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0

急诊科观察病历(近代现代)——神经百战

时间:2020-07-03 08:39:08  作者:神经百战
  进门的时候都八点了,罗铭遥正坐在饭桌前,无聊地刷手机聊天,饭菜做好了摆了一桌,但因为等的太久,已经完全凉了。
  罗铭遥起来到门口迎接他,帮他拿一下包。脸上还带着笑,为他回来而感到欢喜。等看到打包回来的吃的,更是惊喜得给了赵彬一个亲吻。
  赵彬和他在门**换过吻,换了鞋,脱下外套挂在门口衣架上,去卫生间洗手。出来时罗铭遥在忙着把菜依次放进微波炉打热。他就进厨房,拿出碗来盛好饭,顺带把电饭煲内胆取下来泡上水。
  饭菜都上了桌,两个人坐下来慢慢吃饭,享受在一起的温馨。
  这个时刻,两个人都默契地不提工作的事情,安心闲聊,放松紧张了一天的心。赵彬还不想把纠纷的事情告诉罗铭遥,怕他也跟着紧张。
  夜里他们相拥而眠。这一刻,一切烦恼都被遗忘。拥抱着爱人的家是真正的避风港,可以什么都不去想。
  然而,从梦里醒来,第二天,又是不见硝烟的战场。
  医院纠纷处理办公室介入调查以后,就是无穷无尽地问话。全部经手过病人的医生都被单独叫去了主任办公室谈话。
  赵彬走进去,里面坐着纠纷办来的5个人。三个行政科室的,一个负责记录,一个负责法律方面的问题,一个负责医疗质量管理相关问题;两个其他科室的副高,负责诊疗过程的相关问题。
  问话的内容,重复了又重复,就是当天夜里接诊病人时的细节:病人进入诊室时的情况,自己怎么接待的病人,怎么问病史的,问了哪些问题,有没有查体,查了哪些方面,做了哪些处理,为什么做,为什么不做,给病人交代了哪些东西,说话时候态度、用词如何,病人家属反应如何,自己总结有哪些可能的遗漏。
  一个一个的细节反复询问反复追溯,赵彬被问得已经脑子里一片嗡鸣。仅仅是回答问题,就有种上了一个通宵夜班的疲惫感。
  医疗流程问话结束,开始查病历、查医嘱、查沟通,查所有医疗过程中相关文书。这就抠得更细了,几乎每一句话都掰开来找茬。昨天已经细细改过的病历,这时候被戳得千疮百孔,仿佛整张纸上都写着医生有问题。
  调查持续了整整一个白天。上班的同时还要应付这些:审讯一般的问话、被批评得几乎一无是处、还有反复警告各个环节注意沟通注意态度,赵彬少有的感觉有些精力不济。要不是中午和同事一起点了咖啡,下午估计都要倒下了。
  然而这不过是一个开始。
  封病历调查医院给的结论是急诊科在诊治过程中没有医疗失误,小脑梗塞的发生,是不可预测和预防的意外。
  结论虽然是急诊科没有问题,但赵彬作为首诊医生,该交的文书工作没有少。不良事件报告、工作检讨都要写出来。
  家属显然不满意这个结论,来急诊科争执好几回,只要是赵彬或者第二天给他们转ICU时候值班的郭鑫毅医生在诊室,就要进诊室里坐下,高喊给自己父亲的病负责任,接诊病人时候也在诊室内站着,严重干扰了医生的正常诊疗工作。急诊科上报给医院保卫处,保卫处加强了急诊科门口的安保工作,把这几个家属都记熟了,见到人来就拦住不让进。
  这边进不来了,家属叫来人,在急诊科门口就出现聚在一起,向里面喊:“医生不负责任医德败坏!医院谋财害命包庇凶手!”一度还拉了横幅。
  闹得太厉害,只能又上报给派出所。C大附院和派出所关系还是很到位,这家人也不是什么强势地头蛇,派出所出面解决后,家属的医闹行为暂时偃旗息鼓。
  就这样过了一周,在急诊科以为家属闹够了的时候,他们又请来一个远房亲戚,自称是H大药学院的教授,过来继续追责。
