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0

[三国]焚香祭酒(三国同人)——积羽成扇

时间:2020-04-28 10:25:40  作者:积羽成扇
  而自古,名不正言不顺者,都需以绝对的武力与雷厉风行的手段坐稳皇位。
  说他是皇帝,不如说他是一个叫做“皇帝”的玩偶,被别有用心的野心者来回争抢,尝遍风雨飘摇。
  “皇后与朕一路走来,对朕当今的处境应该再清楚不过——
  “无论去往何处,长安也好,洛阳也好,许都也好……亦或是别的地方;
  “无论名义上是谁侍奉天子,董卓也罢,李傕也罢,曹操也罢……亦或是袁绍、刘表乃至其他人;
  “朕都只是一个徒有虚名、可供利用的傀儡。
  “无人会在意朕的想法,无人会顾忌朕的喜怒。”
  年轻的帝王尚未及加冠之年,眼中却沉淀着举世的沉邃与凝重。
  他以九岁稚龄登位,经半生颠簸,每日与鲜血、死亡为伴;而今虚年十八,却已见惯人情冷暖,历尽战乱烟火。
  董卓夺权,民不聊生,他眼睁睁地看着洛阳城池毁于一旦,数万平民在烈火中活活烧死;
  李傕郭汜变政,战火连绵,他亲眼目睹百官、黎民死于战乱,死于饥饿,骇然地明白:史书上所写的“血流成河”、“易子而食”真的存在于世。
  他惶然、愤怒、痛心而痛恨,恨不得提起佩剑,斩下乱国者的头颅。
  可他年幼无能,只能一忍再忍。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大旱之年下令开仓赈灾,救济城中的灾民,亲自监督诸事,处置中饱私囊的官员。
  “曹操治郡有道,深知民间疾苦,并非李傕郭汜之流。他是朕最好的选择。”
  既然都是当傀儡,为何不选利国利民者,替他做大旗,做他的利剑?
  “何况曹操,至少给予了朕明面上的尊重。”
  昔日东迁时,李傕自己享用金玉之食,却让刘协与百官吃糠饮露。刘协为百官与诸侍向李傕求取五斛米与牛骨作赏赐。可李傕只奚落嘲讽了一番,丢下了一些发臭、不能吃的碎骨头。
  相比之下,将珍馐宝物优先供奉于他,甚至让出宅邸的曹操,至少给足了“奉天子”的诚意。
  伏皇后泣不成声,额贴手背,躬身稽首:
  “陛下……”
  刘协缓缓阖上眼:“可……朕亦不是圣人。”
  平静的话音中,竟多了一分哽咽,
  “朕可以为民之计,当一把利剑,当一个傀儡……可朕的子孙,又当如何?与朕一样——成为一个皇位上的笑柄,瞧着人的眼色过日子吗?
  “朕又如何甘心——一辈子庸庸碌碌,活在他人的阴影下。若朕断送了大汉江山,朕,有何面目去见列祖列宗,有何面目苟活于世?”
  伏皇后膝行向前,食指轻按在刘协冰冷的唇瓣上:
  “陛下,莫要再说了……”
  刘协抓下伏皇后的手,目光炯炯:
  “皇后,你可知——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
  坐着车辇的曹操冷不丁地打了个喷嚏。
  被强行拉上与他同车的刘备忍住别开头的冲动:“……司空可是身体不适?”
