,你老家来人了,好像是老县君都亲自来了,如今应该正在你宅上等你。”
  祖母来了?花荣眉心一蹙,看高铭,“那我先回家,你跟我回去吗?”
  高铭瞅花荣,领我登门见你家人吗?改天吧。
  花荣好像听见了高铭的心声一般的笑了,道:“那就改天也行,来日方长,我先回去,换好衣裳去找你。”说罢,拜别了高俅跟郓王,先打马走了。
  郓王勾勾嘴角,“花家来人,莫不是要给花荣谋亲事?”
  高铭抱着肩膀看花荣离去的背影,不言语。
  高俅心里不免矛盾起来,如果花家给花荣娶一房媳妇,能把他从自己儿子身边抓走,倒也不错。
  但猛地又想到,如果花荣跑了,自己儿子岂不是被抛弃了?要受情伤?
  不好不好。
  高俅仰天长叹,他真是大宋第一不容易爹。
 
 
第141章 
  花荣走了, 高铭便随着郓王等人往城内走。
  郓王笑道:“当初王黼推荐高爱卿你出使,本王还替你担心,没想到这件事真的叫你办成了。一会, 在筵席上,你可要好好说说, 你是怎么办到的。”
  高俅亦道:“自从你走了, 我一直担惊受怕, 幸好前几日传来消息, 说辽主口头答应取消岁币的事。我这颗心才踏实了。”
  高俅听说辽主耶律延禧性情乖戾, 就怕儿子被留下来在辽国牧羊。
  高铭从他爹的表情和话语中察觉到了一点, 那就是他爹好像只担心他的在辽国的活动, 貌似并不知道他去金国转了一圈。
  如果他爹知道,肯定不是现在这个担心的等级。
  高铭试探着问,“你们不知道我被女真人带走的事吗?”
  这话一出, 他好像看到他爹两眼都放空了, “什么?”
  郓王亦是瞪大了眼睛看他。
  高铭直撇嘴, 这群辽国人严防死守,根本没让不利于他们的消息传回汴梁。
  “说来话长,在路上,女真人突然杀出来,将我和花荣带了过去,其中种种,十分复杂。不是一句话能说得清楚的, 这次辽国之所以能够取消岁币进贡,和女真人的行动也有关系。”
  高俅紧张地一把揪住高铭的衣袖, “你别,你就现在说清楚, 他们有没有把你怎么样?”
  郓王皱眉,他大概能猜到女真抓高铭过去的原因,“他们莫不是要跟大宋结盟?”
  高铭颔首,“确实如此。他们想联宋灭辽。”
  赵楷的表情不甚开心,“你是怎么回答的?”自打东边崛起一个金国,朝中很多人其实都动过联金灭辽的念头,只是苦于没人从中斡旋,女真又言语不通,才迟迟不动。
  如今这机会找上门来了,女真主动想和大宋联合。
  但对赵楷来说,他却没那么之支持。原因很简单,他认为撕毁与辽的合约,实在不是大国的作为,有损威名,落人口实。
  如今风云变幻,开了违背约定的先河,一个国家没有信义,恐难立足。
  况且对辽国还算有所了解,那女真从没有过交往,不可贸然相信。
  高铭知道赵佶跟赵桓这对坑人父子不靠谱,一直以来都是支持赵楷的。但是此时此刻高铭也紧张起来,毕竟他不知道赵楷在这件事上的态度,如果他也支持联金灭辽,那么高铭的前行之路,则又难了一分。
  “我没有答应,据我观察,女真还未开化,凶悍残忍,实为大患。而且他们被契丹欺压,心中有怨气怒气,这股怒火现在支撑他们所向披靡,但日后也可化作蹂躏其他国家的动力。”
  受过欺负的人,欺负起其他人来才更狠。
  高铭目不转睛地看赵楷的微表情,如果他不满他的回答,他便竭尽全力说服他。
  赵佶赵桓肯定不能为君,其他皇子毫无扳倒太子的竞争力,从某种程度说,赵楷极其重要。
  至于赵构,就他现在的存在感,只要不是赵佶的其他儿子们都被打包带走,没他上位的任何可能。
  “你回答得很好,不能答应女真人的条件,若是答应,则是开了霍乱先河。”赵楷道。
  他说完,明显见高铭松了一口气,语气中满是欣慰,“殿下所言极是。”
  高铭不由得心想,看来老天待他不薄,至少他的战壕里还有赵楷这个战友。
  高俅心里心疼儿子被女真掳去,但此时也更关心国家大事,“然后呢,女真就这样善罢甘休了?”
