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汤药的“战斗”告一段落,程澹转头望向窗外,眼底映出一窗细雨:“这场雨过后帝都就入秋了吧?”
说话时,程澹冷不丁想起某地入冬失败的句式,不禁笑了一下。
雨声空濛,草木清影在墙角房梁上流动,水波般舒卷起落。风声沙沙作响,枝叶摩挲的声音幽远深静。
张玉凉回应道:“是啊。入秋之后便是严冬,然后是年关,又一年要过去了。”
程澹轻轻点头,就在张玉凉以为他要说两句伤春悲秋的金句,或附庸风雅地吟一首诗的时候,他突然从桌下取出一盒叶子牌,眨着眼笑眯眯地问:“要来一局三文钱的叶子牌吗?”
气氛顿时从忧愁变成了沙雕,还带着一丝钱的味道。
张玉凉叹了口气,温柔地说:“打五文的吧。”
“好嘞!”
于是,两个闲着没事的人便在书房里愉快地打起了五文一局的叶子牌。
厨房中,扶子缘和篷歌正在商量晚饭吃什么。扶子缘的意见是点明月楼的外卖,篷歌则认为下雨天凉正适合吃太平锅。一番商讨过后,二人折中了一下,决定点一锅明月楼的酸笋蕈菇汤回来做太平锅的汤底,也省了熬汤的功夫。
得出结果之际,他们忽然听到窗户边传来一点响动,随之而来的是两人都很熟悉的声音:“篷歌,上次你说扶子缘喜欢……”
一身玄衣的子桑守心跳上窗户,半蹲在窗台上,身体微倾跳进厨房的动作因看到扶子缘而僵住,说到一半的话也跟着消声。
扶子缘扫了他手里拿的纸包一眼,又看了看篷歌,微笑着接道:“水晶蒸饺。”
子桑守心:“……”
篷歌轻咳一声:“我没说,是兄长说的。”
远在书房正费心琢磨着如何不着痕迹地输给程澹的张玉凉打了个喷嚏。
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
第120章 史书有云
《时国十二纪》目前已完成三卷,第四卷 和第五卷的细纲已经写好,张玉凉也不像写第三卷时卡文卡到头秃,写初稿时文思泉涌,下笔如神。
程澹则在帮他校对两部杂文集,顺便再重温一遍。两人常常对坐坐一天,一人埋头修书,一人埋头看书,安安静静地各行其事,锋利的时光也在他们的相互陪伴中变得温柔。
入秋后雨天多了起来,每下一场雨气温便降低几度,直到小半个月后,程澹穿上棉衣,领口处多了一圈温暖的绒毛,桌上的冰饮也换成了冰糖燕窝羹。
程澹的体质随着年龄增长而每况愈下,病了便难好。张玉凉担心他冻着,早早在屋内拢了火盆,睡前也会先用暖炉把床铺熏热,任外面再怎么深秋寒凉,门内也是温暖如春。
程澹和张玉凉是标标准准的宅男,天热时不想出门,天凉了便更不愿意出门。他们两人的外出次数加起来还不如篷歌一个人多,就连子桑守心偶尔也会吐槽他们深居简出得不正常。
说到子桑守心,程澹和篷歌可谓是吃足了瓜。这个孩子不得了,看起来傻乎乎,其实天生撩汉满级,怨不得扶子缘被伤了心也没有与他彻底断情。
他是暗探,从小接受各种非人训练,武艺高强十项全能,除了正常人该会的技能他几乎什么都会。但现在,他为了扶子缘放弃了暗探身份,开始为扶子缘洗手作羹汤,学习下围棋,泡茶画画,等等等等。
一开始子桑守心适应得不太好,做饭虽然不会切到自己的手,却会因为用力过大而砍碎灶台;向程澹学下棋时脑子仿佛灌满浆糊,拿着棋谱摆都摆的磕磕绊绊;分不清茶叶和茶具是基本操作,灵魂绘画是标准发挥,最好笑的是给扶子缘买书买错了版本,他把全套艳.情小说递给扶子缘的场景承包了程澹、张玉凉和篷歌三人半个月的笑点。
不过,这些蠢兮兮的表现倒是打动了扶子缘,一点点瓦解了他的心防。从一开始不愿和子桑守心见面到现在面不改色吃下他做的黑暗料理并昧着良心夸他做得好吃,用时也不过半个月而已,除去时不时被暗中观察的他吓一跳,扶子缘和他的相处已经与从前定情时差不多了。
这天,程澹吃完日常一瓜,坐在窗前点校杂文时忽然想起一事,抬头对张玉凉说:“玉凉,你会做饭吗?”
“我会不会做饭,你和我过了近两年还不知道吗?”张玉凉头也不抬地反问,握笔的右手食指指节处有条伤疤,是之前帮篷歌切菜时留下的,“你希望我去学?”