  曹操打完一个喷嚏,仍觉得鼻子发痒:“许是昨夜睡得迟了。”
  刘备直视曹操的眼,谆谆关切之意溢于言表:“司空,公务繁忙,亦要注意身体……”
  朴实而恳切的关心话听起来情真意切,若非曹操冷静自持,差点被这番推心置腹的关怀迷了眼,以为刘备真的什么热心肠的老好人。
  又听了两耳关切的话,曹操怕自己真的被洗了脑,连忙开口,道出自己拉刘备同车的目的:
  “我欲予君粮草,令使君前去沛城收集旧部。”
  正说着贴心话的刘备,冷不防被一个从天而降的馅饼砸中。
  他第一反应是曹操终于忍耐不住,决定挖陷阱坑死他了。可思维飞快地运转后,他发现……不管曹操此次丢出的是不是陷阱,他都无从选择。
  一则他如今依附曹操,不可能在无凭无据的情况下,只根据心中的怀疑就拒绝曹操给的差事;二则曹操提出的这个要求,正是他这些日子以来日夜念着的。哪怕此行暗藏冷箭与荆棘,他也得佯装不知,闭着眼睛往前踏。
  只这一个念头,刘备便做出了反应,郑重而感激地朝曹操行了一个谢礼:
  “多谢司空。”
  无论如何,粮草总是真的……若曹操另有打算,他也可见机行事。
  刘备如此干脆而坦荡的态度,愈加让曹操刮目相看。
  曹操确信,若非刘备今后一直时运不济,总有一天他会成为云中龙凤,在九州之土大放异彩。
  想到郭嘉程昱等人对刘备的评价,曹操心中愈加忌惮。
  他放声笑道:
  “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1]。”
  这句话好似一个惊雷,炸得刘备险些跳起,拔剑把曹操扎了个透心凉。
  但刘备克制力之强,竟连一丝半点的异状都未露出,连扶着车座的手也甚是平稳,不见任何震颤。
  “司空这玩笑话,让备惶恐至极。”他唇角带笑,却在眼中带出了少许落寞之意,“备今年三十又八,回顾往事,竟半生蹉跎、一事无成。若非司空收留,恐怕备只能重操旧业,回涿郡卖草鞋去了。”
  刘备毫不客气地自爆短处,又暗中捧了曹操一把。许多人避之不及的失败与尴尬过往,他竟坦坦荡荡地拿来自嘲,半点没有羞愤之意。
  不仅如此,他言辞恳切、情感真实,既没有虚伪地推就曹操的话,也没有为了洗清曹操的怀疑而言不由衷、满口胡言。而是巧妙地借用自嘲这一方式,隐晦地撇去“英雄”这一标签,并认下曹操的恩德。
  这不但贴合了曹操的心意,而且浑然天成,让人潜意识地相信这就是他的真心话,打消对他的防备。
  曹操意识到这点后,心中多少生出了几分惋惜之感。
  刘备从曹操的车座上离开,脚步悠闲,后背却早已被冷汗沁湿。
  他离开曹操的视野,来到人际罕见之处。望着前方青石碧瓦的民居,刘备不由撇嘴苦笑:
  “备……何德何能……”
  他虽有几分不为人道的雄心壮志,但自诩凡才,并无特殊的才干。实想不通自己何德何能……让曹操如此试探算计。
  自认为“平凡”的刘备,在小道上被董承的人拦住了。
  作者有话要说:  [1]10字为历史上曹操曾对刘备说的话:天下英雄,只有你(刘备)与我(曹操)。
  今日“热搜”:平凡无奇古X乐,何德何能刘豫州(?)
  刘备:都别来找我,谢谢。我是“凡才”。
 
 
第133章 刘备
  一个流民打扮的束发少年踉跄地撞在刘备身上。刘备扶了他一把, 却被对方一把攒住手腕。
  “这位将军, 对不住, 对不住!”
  流民少年一边道歉, 一边紧抓着刘备的衣袂不放。刘备轻轻挣了两下, 没能挣开。
  顿时,刘备的脑内响起警钟, 震得他脸色骤变,低声喝道:“你想做什么!”
  那流民少年脸上仍维持着谄媚而畏缩的神情,一个劲地道歉。在低头作揖之际, 他小声而快速地道:“刘豫州, 董侯有请。”
  听到“董侯”, 刘备第一个想到的是董卓。但董卓早就死了, 也鲜少有人用董侯这个称呼叫他。刘备只得在记忆中搜罗所有符合“董侯”这个敬称的人, 使劲回忆了许久, 才想起前段时间刚有一个姓董的被封为侯爵。
  ——那便是董卓的旧部, 卫将军董承。
  得知想找他的人是董承,刘备不由在心中大骂, 将董承从头到尾问候了一遍。
  他猛地抽回袖子,道了句“无妨”,马上转身就走。
  那少年还想上前, 刘备拔出一小截佩剑,神色冷肃:
  “寻常冲撞罢了。你若再做纠缠,休怪我拔剑无情。”
  少年被锋利的剑光闪了眼,畏惧之下, 不敢再有行动,眼睁睁地看着刘备转身离去。
  这一番变故,很快被汇报给了曹操。
  曹操正用打湿的麻布热敷着自己的熊猫眼,闻言,挥了挥手,表示自己已经知晓,让下属退下。
  “这董承,果然不是个安分的。”
  正过来汇报政务的河南尹董昭正撞上了此事,如此评价道。
  “董承此人,不过是李傕郭汜之流。若要计较,他尚且没有李傕郭汜的勇猛与将才,比起李郭二人犹有不如。刘备何等清明,怎么可能接收他的招揽?”曹操摇头而笑,“如此行径,不过白费苦工。”
  显然,曹操毫不意外刘备的选择,更不把董承的上蹿下跳看在眼里。
  可尽管如此,谁都不希望自己在前线拼命作战的时候,大本营还藏着一个时刻准备捅刀的小人。
  “暂且搁着吧。董承之事,等征讨了吕布再行发作。”
  一句话就定了董承的结局。
  话分两头。
  刘备自回沛城,便勤勤恳恳地收聚旧部,暗中发展势力。
  对于他的这些举措,曹操好似全无芥蒂,粮草、兵马任他求取,尽心竭力地帮助他在沛县站稳脚跟。
  曹操越是表现得信任有加,刘备越是感到不安。
  有跟随他的人见他日夜神情沉凝,对曹操的施予不喜反忧,禁不住疑惑地问道:“曹孟德爱重主公,岂非求之不得的好事?为何主公邑邑不乐?”