  H大医学院在C市和C大地位相当,在医学院排名上不相上下,两家的几个附属医院齐头并进,都是C市人民看病首选。H大医学院来的药学教授,也给C大附院急诊科带来了很大压力。
  这位药学院教授家属,的确也很能找问题,他没有开口就说医生和医院有什么责任,只针对药物合理使用提出了他的看法。他显然是准备好的,来的时候,谈疾病、谈用药都头头是道。
  为了确保临床工作正常进行,后续和家属沟通交涉都是周主任和内科分管副主任吕老师在负责。两个人请来纠纷办的人,招待药学院教授在主任办公室坐着谈。
  “我看你们最开始,针对病人头晕的症状,用的是异丙嗪。”药学院教授一边翻医嘱,一边说。之前封存病历以后,家属已经把急诊科的这部分病历资料复印走了,现在他拿的也是这一份复印资料。其中包括有所有病程记录、医嘱、沟通、护理记录。
  周主任很谨慎地回答:“临床上,我们用异丙嗪治疗有头晕症状的病人,还是很常用的。”
  药学院教授语气也并不咄咄逼人,甚至是很温和:“异丙嗪,是一种抗组胺类的药物,说明书上写的,适应症和头晕相关的,是晕动症,晕动症的症状,是眩晕,就是头晕伴有平衡功能障碍。我看你们病历,明确描述的头晕无伴视物旋转,这个就不符合晕动症吧。所以,这里用异丙嗪,合适不合适?”
  周主任光听他这一番话,就已经觉得这个家属看问题角度很刁钻,事情越发棘手起来。但这时候他还只能带着笑说:“虽然不是眩晕,但是在病人头晕症状很严重,伴有明显呕吐这类自主神经症状的情况下,用异丙嗪没有问题。异丙嗪的说明书上,也有止吐的作用。”
  药学院教授也轻轻笑了一声,不作继续讨论,仿佛刚才只是普通学术交流。办公室里沉默了片刻,他的声音又平平淡淡地响起:“异丙嗪的副作用最主要一条就是嗜睡,病历上写了病情进展可能出现意识障碍,那么这里用异丙嗪,会不会干扰临床判断?”
  吕老师接过话来回答:“后循环障碍引起的意识障碍,通常还伴有其他神经系统受损的症状。一个疾病的诊断是综合性的,不可能只依赖一个症状。我也有信心我们医生,在临床上判断是药物副作用导致的嗜睡,还是脑梗塞造成的意识障碍,这两个问题上面,有足够的经验。”
  房间里又一次陷入沉默。纠纷办的老师保持着微笑和礼貌:“您看……这样好不好?如果还有什么问题,您发现了,可以先记下来,我们找个时间一起讨论。”
  药学院教授露出理解的笑容:“我明白,是我耽误了两位主任的工作。那我们今天就到这里吧,等我再找一找问题,再来和两位交流。”
  纠纷办的人起身把人送到医院门口。回头来和急诊科的人商量时,周主任正把赵彬、郭鑫毅和两个二线叫过来说今天的事。才刚跟药学院教授打过交道的三人,见面就是叹气摇头。搞得几个还不知道情况的人,都对视两眼,焦虑起来。
  周主任喝了口水,看向纠纷办的老师:“你也看到了,这个家属,非常难缠。”
  纠纷办老师也长长叹了口气,点点头:“是啊,是啊……表明上很客气,一副好说话的样子,其实是油盐不进的。”
  吕老师论调一向悲观,直接就说:“他要是好说话,我看他也不会来接这个事。这种同行之间找茬,还是这种吹毛求疵的,是不好好做人的。我觉得他在H大根本没混下去。哎,说这些没用。这家人是要跟我们医院较真的,今天没说就这么完了,肯定是还要回去憋个大的再来。”
  周主任把摘下眼镜来,揉了揉眼睛。
  那边吕老师又给剩下四个人补充今天和家属交流的内容。对于家属提出的质疑,所有人都是又气愤又无奈。
