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太阳开始落了,不上不下卡在中间。
残阳如酒,天空绯红,云层上下亮堂堂的。
因为冬天刚刚过去山顶游人并不算多。谢兰生只随便一扫,便在一群男男老少中被一个背影吸走目光。那个背影宽阔挺拔,带着压人的气场。
莘野实在太显眼了,不少人在偷偷看他。
此刻,莘野背对兰生站着,面朝南面故宫。他的身上穿着一件黑灰色的长款外套,两边领子完全对衬,顺着脖颈畅流而下,他敞着襟儿,并不觉冷,露出里面马甲、衬衫。莘野的手插在兜里,如雕塑般一动不动。
谢兰生也顺着目光向神武门望了过去,而后只觉在恍惚间过去、现在就重合了——那座宫殿威严耸立,600年来都没变过,他与莘野的这四年只不过是白驹过隙。奇迹的是,莘野作为人的感情竟然也是分毫没变,仿佛也能到地老天荒。
谢兰生走过去,叫:“莘野。”
莘野侧身转眸。
这时候谢兰生发现,莘野面前的亭座上竟然立着他的金熊。金熊也在跟着一起观赏夕阳中的故宫。
谢兰生笑了,问:“这是金熊?”
“对。”莘野拿起那个金熊向谢兰生递了过去,说,“谢导,恭喜。”
“谢谢,其实这是大家的奖。”谢兰生用两只手把那座金熊接了过来,拇指摸摸它的腿儿,又摸摸它的肚子,而后是它的手、它的脸、它的耳朵,心里一阵甜一阵酸。
这个奖是对他的肯定。
过了会儿,莘野的手从兜儿里掏出一个小玻璃瓶,像是那种无菌药瓶,说:“兰生,我到柏林参加影展的第一天下雪来着。这是落在露台上的,我想你会比较喜欢。”
“啊,”谢兰生接了过来,说:“谢谢。”
莘野说对了。比起照片,他更喜欢这些东西,可以放在书架上面。柏林影展首日的雪,又抽象,又具体。
谢兰生把金熊奖杯重新立在亭座上面,面对夕阳还有故宫。自己则与莘大影帝肩并肩地并排站着,一边看景色,一边随口聊天。
莘野说:“上个月,人跟电脑下棋来着。国际象棋世界冠军俄罗斯人Garry Kasparov最终以4∶2击败了电脑‘深蓝’。”
“电脑下棋?”谢兰生只感到神奇,“不过,电脑都是死东西嘛,人类当然会赢的啦。”他想,应该是,人类提前输入程序,电脑看到这个局势就这样下,看到那个局势就那样下,非常死板,能力有限。
莘野只是微笑摇头。
谢兰生又跟莘野说,北京也有互联网了,他正打算去“瀛海威”学习一下浏览网页,莘野似乎有些诧异,表情俨然是“这还用学”,让谢兰生再次意识到莘野这人真的洋气。被莘野看扁,四年前他肯定生气,现在却不了。
聊着聊着,两个人就渐渐说到四年前了。
谢兰生回忆着说:“咱们路过老槐树时,你还问过‘崇祯是谁’。”
莘野闻言笑了声儿:“我那时候真不知道,但回去把明史看了。92年的《剑桥中国史》,费正清、崔瑞德编的。”
“哎?”
“我想了解崇祯,想了解景山,想了解你生长的地方,不想以后在谈话时总是发生鸡同鸭讲。”当然,他也想了解自己的国家。
知道莘野过目不忘,谢兰生也有些感慨:“莘野,你越来越有文化了,我以后都不好笑话了。”他意识到,莘野过去为了走近自己真的做了很多。
这时太阳坠下云朵。天是整片刺目的红,好像满是玫瑰的画,又浪漫,又旖旎,又浓烈。
知道现在是时候了,谢兰生把呼吸顺顺,对莘野说:“莘野,你来。”
莘野则是低低一笑:“遵命。”
“……”谢兰生脸也变红了,不知是被夕阳映的,还是怎么的,他走到了四年之前自己坐过的位置,转过身子,伸手一指:说:“莘野,坐这。”他四年前曾在这里坐了许久,印象深刻。那时,他抽掉了三四根烟。
莘野深深看他一眼,坐了。
角色对调。
他还把金熊放在一边,端端正正,正对兰生。
“……”谢兰生又再次感觉莘野有时像个流氓——他明知道不太好让别人看见告白现场,还整只熊盯着自己,而且又是重要的熊。
想想还是不好意思,谢兰生上前一步把金熊转过去了,让它背对他们两个。
莘野含笑。
而后兰生回到位置,看着莘野,舔舔嘴唇,捏捏自己的夹克衫,说:“莘野,今天正好是元宵节。”
“……嗯?”
