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0

三国郭嘉成长日记(三国同人)——这个懒人没起

时间:2020-07-11 10:33:47  作者:这个懒人没起
  朱收复宛城。至此,黄巾起义由盛转衰,但仍然像河边的青草一样,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大汉江山已是千疮百孔。
  中平五年(公元188年),刘焉建议刘宏改剌史为州牧,由州牧掌管一州的军政大权,抵御四方的乱兵和流寇。
  刘焉大约是这么说的:陛下,那些地方上的刺史、太守什么的,动不动就被乱兵杀死,或者被流寇追得到处逃命,这实在是有损朝廷的颜面。不如把刺史改成州牧,让他们自行招募士兵,这样我大汉每个州都兵强马壮,些许反贼还不是手到擒来?
  刘宏一听,这主意不错啊,必须批准。
  洛阳有个擅长谶纬的方士姓董名扶,这个董扶属于方士中混得比较好的,他有一个清贵的官职:侍中。
  侍中董扶私下里对刘焉说:“京师将乱,益州分野有天子气。”
  刘焉本来想当交趾牧的,一听这话,赶紧改求益州牧。交趾位于古越地区,是自立为王的好地方,不过益州分野有天子气,那当然还是去益州更好,说不定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
  于是刘宏任刘焉为益州牧,刘虞为幽州牧。
  方士董扶连侍中都不当了,直接收拾东西跟着刘焉走人,从蜀道前往益州定居。
  消息传到陈留扶沟,隐居在此地躲避战乱的郭嘉一阵无语,这个州牧是什么官呢?相当于让后世的军区总司令同时兼任他那个军区所有省份的省长。妥妥的封疆大吏,关起门来就是一方诸侯。
  军政大权一把抓,自家招兵自家养,还要洛阳的皇帝干什么?
  这个州牧制一出炉,不知道有多少人打算效仿他老刘家的刘焉,准备割据一方,过一把土皇帝的瘾。
  以前真是小看刘宏了,如果搞一个古代昏君排行榜,前三甲刘宏铁定是没指望,但凭他这综合实力,妥妥的前十名。
  扶沟县属于陈留郡治下,县城西北有一处荒山,是嵩山余脉,地势较高,一面临水,一面绝壁,是个易守难攻的好地方。
  此山多雾,因此得名雾烟山,近来却被百姓误传成了乌鸦山。只因郭嘉带着家人隐居在这里,他时常在院子外面投喂粟米,导致山上乌鸦成群,叫乌鸦山倒也名副其实。
  不过大族为了避免绝嗣,通常不会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所以郭氏的族人大多数都迁居太原等地,留在扶沟的只有郭嘉这一脉,还有不愿意离颍川太远的郭禧等人。
  扶沟赤贫,原本属于黄巾军洗劫了一次就不想再来的鬼地方。
  新任县令赵昂招募壮丁,收容流民,开垦荒田免税两年。青壮男子参加修城墙、盖房屋、挖水渠等等劳役,一天管两顿饭,完工后有报酬。老弱妇孺织布裁衣、田间除草、编织草席、洒扫街道等也可以换取口粮。(县令当然没有免税之类的权利,不过反正上官都逃亡了,扶沟这种三不管地带,自由发挥一下也没关系。)
  除此之外,有一技之长的人可以去齐物阁自荐,只要通过郭嘉的书童辰良的筛选,管吃管住待遇优厚。医工铁匠等优先。
  经过赵昂这一番治理,短短几年,小县城居然焕然一新,户口充实。
  郭嘉的屯居点也聚集了一大批医工巧匠。不过赵昂对他连“挖地洞很快,能穿山卸岭”的人都特别看重十分郁闷,公子你知道那是盗墓贼吗?
