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突然想到一个妙招,眼里露出狡黠的笑容。
“今日多亏军师了,将来事成,一定给你封个大大的谢媒礼。”
姜秋明不忍打击他的自信心,乐呵呵地点头,仿佛明天就能喝到喜酒了一样。
作为头号狗腿,姜秋明做的确实很尽责了。
等从寇骁房间出去,姜军师用扇子拍着手,心想纪大人是断袖,这件事情是否可以利用一番。
两人的宅子相邻,但建的样子并不相同,纪大人家只建了一栋主楼一栋下人房,其余地方全是花园绿地,后院里甚至还挖了个很大的水池,大到能泛舟摘莲。
姜秋明自然舍不得浪费地皮,他建了个三进的宅子,考虑到自己将来娶妻生子,他甚至想把现在的宅子推了重建。
难怪纪大人敢这么任性,原来是断定自己不会娶妻的。
听说王爷的工厂里做出了玻璃窗,虽然他没见过,但既然是顺王出品,那肯定是稀罕物,也许可以让纪大人买一些来送给他。
这么一想,姜秋明立即坐上了进城的马车,到郡守府门口围堵纪韩宇去了。
******
寇骁当天日落时分回到城里,果然跑去西苑请安了,带上了一包郊外摘来的野果。
李煦也刚从田庄回来,大伙儿高兴喝了一点果酒,他怕熏着小公主,一回来就去洗澡了,寇骁来的时候,他刚从浴室里出来。
六月下旬的南越已经非常炎热了,李煦有些穿不住长到盖脚的衣服,于是让人做了一套短袖短裤,在家里穿。
他这时穿的就是这套,白嫩的胳膊和小腿露在外面,寇骁盯着看了好几眼,差点把自己的来意也给忘了。
李煦由着他看,现代人穿这样出门太正常了,别人看几眼也没什么,他拿了一枚果子咬了一口,意外的甜,而且看品种居然是没吃过的。
“这是什么果子?”
“不知,就叫野果,军营后山上有几棵这样的果树。”寇骁见他喜欢吃,高兴地说:“王爷喜欢,明日让人把树移过来种吧。”
李煦吃完果肉拿着果核看了看,又拿了张帕子出来包住,“不用,本王要吃自己会种。”
他可是有一个专门搞种植业的团队,都是精英,种一两棵果树还不是小菜一碟,再说了,这西苑又不是他家,他种了果树便宜的还是寇骁。
餐厅里摆好了饭菜,正是饭点,李煦也不好赶人,主动邀请寇骁留下来吃晚饭,寇骁一口答应,还问道:“今日吃什么菜?”
“今晚吃面。”李煦考虑到小公主的口味,每天都会让徐婶子做点面食,有时候是早餐有时候是晚餐。
一开始徐婶子对面食无从下手,还是他教出来的,不过这有厨艺天赋的人学做饭就是快,李煦经常只是口述一遍做法,她就能做出来了。
今晚吃的是是杂酱面,每个人面前装了一份面条,桌上摆了七八样小菜,想吃什么菜就加什么菜一起拌一拌,再配上微辣的肉酱,非常开胃。
寇骁不挑食,何况杂酱面味道确实不错,又想到和顺王同桌吃饭,一连吃了三大盘才收口。
好在厨房里屯了不少面条,否则还真填不饱寇骁这个无底洞。
小公主吃完就坐在位置上看寇骁吃,吃面难免会发出不雅的声音,如果是在东宫,这是不允许的,但小公主毕竟年纪小,更喜欢没有束缚的生活,看着寇骁大口大口吃面,觉得自己还能再吃一碗。
小公主看着寇骁吃完,笑道:“寇叔叔每次来家里,感觉饭都吃得特别香了。”
寇骁立即打蛇上棍,接腔道:“那以后末将一有空就来陪小公主用膳可好?”
小公主天真无邪,自然点头说好,李煦眼看来不及阻止,只能瞪了寇骁一眼,自古也没有下级到上级家里蹭饭的道理,自己这个王爷的威信呢!
“姝儿,寇将军公务繁忙,并不能经常来家里用膳。”
寇骁立即说:“晚膳还是可以的,军营近来没什么事,末将准备搬回城里住。”
李煦心想:这闽州城等着请寇骁吃饭的人都能排到城门口,他还会缺一口吃的?
