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对着身边的心腹道:“去,邀请小侯爷来坤宁宫坐坐,本宫先回宫了。”
秦贵妃等人也想找李洛,但皇后先开了口,他扪没有办法。于是秦贵妃叮嘱心腹:“等小侯爷从坤宁宫出来,请来本宫这里坐坐。”
李洛是半路被拦住去路的,来人是个三十出头的姑姑,看上去在宫里有些地位,但是对自己又带着微笑,很是恭敬:“奴婢见过小侯爷。”
“你是?”李洛疑惑的看着她。
“奴婢是皇后身边的人,叫水秋。前天皇后娘娘尝了您送来的甘蔗,觉得很是清甜,今儿请小侯爷去坤宁宫坐坐,想当面谢谢小侯爷。”水秋道。
李洛一想,甘蔗他是给皇上的,就算谢也是轮不到皇后谢的,那皇后找他是要干什么?当然,李洛自然也知道他一个六岁的小男孩,皇后当然不会陷害他,那么是?李洛想了想,故意装出有些为难的样子道:“姑姑,本侯乃是前堂的人,和后宫的娘娘私下接触不好吧?”后宫不得干政,所以前堂和后宫的接触总会引起很多不必要的误会。
当然,李洛这种小男孩哪里算的是前堂,这不过是李洛自己故意说得。
果然,听他这话,水秋忍不住笑了:“小侯爷请放心,不如奴婢派人给海公公知会一声,免得引起误会,您看如何?”
“那就多谢姑姑了。”
坤宁宫,李洛是第一次来,他好奇的东张西望,其实,这里还没有齐王府气派。当然,坤宁宫只是一座大院子,齐王府是整个府邸,这哪里是能比的?
何况李洛去惯了御书房,坤宁宫在他眼中,当真没有什么。只是,他要有一个小孩子的心性才行。
“娘娘,忠勇侯带到。”
“有请。”
李洛走进大厅,看到皇后娘娘抱着暖炉坐在炕上,看到李洛进来,赶忙道:“快快过来暖暖手,这一路冷着了吧?”
李洛微微一笑,却还是规规矩矩的行礼:“微臣李洛,见过皇后娘娘。”只不过,他的行礼并非如同见了皇上,双腿跪下行礼,而是微微弯腰。以他的身份,见后宫嫔妃,已不需要双腿跪下行礼。
“快快免礼,过来。”皇后娘娘对他的礼仪是很满意的。总有许多人得意忘形,自己让他一分,就能染起颜色,但是这个李小侯爷却不。果真是懂礼貌的好孩子。“本宫听说你喜欢吃点心,你看,这里有你喜欢吃的东西吗?”
李洛坐到皇后身边,然后拿起一块糕点咬了一口:“喜欢,宫里的东西就是好吃。”他年纪小,坐在皇后旁边也只是个孩子,倒是无妨。
“那你以后常来,本宫给你备着。”
“皇后娘娘不用这么麻烦的,我想吃点心了,可以去齐王府的。齐王哥哥府中也有厨子,点心做的也很好吃。”李洛一脸天真的道。
皇后轻笑了起来:“是啊,皇上疼爱郡辰,把宫里的御厨也差遣过去了。皇上对郡辰真是疼爱,你作为他的未婚妻,皇上也是很疼爱你的。”
“皇上是个好人。”李洛道,“皇上心疼我没有父亲呢,我都知道的。”皇后娘娘一震,这小孩子说话真有意思。干脆又天真,难怪皇上喜欢。“那你倒是说说,皇上为什么心疼你没有父亲,这天底下没有父亲的孩子可是太多了。”
“但是我父亲却只有一个。”李洛道,“李叔跟我说过西北的事情,当年皇上和父亲感情很好的,皇上是仁君,我父亲是忠臣。我想,这大概是因为仁君都喜欢忠臣吧。”“噗嗤……”皇后忍不住笑了。水秋有些意外,皇后娘娘许久没有这样笑了。
“皇后娘娘您别笑我,我以后也要做个忠臣的。”李洛道。
“哦,做谁的忠臣?”这句话,也可以说是试探。
“自然是皇上的啊。”李洛理所当然的道,“难道还能做谁的吗?”
“是,是皇上的。”皇后心想,不过一个六岁的孩子,自己想多了。“你今曰进宫,跟皇上在御花园晒太阳?”
