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0

霸总的古代帝王之路(穿越重生)——凔溟

时间:2020-08-04 09:25:04  作者:凔溟
  “不要紧,这次只是一次尝试,三百人原也不多,至少半个大燕的人才都会集中在京城了,等殿试结束,你让人再贴出告示,本王要在落选的人当中选些末流小吏,愿意参与遴选的只要拿着之前的成绩单来报名即可。”
  王朝铣是丞相属官,明面上是魏丞相的人,从未向李煦投诚过,此次也是代表魏丞相出面来与李煦商讨选才一事的。
  李煦赞赏他的为人,并不介意他的站位,也没隐瞒自己这次的目的。
  三百人才选出来肯定是要官员储备了,最低级别都是外放知县起步,如果家世背景了得,直接当个京官也可能。
  但李煦觉得,许多与百姓打交道,做实事的都是那些不入流的小吏,他们也许管着粮仓,也许管着府衙文书,也许只是一名小捕快,但作用并不小,因此李煦想先改造这一等级的小吏,如果他们够努力,将来未必不能入阁拜相。
  王朝铣当然不会管这种小吏的事情,王爷就算想提拔自己人安置在这个阶层也是无可厚非的,魏丞相派他来的用意只是监督着王爷,别让他因小失大,过于看重寒门学子了。
  不过王爷给寒门出身的学子定了三场考试,五日一考,第一场考试只考一科,就是看看这些来应选的学子文采如何,否则让不识字的文盲鱼目混珠就闹大笑话了。
  第二场再考一科,不过更有难度和深度,这就不是一般水平的人能通过的了。
  李煦记得科举制度考的是八股文,可惜他压根不知道什么叫八股文,倒是知道四书五经是必考项目,因此这前两场考试内容都出自目前最经典的几本书籍中,与四书五经地位同等。
  第三场分了两科,由考生自选科目,如果觉得自己文采过人,可以选文科,如果觉得自己算术惊人,可以选理科。
  李煦倒是想按士农工商分出不同的科目,但这太为难人了,这个时代的书生还是以读书为主的,读的都是圣贤书,视一切圣贤书以外的学科为旁门左道,他也不能和全国学子作对不是?
  不过这些科目倒是可以放在后面考,选末流小吏更看重的就是他们的旁门左道了,哪怕是个擅长种地的学子,也可以派去管农事啊。
  王朝铣见顺王给寒门学子立了如此多道坎,心道:这也未必比找三个作保人容易啊,不过如此一来,能顺利过关的肯定都是有真才实学的人,确实比举荐靠谱多了。
  至于殿试,他知道顺王给皇上提议过,就考一道实事策论,这些人最终还是要做官的,光会之乎者也可不够。
  王朝铣觉得顺王此次安排甚好,他都有些期待这次选出来的人才了,他试探地问一句:“王爷,不知这寒门学子的比重占几成?”
  李煦看了眼名单,两份名单分开些的,一边是世族举荐的家族子弟,一边是寒门子弟,比例大概是十比一。
  他默默算了下,选了个不太显眼的数字,“那就从中挑出五十人参加殿试吧,能否在殿试中脱颖而出就看他们的本事了。”
  参与殿试的人至少有五百,五十人确实不算太多,而且还可能落选,最终能录用的估摸着就二三十人,这个人数他们还是能同意的,就算按以前的老方法选,各家族也会举荐寒门子弟,比例也差不多是这样,看来王爷也并未如同外面传言那般,看重寒门甚于世族。
  这个答案也让满朝上下世族出身的官员很满意,至于那些出身寒门的官员,他们压根没权利反对。
  这部分官员,他们基本不站队,坚持以皇命为本,是朝中一股清流,当然,以他们的背景,站对了也未必会获得重视,毕竟这时候,人们更看重的还是家族。
  不管任何朝代,朝廷选官都一定是重大事件,也不管在哪个朝代,都有无数人挤破脑袋想进官场一展抱负。
  ******
  朝廷选官的消息随着各地官府贴出告示,很快就路人皆知了。
  最普通的老百姓可能不在乎皇帝是谁,但一般都会关注离自己最近的官员是谁,遇上好官与遇上贪官,对他们生活产生的影响太大了。
  随着选官的消息传遍天下,朝廷派了羽林军携带赈灾物资前往灾区的消息也传开了,李煦特意让各地官府将这个消息告知民众。
  对没有受灾的地区来说,这个消息只能成为茶余饭后的一点谈资,但就是这一点点言论就够了,李煦不需要他们做什么,只是让全国人民晓得朝廷都做了什么,一个对百姓负责的朝廷才能让他们产生信任感和归属感。
  林钊携带物资和三千羽林军前往扬州一带,这次他南下是走水路,比当年不知快了多少倍,等他到了扬州府时,发现消息比他们先到了。
  迎接他们的不止有官府还有百姓,扬州受灾不严重,百姓们也没有流离失所,因此迎接林钊时一个个看热闹的成分居多。
  “听说这位统领大人带了许多钱粮来,不知我们扬州能否分一些?”
