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与密室》现在的北美票房已经达到三亿美元,但《指环王:魔戒再现》已经超过了这个数字,所以虽然《指环王》还未下线,也已经超越了《密室》,预定了2001年度的北美票房排行榜冠军。
不过《密室》虽然可能票房上要略逊《指环王》一筹,但说不定能从其他方面找补回来,比如说影片下线以后的DVD发行。
之所以这么推测,是因为《哈利·波特》系列的第一部《魔法石》不仅带动全球全球奇幻小说市场,使本来呈下跌趋势的奇幻小说出现了新的出版热潮,在家庭DVD市场也表现惊人——去年《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从院线下档后,威尔洛特立即发行了影片的DVD,普通版的售价高达17美元,还有25美元的精装版与38美元的豪华珍藏版。
普通版的定价还好说,后两个版本无疑是在抢钱,市场营销部门负责人一开始把方案拿给威廉看的时候,他还以为对方想捞钱想疯了,不过,在看到负责人同时递上来的乔治·卢卡斯为《星战前传:幽灵的威胁》DVD不同版本的定价后,他也就默认同意了。
事实证明,威尔洛特的市场营销部门绝不是无的放矢,《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DVD仅在首周就卖出了300万套,去年全年的销售额高达两亿美元——同属一个系列,口碑过关的《密室》DVD销量也肯定不会太差。
不过,除了两个剧组的主创——或许还要加上J·K·罗琳和托尔金基金会——全好莱坞都不会对这两部到底到底谁摘取了北美年度票房冠军(或全球票房冠军)斤斤计较,因为,它们都是威尔洛特出品。
恐怖的威尔洛特!几乎所有好莱坞的电影公司,此时对这家成立不过几年的公司都产生了同样的看法,《哈利·波特》、《指环王》加上《相濡以血》,三个电影系列、三条吸金巨鳄!
不仅票房恐怖,后续收入更是源源不断,几乎奇迹般的在快要饱和的好莱坞制片界占领了一块地盘,威尔洛特的发展速度之快令人瞠目结舌,创造了好莱坞几十年都从未出现过的奇迹。
好莱坞现在已经有了威尔洛特效应,小制片厂羡慕崇拜,中制片厂嫉妒的眼都红了,大型制片厂们则是感到了严重的危机感,他们觉得自己的地位以及开始受到威胁。
不过不论大中小,全好莱坞的电影公司们现在是满世界的买畅销小说版权,近年来出版的畅销奇幻文学、科幻文学、儿童文学甚至是青春文学,都受到了热情追捧,作家和他们的版权经纪人也因此赚了个盆满钵满,因为受这股热潮影响,畅销小说的影视改编费用统统上涨了好几倍。
好莱坞的电影公司全都牟足了劲儿,想要找到一个类似于《哈利·波特》或者《指环王》的赚钱小说系列,好从中掘出一个金矿。
由这股席卷整个欧美市场的抢购畅销小说影视版权热潮,引发出的另一个新闻是和《冰与火之歌》有关的。
这部和《魔戒》设定相似的奇幻小说才发行了三卷,已经积累起了颇高的知名度,和《魔戒》神话般的叙事不同,《冰与火之歌》描写了更多的人性真实,更符合现代观众的口味,也因此在北美拥有了一大群忠实的书迷——正在全球广泛狩猎的好莱坞电影公司们当然不会放过这部小说,虽然他们深知《冰与火之歌》POV式的写作手法和庞大复杂的支线改编起来难度大概不会低于《魔戒》,但仍然对小说的改编权极其感兴趣。
就算不能拍电影,不还有电视剧么?就算不能拍电视剧,不还有漫画、动画和游戏?
看中《冰与火之歌》的公司不止一家,华纳、福克斯甚至是新线、米拉麦克斯都派了专人去拜访乔治·马丁,然后无一例外的,全从乔治·马丁的版权经纪人那里获知了一件事——
《冰与火之歌》系列的影视版权已经被威尔洛特买走了。
听到这个消息的那一瞬间,不知道有多少电影公司的代表的笑容立刻僵在了脸上,心里同时开始了诅咒。
在这种时候,突然传出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和威尔洛特分道扬镳,不会再执导《哈利·波特》第三部的新闻,对于这些电影公司来说,倒是个喜闻乐见的好消息了。
……
从《洛杉矶时报》到《泰晤士报》,全世界的媒体都争先恐后的报道着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将无缘执导《哈利·波特》系列第三部,也就是《阿兹卡班的囚徒》的新闻。
尤其是《哈利·波特与密室》还在部分国家地区热映着,北美地区余温也没散去的当下,更是成为了很多媒体娱乐版面的头条。
《哈利·波特》系列的书迷和影迷都饱受震动,部分人甚至哀嚎不已,像是《哈利·波特》的故乡英国,BBC电视台还派出了一队记者前往美国采访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为何不再继续执导下去了,是不是有什么内幕等等。
无数的书迷和影迷们,无法想象中途更换导演会给这个系列的电影带来怎样的影响,如果是坏的一面可怎么办——虽然说J·K·罗琳的剧本决定了无论谁拍电影的质量都不会太差,但因为执导前两部的是全球最顶级导演之一的斯皮尔伯格,能那么容易的找到水平不差太多接班者么?