饭后,徐婶子将寇骁带来的果子洗好了端上桌,小公主吃完一个大呼好吃,一个人就解决了一半,寇骁看了更是开心,打着明天继续送果子的名头,高高兴兴地走了。
回到寇府,寇骁走进自己冷冰冰的卧室,举目四望,连个人影都没有,好久没住过的卧室在大夏天也没有一点温度,卧室里的布局更是常年没变过,可见没人对这里上过心。
下仆惊慌失措地赶来,跪在地上等候寇骁发话,寇骁连正眼都没瞧他一下,冷冷地说:“你自己去寻管家,明日找个其他去处。”
听到这话,下仆反而安定了下来,他这份工作本就做的胆战心惊,能去其他地方反而让他松口气,否则天天提心吊胆,担心寇将军什么时候回来。
寇骁在院子里转了一圈,然后去卧室拿了几套衣物,打包了个行李就出门了,寇府上下对此没有人觉得异常,只当他回军营住去了。
第125章 末将寂寞啊
寇骁再次敲开西苑的门,腆着脸问李煦:“王爷,上回和您说的事,您同意了么?”
李煦瞥了眼他的行李,冷漠地问:“何事?”
“就是借住的事啊。”
李煦指着隔壁的寇府,“寇府的房间不够住了吗?还是寇将军想逼着本王还院子?”
“不不,只是末将的院子近来有些不安生,夜里睡着总有些不同寻常的声音,府里的下人们总会莫名其妙地见到黑影飘过,因此一到夜里,别人都不敢在我那院子里呆着,末将寂寞啊。”
“寇将军还会怕鬼?”李煦才不信,他杀的人多的都能堆城墙了,如果怕鬼,还能活到今天至于寂寞就更可笑了,这寇府大宅里人多的很,真想有人陪随便都能拉出一火车。
寇骁也知道这个借口站不住脚,叹气道:“怕是不怕的,只是觉得闹心,下人们也不敢进我的院子,您是没瞧见,我那院子冷清的跟什么似的,连杯热水都没有,屋子里睡着也不舒服。”
这点李煦也有听说过,寇骁那院子常年没人,平日里连打扫的人也不太去,只有寇骁在家时才去应个卯,估计也不太上心,但这也不能成为他搬家的借口啊。
“如果寇家没有得用的奴才,本王可以借给你一两个人,帮你收拾收拾院子,寇将军也不是洪水猛兽,本王的奴才还不至于怕你怕到不敢近身。”
寇骁连连摆手,“王爷身边都是可用之人,这点小事就不劳烦他们了,而且本将军只是借住几天,再说了,这西苑本就是寇府,我也只是挪个院子住而已,王爷不肯答应,是怕我对你不轨么?”
李煦顿了顿,他还真没往这方面想,他盯着寇骁问:“你会吗?”
寇骁想了很久,有些言不由衷地回答:“不会。”
李煦翻了个白眼,又问了句:“你敢吗?”
寇骁嘴角上扬,笑得肆意张扬,“末将那敢,除非不想要这条命了,王爷您放心,末将肯定循规蹈矩。”
他都这么说了,李煦还真不好拒绝,不过也没让他住刘树的房间,而是住了之前纪韩宇住过的院子,新来的小夫子没住在西苑,而是住在了旧王府宿舍楼,等安顿好寇骁后,李煦才后知后觉地想应该把人赶去旧王府住的。
但这人一进了西苑,就跟落地生根了似的,想再赶出去恐怕很难了。
李煦难得叹了口气,自觉自己还是太心软,怎么能这么轻易妥协呢,这明摆着是引狼入室啊。
寇骁这匹狼还是有良性的,并没有一开始就露出爪牙,安分守己地龟缩在院子里,没有在李煦跟前晃来晃去,更没有借机攀关系,这让李煦满意不少。
寇骁第二日神清气爽地骑着新宠去军营,一入军营,就碰上了姜军师,好心情地打了声招呼。
姜秋明眼眶有点黑,一副没睡醒的模样,寇骁逮着人问:“军师昨夜去了吧?瞧瞧你这发黑的脸色,怎么瞧着有点气血两亏啊。”
姜秋明瞅着他那喜上眉梢的神态,差点以为他今日要做新郎,就差在胸口绑朵大红花了。
“将军这是进展喜人?”难道王爷那么好哄的?