  赵彬现在稳重一些了,没起来炸毛大吼,忍着气,冷静地给周主任说自己处理的思路:“我开始给他用的是倍他司汀,药品说明书写的可以用于头晕和动脉硬化,适应症里面也有脑血管疾病,而且药物的副作用里面没有嗜睡这些,是病人植物神经症状太严重,没办法吃口服药,才选择的异丙嗪。”
  周主任点点头:“这一条我们记住,下次他肯定还会说这个问题。那么我们诊疗过程是很完善的,考虑到了各方面问题的。不是他说的完全没有考虑。”
  郭鑫毅忍不住小声抱怨:“说到意识障碍判断,他们那个家属,干扰我们好多次。早上查房,说叫醒来配合查房,非要让我们给病人安静的休息环境,还反复嫌观察室那边太吵了。后来十一点过我们说还是再看一看,毕竟早上没查到,还是不让叫醒。”
  赵彬也有些气愤地说道:“晚上还不顾护士反对和观察室规定,擅自把灯关了!我去查房两次,心电监护也不装。还抱怨说我们影响他们休息。”
  郭鑫毅跟着说:“要说我们判断意识的问题,我还要怪家属干扰查房,耽误的病情呢!”
  吕老师向他们摆了摆手:“这些话,只能我们自己说说,说给家属,只会增加纠纷风险,还给人拿到话柄。”
  纠纷办的老师点点头:“是啊,这种家属有失误的事情,不能拿出来说。在医院里,家属的行为就算有错误,你也不能推掉责任。我们遇到过很多类似的事情,你如果说家属怎么怎么影响了我们治疗检查,他完全可以反过来说,你才是医生,怎么做你才是专业的,被一个没有医学知识的人干扰,就是你不够负责任。”她向吕老师那儿看了一眼,说:“吕老师都知道的,之前外科的事情,家属一直没签同意书,错过了最佳抢救时间,后来手术失败。家属就说,我们不签字是我们也不懂啊,你们医生才应该知道怎样做是对病人最好的。”
  郭鑫毅有些震惊:“这也太……”
  赵彬也还没听过这样的,语气带着怒意:“无耻!”
  “好了,好了……”周主任长长吐了口气。“现在说这些,用处都不大,你们该干什么干什么,这次这个病人的处理,在我和吕老师看来,你们是没什么问题的,明白吗?科室和医院会帮你们协调,你们不要因为这件事,有什么心理负担,临床工作还是要照常做,但是要比之前更小心,听到没?现在你们两个是重点了,多少眼睛都盯着的。”
  纠纷办的老师也点头:“是的,反正你们要自己注意,这些医闹的,你们可能年轻还没见识过,外面还有人专门帮他们联络,如果你出几个事情,几个病人可能合在一起专门搞你一个人。”
  赵彬和郭鑫毅沉重点头。
  两个人起身准备离开办公室,吕老师又悲观地问了一句:“像这样的情况,他们需不需要注意人身安全?”
  赵彬和郭鑫毅都顿住了,瞬间心率飙升,紧张得全身僵硬。
  “还、还不至于吧……”郭鑫毅声音都是飘的。
  纠纷办的老师忍不住笑了:“郭医生是吓到了?我觉得这点上你们应该放心,因为这家人目的是要钱,你从这次他们提的要求就知道,要的是急诊科负担所有费用。要钱的人他们还怕闹出大事,真出了命案,钱还能到手吗?不可能。所以,人身安全是不至于的。但是你们工作还有上下班路上自己注意吧。”
 
 
第3章 主诉:发热、呼吸困难1+周
  从四月中旬到四月底,这件事的影响持续不断。药学院教授家属来了好几次,每次都会提出很多犀利尖刻的问题,只要他来,科室就得严阵以待。周主任、吕老师还有纠纷办的人陪着沟通好几次,搞得筋疲力尽。那位教授甚至直接一张纸,密密麻麻写上问题,要求医院一条一条地回答。
  病人现在住的神经重症监护室同样被搅得鸡犬不宁。
  NICU有个陈爱萍护士是之前急诊科过去的,这几天发了几条朋友圈吐槽。下来还跟邱婷抱怨这家人何等难缠。
  “你不知道!”陈爱萍一脸崩溃地在配药室跟邱婷诉苦,“他们家还怀疑我们没给病人喂吃的!”