好莱坞对这个消息的反应倒没那么大,因为一切早有预兆。
早在两部《哈利·波特》电影拍摄期间,就偶尔有小道消息传出,说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与作者J·K·罗琳的创作理念已经出现了分歧,这些传言并不全是假的,对于电影应该被拍成什么样,斯皮尔伯格与罗琳的确争执了很多次。
拍第一部时这种理念上的差别还不是很明显,或许跟《魔法石》小说本来就很童话有关,但是在拍《密室》的时候,因想法不同引起的矛盾明显多了起来。
只不过为了影片不受负面新闻影响,威尔洛特一直有公关好莱坞的媒体不报道这些消息罢了。对外不报道,在好莱坞业内,知道的人并不算少。
而斯皮尔伯格与罗琳的矛盾,和金钱或地位什么的无关,纯粹是创作理念上的分歧。
举个普通的例子,在拍摄《密室》的时候,罗琳希望电影的风格能更黑暗一点,特别是在表现蛇怪与石化,少年伏地魔的记忆试图复活等剧情里,因为小说从第二部起风格就在转变——《阿兹卡班囚徒》里不仅有恐怖的魔法生物摄魂怪,还有叛徒死里逃生、含冤入狱十年的真英雄无法洗脱罪名的故事,《火焰杯》里更是直接写死了一名学生,这一切都说明罗琳想要把《哈利·波特》写成一部成长型的、越来越适合成年人阅读的小说,所以她自然希望电影也能跟着一起成人化,而不是把本该有点阴暗恐怖的魔幻故事,拍成一出充满戏剧性和完美结局预告的解谜游戏。
不过斯皮尔伯格并不这么认为,在以儿童为主角的电影里,他总倾向于将故事讲的梦幻又美好,这是从《E.T.》起就行程的一种创作习惯。
但罗琳希望电影跟书籍一样有着明显的风格变化。
其实这也不能怪斯皮尔伯格和罗琳想法不一样,在他对《哈利·波特》感兴趣的时候,罗琳还没把塞德里克·迪戈里写死呢。小说死了人,就不能再被称为是单纯的童话故事了。
J·K·罗琳是小说原作者又是编剧,在剧组地位非同一般,通常来说应该拥有很大的话语权,但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却是一位极其有主见的大导演,他会听取罗琳给与的剧本建议,但要他在拍摄电影时听从对方的意见,那就不可能了——其实在拍《魔法石》的时候,罗琳曾建议过可以将对故事主线无影响的分院帽唱歌那段删掉,不过斯皮尔伯格认为那段很有趣,还有助于没看过小说的影迷了解霍格沃茨的四个学院,就不仅保留了下来还找配乐大师约翰·威廉姆斯专门为分院帽谱了主题曲——这就使得分歧不仅没有被化解,反而有愈演愈烈的态势,想要再继续毫无间隙的合作已经很难了。
另外,斯皮尔伯格近年来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创作欲望,几乎是一年一部电影的高产,去年在拍《哈利·波特与密室》的同时,甚至还和汤姆·汉克斯共同制作了迷你电视剧《兄弟连》,像他这样的大导演,每年不知道要接到多少有趣的剧本、产生多少有趣的主意,被一个电影系列绑上五六年甚至更久本来就是不现实的。
像是去年拍完《密室》后,斯皮尔伯格就一直在忙着制作传奇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生前一直想拍的,讲述人类与机器未来的电影《人工智能》,还有据说去年上映的《碟中谍2》票房不佳,派拉蒙赔了钱,与汤姆·克鲁斯互相怪罪,因为片酬分歧,双方关于第三部的谈判已经陷入僵局,阿汤哥目前正急需再拍一部商业大片挽回自己票房巨星的名声——‘如果能够与史蒂文·斯皮尔伯格这样的大导演合作那就更好不过了。’好莱坞都在流传汤姆·克鲁斯亲口对他经纪人说出了这样的话。
多重因素叠加在一起,于是,当斯皮尔伯格看过罗琳写的《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囚徒》剧本,立刻就给威廉打了电话,表达出了“这部电影我不是很想拍”的意思。
威廉没有强留,也没有试图挽留对方留下来做剩下几部电影的制片人,那样的话,一个如罗琳般对话语权很看重的原作者,一个斯皮尔伯格级别的大导演制片人,两座大山压下来,第三部电影就别想找到太有才华的导演了。
就这样,双方选择了和平分手。
谈妥了不再合作的事宜后第二天,《哈利·波特与密室》的最新一笔票房分成就打到了斯皮尔伯格的账上,依旧跟以前一样准时。
威尔洛特毫不拖延,尤其是不在账面上玩花样的态度,让斯皮尔伯格很受触动,他寻找了个合适的机会给威廉回了个电话,不仅主动推荐了几个可以接替自己的导演人选,还构想了一下两人的下次合作,斯皮尔伯格想威廉未来以演员的身份和他合作,不要爆米花电影。他听起来很真诚,而且好像真的有个计划。
