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0

三国郭嘉成长日记(三国同人)——这个懒人没起

时间:2020-07-11 10:33:47  作者:这个懒人没起
 
 
第134章 
  这一年四月,曹操在仓亭再次击败袁绍。
  九月,睢阳渠提前竣工,讨伐袁氏的粮草运输从此无忧。
  十月,关中段煨等将归附曹操,孔融奏请恢复朝廷的各项祭礼。
  荀彧认为乱世民生凋敝,不宜将大量赋税用于祭祀活动,他和曹操商议过后,决定先恢复冬至和正旦的祭礼。
  冬至日,天子刘协率领公卿百官出行,曹操带掾属和虎豹骑相随,众人于许都城的北郊,举行迎接冬至节气的祭礼。繁霜降兮草木零,鼓乐齐鸣,古朴苍凉的祭歌声中,男女巫祭跳八佾之舞。
  祭礼之后,天子刘协想要起驾回宫,曹操不点头,负责天子仪仗的虎贲士和羽林郎都不敢动。然而公卿百官正围绕着曹操,一片歌功颂德之声。曹操居然没注意到天子想走又走不成的尴尬。
  赵温、孔融等老臣都发现了刘协的窘境,却觉得曹操正在兴头上,不方便开口讨人嫌。唯有荀彧出列行礼,直言道:“明公,陛下要回宫了。”
  场面陡然一静,曹操抬眼,目中闪过一丝戾气,下令送刘协回宫。
  郭嘉有点发愁:荀彧外柔内刚,有些时候,刚直甚至超过田丰,永远也不可能去迎合时局。而曹操这段时间被一群马屁精捧得飘飘然,野心越发膨胀,荀彧模糊的立场,已经成了曹操的心病。
  十一月,曹操回了一趟谯县老家。他儿时的玩伴,都于战乱之中离散,转了一圈,连一个能说说话的人都找不出来。反倒是回许都的那天,偶遇一位故人,是杀猪大将军何进的故吏。
  何家幸存下来的人,也迁居许都,日子过得十分拮据。
  曹操主动接济何家的人,原本是一片好心,想要关照一下老上司的家眷。然而没过多久,他又纳了一房小妾,正是大将军何进的儿媳,俏寡妇尹氏。
  这年头寡妇再嫁,是很平常的事情。不过像曹操这样,把别人的遗孀照顾上了自个儿的卧榻,多少有点让人不齿。
  这位尹夫人嫁进曹家,还带着一个小拖油瓶一一何晏。
  谁说托油瓶不讨喜?曹操非常喜欢何晏,对他的宠溺甚至超过了亲儿子曹丕。
  郭嘉被曹操请到司空府议事,路过中庭,恰好看见何晏、曹丕和曹植三个小不点骑着竹马,绕着花圃互相追逐玩耍。他忍不住多看了何晏两眼。
  何进的孙子何晏,年仅六七岁,生得肤如凝脂,欺霜胜雪,看起来像个粉团儿捏出来的女娃娃,不愧是将来大名鼎鼎的“傅粉何郎”。
  曹操:“奉孝看好此子?”
