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梅习惯了,也适应了冯路的所作所为,对冯路做的事情不感兴趣,却也不表示支持和强烈的反对,这对于冯路来说相当的不错了,妻子梅处于对冯路的关爱与心疼:“别太累,不能经常熬夜,熬夜最容易损伤身体,身体健康比什么都重要,举例说明,人何必要这样折磨自己应该好好的保养身体,没有好的身体怎么去承担社会、家庭的责任呢。”
冯路他对妻子梅这样对他的关心爱护感激涕零,更加不想在走不下去的写作道路上止步不前了,所以硬着头皮也要每天继续的写,这样做也符合冯路钻牛角尖的固执己见的秉性,虽然这样整天写些无聊的、脱离生活与工作不差边际的事,写下了一些让人很难理解他思维的文字,并弄得冯路他心事重重、精神恍惚。
不过这样,冯路把思考的事情用笔写下来,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思维的随笔,想到什么,写什么的笔势,看到什么记录什么笔锋,就这样每天消磨自己大好的时光。虽然冯路没有好的写作环境,在思考过程中,经常被打断好容易集中的思路,所以无法获得连续的思维,也只好练成了写作过程中断断续续的随笔类的文章。
第7章 成功者的思路
懦弱的人,会整天沉醉于自娱自乐的嗜好中,而无法自拔,过着自怨自艾的日子。冯路分明就是这样一个自甘堕落的人,整天沉静于对文学痴迷的寂寞和困惑中,常被悲怆的心绪所笼罩,暗自一个人喜、笑、怒、骂的只为写出的情趣而哭泣,又为哭泣而写作。
这样的时光荏苒,转眼间又一年的光景,步入中年的冯路,更需要爱惜自己的身体,应该好好的享受生活了,不要再为人生的奋斗而珍惜时光了,已经不在是那样的年龄段了,更要懂得身体的健康,才是为家人的幸福着想,不能再自私的活着,脱离实际生活而虚度这剩下的年华,也没必要再忍受自我心灵救赎的煎熬了。
那个星期天,应邀去参加战友聚会,到饭店正在举行隆重的结婚典礼的仪式,门口伫立着穿戴整齐的礼义小姐,迎来送往,接踵而至的亲朋好友,礼节性的问候,祝贺的情形热闹非凡。
冯路仰面看了一眼饭店名字,心里暗自嘀咕,是不是走错了地方,邀请者没有告诉参加什么人的婚宴,说只是普通的聚会,冯路一时情急之下不知如何是好,囊中羞涩,有些发怵,心中打起了小九九,是进还是退,犹豫再三,心想这东家也没有通知冯路参加谁的婚礼,怎么会搞突然袭击,让人措手不及,没带那么多的份子钱,责怪对方也不提前告诉一声,真不是个东西。
再细想先别冤枉了人家,这人不会这么办事的,要不然怎么会在社会上站稳脚跟,何况人家也是一个生意人,有了倘大的家业,心想管他呢,既来之则安之,硬着头皮往里走,结果是冯路他自己开了自己一个心中的玩笑,虚幻一场。
支付餐费的战友,是位成功的个体经营者,是改革开放的第一批下岗工人,机遇总是留给为有准备的人,战友海子的性情,热情开朗,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喜欢助人为乐,胆大心细做事情一定会十分认真,他在走上了工作岗位中很快地熟悉自己工作流程,在工作中建立了自己的人脉关系网,并在工作中发现了商机,自筹资金,办起了钢铁销售的小公司,通过经营有术,规模不断扩大并发了横财。
海子给大伙儿提供了这样的聚会机会,多年未见的战友,亲切握手、拥抱、寒暄离别重聚的人生感慨,畅所欲言,轻松自由平等待人的聚会,在友好氛围下进行,频频举杯感激个体户为提供了这样难得相聚的机会,成为大款的战友自然满面春风,得意洋洋地接受众人的赞美,慷慨解囊的行为令在座的人自愧不如。