  “别想了,外面传来的消息不是说了吗?得先紧着严重的灾区,这些东西看着多,各地分一分,每家每户到手的也没多少。”
  “只要不进贪官污吏的口袋就行,听说余杭那边又有几个镇受灾严重,这些钱粮可是能救命的。”
  “咦?今年为何没见到南边来的灾民?往年这个时候,扬州府都要聚集一批灾民了。”
  “因为他们都往南边跑了啊,你不晓得吧,去年朝廷借口没钱没粮,好多偏远地区根本得不到救济,他们就试着去南越求救了,结果顺王不仅帮他们解决温饱,还派了精通庶务的管事去帮他们赚钱,你以为今年为何能看到许多新花样流进扬州,许多都是这些地方搞出来的。”
  “真有如此厉害?”
  “其他地方我不晓得,但四通镇你听过吗?”
  “似乎也是余杭那边的吧?”
  “对,临海的一个小鱼镇,以海为生的,以往一年到头都得吃咸鱼,如今你知道他们做什么吗?”
  “快说吧,做什么了?”
  那人卖了个关子,等朋友气的跳脚才说:“他们做出了一种鱼露,鲜美香甜,炒菜煮汤时放一点简直太美味了。”
  “鱼露?我家也买了一桶,贵是贵了些,但真香啊!”
  “像这样的地方还好多个呢,要我说,顺王就比起他爹强多了,要是咱们这也有人来引导一番,指不定变得多富有。”
  “你不要命了,这种话也敢说?”男人左右看了眼,不知道刚才的话有没有被人听了去,这可是要杀头的话啊。
  两人很快不欢而散,林钊却登上城楼,将此次带了多少粮食多少金银告知百姓,然后让百姓们睁大眼睛看,看看这些东西是否全部发到百姓手中。
  这与以前来的钦差做法不一样啊,以前官员要么把钱粮捂着,怕遭人惦记,要么夸大其实,让百姓误以为他们带了金山银山来。
 
 
第337章 魏澜
  皇帝派了王朝铣做主考官,这个活没人争,毕竟来考试的是一群寒门子弟,就算全部收入门下也不过是多了一群打杂的而已,寒门子弟要出人头地可没那么容易,纵观朝野,位高权重的大臣们哪个没有家族做后盾?
  李煦不关心这些,给考生的考题是他和王朝铣商议着定下的,想他那学渣成绩,有一天居然能成为考官也是挺新鲜的。
  寇骁的伤彻底养好了,但他请了十天假还没到,于是理直气壮的躺在家里数脚毛,外人不知道还以为他与大皇子两败俱伤,连御史都不好弹劾他了。
  李煦前些天带着礼物去隔壁探病去了,大皇子伤的果然比寇骁重许多,看得他暗暗满意,期间还故意捏了捏大皇子的伤处,疼得他满脸青紫才松手。
  大皇子深深觉得,这位弟弟不是来探病的,而是来报仇的,真不愧是姘头,才这么点程度就坐不住了,他算计着,如果把寇骁拿在手里,要挟李煦主动让位,不知道他会选江山还是美人。
  黄军师听完他的建议都快笑抽了,“王爷,您真心的?先不说这寇将军是不是一位美人,就算是,史上可真有为了美人放弃大好江山的帝王吗?”
  “注意用词,他还不是帝王。”
  “是是,但您觉得可能吗?”
  用脚指头想也知道不可能了,李煦是个痴情种吗?当然不是,否则他就该为前妻守身如玉,是他太天真了。
  “行了行了,之前安排的事情如何了?咱们的人都到了吗?”
  “到了,明日第一场考试,以他们的水平,要脱颖而出应该不难。”
  “别大意了,全天下的学子一起比,谁能说自己一定能过关?你要不想个法子从王朝铣那套出试题来。”大皇子想当然地说。
  黄军师表情变了变,他也是文人,如果他不是大皇子的幕僚,其实也可以去参加选拔考试的,从一个学子的角度,自然是厌恶科场舞弊的。
  “时间来不及了,而且听说王爷出的题并不难,若是泄露出去,真追究起来反而害了他们,王爷安心等结果就是了。”
  大皇子只是想求稳,黄军师又追加了一句:“若是连这种水平的考试都过不了,将来也未必能为王爷做什么,不如趁早放弃得了。”
  这句话深得大皇子的心,于是他也不抓着这个问题,相反的,他盯着黄军师看了一会儿,“黄英,你年纪几何?”
  “属下三十有二了。”
  “正当壮年啊,要不你也去试试?”
  黄军师诧异地问:“王爷为何有如此想法?”