  郭嘉笑了笑,没说话。主公的养子,无论好与不好,都不是他这个掾属应该议论的话题。
  曹操很是无奈,这浪子鬼灵精的,只讨论军机要务,其余的事情能躲多远就躲多远,仿佛尘世间的纷纷扰扰,都和他无关。
  曹操一边煮酒,一边说正事:“昔日追随我南征北战的乡勇,身死异乡,他们的妻儿孤苦无依,流离失所。这样下去,谁还肯为我出生入死?奉孝定要想想法子。”
  郭嘉列举了秦国的“军功授田”制,结合后世的烈士陵园,建议曹操按照军功授予士兵田地,让他们的父母妻儿有生活保障。并且为战死的士兵集中立庙,让他们的后人有专门的场地可以祭祀先祖。这对黔首百姓来说,是一种极大的荣耀。
  又商议了一些细节问题。
  曹操下令:“我起义兵,为天下除□□。旧土人民,死丧略尽,国中终日行,不见所识,使我凄怆伤怀……所有绝后的将士,求其亲戚的子弟过继为后嗣,授与土田,由官府提供耕牛,置学师以教之。为存者立庙,使祀其先人……”
  来年正月,曹操再次征讨袁绍。大军路过睢阳县西边的乔玄墓,曹操以太牢之礼祭祀乔公。
  振威将军程昱率领七百部曲,收服山贼流寇,得精兵五千多人,去黎阳跟曹操会和。
  袁军凭借黄河天险固守,曹军一时无法渡河。
  恰逢袁绍病逝,没有指定继承人,冀州一片混乱。逢纪、审配拥护袁尚继位,还跟袁绍的遗孀刘氏串通一气,伪造了一封袁绍的遗书,说要传位给小儿子袁尚。
  袁尚接掌河北大权,派高干、呼厨泉(匈奴单于)、郭援带兵侵略河东,给曹操捣乱。郭援一度占领河东,被袁尚任命为河东郡太守。
  钟繇成功劝降马腾,率领马腾以及各路关中将领击败高干,并趁着郭援的军队渡河的时候大举进攻,大破之,郭援死于乱兵之中。
  战后,有人看见钟繇对着郭援的头颅垂泪,一问才知道:原来郭援是钟繇的外甥。
  袁绍的长子袁谭正守在黎阳前线,阻挡曹军渡河,听闻噩耗,袁谭赶回邺城奔丧,在郭图和辛评的支持下,同袁尚争权,大打出手。
  曹军趁机渡过黄河,形势危急,袁谭和袁尚只能暂时摒弃前嫌,团结起来一致对外。
  兄弟齐心,其利断金。
  曹军久攻不下,还吃了小败仗。
  一直飘飘然的曹操这才缓缓落地,终于意识到一个问题:这次出征,活跃在他眼前的是许攸、程昱和杨修,尤其是许攸,各种献计献策。郭嘉、荀攸和戏璕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在军议的时候发言。
  曹操派人把这三位军师请来谈话。
  戏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许子远(许攸)比璕更了解冀州的情况,多听他的意见总没错。”
  荀攸:“不是攸故意守拙,许子远的计谋很好,没什么可补充的。”
  曹操觉出问题了,许攸贪权,喜欢独占功劳,这三位都是不争功的性子,索性避其锋芒。
  郭嘉姗姗来迟,把玩着折扇:“袁绍爱此二子,莫適立也。有郭图、逢纪为之谋臣,必交斗其间,还相离也。我军急于进攻,他们就会联合对外,如果我们缓一缓,他们必起内讧。不如挥师南下荆州,假装进攻刘表,以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一举可定也。”
  每次观赏军师祭酒蔫坏蔫坏地算计别人,曹操的心情都会格外愉快,他发出两声臭味相投的坏笑,欣然同意。
  郭嘉走到舆图前,用折扇点了一座城。
  曹操会意,在假装南下进攻刘表之前,他还要再打一场胜仗,不能让士兵认为他们是败退。
  郭嘉点的这座城,城墙年久失修,城防并不完善。曹军围着打了三天,县令就出城投降,献上户籍名册。
  虽然许攸等谋臣,以及诸位将军都想乘胜长驱直入,拿下冀州。曹操还是力排众议,按照郭嘉的计策,假装要去攻打刘表。
  骗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连自己都信以为真。