  高铭摇头,顾看四周,将赵楷和父亲单独领到一处,低声挑重点讲之后发生的一些列事都讲了。
  待讲完在辽国以宋金联盟为威胁,叫辽国让出幽云十六州,赵楷忍不住拍掌赞道:“好筹划!纵横捭阖就是如此了!大宋有高爱卿,真是国家之幸。”
  免除岁币只是第一步,如果能把幽云十六州要回来,真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有国门可守,再不用忍受被他人扼住咽喉之痛。
  高铭道:“所以,殿下,大宋明面保持不结盟的中立状态,实则暗中支持辽国以换取幽云。”
  “所言极是。”赵楷赞同高铭的观点,毕竟他深入两国,与辽金的大臣君主都有正面交锋,而且他相信高铭的能力和他的判断。
  如果说当今还有人能担得起肱骨之臣四个字,便是高铭了。
  赵楷其实想说,如果高铭当真能够换回幽云十六州,不仅是赵家的功臣,也是天下人的功臣。
  但他还不能说出口,怕给高铭压力,只是道:“你的眼光是对的,不要管旁人怎么说,只管将你的观点说给官家听。”
  高铭将袖中奏疏拿出,递给赵楷,“这是我一路见闻,已经写成奏折,还请殿下转交。天下兴亡,殿下可左右之。光靠臣一人根本不够,希望殿下能仗义执言。”
  高铭到底是臣子,有些事情不是他努力就能办到的。
  赵楷听出高铭的意思,接过奏折,做下保证,“本王会劝父皇采纳你的提议的。”
  高铭道:“有殿下在,当真可上安宗庙,下安黎民。臣必誓死追随。”
  赵楷一怔,高铭的话明显过线了,他现在的身份还是亲王,能配上这样称赞的只有皇帝。
  但他也明白高铭说这番话的原因,他是他的亲信,他顶算在承诺助他角逐皇位。
  赵楷遂即一笑,“好!”
  高铭欣喜又安慰。
  更多的话,心照不宣,不需再多说。
  高铭回到太尉府,抓紧时间沐浴,换了衣裳,父子两人入宫,参加接风筵。
  路上高铭阐述自己对于三国局势的间接,听得高俅感慨连连,有子如此,真是死也瞑目了。当然,他现在还不能死,还得看儿子继续建功立业呢。
  高铭可是当之无愧的主角,他一出现,所有人的视线就都盯在了他身上,蔡京、童贯等都主动上来攀谈。
  毕竟从辽国虎口拔牙这等绝技,大家都是好奇的,无不心向往之。
  高俅看着儿子如此风光,眼神含笑地看蔡京,我一个儿子顶你家五个,哈哈哈。
  周围的人,就见高太尉脸上的笑容灿烂,不知自己在心里想什么,用“得意忘形”来形容都不过分。
  趁着官家还没来,蔡京逮住机会先问高铭,“贤侄,那辽主答应取消了岁币进贡,不知可提出了其他什么要求?”
  不是高铭报喜不报忧吧,比如取消了岁币,却要求进贡粮食茶叶,换汤不换药。
  高铭看穿了蔡京的心思,笑答:“丞相,辽主没有提出其他的要求。不过,要是强行说的话,就是幽云十六州的问题,还有通融的余地。”
  幽云十六州都快成宋国心魔了,听到这几个字,蔡京整个人都不太好了,“什、什么意思?”
  现在幽云十六州已经在辽国手中,再谈的话,莫不是谈它的归属问题?难道说大宋可以要回它?
  不、不可能,不敢想。
  蔡京见高铭表情风轻云淡,笑吟吟的看他,不敢相信地追问,“难道说辽国想将幽云十六州还给大宋?”
  此言一出,周围的听到人,包括童贯都是一惊。
  高铭取消了岁币都已经是神乎其技的事情了,索要回幽云,基本上是难于上青天。
  难道高铭真的有登天的本事吗?
  高铭微笑不语。
  这时高铭看到了花荣在小黄门的引领下,走进了殿内,就朝他招手,“这边这边。”
  花荣看到高铭,当即笑着朝他走来。
  花荣本是武将,在眼下的风气中,文臣们是不会愿意和他结亲的。
  但这次不一样,他虽然是副使,但陪伴高铭出使辽国,让辽主免除了岁币,这样的功绩,必然会上史书,被官家大加封赏。
  有这样的光环在,似乎可以结为良配啊。
  高俅混迹官场多年,一打眼就知道这群同僚在想什么,榜下捉壻还不够,还要来庆功宴捉婿么?
  都让开吧,花荣已经有自己儿子了。
  想到这里,高俅不禁有点伤感,唉,有自己儿子了……
  高铭等花荣走近,先打趣他,“花将军,你穿这么好看,给谁看呀?”
  花荣轻笑,“你说呢?”
