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他们咬牙一点头,杀价的笑眯眯地回家拿了称,打开罐子,刮了一层,丢下一个铜板走了。
灵药村的人目瞪口呆,伸手要拦,对方破口大骂说反正自己买了,别人不想买那是别人的事。
卖出去一整罐药膏的还没来得及高兴,马上就有几个壮汉抬着一个哀嚎不已的婆子,拽着灵药村的人说他卖假药,涂上后出了人命。婆子嚎得震天响,同来的壮汉把卖药膏的人殴打一顿,抢了钱财和药膏转身就跑。
等人爬起来,那婆子早就不见了。
——生意若是那么好做,街面上的地痞恶棍吃什么?
官府人手不够,盯不过来,只有逢年过节开集的时候才有人巡逻,别说冒冒失失地拎着包袱进城卖货,哪怕是跟铺子打交道的行脚商人也要找对路子认对门。
车夫老七看着商队卸了货,找了空当说要去城隍庙拜一拜,然后飞快地穿街走巷,仔细留意自己后面有没有跟踪的人,半途遇到灵药村人垂头丧气鼻青脸肿地往外走,差点笑出了声。
他把腕上的绳结狠狠一捋,随手丢进了脏水里。
县城水浸的情况很严重,一些巷子的积水至今未退,所有房屋外都留着半墙高的水痕,人们忙着铲掉墙上的烂泥跟青苔,再将狂风吹坏的东西运出去,每条街都有修屋顶铺瓦片的人。
对一心要隐藏行踪的人来说,非常不自在。
老七索性找了一家茶水摊混到傍晚,待屋顶上的人都没了,才去找风行阁在这座县城里的分舵。
这是一家米铺,运货的苦力在铺子后面的库房门口来来去去,老七摸着墙根拐进暗巷,看看前后无人,这才按照某种规律踩着特定的青砖走完夹道,然后伸手在墙上用力一推,打开了一扇机关门。
老七弓着腰钻进去,门又飞速地扣上了。
进去之前,老七绷紧了背。
果然一把利刃迎面劈来,老七死死闭上眼,不敢轻举妄动。
寒气扑面,停在鼻尖前。
“鲍……鲍掌柜,您这是?”老七结结巴巴,一副惶恐无比的模样。
持刀的是个七十多岁的老者,双目有神,那刀宽且厚,不像寻常江湖人用的,倒仿佛是沙场厮杀的金背大环刀。
“昨日有煞星来闹事,点名要见‘出山虎’问彭泽水匪之事。”鲍掌柜人老嗓门却依旧雄浑,他厉声喝问,“说,是不是你小子搞得鬼?招来的麻烦?”
车夫老七顺势往地上一跪,讨饶道:“要不怎么什么事都瞒不过您老的眼睛呢?小的这是没法子,为了保命!再说这事本来就是代宁王受过,当官的自己不想剿水匪,把活儿推给我们,这麻烦……嘿嘿,您老可别给他们兜着。”
老者用刀背拍了拍车夫老七的腮帮子,哼声道:“别机灵过了头,你为谁办事,老夫心里有数。”
老七赔着笑,小心翼翼地说:“嗨,小的捞点油水,给两家干活罢了。我要是真的动了不该动的心思,您老还不早就把我劈了?要我说啊,吴王那边是冤大头,不如咱们风行阁来得实在……”
“够了!”鲍掌柜不耐烦地说,“老夫没心思跟你扯犊子,水匪的事情你还告诉了谁?”
“这,这还用说吗?”车夫老七吞吞吐吐地辩解,“风行阁在这边跑腿的几十号人,只要不是笨蛋,猜都能猜出来。可不是剿水匪这么简单,官仓里的粮多得是,还派人悄悄去乡下跟吴地采买……虽然伪装成了荆王的人,但是瞒得过我们风行阁吗?”
鲍掌柜嘴角往下耷拉,一脚踹在车夫老七屁股上。
“没事就滚。”
“马上,马上!”