  就连远在许都的荀彧都以为曹操真的头脑发热,想攻打刘表。写信来劝曹操,建议优先平定北方。
  曹军到达西平,袁谭、袁尚果然开始争夺冀州。
  六月,袁谭被袁尚打败,走投无路之际,采纳谋士郭图的建议,派辛毗为使者,向曹操请降。
  辛毗向曹操分析了河北目前的局势:袁尚强,袁谭弱,如果等袁尚除掉袁谭,统一河北,曹军再想打袁尚,就没那么容易了。
  辛毗极力撺掇曹操趁机出兵河北,帮着袁谭揍袁尚。为了取信于曹操,他表示愿意留在曹营里当人质。
  曹操有些拿不定主意,看向郭嘉。
  辛氏兄弟和郭嘉是阳翟同乡,少年好友,私交甚笃。然而他们各为其主,没有因私废公的道理,郭嘉轻轻叹了一口气:“这八成是公则(郭图)的权宜之计,袁谭投降是假,搬救兵才是真,最好明公和袁尚两败俱伤,让袁谭坐收渔翁之利。”
  计谋被当场戳破,辛毗仍然没有放弃,他异常平静地说:“车骑将军(袁谭)投降是假,但毗对局势的分析,却是真的。若是车骑将军败亡,袁尚统一河北,他将获得足以和曹公相抗衡的实力,曹公再想夺取冀州,难上加难。”
  颍川名士辛毗,跟陈群、杜袭、赵俨并称书院四才。自然也是见识非凡。
  辛毗这次来曹营,是抱着必死的决心的,如果郭图的权宜之计成功,袁谭先投降,再趁曹操和袁尚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反叛,在背后捅刀子,曹操盛怒之下,必定会杀了他。
  郭嘉太了解郭图,一开始就识破计谋,坏了辛毗的事,却也免去了他的杀身之祸。
  辛毗一阵茫然,不知道是该怨郭嘉,还是该谢郭嘉。他被扣留在曹营,郭嘉似乎很是愧疚,特意嘱咐看守的士兵善待他。
  曹操一直按兵不动,辛毗还想再争取一下,劝曹操尽快发兵,可惜他几次求见,都被拒绝。
  辛毗只好私下去找郭嘉,发生了上回的事,再次见面,双方都有点尴尬。
  郭嘉的气色不太好,一边煮茶,一边走神,却意外地好说话。辛毗要求面见曹操,郭嘉就带着他去了,并且帮他说动曹操出兵。
  辛毗还不知道:许攸放出消息,说辛毗向曹操投诚,要助曹军夺取邺城。
  袁谭信以为真,怀疑辛评和辛毗都有意卖主求荣,把辛评活活气死。
  这还不算完,袁谭败退,离开邺城的时候,居然只带走了郭图和辛毗的家眷,辛评的家眷留在城中,老老少少八十余口,全被审配关进大牢。
  这次攻打冀州异常顺利。七月,曹军围困邺城,曹操和郭嘉一起巡视围城部队,审配埋伏□□手偷袭,险些射中曹操。
  八月,许攸献策:挖成宽二丈,深二丈的壕沟,引漳河水灌入,彻底断绝了邺城和外界的联系。城中百姓饿死大半。
  十月,曹操攻破邺城,占领冀州,大摆庆功宴。
  许攸自恃功高,屡次轻慢曹操,不分场合,直呼曹操的小名。他在庆功宴上说:“阿瞒,没有我,你得不到冀州。”
  曹操笑得非常勉强:“你说的对啊。”
  又过了几天,许攸喝得烂醉,指着邺城的东门,笑嘻嘻地说:“没有我,你们进不得此门。”他再一次当众直呼曹操的小名:“阿瞒,你说是不是?”
  曹操一个眼神,许褚手起刀落,许攸的脑袋落下来,在地上滚了三滚。
  其实许攸罪不至死,然而曹操已经不是以前的曹操了,他刻意树立威严,不再邀郭嘉同席而坐。
  郭嘉一副宠辱不惊的模样,没有任何表示。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Claire 20瓶;格子 5瓶;枫香脂 1瓶;
 
 
第135章 
  “宠为上,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一一《道德经》
  郭嘉是内心足够强大的人,别人给予的荣宠、施加的卑辱,对他来说,就像官爵、财富等一样,都只是寄存于生命中的外物。暂时附加在他的名下,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若因为这些寄存之物被取走,就各种不开心,甚至丧失自我,岂不是本末倒置?
