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啊,我们记住了,不会去摸鱼了。”
然后他们又看到一条很大,背脊是一条黑色的草鱼,那草鱼光是目测长度,起码有七八十厘米的样子,摆着尾巴,时不时冒出头,就在他们眼前,仿佛一伸手就能捉到。
“这鱼真的很肥很大啊,看着我好想下去抓。”一个男生嘀咕不已,他看的真的很眼热啊。
“其实主播说的没错,像这种在岸边游的鱼不能抓,它真的会带着你越游越远的,而且水里很多水草,下去真的很危险,我们那边也有这种说话。说是抓这种鱼,会要人命的。”旁边的一个男生看的心惊肉跳,其实主要还是有点按压不住心里的那点蠢蠢欲动。
游客们站在岸边,吃着乌紫色的桑葚,看着水里游的鱼儿,时不时小声的说着,还有人不甘心的问沈潇云这鱼难道就这么放着不抓?
“这个季节不是鱼虾最肥美的时候,等冬天来了,会捕捞一些,然后村子里按人头来分,每家都会有一些。”沈潇云如此解释。
“一般想要吃鱼的话,自家水田里会养一些,还有后山那个水潭,想吃可以去那边打捞。”顿了顿,沈潇云看大家眼巴巴的眼神,继续补充:“明天我带你们去后山那边抓鱼补虾,管饱的那种,后山有一段溪水地势比较平坦,底层有细沙和鹅卵石,水比较浅,适合下去,明天就去后山吧。”
听沈潇云这么一说,不少游客们顿时就想到了他之前直播捞河虾的场景,顿时眼前一亮,个个来了兴致。
“是那种很大的河虾吗?我记得主播你那会儿打捞的虾子一个个都很大,跟外面卖的那种极品虎虾个头差不多,那个真的是河虾吗?”沈心悦好奇的问道,其实她看的时候心里很疑惑,河虾有那么大的吗?就算现在很多人工养殖的外来品种,还是经过改良的对虾个头也没那么大啊。
“我也看到了,当时都惊呆了,要不是它的特性跟河虾很相似,我都怀疑主播你作弊呢。”旁边的男生附和。
沈潇云摊摊手,很无奈。
“真的是河虾,只是长得肥而已,等明天你们过去看就知道了。”其实不光是虾,他们云水村水塘里养的鱼,每年过年只挑选那种个头大的,小于两斤的一般都给放了,养个几年再说。像那种十来斤,二十斤的鲢子鱼草鱼也是常有的,因此沈潇云在外读书,看到不少商贩卖那种个头小,两三斤的鲢子鱼草鱼他就有点感叹。
这鱼估计也就养了一年多,两年不到,还是小幼崽,吃的真的很不划算。
“那我明天要放开肚皮吃了,主播你到时候别怪我是我胃王啊。”一个男生用开玩笑的语气说道。
“我挺喜欢吃虾的,小鱼也不错,之前看主播家里炸的小鱼,我就嘴馋,希望明天也有这个。”
“我也喜欢吃炸鱼,那种炸的脆脆的,可以吃骨头的那种。”谈到好吃的,一直缩在旁边的几个女生也加入了聊天当中。
沈潇云看大家吃的也差不多了,就让大家再摘一些在路上吃,再看一个个吃的是满嘴乌紫色的,就跟中毒了一样,还好现在没开直播,不然肯定会逗乐一帮人。
“我们回去吧,大家回去休息一会儿,等晚上吃饭。”
“这么快吃晚饭?”
“睡了就吃,我现在整在跟什么靠近啊,主播你们这里有什么好玩的没有啊?”