老七眼珠一转,笑嘻嘻地溜到旁边的矮桌,找伙计口述了一份“在灵药村遇到两个文士”的消息,把孟戚墨鲤的外表形容得非常详细,那伙计也是个能人,随手勾了两张图叫老七认。
“不对,这眼睛……还有鼻子……这气度……”
说到后来,老七干脆拍着大腿说,“就是比起苏州第一才子、秦淮几位名士也不差什么,据说还是钱塘郡来的。”
伙计努力地画了个形似,最后不画了,索性在旁边标注了几句。
“画是一百铜钱,一共两幅。”伙计给老七记账。
老七浑不在意,咧着嘴笑道:“肯定有人买他们的消息,休说两百钱,二十两银子兴许都能赚得回来。”
鲍掌柜一言不发,看着车夫老七哼着歌走了。
他揉了揉额头,找个借口把屋内的伙计打发出去,并锁好了门。
一道人影从房梁上无声无息地落地,信步走到桌前,拿起图饶有兴致地打量起来。
“孟将军。”
鲍掌柜恭恭敬敬地抱拳,还差点要半跪地行礼。
孟戚抬手虚空一扶,鲍掌柜的腰就弯不下去了。
事实上孟戚也没想到昨天能在这里遇到故人。
鲍掌柜在江湖上毫无名望,他曾为楚朝边军教头,一身武功很是了得,马上马下都难找敌手。这不算什么,主要是他十四岁就征战沙场了,在孟戚麾下做过半吊子的先锋官。
那时靖远侯爱才,不愿让小将去冒风险,把他“扔”给了后方运粮守粮的孟戚。
一晃许多年过去了,孟戚乍一见面,根本就没认出来。
倒是昨天鲍掌柜看着上门找麻烦的、“四十来岁”的孟戚时,差点揉瞎眼。
鲍掌柜名冠勇,少年时巴望着想要勇冠三军,可惜他还没能成年呢,天下就一统了。
好在赶上了灭西凉,之后就一直在边军效力,不愿回太京。楚朝将才太多,搁在乱世,鲍冠勇怎么说也是一员上将,然而生得晚了,等他彻底长成一员悍将的时候,楚朝除了边军跟蛮人的冲突,根本无仗可打。
现在的鲍冠勇,已经七十二岁了。
廉颇老矣,而在米铺做掌柜的鲍冠勇,还没有廉颇的运气好。
齐帝陆璋做大将军的时候,文武倾轧,朝野混乱,鲍冠勇就是那时候倒霉,他被随便扣了一个“盗卖军资勾结蛮人”的罪名,削官流放到洞庭云梦泽充军,跟那里的土人打仗。
紧接着没多久,齐代楚立。
“……当年逃到了庐陵郡,想要在三位藩王里找个能效忠的,打过长江收复北地重立楚朝,没想到……竟都是目光短浅,自以为是的蠢材!”
鲍掌柜熬了这些年,也没什么人能诉苦,见着孟戚跟见了亲长一般,就差扑过去抱头痛哭了。
孟戚头痛万分:“你都七十好几的人了,如何做小儿姿态?”
孟戚后悔没带上墨鲤一起来,遇到这般情形,只需伸手将大夫的腰一揽,鲍冠勇必定被惊得呆滞不动。
昨天孟戚与墨鲤是戴着面具来的。
——城隍庙外送“疫鬼”的钟馗面具,挂了一长溜,顺手牵羊。
两人装模作样地打了一场,转头再溜回来抓了风行阁在这里真正的主事者。
不是车夫老七口中的“出山虎”,而是“出山虎”的师父,七十多岁的米铺老掌柜。
等取下面具,就是令孟戚意外,鲍掌柜震惊的“认亲”了。
真真是运气来了,挡得挡不住。
鲍冠勇不止知道风行阁的一切秘密,更甚者,他是风行阁的元老,是宁王谋士裘先生“请”出山的。
鲍冠勇心中依然有“楚”的存在。
可是他的行径,在孟戚看来很有意思。
不去带兵,不去军营,反而在风行阁里蹲着。
教出了好几个徒弟,徒弟又全部去混江湖了。
第283章 或亏于心
米铺的巷子走到底, 是一家挂着“慈汇堂”幡子的药铺。
因病人出入, 街坊邻居嫌晦气, 药铺只能另外开了一道门, 不管是看病还是拿药都得绕道从那边走。
“让让,前面的挪个脚。”
“人命关头!别挡着路!”