  新政令使得地方私人武装变成了合法的存在。郭嘉给赵昂和赵云定做铠甲。这些年招募的壮丁,经过筛选,身体健康,十八岁以上,三十岁以下,负重三十斤疾行三十里不掉队的,直接编入家族私兵队伍。
  人身安全有保障,加上扶沟县令赵昂毫无保留的关照,郭嘉的小日子过得悠闲又惬意。每天读读书写写字,清晨练剑,旁晚遛鸟。
  郭禧听说了改刺史为州牧的诏令,直接就卧床不起。
  郭嘉心中明白:糟老头儿嘴硬,说什么随便刘宏小儿玩耍,眼不见心不烦。但刘宏真的把大汉江山玩出了一个诸侯争霸的新格局,老头儿又难免心塞。
  果然,一进屋,就听见老头子歪在榻上嚷嚷:“刘焉其心可诛……”
  郭嘉:“伯父乖,起来吃饭。”
  郭禧冷哼一声,“臭小子,不敬长辈,反了你了。”
  郭嘉把食案端到坐榻上摆好,将郭禧扶起来,熟练地替他推拿肩颈,这是听说老头儿脖子疼,专门和左俭学的推拿手法。
  “您老消消气,有道是‘三皇五帝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江山还是这江山,朝代更替譬如流水,后浪终究会推走前浪,想开点,不过是刚好赶上了。秦二世而亡,汉取代秦也……”
  郭禧捂住郭嘉的嘴,“别说了,你这张嘴没个把门的。”
  郭嘉压低声音:“我就跟伯父说,其他人要问,那也是当今天子英明神武,大汉江山万岁万岁万万岁。”
  郭禧在他后脑勺上轻拍一巴掌,笑着拿起食箸(筷子)用饭。酱香羊蹄、青豆虾仁、银耳莲子羹、菰米饭、咸笋……都是他平日最爱吃的食物。
  郭嘉替郭禧斟酒,他自个儿却滴酒不沾,因为前年郭母突然去世,他如今尚在孝期,不宜饮酒行乐。
  当时郭母白天还有说有笑,夜晚一觉睡过去,就没再醒来。
  发现时,她神色安详,就像只是睡着了一样。屋里还搁着做了一半的针线,是给郭嘉缝制的深衣,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各一套,已经准备到二十岁的。
  那些衣服,连带最后一件缝了一半的,都收在郭嘉的随身空间里,想她的时候就拿出来看一看。衣服的绣工相当一般,但胜在针脚细密。每次看着,心中都仿佛有热流涌动,暖暖的。
  入秋,戏璕前来小住。他的咳嗽更严重了,以前只是偶尔轻咳,现在走快一点都会一阵猛咳。
  郭嘉想到正史上戏志才早亡,心中不安,寻思着找个好大夫给他看一看。
  神医华佗行踪不定,至今没有找到。屯居点收留的那些医工,据观察医术都不如左俭。
  张仲景来拜访过左俭,后世大名鼎鼎的医圣张仲景此时仅仅在家乡小有名气,他是个特别痴迷于医术的人,听说谁擅长治疗什么疑难杂症,千里迢迢也要上门请教。
  这两个顶级方士凑在一处,经过几个月的切磋探讨,把五行散的丹方进一步改良,治疗伤寒的效果更显著,不过毒性也更大,更名五石散,哪怕是伤寒病人也要在医工的指导下才能服用这种丹药,乱服五石散,一个处理不好后果会很严重。
  所以何晏其实是把一个伤寒病专用药改进了一下配方,当美容养生丹吃?
  张仲景和左俭如果知道他们的五石散没有用在治病救人上,而是被何晏带头乱服乱用,荼毒了无数晋魏名士,不知会作何感想?