沈潇云一听,计上心来,他本来还打算宣传一下他们村的一些匠人手艺,眼前可不就是一个大好的机会嘛。
第39章 刺绣,千层底布鞋
沈潇云提议道:“我们这儿玩的地方肯定是没有外面那么多, 不过我们云水村有不少手艺人,他们都有一手的绝活。像铁匠, 做首饰的匠人, 有木匠工人,做陶瓷瓦器的,做纯手工刺绣的, 做油纸伞,他们靠着这个能养活一大家子,你们要是感兴趣,我带你们去看看吧。”
“这个好啊,现在不是流行民间艺人吗?像这种手艺人越来越少了, 我听主播你这么一说,有种你们村的人都是卧虎藏龙啊。”
“主播你说说, 你们村还有什么是不会的?”
“反正也没事, 主播你就带我们去看看呗。”
沈潇云带着一群人,先回到家里,把两个篮子里的刺条儿放好,一些刺梅子和桑葚拿出来, 留给张朵朵她爷爷奶奶尝尝。
“爷爷奶奶也尝一下吧,这是我们乡下的一种小野果子, 酸酸甜甜的, 味道还行。”沈潇云那小篓子递给两位老人,张朵朵的爷爷奶奶就坐在沈潇云他们家院子前,时不时看看院子前的花儿, 在附近溜达,看他们回来这才遛弯回来,这会儿还能吃到沈潇云带回来的野果子,眼睛笑眯眯的都成了一条缝隙了。
“潇潇这孩子,出去玩还念着我们两个老的,行啊,我们一会儿吃。”两个老人笑着收下了。
张朵朵也跟着出去玩,她还真的没有想到沈潇云竟然还给爷爷奶奶带了一些,当即心里有点暖暖的。
主播还挺贴心的。
从田野里回来的游客们脚底下有不少泥土,沈潇云找来刷子,让他们就在水井接一些水,刷刷。
“你们先洗,我去拿下我的手机。”吃完饭后,沈潇云就把手机拿去充电了,这会儿去村子里游玩,正是大好的宣传他们云水村特色的时间段,可不能错过。
拿到手机后,游客们鞋子也刷了,手也洗了,跟着沈潇云身后一起去村里手艺人的家中。
虽然现在每家每户,有劳动力的都来沈潇云他家里帮忙,可年幼的,年长的会留守在家里,他们过重的体力活干不了,一些轻松的手艺活儿却不在话下。
沈潇云带着游客们去的第一家,就挨着沈潇云家不远,走个两百米左右就到了,和他家门前路边一样,家家户户门口的路面,院子都是铺上了一粒粒的石子,即好看,又干净。
这一家是竹匠,门口的院子里堆了不少竹子,有粗有细,此时院子里有两位老人正坐在竹椅上,妇人正用手指编制着一个小箩筐,大家进院子的时候就看到老人手指翻动,薄薄细细的竹篾子在她的指尖飞舞,一排排的麻花辫一样的竹篾子绕起来,那小箩筐编制的又细又密集,浅黄色的编制纹理瞧着就十分的舒心。
而她旁边的老人,则是用小侧刀削开长长的竹条子,削出一条条细长的竹条。
“太高太婆,我带人过来玩玩,看看你们编的箩筐。他们都是外地来的游客,想过来看看。”沈潇云对两位年长的长辈打声招呼,看两位老人打算去屋里倒水给游客们喝,沈潇云让老人不要客气。
“没事的,太,太高,我们就来玩玩。”一群小伙子也有些不好意思,赶紧拒绝。
“太高,你们忙吧,我们就看看。”
游客们也不知道该如何称呼两位老人,看沈潇云这样称呼,也在一旁这样喊。沈潇云有心想要帮忙宣传,就扶着老人带着大家一起进这家屋子里看看那些已经编好的成品。
云水村几乎每家房子都很相似,很大很宽敞的客厅,客厅上方是一条长长的案桌,中间是一张八仙桌,椅子和凳子平日里摆放在两侧,靠着墙壁,屋顶上有悬挂的高粱杆子和晒干的艾叶。