现在,威尔洛特又得满好莱坞的为《哈利·波特》找导演了,而且这次比第一次更加困难,因为自荐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就连威廉的私人手机都快被打爆。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全球票房10.57亿,《哈利·波特与密室》的票房哪怕超越不了十亿美元也会很接近这个数字,而好莱坞的大小导演们,只要是对商业电影不排斥的,没有哪个人会觉得自己头顶多了一个“十亿导演”的称号太碍眼。
不过这个电影系列的名气已经打出去了,又有斯皮尔伯格的例子在,《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囚徒》不会再找什么大导演了,威尔洛特将目标瞄准的是能在商业电影圈混的风生水起,本身又很有想法,能为电影注入自己思想,不会沦为一个被剧本操纵的傀儡的新锐导演。
还没等媒体或影迷将接班斯皮尔伯格的导演排出个名单,好莱坞又如同烧开的热水一般沸腾了,并且,这次的主角,早就让公众的想法从“怎么又是他!”变成了“哦,就知道是他。”
但是好莱坞,乃至世界影坛仍然受到了极大的震动,因为在此之前,全世界没有一个人敢相信,有演员的个人票房能累积到这样惊人的数字。
……
消息最先是出现在HSO.com网站的。
这个由纽约人乔纳森·贝茨创立的网站,现在已经是北美最大的八卦消息汇聚地,而且不止好莱坞,就连政坛、硅谷、华尔街和社会名流的各种新闻都应有尽有,影响力之大,甚至能和一些传统媒体并驾齐驱。
像是汤姆·克鲁斯离婚后的第一段绯闻,和佩内洛普·克鲁茨拍摄《香草的天空》因戏生情的事,就是HSO.com最先曝光两人私下里约会照片的。现在不少八卦小报,都派了专人每天盯着网站,搜罗最新最热门的新闻,再进行转载或深入追查报道。
帖子刚发出来的时候,因为标题太耸动——全球票房累积最高!影史票房之王!——所以注意到的人很是不少,不过很多对好莱坞了解颇深的网友在看到标题内容的第一时间,就对发帖楼主展开了无情的嘲笑。
比如说《综艺》的网站评论员贾斯汀·张。
和如今的多数大报一样,《综艺》虽然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但业务的重点还是传统媒体,像贾斯汀·张这样的网站评论员,每天的工作除了维护管理网站外,还会经常去其他热门的网站论坛里逛一逛,比如HSO.com或HitFix之类,好确保《综艺》在信息的获取上不会落后于《好莱坞报道》之类的竞争对手。
贾斯汀·张一眼就看到了那个声称威廉·布兰德利将要加冕成为全球票房之王的帖子。
个人票房累积影史最高?全球演员第一人?
这个发帖的楼主他知道哈里森·福特吗?贾斯汀·张几乎是立刻就在心里想,哈里森·福特早在2000年,全球票房就已经累积到五十亿美元了,那一年他还得了美国电影学会颁发的终身成就奖呢!
而五十亿美元是什么概念?是一个《星球大战》系列还得再加上一个《夺宝奇兵》系列!
继续看下去,贾斯汀·张看到了“票房累积超越哈里森·福特”这样的词句,他再次嗤之以鼻。
超越哈里森·福特?真的?
自从主演了《星球大战》和《夺宝奇兵》系列,哈里森·福特就成为有史以来票房累积最高的演员了,并且把这个记录保持了几十年,在这几十年里,汤姆·汉克斯、汤姆·克鲁斯、艾迪·墨菲、威尔·史密斯、塞缪尔·杰克逊……无数票房巨星都被寄予希望能够打破这个记录,但他们直到如今都没有一个人能够办到。
就连记录最接近的汤姆·汉克斯,都距离哈里森·福特有快十亿美元的差距呢,威廉·布兰德利拍戏的数量有对方的一半多吗?
不过等看到帖子中间,那一张张楼主不知道从哪里找来的数据表格出现后,贾斯汀·张却感到两侧脸颊突然烧灼起来,感觉之前的嘲笑都被打回了自己脸上。
表格里,每一个演员的每一部电影,上映年份是多少、北美票房多少、海外票房多少、全球总票房多少,全都罗列的数据详实,清清楚楚。
保持了影史最高票房记录几十年的哈里森·福特截至目前一共有26部电影上映,票房累计53.38亿美元,平均每部2.05亿美元。而紧跟哈里森·福特之后的汤姆·汉克斯也是有26部电影上映,总票房是45.7亿美元,平均每部1.76亿美元。
233/299 首页 上一页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