  这也是他通达潇洒、不滞于物的主要原因。
  那些礼遇尊荣,得到是一种幸运,失去也不必自扰。
  浪得一日是一日,除却生死无大事。
  至少郭嘉想保护的人,都护住了。
  正史上,曹操攻邺城的时候,让辛毗带兵冲锋陷阵。
  审配站在东南的角楼上,望见辛毗领兵攻城,忿恨辛评、郭图败坏冀州,下令诛杀关押在邺城监狱的辛评全家。
  曹军攻入邺城,辛毗纵马飞驰,于第一时间赶到监狱,想解救他族兄辛评的家眷,然而,等待他的是八十多具仍然温热的尸体。
  后来,审配被曹军生擒。辛毗红了眼眶,拿马鞭抽打审配的头,骂道:“奴才,你今日死定了!”审配回头:“鼠辈,引曹操破我冀州,我恨不得杀你!何况我的生死,你能做主吗?”
  曹操欣赏审配的忠心,还真想招降他,开玩笑说:“那天我巡视围城情况,你的箭怎么会这么多?”
  审配冷冷地顶了一句:“我只恨箭支太少。”
  曹操不想杀审配,但台阶一连递了三回,审配始终没有要屈服的意思,辛毗又痛哭不已,于是曹操下令处斩审配。
  临刑前,审配要求面北而死,他说:“我的君主在北方。”
  曹营诸君感其忠义,无不叹息。
  这次攻打冀州,听说辛评的家眷遭到囚禁,郭嘉动用了线人署的力量,以重金买通狱吏,上下打点,又询问辛毗,他在邺城这些年,有没有结交可以托付大事的友人?
  辛毗联络审配的侄子审荣,赶在城破之前,秘密转移辛评的家眷。辛家八十多口人,除了一老一少由于身体不好在狱中病故,其他都保全下来。
  这样也算是对逝去的友人辛评的最佳祭奠。
  审配宁死不降,他没有和辛毗结下死仇,他的侄子审荣又有恩于辛氏,有辛毗求情,审配就和沮授一样,成为高待遇的战俘。
  还有郭图。在正史上,袁谭战败,逃命的时候,披头散发,衣饰华丽,被虎豹骑穷追不舍。袁谭不幸从马背上摔下来,被虎豹骑追上,一刀砍了。郭图也被斩杀。
  郭图或许不是什么好人,但他待郭嘉一向情谊深厚。史书上写得简略,没有写明郭图是在战场上被杀,还是先被俘虏,又被处决。
  郭嘉厚着脸皮,请辛毗画了一幅郭图的画像,拜托赵云、吕布和赵昂帮忙,请他们尽量抢在前边,活捉画中之人,留他这位同宗一条命。
  万万没想到,吕布这个脑子缺根筋的,一马当先,生擒了郭图,却被郭图三言两语给忽悠瘸了,傻乎乎地把郭图绑到安全的地方,放走了。
  不得不提一下,赤兔马那飞一般的速度,都没几个人看清吕布捉住了谁。吕布是这样解释的:他当年投奔袁绍,有一名文吏坑害过他,刚巧碰上,就绑到偏僻的地方杀了。
  郭嘉头一回觉得,脑子不好使或许是一种福气,这样的结局也不错。真要把郭图捉回来,他还得去找曹操求恩典。以郭图的名声,不一定能被赦免。
  袁谭死后,因为他是降而复叛,行为恶劣,尸体被放在集市中示众。
  郭图素衣入邺城,求见曹操,说只要允许他安葬袁谭,死而无憾。
  曹操不敢相信,郭图这种坑货居然也有几分忠义。“坑货”这个词还是跟郭嘉学的,袁氏落败,郭图功不可没。官渡之战,袁绍每一个重大的决策失误,背后基本都有郭图的谏言。当然,平心而论,如果袁绍能以正确的方式执行那些谏言,也不一定就是馊主意。
  郭图展现在众人面前的,多是自私狠戾,唯恐天下不乱,以及“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负面形象。此刻,站在邺城官署的正堂中的人,却是一位仪容出众的中年儒士,言行举止颇有名士风范,也难怪袁绍和袁谭都爱听他忽悠。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