像这家,是做手艺活儿的,家里空的地方摆放的大都是竹子编制的生活用品,像马上要为夏天准备的凉席,竹床,竹躺椅,小椅子,还有靠背椅,沙发形态的贵妃椅,还有一个个比较大的竹匣子,带有盒盖的那种。一个个做的很精细,边缘用磨砂布打磨光滑后涂抹一层蜂蜡,既可以防虫还能让表面更光滑,很有质感。
不光是这些,另外的空房子里还有不少,像墙壁上挂着的竹晒筛子,一排排的挂满了,这些在云水村很常用,比如晒一些菜什么的,或者筛骨子,豆子,米,米糠什么的,时常用到。
为了方便大家认识,也为了让大家更清楚的知道这些是用来做什么的,沈潇云就当了一回解说员。
同时,他也把手机的直播打开,和网友们打了招呼后,开始一个个的给大家介绍。
沈潇云手里拿着一个浅口的,浅黄色的竹子编制的簸箕,这个簸箕有大有小,小的只要盘子那么大一点,浅浅的,当真和盘子没有差别,大的有两手撑开那么大。
“这些都是用竹子编制的,纯手工艺,这种小的,我们可以用来淘米洗菜,大一点的装菜,再大一点拿来晒东西,用的时候,两手端着两边,颠婆来回抖动,所以这个大的也叫簸箕,统称也就是竹箩筐。这种箩筐一般编制的很密集,竹片比较细波。”
“而这种,细且圆润一点的竹篾编制的筛框子,又有细小的缝隙,我们一般用来捞米,像我们这里,经常会煮柴火饭,有米汤,饭煮到一半的时候要过滤米汤,一般我们就用这个筛筐。”沈潇云手里拿着一个小脸盆大小,依旧像是之前的那种箩筐一样,不过这次的筛框比较深,而且编制的没那么密集,边缘包边更厚实一些。
放下手里捞米的筛筐,沈潇云又拿起一旁的竹笼屉,竹匠家里不仅有传统的原型竹笼屉,还有方形的,有边框和没有边框的。
“这个,大家应该知道,用来蒸包子馒头,或者米饭的,像这种比较密集,缝隙小的,可以用来蒸饭。”
“这些是竹篮子,有大有小,可以用来装东西……”
“这些是竹篓子,有葫芦形,有漏斗形,也有酒瓶形……”
“这个是食盒,有三层,里面都是用竹篾编的,很精致,大家有兴趣可以看看。”
“这里都是凉席,都是用削成很薄的竹篾编的,像织衣服那样,纹路很密集,每一根竹篾削的非常薄,睡在上面不会膈人,而且凉席很柔软,每一片都打磨好,不会有毛刺毛边儿,像这上面一层很光滑的,摸起来滑溜溜的,是涂抹了蜂蜡……”沈潇云指着卷成圆筒形状,用草绳捆绑好的凉席,抖开一张让游客们好好的欣赏一番。
这些凉席,都是浅黄色,带着一点嫩绿,抖开铺张开来还有一股竹子的清香味,摸上去冰冰凉凉的,就像是沈潇云所说的那样,这家编织的凉席当真是极为光滑,摸上去的触感很好,即使是用竹篾编织的,可摸上去依旧很平坦,滑溜溜的。
这家人是真真切切的手艺人,不管是客厅,还是腾出来的卧室,还有仓库,都放了不少竹子制品,大到躺椅竹床,小到梳子吃饭用的勺子,筷子,家里但凡有空隙的地方都给放了不少。虽然东西很多,可一样一样的摆放的很整齐,相应的东西分别放一块,看的时候就跟外头摆放的货架似的,前来看着这些样样做工都很精细的手工艺品,惊叹不已。
时不时摸一摸,看一看,不少人拿出手机来拍摄,发朋友圈。
沈潇云刚开始介绍的那些箩筐,簸箕,米筛子,这些东西,游客们看着稀奇,嘴里发出惊叹声,倒也没想到买,因为用不上,可后面看到那些竹子做的梳子,发簪,筷子,还有竹子打磨好的小碗,喝水杯子,就有点小心动。