请客的海子,让冯路想起人家在部队时,就时常表现出了吃苦耐劳,不怕苦、不怕脏、不怕累、敢做敢为的精神风貌,从不怜惜自己的体力,乐善好施,能够细心地揣摩人心,钻研人际关系学上真的颇有建树,在部队的时候就养成了培养人际关系的良好习惯,结果证明了海子走的路是成功的,所处的环境中不是换了谁都能够成功的,这并非偶然,是在付出与舍得的大爱的铺奠中,铸成精神食粮,奠定人生成功的基石。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机会均等下的潮流中,海子创造了自己的业绩。看到了海子的成绩令人安慰,海子的精神面貌令人鼓舞,在部队时海子常做其他战友不愿意做的又脏又累的活来提升自我,如:打扫厕所清理卫生和厨房洗碗之类的活,这正是说人后受罪,人前显贵。不过,总是会有人看在眼里,应验了那句话,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至今都值得冯路好好学习的机会主义的实用学。
部队战训,受到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思想的鼓舞,开展大练兵,苦练军事基本技能,争创技术标兵,投弹、瞄准、队列、越野等训练就占据了士兵的精力,多数战友不论在这方面多么努力拼搏付出,结果却很难有成绩。
可人家海子却反其道而行之,腾出时间向上级领导和大家献媚,展现了人格的魅力,做那些别人不愿意做的一些琐碎的喂猪之类的小事,出人预料的是不仅没有落伍,而是受到了领导表扬奖励,也成为了标兵式的英雄人物获得了三等功的奖励。而那些苦练保家为国本领的大多数人沉醉在自我的苦练项目中,渴望在个别的技能战术上的突破自我的努力,结果极限的挑战与这些人开了个玩笑,这些战友一无是处,根本不可能夺得成绩的。
这种经历,就已经告诉了人的思维存在差别,成功与失败在一念之间,战友海子的思想领先了其他战友,具有创新的能力和开拓者的思路,举一反三,训练课目中每个人都会受到体能的限制不可能超越极限成为标兵的道理,生活中也是一样,这位战友明白这一点,并且自己进行了尝试,抛弃社会上普遍的想法而反其道而行之,这就是他成功的秘诀。战友的思维能力与方式适应了社会让海子在这个时代如鱼得水,处处成功。
香烟抽多了嘴里就会感觉到没有滋味,嘴巴木木的。窗外的天空被云海笼罩,雾蒙蒙的灰暗让人心灰意懒,近来生活不知道怎么啦,让冯路感觉到无奈与消沉,生活也让冯路感觉到了坎坷中顾虑重重,动不动就会出现言不由衷地伤感情绪。
妻子梅的依赖思想,有增无减,这让冯路无休止做简单的家庭琐碎的劳动。
说心里话,冯路思想观念不能够更新,还是那样固执己见,虽不怕干脏活累活,仍然抱有成见,可惜人生大好时光做家务活计而浪费掉了,心理难过。冯路不是抱怨干活,是不明白妻子梅心理怎么想,不让冯路整天伏案写作,让冯路做不能推卸责任和义务的家务劳动。
冯路沉静在自我的意识里,眼睛盯住那些堆积的越来越厚的稿纸,密密麻麻写满了黑蓝色潦草的钢笔字,看到后心中说不出的与生俱来的人生伤感,总是会莫明其妙的油然而生,产生了无形苦闷的心理压力,一时间难以释放的情绪波动,让冯路他老泪纵横。
这天,冯路初中的儿子放学归来,看到父亲满脸愁容,安慰说:“爸爸你完全可以写评论文章进行投稿,只有尝试才能够知道成功与否,没必要叹息。”孩子的鼓励,让冯路感动,儿子知道父亲的心思。
脑海里闪现了希望,但是冯路仍然自觉用功不够,天赋欠佳,还需继续努力,孩子的鼓励让冯路有了继续埋头写下去的勇气。虽然觉得自己所写的文章还没有达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程度却也能够抒发梦寐以求写人生情感境界的文章了。