谢兰生又继续按照他准备的腹稿告白:“一年当中首次月圆。咱们两个今天见面……大概预示一生团圆。”
莘野静静听着。
谢兰生的手一攥拳,跟莘野在那时一样,在他面前单膝蹲下,扬起头来,张开嘴唇,仰望着,说:“莘野——”
见谢兰生如此低姿态,莘野还是受不了了,一个躬身,把谢兰生给拉起来,攥着对方腕子的手顺势轻轻一扯、一拽,另一只手握着对方的小细腰一揽、一转,让谢兰生坐在他膝盖,两手搂着,嘴唇贴着对方耳朵,说:“兰生——”
谢兰生:“……”
莘野又道:“我还爱你。”
“…………”谢兰生的呼吸一窒。
竟然又是莘野告白,还是莘野告白……这跟打算的不一样。
太阳完全落下去了。
在静谧的气氛当中,故宫变得层次不清,显得有些黑苍苍的,渐渐隐于夜色当中。而在故宫周围,天安门广场和人民大会堂则灯光璀璨,再往远方望去也是一片片的霓虹闪烁,与四年前不一样了,变繁华和变热闹了。
在视野开阔的中轴线上,紫禁城彻底消失了,其他地方灯则亮起——那里依然车水马龙。车辆仿佛钢铁洪流,血液一般在万千条纵横交错的通道中奔腾。
谢兰生突然感到冥冥中一切都带着意义。
在全北京甚至中国最繁华的这个地方,一刹那间,太阳落山,从白天到黑天,从人来人往到万家灯火,从事业到家庭,城市完成了新旧交接的仪式,而他们呢,在曾经的最高点上亲眼目睹着这一切,于这瞬间在一起了,也完成了新旧交接的仪式。
因为太阳已经落山,周围游客陆续走了,只有莘野和谢兰生还坐在那没大动弹。
三月北京还有点冷,谢兰生坐在莘野腿上,靠着莘野胸膛,觉得对方一身肌肉又暖又硬又有弹性,挺安心地就缩着了。
过了会儿,手有点冷,他就学着东北农民,把自己的右手插进莘影帝的左袖子里,把自己的左手插进莘野的右袖子里,用袖管里的温度暖手。莘野衬衫扣着扣子,谢兰生还一一解开。
而在莘野失笑问道“你干什么”时,谢兰生还很有理,回答:“烘手。”
他有爱人能烘手了。
暖了几秒,碰到莘野健壮小臂的肌肉,谢兰生的三根指尖还忍不住蹭了一蹭,觉得舒服,还渴望更多。手指本来有些凉的,现在却是沸腾起来。
“莘野,”谢兰生的眼睛眯着,说,“莘野,现在说来显得虚假,可是,真的,5年以前,就是1990年,第一次从电视知道你拿影帝的新闻时,我就觉得……我们之间会有故事。那个时候我刚毕业,没有着落,无所事事,没有得到毕业分配,也没想好要自己干,却觉得,跟你之间会有故事。”
“故事?”莘野喉间轻笑了下,“我不喜欢这个词儿。听上去像一段历史、一个谈资、一段回忆。”
“嗯,”谢兰生问,“那叫什么才合适?”
莘野说:“牵绊。生生世世的牵绊。”
第72章 柏林(九)
过了会儿, 谢兰生想坐太久了莘野大腿会发麻的, 于是起来, 又扯着莘野的两只手把对方也拉起来了,说:“走吧,去吃‘顺峰’。”
“行。”
结果, 谢兰生刚走出两步,手腕就让人拉住了。他半转身,扭头, 站在红色的亭柱前:“嗯?”
莘野迈着长腿过去, 垂眸看谢兰生。他手没松开,问:“兰生, 能接吻吗。”
“……”
此时太阳完全落了,周围已经黑了, 可是靠着一点灯光,谢兰生能大致见到莘野薄薄的嘴唇——此刻正紧抿着, 还有带光的眼瞳。谢兰生腰有点儿软,于是后撤了一小步,靠上背后的亭柱, 被蛊惑了, 有些紧张,道:“那……试……试试?”
这一问一答,显得好主动……
“嗯。”莘野说着欺身上来,把谢兰生额发拨拨,两手捧起他的脸颊, 却只是看,从额头到下颌。
谢兰生等了一会儿,抬眸,看着莘野的眼睫毛,问:“莘野?”