程澹笑眯眯地摇头:“不是,我就是想取笑一下你。子桑先生都学会煮面了,我们聪明绝顶的六公子却连切个菜都能切伤手。”
张玉凉长睫微抬,眼里波光潋滟,满脸写着快来夸我:“人总有不擅长的事,我的才华在其他地方。”
“哦。”程澹冷漠脸。
张玉凉微微一笑:“算了,我不写《宫廷三事》了。”
程澹张口就是一串成语:“六公子才华横溢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学识渊博!这样一双手理应去修书作画,用来做饭切菜实在是太暴殄天物了!”
说完还满脸真诚地看着他。
张玉凉忍俊不禁,倾身捏捏他柔软的脸蛋:“你啊。”
程澹贪恋他掌心的暖意,忍不住蹭了蹭,然后拖着软垫坐到他身边。
张玉凉从善如流地让他躺在自己膝上,顺手拿起一旁的毛毯抖开给他盖上:“睡一会儿吧,等你睡醒就可以吃饭了。”
“嗯……”程澹闭上眼,声线里带着软软的鼻音,“晚饭不会要吃子桑先生做的面吧?”
张玉凉轻笑:“放心,不会的,篷歌和子缘一定能拦住他。况且除了子缘,子桑先生也没兴趣给旁人做饭。”
“那就好……子缘先生说他做的面味道一言难尽,我反正不想尝试……”程澹昏昏欲睡,语气渐趋含糊,轻颤的睫毛也慢慢停下。
张玉凉抚摸他散在自己腿上的长发,如同给猫顺毛,神色温柔。火盆静静散发着热度,时不时发出一声噼啪轻响,窗外雨声轻微,风声清幽,越发衬得满室寂静。
……
在青立书阁掌柜的努力下,《江湖夜雨》三卷的市场缺口终于堵上了。但这不是结束,而是开始,因为接下来还有《市井百味》和《宫廷三事》,以及两部杂文集要出版。杂文集姑且不论,两册话本是有他忙的了,打击盗版任重道远,程澹精神上支持他。
值得一提的是,《我在宫中的日子》和《江湖夜雨》火起来之后,各种类型的话本应时而生,其中不乏文笔出众、剧情精彩的佳作,还有相当一部分借鉴了《江湖夜雨》的设定和结构。
想想以前低迷的话本市场,再看看现在百花齐放的状况,程澹不由得感慨:趋利真的是人类的本能啊。
不过这也可以理解,毕竟要恰饭的嘛。
“阿嚏——”张玉凉的喷嚏声打断了程澹的感慨,他回头看去,就见睡了整整一个下午的张玉凉终于睁开双眼,一脸茫然地环顾四周。
夜色沉沉,烛火幽微,刚刚苏醒的他眼神还未聚焦,看什么都是模模糊糊的,精神也有些恍惚,直到看见坐在床沿,探身给自己掖紧被角的程澹,才彻底清醒过来。
“我睡了多久?”张玉凉开口,却觉嗓音滞塞沙哑,被火燎过似的隐隐作痛。
“一个下午。”程澹抚上他的额头,烧已经退了,“药在炉子上温着,我去给你拿来。”
张玉凉点点头,动作幅度大了点,立刻扯得脑子里一根绷紧的筋抽痛不已。
这是风寒高烧的后遗症之一。
从床榻到炉子不过十几步距离,程澹很快端着药和一杯水回来,先让张玉凉喝水润润喉咙,再拿勺子搅匀汤药,喂进他口中。
药很苦,比他平常喝的补药还苦,所幸他的味蕾尚处于麻痹状态,让他得以勉强维持住了波澜不惊的淡定。
喝过药,张玉凉正要再说话,程澹却用一颗蜜饯将他的话堵了回去。烛光中,他的表情看上去不太高兴,黑白分明的眼底沉淀着一层寒意,像冬日浮在水面上的冰凌。
张玉凉顿时收声,老老实实躺回床上,被子一拉,闭眼作势再睡一觉。
见他这么自觉,程澹的一腔怒火愣是发不出来,最后也只能叹息一声。
张玉凉最看不得他伤心忧愁,当即又坐起身,伸手去捏他的脸:“好了好了,这次是我没注意,以后不会了。”
程澹面无表情:“篷歌说你每次都会说这样的话。”
“……咳。”张玉凉心虚地摸摸鼻尖。
张玉凉天生体弱,自幼大病没有小病不断,隔三差五就要喝药,不管怎么补都不见效。久而久之,他也就不在意这些小病小痛了。
这几日天气转凉,他夜里熬夜修书熬得太晚,又不注意添衣,还被程澹传染了蹬被子的毛病,今早起床就已有着凉的迹象。
果然,刚吃完午饭,他回屋准备继续修书时,才写了一笔就头重脚轻地倒了下去,把坐在他对面看书的程澹吓了一跳,扔下书便冲到他身边查看他的状况,确认他只是发烧才松了口气。
程澹犹记得自己看到他倒下时的心情,又焦急又担忧又生气,本打算等他醒来之后好好骂他一顿,可他真醒了,那些早早打好的腹稿又一个字也说不出口了。
他想到张玉凉眼睁睁看着他死了四次,与此相比,他的那点儿着急根本不算什么。
“你没事就好。”程澹柔和了神色,走到旁边整理桌上散乱的手稿,它们都是张玉凉熬了几天夜的成果,“我和篷歌商量过了,在你完全康复之前,你的三餐都以清粥为主,茶酒书一样都不许碰。”
张玉凉上一刻还在为程澹消气了而面露微笑,下一刻笑容就绷不住了:“等等!这会不会太……”
“不会,我们——包括子缘先生一致认为,一定要让你吃点教训,你才会长记性。”将手稿收进箱子,程澹想了想,把笔墨纸砚也一并放入其中,压在叠好的稿子上,“对了,我们约好明天去明月楼吃全蟹宴,秋天的蟹肉最为肥美,可惜蟹肉性寒,你还病着吃不了,在家喝粥吧。”
说完,程澹露出一抹和善的微笑。
张玉凉:缓缓打出一排问号。
“你们怎么可以这样对待病人?”他气得……连咳几声,苍白的面颊微微泛红,“我也要跟你们一起去!”