在练笔等待成功的漫长岁月中,竭尽全力,潜心地练习创作,同时也分心地认真地过日子做饭,冲洗菜叶上面的残留物,熟练地将菜切成丝或片,已经达到了熟练的程度,做饭菜根本就不费吹灰之力。
儿子的鼓励非常温馨地让冯路快乐了一阵子。同样冯路也鼓励儿子好好的学习,今非昔比的时代了,文凭热的重要性日益体现,所谓的知识改变命运能定调人生,达到崇拜与狂热,混个本本就会万事大吉,就会跟上时代的步伐,顺应潮流关系到一个人的一生。
后来冯路对事物的认识与对生活的理解方面与儿子产生了极大的分歧,儿子认为学到真的本事才是自己的,而不是混个文凭。冯路想与孩子沟通,把现实对于文凭热的厉害关系讲个清楚没有文凭在社会上将会寸步难行,结果不但不能达到思想的统一,反之成了激化矛盾的□□一样的,几乎不能提及,为了避免尴尬,沉默是金,因为沉默可以与逐渐长大的儿子安然地相处。
人生有时候也会靠机遇和运气的,也不一定非要走一条路,也可以做其它事。在孩子的心目中冯路就是榜样的力量,一条路走到黑暗,冯路没有受过正规教育也没有走进高等学府,想靠自身的努力开创新天地,这个愚蠢的想法一直折磨着冯路,冯路缺乏深思熟虑,渴望通过自身的努力达到追梦的目的。
天赋是非常关键的,从小发现培养,长大以后形成了思想或技能。文学爱好是心灵的情感中的再现,经过多年训练可以达到书写的水平。不过冯路抒写文章,缺少要素,不讲究构思,同时也会缺少逻辑,写的多了也随心所欲,随笔靠的是耐心,保持良好的心态不会给自己造成心理压力,这样的思索,顿悟到什么,文章需要多次修改才能成文。
第8章 血脉的传承
才疏学浅的冯路,始终也学不会如何的做人,做好人,做一个适应社会的人,也就始终弄不懂人生活着的意义,冯路多么想,好好地学习,学会为人处世的本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有能耐的好人,那样也不枉此生。
然而冯路他头脑笨拙,慧根浅,缺少心机,自然也就学不会官场的路数,就更不懂谄媚之术的真谛,施展个人魅力,直接影响他人,而获得对自己的好感的行为,所以位卑言轻的人,是无法好好的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这一点上冯路怎么也入不了门,这与冯路的性格有直接的关系,是遗传基因在作怪,虽然冯路不知道自己的祖宗是谁今后又会有什么样的后人去延续冯路的血脉宗亲,可冯路也要尽到做一个高尚人的义务。哪怕学会谄媚之术,哪怕祸害群体,只要能够达到个人的人生目的,可冯路后来明白了,人活着的意义并非别的,而就在于不断地延续宗族血脉,这就是生命意义的所在,难道还会有人说,生命的意义不是延续祖宗留下来的血脉吗?
在花花绿绿的这个大千世界中,家庭就是社会的基石,一个家庭就是一个小的社会,每个人是组成家庭的个体,每个人都非常重要,体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因为每个人都不是为自己活着的个体,毫不谦虚地说,每个人为了宗族繁衍、宗族繁荣、宗族存在,为了延续家族的血脉而努力付出的活着,大一点说,为了社会而做出自己的贡献。
冯路想作为宗族的一员,这是最为基本的常识,寿命的长短与生命的价值,在于一代一代地延续下去,虽然不能为子孙后代积攒万贯家财,保证儿孙后辈衣食无忧,却也一脉相承的血统的流传,这样的思考让冯路想到了,冯路会不会把优秀的遗传基因,给予子孙后代呢?又能遗传给后人什么样的人性呢?伏案书写的冯路认为,只有把高尚的品德乐善好施的德性与坚强意志遗传下去,才能成为真正的精神世界的楷模。不过天下又有多少精英人物,后人中能够守住前人留下的家业,而永远不会衰败的家业,最终不是一样的都会钱财散尽吗?