“在。”莘野说着,无比小心,无比珍惜,轻轻吻上对方发根,而后向下,一点点地,一路经过额头、眉心、鼻梁、鼻尖,最后喘息着,用手掰掰兰生下巴,抬起一两厘米,迫使对方扬头,舌尖一勾,把唇珠含住、拨弄。在安静的景山山顶还发出了一点声音。接着,他又去舔对方下唇。谢兰生的下唇饱满,中间唇缝凹入一点,被刷过去了两三遍,很刺激。
而后,莘野又把谢兰生的下颌掰出一个角度来,一对恋人一下一下同步吸吮对方双唇,发出“啧啧”的声音。
过了会儿,莘野说:“张嘴。”
谢兰生先抿得更紧,几秒钟后才放开了,莘野立即长驱直入,一点余地都不给。谢兰生一碰到对方便觉得这过于刺激,把舌尖给缩了回去,连脖子都退后几寸,直到后脑顶上亭柱,退无可退。可莘野却不放过他,舌尖攥取他的舌尖,探索、缠绕、越来越重,越来越深。谢兰生只觉得一阵强烈电流遍布全身,感觉陌生而又羞耻,挺痒,又麻,有喜悦,也有不安。想沉溺,又想抗拒,因为喜欢对方而想逃离对方。
几秒后,莘野不再那么小心,而是变得无比霸道,甚至显得有点粗鲁,强悍、炽热,充满索求,带着十足占有意味,像要把人揉碎生吞,永远只属于他一个人。
谢兰生曾看过节目,说人为何喜欢接吻。大意是,人在进化过程当中需要“舌头”识别危险,有毒食物那些味道应该能被辨别出来,而这需要大量神经。也正因为人舌头上有密集的感受器,才对接吻如此热衷,才会觉得这样舒服。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谢兰生的欲望上来,感到有些受不了了,自己不能继续下去了,于是推开莘野,扭开颈子望着远方,大口喘息,努力平复。
可莘野却还痴迷着,见谢兰生不给亲了,眼睛红着,却不停止,嘴里嘟囔“兰生……”“兰生……”嘴唇贴上谢兰生的耳廓、耳垂,而后向下,一手扶着上方柱子,一手捏着兰生手腕,鼻尖贴着对方皮肤,嘴唇隔着一两厘米,沿着兰生的大脖筋缓缓缓缓地向下走,用鼻子吸气,用嘴唇呼气,热热的。
谢兰生手伸向背后,手心出汗,把柱子抱着,觉得实在是要失控,一把推开莘大影帝,把头扭回来,胸膛起伏,看着对方,道:“够、够了。”
第一次就亲成这样百分百地不正常。
莘野听了,直起腰来,敛了敛眸,收回理性,说:“抱歉。”
谢兰生摇头:“没有……”
“那走吧,要闭园了。”莘野说着,伸手搂住谢兰生肩向下山的方向走去,还摸了摸兰生后脑以作安慰。
因为真的要闭园了,两个人还走得挺快,可是山路又比较黑,他们便始终手牵手走,这样,万一谁要跌下去了,另一个人还能拉着。
终于赶上出景山了。
…………
而后两人去了顺峰,在农展馆附近路上。
他们吃了海鲜、烧鹅、点心等等。因为今天是元宵节,顺峰还送了两碗元宵,莘野还有谢兰生全吃完以后都八点了。
撂下筷子,谢兰生看看手表,跟莘野说:“莘野,想不想去灯会看看?”
“灯会?”
“对。”谢兰生说,“圆明园有元宵灯会,报纸上说十点关门,咱们如果现在过去还能逛上一个半点儿。我本来想,有时间就去,没时间就不去,现在咱们都吃完了,时间应该还来得及。”
莘野自然没有不从,点点头:“好。”
就这么着,他们开车又到西边。莘野出发到澳洲前把奔驰车还回去了,但回来后又从车行换了宝马来开,也挺新,他说之前那辆被租走了。
等莘野把宝马停在圆明园的停车场后,谢兰生带莘野跑到售票窗口买票交款,接着进门,开始看灯。
正门里边有道假门。假门上,两条金龙正在戏珠,黄澄澄的,非常好看。
穿过假门,主干道的左右两边是两大片红灯笼墙,再向里走,大红灯笼便变成了黄色宫灯,而红灯笼被一排排地悬挂在道路上方,于是,人的头顶是红灯笼,而两边是黄色宫灯。人每经过一个灯群都能看到新的灯牌,上面写着吉利话儿,比如“万事如意”“国运昌盛”。
“莘野,”谢兰生一边说一边讲,“在清朝呢,每逢正月,圆明园都会布置成百上千的宫灯,各个皇帝都爱来这过元宵节,山高水长。”
“嗯。”莘野感到有些新奇。
进入“皇家灯区”,他们发现,在凤瀛洲的水面上,古圆明园最宏伟的一组建筑“方壶胜境”被工人们“还原”出来了,五颜六色,十分璀璨,谢兰生的眼前既有1860年的火光,又有1996年的灯光。
而走过了皇家灯区,便进入了“民间灯区”。这里,上百组灯绚烂夺目,有“鱼跃龙门”,有“百鸟朝凤”,有“太平有象”,有“福禄寿喜”,有“五谷丰登”,有花草树木,有京剧脸谱……都好看。谢兰生在上中学时跟着父母看过灯会,感觉现在精细多了。
67/127 首页 上一页 65 66 67 68 69 7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