现在看到那一张张凉席,闻着清香的竹叶气息,那手感摸的也很顺滑,不管是正面还是反面,都是光滑的,没有丝毫的毛刺,不少游客就有些心动了,特别是几位女生,还有张朵朵她爷爷奶奶,看着这好凉席,就有些走不动了。
“这席子好啊,这种席子睡觉最舒服了,潇潇啊,你帮我问问,这席子卖吗?怎么个卖法呀。”张朵朵的奶奶摸着那冰凉凉的席子爱不释手,好生的看了又看,都舍不得放手。
沈潇云看大家很喜欢这些席子,问了这家太高后,又拆开了几张,另外的几张还有花纹和图案,每一张席子花纹不一样,有花有草,有的还有小动物的图案,惹的旁观的一群人惊叹不已。
“这才是真的厉害,编的真好,要不是因为不好拿,路途又太远,我也想卖一床了。”一个男生嘀咕道,他自己倒也不注重这个,随便有张席子睡就好,他想这个主要还是想到了老家的父母。
以前小的时候,也是睡这种席子,然而现在条件好了,竹匠也少了,编席子的更少,想要买大部分都是机器做的,贵不说,有时候还遇到有毛刺的,都是一条条的竹条,席子后面用纱线编织的,睡觉时间长了,那脸上,胳膊上都是一条条印子。
“说的我也想买了,可惜这边交通不好,而且这个貌似没什么装,不好带。”估计真的带这个大一个圆筒,跟扛大炮似的,这回去的路上又那么长,别人都以为他是个傻子。
沈潇云一听,顿时就觉得有戏,连忙问一旁的太高,当然他问的时候用的是他们云水村的家乡话。
云水村大部分东西都是自产自销,价格廉价到不可思议,若是真的用这个价格卖出去,日后等更多的网友过来买,要是又涨价,肯定会引起争议,因此沈潇云就用家乡话提前和太高商量好。
太高听到有人要买他家凉席,很开心,乐呵呵的,对沈潇云比了比。
“二十块啊……不行,这个价格太低了。太高,我把价格提高,你别着急,我不会坑别人的,这个席子都是你们自己亲手做的,纯手工,做的不容易,值这个价格,我一会儿跟他们说说,他们要是觉得不划算那就算了。”沈潇云用家乡话跟太高好生的说了一番,老人觉得沈潇云价格开的太高,很是担忧。
“我跟太高商量了下,这个席子一米五的八十一张,一米八九十,两米的一百,不管有花纹还是没花纹的都是这个价。”沈潇云自己回想了一下外面售卖的价格,对比一下后,报出这样一个价格来。
说实话,这个价格不算高,虽然在网上也能买到差不多价位的竹席,可像这种手工编织,正方两面都能睡人的还真的很难找。
沈潇云报出这个价格也不怕赶人,果然听到这个价格后,几个很想要凉席的游客顿时就露出心动的表情来。
“还是蛮便宜的,我就怕这种纯手工的东西贵的吓人,这个价格很划算,主播,给我来一张一米五和两米的吧。”沈心悦当下就买下两张,她就是带头来云水村玩的,来这里,她也很喜欢云水村这里的风景,看到这些席子,她仔细的翻开看,发现两面都是光滑,没有磨砂的质感,摸起来滑溜溜的,顿时就有些心动,再一听沈潇云报出的价格,完全超出她的预料。
真的很低啊。
这种两面都可以睡,竹篾子又软又薄的凉席用这个价格买下来真的跟捡到宝贝一样啊,简直就是意外的惊喜。
当即她就给沈潇云转账。
“主播,我给你转账吧,我身上没带现金,那个钱,就麻烦你给这位太高了。”沈心悦丝毫不含糊,她可是沈潇云的忠实粉丝,这种好东西,必须第一时间买下来啊。
39/241 首页 上一页 37 38 39 40 41 4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