  左俭的医术,就连张仲景也是非常推崇的。就是这方士脾气不太好,上回有六个地痞在医馆闹事,玩打砸抢,被左俭一针一个全部放倒。县城的地痞无赖至今都不敢再进医馆大门,据说那一针的滋味,酸爽酥麻到鬼哭狼嚎求死不能。
  郭嘉小时候不肯吃药总被左俭硬灌,不肯针炙更惨,运气好被他的三个徒弟一拥而上,按住胳膊腿……运气不好也是先一针放倒再说……不光扎,还要很有节奏地捻一捻银针……
  好在医疗效果还不错,郭嘉这几年已经很少生病。他努力克服了一下心理阴影,去请左俭。
 
 
第14章 
  史侯和董侯  左俭正在看竹筒,是江东来信。他的三个徒弟去年出师,如今在江东吴郡的许家当了门客,遣人给左俭送来许多江东特产,诸如虾酱、干贝、蜜饯、莼菜干、以及各种咸鱼熏鱼等。
  臭虾酱那个味道呦,郭嘉刚进屋的时候险些被熏出去。
  他掩着鼻子偷看一眼来信,那三个倒霉方士居然住在吴郡都尉许贡的府上。如果郭嘉没记错,再过几年,吴郡太守许贡就要被孙策杀了,不知道这两个许贡是不是同一个人?
  左俭收到徒弟送来的礼物,非常开心。带着药箱和郭嘉出门前还又吃了一口虾酱,献宝一般往辰良怀里塞了两罐子酱,对郭嘉说:“这虾酱闻着臭,吃着香,公子不妨尝一尝。”
  戏璕没有捂鼻子,但他后退了一步,不太配合诊断:“咳、咳咳,老毛病,咳,没什么。”
  左俭白了郭嘉一眼,伸出三根手指搭在戏璕的手腕寸口处。
  郭嘉回他一个白眼:拿白眼翻我干嘛?
  左俭:“颍水入淮水,云雀找云雀,人以类聚。这位小友讳疾忌医的程度跟你半斤八两。”
  呵,志才才没有讳疾忌医,吃臭酱的人体验不到不吃臭酱的人的感受……
  郭嘉:“先生,志才的病怎样?”
  左俭沉吟片刻,写了一张药方,“气虚体弱,受过严重外伤,损及肺腑。风邪入肺,久咳不止……也好治,除按时服药之外,注意冷暖,及时添减衣物,多休息。忌酒忌色忌熬夜。”其实这病调养起来颇费时日,还容易复发,不过他才不会说出来影响疗效。
  戏璕顿时苦了脸:“别的都还好说,咳,忌酒有点难。”
  左俭抚须:“那少喝点也行,最好经常用胸腹深吸气,再缓缓呼出,我这有套吐纳功夫,学吗?”
  戏璕:“不用……”
  话没说完突然被郭嘉扯住衣袖,“学啊,这功夫简单实用,我以前也经常风寒咳嗽,被左先生逼着学,养成习惯以后挺舒服的,今年还没病过。”
  就凭左俭四十多岁背影看起来还像个弱冠青年,一脚能踹翻小牛犊,这套吐纳功夫就不一般。
  戏璕:“……”好像无意中发现了奉孝怕喝药怕扎针的真相?
  戏璕言谈间频频提到一个人—曹操。说他治军严谨,对颍川百姓秋毫无犯。说他胆识过人,追击波才的时候冲在最前。还说他廉洁公允,任济南相时一下罢免了八个鱼肉乡里的县令……
  郭嘉有些意外,这和他印象中白脸的奸雄区别有点大。不过奸雄应该也不会一开始就立志想当奸雄。可能当不成治世能臣心态发生了转变?
  乌木小几对面,戏璕摇晃了一下药碗,饮尽最后一口药汁,皱着脸总结说:“此人大奸似忠。”
  郭嘉:“……你把人家夸成那样,究竟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
  戏璕:“药太难喝。他的立场,太矛盾了。”
  曹操近十年的所作所为,怎么看都是一个能臣廉吏,和他爹曹嵩完全不是一路人。
  曹嵩是个官场不倒翁,谄媚权贵,抱大腿的技艺一流。手中握着大宦官曹腾留下的人脉资源,身上贴着宦官养子的标签。
  曹操却是个大刺头,走到哪儿把娄子捅到哪儿,棒杀宦官蹇硕的叔父,上书为士人领袖李膺和陈蕃鸣冤,严格执法,搞廉政风暴。
  士大夫都被曹操弄糊涂了,这不是大宦官曹腾的孙子嘛,怎么站到我们这边折腾起宦官来了?当父亲的是宦官党羽,当儿子的却和他家翁对着干?这是闹哪样?