  “只是觉得,与其让那些人入选,不如让你上朝为官,说不定能走的比他们更高更远,也能给本王提供更多帮助。”
  黄英想了想,要是摇头拒绝了,“属下是有几分小聪明,但论学识还是不如那些寒窗苦读的学子的,而且陛下年纪大了,留给王爷筹划的时间不多了,这短短几年并不足以令属下青云直上,说不定还要外放,到时候就帮不了您了。”
  大皇子听完瞬间就放弃这个可怕的想法了,黄英是他的智囊,他觉得有黄英在身边,两人一文一武配合天衣无缝,少了他可不行。
  ******
  考试当天,李煦一大早就起来了,换上了一套真丝泼墨的锦衣,刚上身就被寇骁紧紧拽住了腰带。
  刚起床的男人目光火辣辣的,盯着李煦的腰身,“王爷这套衣裳真是好看,什么时候做的?”
  李煦掰开他的手,看腰带没有被拽出皱纹才放心,稀罕地说:“这是雷阳从南越给本王寄来的节礼,一整船的东西,一车布料,其中就有这匹,小刘一眼就看中了,命绣娘日夜赶工才做出这么一套来,确实好看。”
  这块布是真丝面料的,这不稀奇,时下贵族都喜欢真丝绸缎,但他们更多的是在布料上绣上精美的图案,而李煦这块布却一点刺绣也没有,白色的底色被不均匀的泼上渐变的墨色,远远看着就如同一幅天然的山水图,看着格外清爽雅致。
  “没我的份?”寇骁诧异地问。
  李煦指了指屏风上挂着的新衣服,“你今日若是要出门可以换这套,小刘一并做的,一家三口怎么能少了你的,你若是不满意让他给你换一套。”
  寇骁走过去将衣服抖开来看了眼,同样是染了渐变色不规则图案的布料,不过他的是深紫色,上面点缀的是云朵一般的白色图案,穿在身上多了几分书生气质。
  “这衣裳也就平常能穿,连马都骑不得,稍微不注意就得勾丝,也不知能穿上半日不。”
  “你慢慢研究,本王先走一步。”李煦去挑了一把扇子握在手上,大摇大摆地走出去,还真像个风流书生。
  不久之后,考生从考场出来,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对答案,李煦就穿着这身衣服招摇过市,满大街的人都将目光投在他身上。
  “那是画上去的吗?”有学子好奇地问。
  这个时代的读书人都崇尚高雅,看到李煦这一身都吃惊不小,恨不得抢过来研究一下。
  “若是画上去的肯定不能洗吧,那面料一看就是江南出产的丝绸,若是不能洗岂不是穿一次就得扔?”
  “那是谁?能穿得起这样一身衣裳的肯定是贵族子弟吧?”
  李煦身边只带了一个贺遵和两名亲卫走过来,随便拦下一名考生问:“这位兄台,你刚从考场出来吗?”
  那考生朝他行了礼,低着头回答:“正是如此,不知公子有何见教。”
  “不敢,只是好奇今日考试的内容,不知容易否?兄台答的如何?”
  说起这个,那考生一脸兴奋,腰板也挺直了些,笑着说:“公子是贵族子弟,无需经历这样的考试,真是令人羡慕,不过这考试还挺有意思的,不知谁出的题,意义非凡,虽然许多题答的不好,但这样的考题确实能分辨出考生的高低,等成绩出来,落选也无话可说。”
  “那不知依你之见,这个难度合适吗?”
  那考生洋洋得意地说:“其实挺简单的,只是要回答的有深度有些难,若是考官要求不高,想必过关的人数会挺多的,不过接下来还有两场考试呢,听说一场比一场难,等结果出来,就能知道自己是什么水平了。”
  以往没有大考,考生之间只能靠平时的交流来分高低,但未必谁都心悦臣服,有了这些考试就不一样了,只要没有暗箱操作,那水平高低立现。
  李煦问到了自己想听的,又在街上转悠了一会儿,成功引起了无数男女的注意,还有不少人明着上来打听他的衣裳是哪里买的,李煦自然安利了自家的店铺,成功做了一回宣传大使。
  有人认出了他来,身份低的只敢远远朝他行礼,直到遇到了魏家的嫡长孙,才敢上前与他打声招呼。
  魏家啊……李煦对这一家子并没什么好感,但也没太大的恶感,魏丞相就是个想倚老卖老又不愿意付出的老狐狸,朝中其他魏家子弟看着都是一路货色,标榜自己出身福书村,轻易不与人同流合污的。
  若论清流,魏家按理才是清流才对,但李煦却觉得这家子人只是还没选好站位而已,并非真正的清流。
  眼前这位魏家嫡长孙据说是这次择选的最佳人选,他在同龄人中威望甚高,曾外出游学三年,走遍了大燕大江南北,后来又跟着一个在外地做郡守的族叔学习政务两年,知识储备丰富,如果不是家里压着,他早几年就能入朝为官了。
  但磨刀不误砍柴工,他历年的积累也为他提高了不少身价,如今他再入仕,起点可就不低了,按李煦听来的消息,这位嫡长孙是想外放地方做个郡丞之类的二把手,等磨炼几年再升职做郡守,这么算下来,十年之内他就有望回京,等魏丞相退下来了他正好能接班。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