车夫老七听到那边咋咋呼呼地叫,伸头一看,只见抬来的人满脸通红,烧得人事不省了, 耷拉着的胳膊上老大一条口子,伤处被水泡得发白, 流着恶臭的脓水——老七忙不迭地缩回头,同时打消了借药铺门口的人群遮掩行踪的打算。
大灾之后往往要闹温疫, 商队明天就上路了,他可不像横生枝节。
至于彭泽水匪报复、宁王秘密用兵……都跟他老七没甚相干了。
江湖人想要活得长久, 就得学会不盘根究底,外加脚底抹油。
车夫老七低着头走出巷子,米铺二楼的窗户后面,一个穿五福捧寿外褂的豁牙老员外皱眉吩咐道:“跟上去,不要太紧, 那家伙滑溜得很。”
员外身边的一个小厮立刻悄无声息地的下了楼。
这看似老迈的员外, 其实还不到五十岁,只是刻意弓腰耷眉,脸上皮皮挂挂,腮帮子还垂下来两块肉, 看着凶厉且老态。他不是旁人,正是风行阁在这里明面上的管事,“出山虎”袁亭。
鲍冠勇八个徒弟里,袁亭排行第二。
也是在江湖上最有“名望”的一个,跟小师弟震山虎根本不是一类人。
江湖上的人不知道他们是师兄弟,主要是“某山虎”、“某江龙”这类绰号烂大街,一抓一大把。办一场武林大会,叫一声“震山虎”保管能有十几个人应声。倒是“出山虎”这个绰号由于袁亭的存在,敢用的人比较少。
虽然因为早年一场江湖厮杀,袁亭嘴里少了两颗门牙,被江湖人在背后讥讽为“磕山虎”——磕到山头上没了牙的纸老虎,但袁亭还是极有本事的,读过兵法能上马打仗,不是一般的江湖人,否则“铲除彭泽水匪”的活儿也不会落在他的身上。
袁亭看着窗外的那处夹道,若有所思。
在风行阁待久了的人,眼睛耳朵都很厉害。袁亭敢拿自己的脑袋打赌,他师父昨夜一定是见了什么人,知道了什么大事,因为今天清早遇见的时候,鲍冠勇的眼眶是红的。
他师父可不是什么多愁善感,整日里长吁短叹,酩酊大醉的文士。
“昨儿来找茬的那两个戴面具的江湖人身份查出来了吗?”袁亭扭头问。
“没有,不过……那边的药铺来了一位新的大夫,也没查出来历。”
袁亭的属下战战兢兢地回答,
城里城外有一些房屋在风暴中损毁,洪水又淹没了道路,幸亏县城的地势高,水位只到人的腰腹处,才没闹出什么大乱子。衙门跟兵丁都忙着去清理废墟了,如果放着不管,在炎热的夏季人跟牲畜的尸体腐烂,很快就要闹瘟疫。
这么乱,又缺人手,城门盘查并不严格。
许多商队丢了行李,还得去衙门补办路引,进城时塞点钱也就过去了,这时候查外来者的行踪非常困难。
“药铺的那位大夫年过不惑,没留胡须,瞧着像有功名的文士,不像大夫。”
“很可疑?”袁亭皱眉问,
“不,也不算。”属下纠结地说,“单单这一天,他在铺子里已经救治了五十多人,不管是风寒咳嗽还是摔伤磕伤,更给一个难产一日一夜的妇人接生了孩子呢……”
虽然这时候郎中什么病都能治,但是跌打损伤跟妇人科差得就有点远了。
“亲手接生的?”袁亭吃惊地问。
不是他少见多怪,只是这种情形,百姓多半只能去药铺里请个医婆瞧瞧,郎中大夫是不乐意去的,去了也只是给把把脉,开个催产的方子。这不能怪医者,男女有别,有时候救了孩子跟妇人两条命,转头妇人就给婆家娘家逼死了。
“是城东一家的妇人,夫婿三日前被风吹落的瓦片砸死了,据说当时就受了惊,这个遗腹子说什么也不能出事,他家人才合力把妇人抬着送过来的。虽然人命关天,但是这事一般人都要推脱,毕竟要是没人起文书让妇人婆家画押,没准还得吃官司,可那大夫二话没说就点了头,一刻钟之后孩子就生出来了,据说再晚一步就是一尸两命。”
袁亭的属下神情复杂地点点头,补充道,“这不,有神医在慈汇堂坐诊的消息已经传开了,要不然天都黑了,怎地还有许多人堵在药铺前?”
袁亭深深皱眉,江南的神医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他们的行踪是风行阁的收入来源之一。
不管是官是商,是江湖人还是读书人,都免不了要花钱寻找神医的下落,为他们自己或者家人寻觅治愈的希望。有时候他们还要多花一笔钱,询问风行阁究竟找哪一位神医更合适。
别说外来的神医了,就算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神医,只要在某个地方行医治好过疑难杂症,就会被记下来,并在那之后一直记录关注这位神医的行踪,有时还会乔装打扮现身帮神医解决一些麻烦。
一个活着的、愿意给人治病的神医,每年能给风行阁带来许多钱财。
就算没有济世救人的志向,单单冲着“钱”,风行阁上上下下都很有干劲。
“江湖上藏龙卧虎,或许真有连我们风行阁都不知道的高手,至于连我们都不知道的神医……”
袁亭顿了顿,那就根本不存在!
需知医道也有传承,确实有看医书自学的,可是没见过那么多“病患”,手里没有足够的“脉案”,再有天赋也就是个寻常的郎中大夫,暂时是成不了神医的。
“这……会不会是江北来的?”袁亭的下属试探着问。
袁亭眉心一跳,终于想到自己忽略了什么。
孟国师跟那位墨大夫,已经渡江南下。
虽然情报说他们在荆州,而这里已经接近庐陵郡了,但是发生在孟国师身上的离奇之事也不是一件两件。
“那位墨大夫,似乎是秦神医的弟子?”袁亭忽然问。
“是有这么一说……”
纵然风行阁的情报再快,远隔千里的地方还是有些不清楚,尤其是关于西凉人跟阿芙蓉的加急情报之下,旁的消息就慢了一步。
245/301 首页 上一页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