  论起严格执法这一点,曹操相当对颍川士人的胃口,颍川是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子的故里,颍川的私学,一部分是高等儒学院,一部分是高等法学院,剩下的是儒法综合高校。别人提起颍川名士,第一印象就是高仕宦,好文法。
  戏璕和荀彧一向投契,却为曹操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争议了好几回。荀彧的观念刚好相反,他看曹操大忠似奸。
  就连“月旦评”的许绍也送给曹操一个有点投机取巧的评价:“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郭嘉暗笑,有争议才对嘛,这个人本身就是矛盾的集合体,后世争议了几千年,黑他的,捧他的,试图还原他的,谁也没法说服对方。
  想真正认识一个人,道听途说是不行的,是奸雄还是英雄?郭嘉打算找机会近距离观察一下。
  曹操的人生也是起起落落,一开始担任洛阳北部尉,随后得罪权贵外调顿丘令。
  曹家和宋家有姻亲关系,光和元年(公元178年),受到宋皇后巫蛊案的牵连,宋家的男丁被诛杀的时候,曹家的男丁集体丢官。
  当时曹操和他爹曹嵩也一同被免职,不过曹嵩很快就凭借着曹腾留下的人脉重回朝堂。士大夫如张温之流,宦官如曹节等人,都纷纷替曹嵩美言,这在当朝可是独一份。通常都是士大夫捧谁宦官就掐谁,宦官捧谁士大夫就弹谁。
  隔了一年多,乔玄奏请拔擢有才之士,赋闲在家的曹操才被征召为议郎。他在黄巾之乱中平叛有功,升任济南相,这个官职相当于郡太守。
  曹操一上任就大力整顿法纪,一口气罢免了八个鱼肉乡里的县令,济南国的贵族也觉得特权受到严重限制,各种窝火,他们集体发力,把曹操调走,迁为东郡太守。
  这还多亏了他爸是曹嵩,要是换一个人敢这么折腾,想全须全尾的调走都没门。
  曹操对朝政很失望,他没有去东郡赴任,而是称病还乡,春夏读书,秋冬狩猎,过上了半隐居的田园生活。
  前不久,刘宏组建直属军队,设立西园八校尉,又想起能带兵打仗的曹操,任命他为典军校尉。
  和曹操有仇的宦官蹇硕现在正红得发紫,他被刘宏任命为上军校尉,统领西园八校尉。兵权还在大将军何进之上。
  至少在名义上,不光西园八校尉,就连何进也要受到蹇硕的节制。
  一个阉人成为全国最高军事统帅,这真是前无古人,不说何进不服,就连那些西园校尉也不乐意。堂堂男子汉大丈夫,被这种不男不女的残缺品统领,脸往哪儿放?
  刘宏也知道蹇硕不能服众,但除了那几个宦官,他还能信任谁呢?他策划了一场盛大的军事演习,帮助蹇硕竖力威望。
  至于效果么,就是属于铁血硬汉的军事演习之中出现了一个连胡子也不长、算不得男人的男人,还是个前排领头的,骑着大马耀武扬威,看着像那么回事,但架不住众人一听到他雌雄难辨的声音就想发笑,还不能也不敢光明正大的笑。
  何进虽然脑子不怎么好使,也明白自个儿被刘宏给疏远了,危机感促使他四处找帮手,凡事都要征求袁绍等人的意见。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一月,袁绍让何进广征智谋之士,很多人都收到了大将军抛出的橄榄枝。
  何颙、郑泰、许攸、荀攸、陈琳、蒯越等名士都先后来到洛阳,替何进出谋划策。
  当然这些人到底是想帮何进谋划,还是在帮袁绍做事就不好说了。
  蹇硕提议让何进去西边攻打韩遂、马腾的叛军,刘宏立即同意,还赏赐何进兵车百辆催促他早点出发。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