“可不是,我是有事来找皇上商量的,可是皇上说去御花园走走,我就去了。”李洛叹气,仿佛他的有事情是非常重要的事情,“然后皇上睡着了,我的事儿还没说呢。”
“哦?不如你同本宫说说,也许本宫也能帮你。”皇后道。
李洛摇头:“还是算了,这怎么说也是前堂的事情,男子汉大丈夫,怎么能麻烦皇后娘娘呢。”“噗嗤……”皇后又笑了:“你真是人小鬼大。”
“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情,就是昨儿三位皇子来侯府找我了,我跟他们说我开了一家慈善铺子,他们说想来帮我,我就跑来跟皇上汇报一声。”李洛道,“三位皇子真是好,一听可以做慈善,帮助老百姓,他们还愿意拿出银子呢。”
“……”皇后自然知道他们这么做背后的目的是什么,但对一个单纯的小男孩,她可不会说,“是啊,皇子们喜欢你呢。”
李洛在皇后寝宫坐了一会儿,吃了一点点心,拿了一点礼物出来了。礼物包括点心、还有几匹布料。出坤宁宫没多久,他又被请到了秦贵妃的寝宫。
李洛在皇后寝宫说了什么话,在秦贵妃的寝宫也说了什么话,出来的时候,还是点心和几匹布。不过,秦贵妃给的布比皇后少了一匹,只是其中有一匹非常的珍贵。贵妃是妾室,她的赏赐不能超过皇后的,但是在材料上她动了心思。
不管是贵妃还是皇后,都不是简单的女人。
最后是昭仪来请了。出来的时候,还是点心和布,只不过,布比秦贵妃的又少了一匹,但布料却比不上秦贵妃的。
这一趟进宫,李洛满载而归。
御书房
“出宫了?”照宁帝一边批阅奏折一边问。
“是的,小侯爷收货不小,三位娘娘都送了一些礼物。”海公公道。
“哦?这个鬼精灵骗东西的本事可高着呢。对了,他说的那个太医,你派遣一个过去,就让那太医长期坐镇在他的铺子里吧。”照宁帝想到什么。
“诺。”
“郡辰在西北三个月了,于镇西还没有消息,那可是老将军唯一的孙子啊。”照宁帝闭上眼,揉了揉太阳穴,头有些疼,“朝堂里的那些家伙也坐不住了,要朕派一个武将过去代替于镇西镇守,你说派谁好?”
“这奴才哪里懂这些?”海公公道。
“你哪里不懂?一窝子狼心狗肺的东西,只知道自己的权益,看看他们推荐的是谁,哪一个不是他们自己的人。西北军可是郡辰手中唯一的军队,他们真是狠心。”照宁帝冷声道,“如果老将军还年轻些就好了。”
“王爷今年十四岁了。”海公公出声。
“是啊,十四了,转眼间再过上四年弱冠了,二十岁的灾过了,朕就册封他为太子。”皇兄临终前的心愿,他总算没有辜负。
“当年圣上您还是齐王的时候,这个岁数也已经在西北军营了。李侯爷十岁从军,王爷现在的年纪,也是不小了。”海公公道。
“你的意思,让郡辰代管西北军?”照宁帝沉默了,他有些犹豫。“皇兄就郡辰一个孩子了,他去西北,朕不放心。”若是有个万一,他怎么对得起皇兄在天之灵。
“王爷身边武有郡一,还有孟神医相随,当年李侯爷的副将李忠铭也在左右,论西北的情势,谁有李忠铭熟悉?皇上不需要担心。”海公公劝说,“而且王爷只是待到找到于小将军为止”
。
照宁帝陷入沉思。让郡辰在西北并不是不可以,但朝堂上的悠悠之口,怕是很难堵的住。如同照宁帝预料的那样,第二天上朝的时候,官员们又提起了西北军的事情。
“皇上,于将军已经失踪三个月了,如果再不派遣将领镇守,怕是扶丘那边要开始蠢蠢欲动了。”
“是啊皇上,西北有十万士兵,如果没有将军会成一盘散沙,到时候收拢起来怕就困难了”
。
“哦?”照宁帝看着他们,“你们推荐的人员,朕都看了,有熬疗、秦风、闵子聪……这个秦风是秦尚书的侄子吧,朕有印象,六年前的那件事,他功劳不小,如今在五城兵马司里吧?正三品指挥使,是不是?”“末将秦风见过皇上。”秦风出列,“是的,末将在五城的南城。”“他们推荐你去西北镇守,你怎么看?”照宁帝问。
秦风不知道照宁帝问这句话的意思,他下意识的看向秦尚书,秦尚书眼神示意了一下。秦风忙道:“末将听从皇上安排。”
“既如此,你便留在五城兵马司吧。一个从未上过战场的人去镇守边境,这是谁推荐的?有没有脑子?”突然,照宁帝开始发怒了。
“皇上息怒。”
“息怒,你们把边境当什么了?把士兵当什么了?把边境的百姓当什么了?秦风他凭借六年前的功劳做了五城兵马司,可除此之外,他有什么经历?你们是推荐他去当士兵吗?”照宁帝质问。
秦风跪在那里,脸色很难看。皇上这分明是指桑骂槐,故意拿他开刀。他在六年前还只是五城兵马司的一个组长,后来凭借出色的功夫和过人的胆识,在众皇子造反的时候,出了很大的力,照宁帝登基,封他为南城的正三品指挥使,统领五城兵马司的一万人。他今年不过二十五岁,二十五岁的正三品指挥使,前途不可限量,可是现在,皇上却说出这番话。
他和战场……终身无缘了。
武将,谁不喜欢上战场,统领三军,这是何等的英武。
“都起来吧,下次推荐人员的时候用点心思。何况五城兵马司何等重要,秦风已熟悉了一切,你们还能找出更适合的人选来代替他吗?要知道五城兵马司负责的是皇城的安慰,还是在你们的心中,京城安危、朕的安危都不及西北重要。”
打了一巴掌、再给一块糖,这话听在秦风的耳中,又舒服了。
是啊,他保卫的可是京城的安危,保护的可是天子。将军固然是武将的心愿,可有什么比京官更好的?所以人总是很矛盾。
“臣等不敢。”百官才起来,又马上跪下了。
“都起来,平身。”照宁帝又看向另外几分奏折,“熬疗,熬疗是哪位?”“回皇上,是末将。”熬疗是四品武将,排在武将的末端。
照宁帝眯起眼:“你长得有些眼熟。”但是想不起在哪里见过。
“回皇上,末将和父亲长得很像。”熬疗道。
“你父亲是?”