  刘备叹了口气:“李兄知断头饭乎?”
  断头前的最后一餐,他如何能高兴得起来?
  那人有些不信:“听闻曹孟德求才若渴,怎会……”
  刘备不再说话。
  那人不敢再问,甚至不敢抬头——他感到自己快被侍立在刘备两边的关羽、张飞二人用眼刀子扎死了,哪还有胆子继续这个话题。
  隔日,这位“李兄”自觉辞别。刘备象征性地挽留了几句,见他坚持,送了点干粮果脯当做饯别之礼,也算全了这短暂的主属之情。
  大约花了半个月的时间,刘备陆陆续续地把被吕布打散的士兵聚集起来。
  他将这些士兵和曹操给他的士兵编成一队,亲自带着在沛城附近巡视。
  一日,他们在城外十里处遇上一支行迹鬼祟的车队。刘备立即派人拦下,策马上前,自报身份,并询问对方“来自何处”,“是什么身份”,“车上装着何物”,“欲往何方”。
  那车队听了刘备的询问,竟半点没有交涉的打算。不等刘备等人策马靠近,所有人拔出佩刀,目光凶煞。
  领队人放声大喊:“好狗不挡道,识趣的马上退一边去。耽搁了你阿翁的好事,小心你阿翁我拿刀切掉你们裆下的二寸丁。”
  说罢,车队其余人哈哈大笑。意味如何,不言而喻。
  张飞、关羽大怒。
  “鄙陋宵小,竟也敢大放厥词?先吃你张爷爷一刀。”
  “休要放肆,关某来讨教你的刀法!”
  不止张飞等人生气,刘备也隐有怒意。因此他不曾阻拦关、张二人的宣战,反在后方为二人掠阵。
  只三五个回合,车队的领头人就被关羽一刀断头。
  车队的其余人见首领死得飞快,惊恐四散,哪还有原先的嚣张。
  刘备立即率军抓人,当即抓到了大半。
  这时关羽持刀驾马赶来,面色有异。
  刘备心中忽然有了不妙的预感:“贤弟为何如此急切?”
  关羽不答,跳下将刘备推上马:“兄长快来!一看便知!”
  刘备来到车队所在,发现车队附近人头攒动、隐有喧哗声入耳。
  众人围着车队落下的辎重,拥挤而浮躁。
  刘备心中的不祥预感逐渐加重。
  “都让开!”
  关羽声如洪钟。厉喝之下,人群滞涩了一息,给刘备二人让出一条通道。
  刘备来到辎重前,差点没被迎面而来的金色闪瞎双眼。
  满满几车黄金,如同秋天田野里的麦穗,散发着诱人的光泽。
  一时间,刘备觉得天旋地转。
  这不是喜悦的晕眩,而是后背发凉的晕眩。
  哪怕乱世之中,金钱的价值远不如粮食的价值……这满满几车的黄金也足够诱人的了。若非张飞威猛,震慑宵小,怕是这些人早已抢成一团。
  而刘备真正所忧虑的,却还不是这个……
  “将军,这些财物该如何处理?”
  一个什长的话打断刘备的思绪。
  刘备缓慢地扫视周围,除了关羽与张飞,其余人看向车架的眼中都藏着深深浅浅的欲望与贪婪。
  这些人都看到了财富,可刘备看到的却是灾难。
  刘备让人把俘虏带过来,询问他们:“你们是何人的车队?”
  众俘虏面面相觑,无人回答。
  刘备换了个问法:“你们的车队……原打算去往何处?”
  仍是一片静默。
  刘备道:“如实答来,或可从轻发作。”
  听到这话,其中一个胆大的俘虏率先开口:“吾等欲往徐州去。”
  徐州乃是吕布的地盘。
  刘备感到自己的前额刺痛得厉害。
  他刚才不断地在心里祈祷:这车队不管是谁的都行,千万别是吕布的……结果,当真是怕什么来什么。
  “义兄,该怎么办?”
  关羽、张飞二人虽不如刘备看得透彻,却也敏锐地意识到了此事的不同寻常。
  刘备苦笑:“这些黄金,拿给众兄弟分了吧。”
  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喏。”
  刘备转身离去,深色披风被吹得猎猎作响。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