  病人转入NICU的时候就有意识障碍,为了防止误吸和维持肠内营养供应,NICU建议留置胃管。这件事和病人家属也是争执了很长时间,病人家属的意思是:总之插管子就是不好的事,我们家不到最后时刻决不同意。NICU反复沟通以后,终于让病人家属清楚了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的差别,理解了肠内营养的好处和肠外营养的问题。最终勉勉强强地同意插了胃管。C大附院营养科评估他的情况以后,每天营养科给病人发配好的营养餐,保证病人的蛋白和能量供应。
  “他们怀疑我们的理由是什么?“陈爱萍嘴上说个不停,”是他们没看到营养科发餐的进来过!我的天,我们营养科发餐是和发药一起的,又不是送餐的,还非要从门口过一趟。这就是他们的理由?他们家全体都应该进来看看脑子!“
  配药室的护士纷纷摇头表示家属真的奇葩,又八卦了一下当时在急诊科门口闹事的状况。
  “还有还有,”陈爱萍继续说,“我们NICU不是都有探视时间吗?他们家人总要在非探视时间进来看,不让进还要跟我们吵架!进来了就到处拍照,还要录我们护士换液、输液的全过程!我们说了不能拍,还有其他病人,要照顾其他病人隐私。他们就说是我们心虚,做了见不得人的事情,所以不让拍不让录。还威胁说要发网上去!”
  “哇,什么人啊!”“就是!”“有病吧!”配药室里面一连串的惊叹。
  “小声点,小声点……”有护士忙往外看了看,提醒大家注意音量。
  “那你们护士长怎么处理?”邱婷问,“这种事是要报给医院吧?报上去没有?”
  陈爱萍点头:“肯定报了啊。都闹成这样了,还能不报?但是护士长还是让我们不能骂、不能说话太硬,态度好点。哎,太难伺候了!“
  陈爱萍抱怨了没多久,NICU那边的形势更加严峻起来。NICU的李主任都下来找急诊科周主任交流了:病人的病情加重,现在只能全力救治保命,死亡风险很大,要为病人家属之后的纠纷升级提前准备。
  陈爱萍的朋友圈也很快更新了一条:总算下班了,要崩溃!插管时候说气管套管太粗,把我爸都插肿了,能不能换根细一点的管子,你们像杀猪一样这一刀那一刀,要活活把我爸弄死。
  在获得各种点赞和附和之后,没多久,这条朋友圈删掉了。
  邱婷都还没来得及点赞,见到赵彬时候想起这件事,要给他看这条朋友圈内容时候,早就没影了。不过她在陈爱萍那里听了不少,转述给赵彬,信息量也很大了。
  住进NICU以后一个星期,病人就开始出现发热,主管医生查体,听到肺上有湿罗音,考虑有了肺上感染,拍了个胸部CT证实是肺部感染,而且吸入性肺炎可能性大。吸入性肺炎是昏迷病人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处理起来非常棘手,控制不好,病情随时急转直下,造成呼吸衰竭,甚至败血症、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NICU那边也是第一时间用上了比较强的抗生素。但是感染造成的机体消耗也很严重,不久病人就出现了低蛋白血症,在主管医生告知病人家属情况,建议病人外购白蛋白治疗时候,病人家属再次提出NICU根本没有给病人用上营养餐,把病人饿出的低蛋白血症。为此,NICU还特别把营养餐配送的流程都弄出来给病人家属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