“六年前的京卫营指挥使,熬胜。”熬疗道。
照宁帝心猛地一跳。六年前,众皇子造反,熬胜带着京卫营驻守在城外的两万兵马,以血肉之躯……为京城挡住了第一关。“你是……熬胜的幼子?”他记得熬胜有三个儿子,其中两个儿子也……
“是的。”熬疗道。
当年照宁帝的父亲为了巩固京城的安危,建立了京卫营,没想到……起来,说说你从军的经历。,“诺。”熬疗站起身,“熬家世代都是武将,但门第不显。仁孝帝创立京卫营的时候,父亲以 第三名的成绩坐上了京卫营的指挥使。大哥熬前、二哥熬冲,都是京卫营旗下。末将当时年幼,想着两位兄长都在京城,就跑去军营了。末将当年去的,刚好是西北军营。后来李侯带领五千精兵回京城的时候,末将本来不在名单内,但京城有末将的家,末将恳求李侯,让末将一起回来。随后……”随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你现在在哪个岗位?”照宁帝问。
“御林军。”熬疗道。
后来照宁帝登基,御林军副将一干是信任的人。李旭怜惜熬疗牺牲了父亲和两位兄长,成了熬家唯一血脉,不忍心他再上西北的战场,所以和御林军指挥使打了个招呼,把熬疗留了下来。
“你在西北几年了?”照宁帝又问。
“十四岁去的西北,十六岁回来,一共四年。”熬疗回答,而今,他二十了。
“朕明白了,你退下吧。”
“诺。”
接着,照宁帝又看了另一个人:“闵子聪是谁?”
“是闵老将军的孙子,今天不在。”另一位武将道,“昨儿晚上闵老太君病危,今儿闵子聪告假了。”“是他啊。”照宁帝知道。
退朝之后,照宁帝一直在想着熬疗。华国的武将其实不多,叫得上名堂的都已经老了,比如于老将军,比如闵老将军,这两位有点像,就是儿子都是没出息的,靠孙子。那位闵子聪是闵家这一代的单传,但武将世家,并不因为单传就不让他上战场。或许在他们的心中,战死在战场,也比弃武从文来的光芒。
文臣看不起武将,可武将的心中有属于自己的骄傲。
华国叫得出名堂的将军,李旭死了,仁乡侯在镇守边境。还有一位……纯阳王,但是纯阳王已经不管朝中事物。如果说,要派遣一名将军去西北的话,论作战经验,还是纯阳王最合适。但是:“大海,传纯阳王进宫。”
“诺。”
第149章 派人杀齐王
纯阳王进宫的第二天,皇上下了圣旨,西北十万军暂时有齐王负责、纯阳王任监督,熬疗和李忠铭为正四品左右先锋。
圣旨一下,整个朝廷都轰炸了。谁也没有想到,皇上会派纯阳王过去。如果只是把十万军权交给齐王,一个十四岁的少年,也没有从军的经历,自然没有人服气。但是有纯阳王去监督,谁敢说不行?
要知道纯阳王从初代开始就辅佐帝王。也是华国唯一一位异姓亲王,这一代的纯阳王,也是战场上出来的,只是现在卸下了兵权而已。派遣这一位去,皇上真是高招。
更重要的是,纯和郡主和李泽去年订婚,今年要完婚了,纯阳王此去也待不了多久。慢则半年,快则三个月。而齐王在西北已经三个月了,再加上这三个月到半年的时间,足够他去了解。更何况西北军本来就如同于家军,齐王殿下身上的另一半血脉,也是于家血脉。
78/341 首页 上一页 76 77 78 79 80 8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