  高俅扶额,重重咳嗽,提醒他俩注意场合。
  这时,被燕云十六州勾起好奇心的蔡京,打断高铭,“你刚才说幽云似乎有变?”
  就在众人都围着高铭,想一问究竟的时候,太监喊了一嗓子,“皇上驾到——”
  众官员这才都离开高铭,各自归位,对来到的赵佶等一干皇亲国戚施礼。
  赵佶的嘴角快咧到耳根了,一句话,朕心里美啊。
  他看下面,迅速地找到了高铭,瞅着他道:“爱卿们平身。”然后便道:“高爱卿这次出使辽国,成功地叫辽主将压在我大宋头上的岁币撤销了,真乃我大宋的功臣。朕先敬高卿家一杯。”
  便有宫女给高铭斟酒,高铭看着琼浆缓缓注入杯中,然后双手接过,举起道:“谢官家。”将酒水一饮而尽。
  赵佶又看到了花荣,心情大好,便没那么多顾及,“还有花荣,来,你也是功臣。”也敬了花荣一杯。
  他当然也记得自己很待见的王黼,但是瞅了几眼,不见他人,“诶?王黼在哪里?”
  “回官家,他病了。”高铭道,看来赵佶还没看他的奏折。
  考虑到场合,高铭决定先不扫兴,叫所有人都开开心心喝酒,反正王黼明天也不能插翅膀飞了。
  赵佶道:“有劳他了。”
  听了他的话,跟着高铭出行的人,都暗暗鄙夷,但考虑到此时皇帝那高兴的无以复加的心情,众人都暂时憋住了告状的嘴。
  赵佶笑道:“当初王黼说叫高铭去,或许就能办成这件虎口拔牙的事儿,果然让他说中了。朕在想,若是叫高爱卿再次出使,怕是连幽云十六州都能拿回来。”
  他说完,意识到自己有点“得意忘形”,拿幽云十六州这个伤痛地方开起了玩笑,尴尬地咂嘴,“哈哈,不说这个了,朕这次要大大的封赏你们整个使团!其中,当以高铭跟花荣功劳最大。朕觉得当封高铭为晋国公,花荣加封瀛海节度使。”
  高铭往上升了一级,从侯变国公,但是花荣只是在原本加封的节度使上,再次加封一个节度使的官衔,算是加封两镇节度使,跟文臣不能比,在武将中已属于不容易。
  高铭虽然从梁山归来是溜须拍马起家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每次晋升都有实打实的实绩。
  上次封侯是因为守了杭州城,救下荆王,擒了方腊,这次进封国公,则是因为免除了延续几代的对辽岁供。
  就算是以最尖酸的角度也挑不出任何毛病。
  在场的所有大臣,在高铭和花荣站出来,谢拜皇帝的时候,唯有大呼“皇帝圣明!”
  毕竟,像高铭这样的功绩,不加封才不正常。
  事办成了,功臣得到了加封,皇帝开心,群臣欢饮,尽兴而归。
  高铭本来就是红人,这次又立了大功,一时红得发紫,他和父亲离宫时,周围都是簇拥跟他告别的人。
  导致他和花荣有些话,都不好当面说。
  只能默默分别,明后天另寻时间相见。
  庆祝完了,就该说正事了。
  应该是赵楷跟赵佶通气了,第二天,赵佶就将高铭父子和诸如蔡京、童贯、郑居中等朝臣都叫到了宫内,商量大事。
  赵佶身边还有赵楷,诸位大臣见了,都暗暗吃惊,因为以前赵楷还是很低调的,有的时候甚至刻意避嫌,但自从元宵节跟太子猜灯谜公然挑衅之后,就变得高调了,似有公然夺嫡之意。
  高铭一见赵佶严肃的表情,就知道他肯定抽空看完了自己的折子。
  他回来这路没做别的,有空就写折子,洋洋洒洒上万字,且都是蝇头小字,够赵佶看一阵的。
  他在里面已经详细地记述了发生的一切,也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按照赵佶的性格,肯定没这么勤快,之所以看得这么快,估计有郓王的功劳在里面。
  赵佶见到高铭的第一句就是:“你的折子,朕都看完了,所以今日来召见你和诸位爱卿,共同商量讨回幽云十六州一事。对了,如果你所言属实,王黼那厮便暂且罢免职务,在家养病罢。”他看迷茫的大眼瞪小眼的蔡京等人,对高铭道:“他们还不知道,你跟他们都说说发生的事情吧。”
  高铭就对蔡京等人道:“这要从我们离开东京开始说……”
  讲到王黼在沧州生病不能前行的事,众人嘴上不说,心里都有数,这厮装病。
  接着讲到半路被女真人劫走,众人的心都提了起来,高铭见他们紧张的表情,心想你们这样就受不了了?下面还有更叫人震惊的呢。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