程澹笑道:“可以,不过你还是只能喝粥,最多给你一条蟹腿蘸醋尝尝味道。”
张玉凉抿紧薄唇:“打个商量,给条蟹钳如何?”
“如果你说的是壳……”
“蟹腿挺好,我最喜欢蟹腿了,就这么愉快地决定了。”张玉凉果断盖上被子躺下,留给程澹一个后脑勺,“我要再睡一会儿,你也早些休息。”
程澹别过头偷笑。
第二天中午,程澹几人到明月楼,果然只给了张玉凉一根蟹腿。不过他们点的是帝都天星河特有的云斑蟹,个头大肉质鲜美,一只有半米多长,一根蟹腿的份量足够他配着粥吃饱了。
当然,饭钱也是他付的。
回到府中,扶子缘和程澹下棋时,悄悄对他说:“其实六公子这么隔三差五生一次病也不错。”
程澹赞同地点头。
不远处裹着被子边烤火边与子桑守心交流皇家暗探的日常生活并准备将之写进《宫廷三事》的张玉凉:???
真当他听不到吗?
※※※※※※※※※※※※※※※※※※※※
感谢在2020-01-18 16:53:42~2020-01-19 22:00:38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小黑同学 1个;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21章 史书有云
冬去春来,不知不觉间,又是一年过去了。
去年冬天,张玉凉完成了《时国十二纪》两卷初稿,开春后一边修改一边动笔写拖了许久的《宫廷三事》。作为他的首席读者兼校对专员,程澹非常尽职尽责地在一旁催更,这才没让他成为史上第一只鸽子精。
毕竟咕咕咕是人类的本质……之一。
张玉凉……或者说飞鸿踏雪泥的话本大卖似乎已经成了帝都中人的共识,每次新书上架,青立书阁门外都会提前一夜排起长队,而这些排队的人里,有大半是高价卖二手的“黄牛”,逼得掌柜不得不限制购买数量。
不仅黄牛多,盗版也多,而且屡禁不止。因为张玉凉的读者群实在太过庞大,青立书阁必须要二版三版才能满足市场需求,很多人等不了那么久,只能转战盗版。
还别说,有些盗版做得和正版相差无几,从包装来看比正版还要更精致些,甚至还有“周边”相赠,搞得程澹都想买两本盗版回来收藏了。
不过,对于张玉凉而言,话本带来的收益和名气只是锦上添花的点缀,《时国十二纪》才是他真正的追求。这部书修至现在,已完成了三分之一,写完《宫廷三事》之后,他便要全心投入修书当中,不再写新的话本。
程澹支持他的决定。如今,他的身体越来越差,修史已经够令他费心费神了,三部话本足以成就一个名为飞鸿踏雪泥的话本大师,确实不需要更多了。
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五年,程澹生了一场大病,一脸昏睡五六日,迷迷糊糊间梦见了过去几世的张玉凉,仿佛在梦中与他们又分别相会了一次。
明明他们是同一个人。
睡醒后,程澹第一眼看见的也是张玉凉,只不过他的脸色比梦中那几位憔悴许多。张玉凉在床边守了他好几天,事事亲力亲为地照顾他,因此,他的病刚好,张玉凉自己便病倒了。
烛光幽幽,夏夜的风里有挥之不去的灼热,拂过程澹与张玉凉交握的手时却泛起一阵清寒。
凉的不是风,而是他们的手。
篷歌笑他们是难兄难弟,还开玩笑说以后要给他们写一本《我们在病中的日子》。
“嗯,我等着看。”程澹笑嘻嘻地说。
第六年,是平平淡淡的一年。
这一年国泰民安,江湖无风波,朝堂亦无风波。张玉凉加入程澹与篷歌的吃瓜大队,每天都在快乐地围观子桑守心如何花式翻车,同时感慨扶子缘脾气真好。换作他们,在吃到第一口他做的那巨难吃的面条时,就会跟他绝交。
88/91 首页 上一页 86 87 88 89 90 9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