于是冯路想,这样的思路对吗?他能否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为社会做出点贡献,又觉得能力不够,所以必须起早贪黑、默默不语地奉献自己的光和热,想把这种精神遗传给子孙后代,后代中会不会出现为社会做贡献,为社会服务的能人,为了达到榜样的力量,冯路一直处在过度疲劳的状态下,劳累成疾,倍受疾病的折磨,直到影响到了正常生活,不得不去找知名的大夫,可名医也不能帮助冯路根治。
明知道整天伏案过度劳累让身体处在亚健康状态,写的时间太久了,眼睛发涩,看东西模糊加上久坐对身心健康不利,却仍然执迷不悟,好歹年轻精力充沛,生命力旺盛,可以通过锻炼身体得到恢复,所以一直这样固执地坚持,一点也不怜惜自己,并没有减少那样所谓的强度劳动时间来恢复身体的需要而继续的熬夜。
时光流逝的好快,不经意间人生如白驹过隙,倏忽间由于个人原因与能力上,错失了很多人生机会,所以人生过着十分平淡的日子,只能做些苟且偷生的营生,这也不足为奇了。冯路的生活中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没有壮阔与波澜,像避风的港湾,只有泛起微微的心理波纹。
冯路按部就班继续伏案思考或随心所欲的写,写的疯狂,写的凄迷,写的默默无闻,而冯路又过着无关痛痒的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地过下去地混日子。冯路懒得去看外面的世界逐渐地养成了一心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样。不好的情绪和不稳定情绪经常让冯路在生活中失态,也让冯路越来越多情善感、越来越无奈而悲苦了,一个人呆在家中,开始相信命运的安排,开始守候一塌糊涂的消极等待的思想。
冯路他太傻了,好多花钱也解决不了的事,爱烂漫幻想的冯路,简直愚蠢到了极点,在这样的年龄段的人,不在是学习知识的时候,而是要学会为人处世的圆滑狡猾的那种处事的本领,应该实际一些,在一个圈子里混下去,恐怕要学会迎合这样、那样的人,做这样那样的事,才可以左右逢源,才能够吃一堑长一智的成功的活下去。这些个本领,需要每一个人,一生中漫漫地学习品味。
眨眼又一个春天,那天冯路走在街上,突然洞察了生活中的心情与天气关联的细节,那是诗人敏感的情怀表述: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生活意境,诗人这首千古绝唱,绘声绘色把春天的意境描绘的美妙而传神。
昨天夜里真的是这样的天气,雨滴调皮儿地轻轻地敲打了窗户,听到了风调雨顺的那种细雨润无声,一时难以入睡,而想到诗人也是在这样的春天的夜晚听到了雨声,丰富的想象力让思想与情感融合在一起,构思成了一幅美好的生活情景的画面。
冯路久久不能入睡,听了一会儿雨声,闭目卧床却不能出神入化,想到了面对生活的烦恼又无能为力,只好是硬着头皮思索那些解不开疑惑的事听之任之,无意识地消磨时间。
社会是传承的社会,不仅是文化意识的传承,人类生活也需要一代一代新人的传承,新人新事单位,新来的大学生朝气蓬勃,走路的姿态表现出了自豪和优越,磨砺一段时间就不难发现她们身上细微的变化,逐渐放弃了追逐、戏耍、打闹的调皮劲,再也看不见她们可爱纯真的笑脸和可爱的模样,转而变成了循规蹈矩成熟睿智的员工了。这些个进步很快的年轻人,有了固定的工作后自然相比街上那些没有工作的人要快乐的多,街上那些个追求艺术而不修边幅蓬头垢面的年轻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人生就没有乐趣一样。
冯路也有过那样的经历,也有过追逐时尚和艺术生活的路程,认为艺术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物,人们需要艺术,好的艺术像阳光照耀一样,带给人类美的享受。
新人、新事、新事物,不久就会体现出长江后浪推前浪,完成了一代新人的历练,真正地步入了真实的人生的工作与生活,年轻人渐渐地成熟了,注重自身的思想,在谈吐举止的文雅上变得风趣,幽默,礼貌待客,等职业化的自我训练中,受到了周围环境的熏陶转化成一个老练的新的工作者。
4/37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