寇骁跳下马背,让小兵牵着马去马厩,得意洋洋地说:“还行吧,一般般,起码已经进了一大步,离王爷的距离缩短了三个院子不止。”
姜秋明只当他在家里换了个院子住,心想这有什么好得意的,住得近能说明什么?
他都即将和纪大人成邻居了,那小子还不是对自己不冷不热的,呵,摇身一变成郡丞大人就开始打官腔了,问他要几片玻璃竟然说得先请示王爷。
这话虽然不错,但姜秋明人精一个,瞧他那表情就知道这事没有后续,他这是怕自己占王爷的便宜吧。
寇骁低声朝他问:“咱们这军营附近可还有什么好物?”
姜秋明回神,寇骁昨天摘野果姜秋明是知道的,看来效果不错,于是提议说:“日渐炎热,不如您去十里外的乌山给王爷打一桶灵泉。那泉水泡茶味道肯定非常好,王爷是爱茶之人,肯定喜欢的。”
寇骁不觉得王爷爱茶,他很少见李煦在家里泡茶,偶尔有喝茶也是当水一样喝,不过灵泉也不错,夏天可以泡果子吃,冰爽的很。
两人一起走进军营,校场上将士们已经开始操练,寇骁收起私事不提,站在一旁看了许久,等操练结束,将赵刚叫来问:“咱们军营里都是老兵了,这样的操练未免太简单了些,你与其他几位副将合计合计,找几个新玩意给他们玩玩。”
赵刚脸皮一紧,有些不太好的预感,“将军,最近也没什么战事,日常操练足够了吧?”
寇骁比划了一个数字,“你知道咱们军营很快就会招新兵了吧,现如今这些老兵服役年限不短了,如果新兵入营,本将军打算将这八千寇家军训练成一批精兵。”
寇骁从漳宜回来时就在考虑这件事情了,军营扩张是王爷同意的,所以势在必行,但人的感情总有亲疏,这八千寇将军是陪着他出生入死一路走过来的,就算王爷要收买也没那么容易,但新兵入营就不同了,到时候他们吃王爷的用王爷的,大家自然记王爷的好。
他得把这八千人马训成谁都无法替代的精兵良将,并且对他忠心耿耿,才不至于被后浪拍死在沙滩上。
******
李煦这天也一大早出门去了工厂,例行巡视后,看了眼玻璃库存,这东西一开始总是不能成型,烧出来的都是碎渣渣,后来渐渐成功了几个杯子罐子这样的小东西,但平板玻璃是最近才成功生产出来的。
玻璃的库存量也不多,但肯定够建一个大庄园了,李煦既然准备搞大的,那这个新王府就一定要有足够吸引人的资本。
这个时代可不像现代,当官的住个大别墅都要被审计被督察,当初在余杭,一个小县令就有精致的别院,他堂堂顺王,住的王府哪怕按紫禁城的规模来建也是可以的,当然,劳民伤财的后果可能就是兵乱民变。
李煦肯定是不会自毁前程,这段时日,官府在分配新农具,新制的农具被发到各县,再分配到村镇,因为数量不够分到每户人家,官府便将每十户人家化为一个里,选出一人为里长,由里长保管一套农具,这十户人家轮流使用,至于谁先谁后,这就由里长决定了。
虽然这样的做法会滋生不少问题,但官府也找不出更好的办法,而且依顺王的意思,这些农具暂借给农户,等年底缴纳粮税时,十户人家都能全额缴足粮税的里则能得到农具的所有权,但凡有一户人家交不上粮,将没收农具,这么一来,就算有一两家农耕不积极的,也会有邻里督促着。
古代的连坐制度虽然有不少弊端,但在信息传递不发达的时期,连坐是最好的监督方式。
******
寇府里,田庄的总管事找到老太爷跟前,一边抹眼睛一边哭诉:“太爷啊,您说顺王是不是太偏颇了,我们眼巴巴地等着那新制的农具,荒田也开垦了几百亩,这结果官府竟然说我们不是农户,不能分到农具,甚至粮种也没得发,这不是坑人吗?那咱们开荒不白费了功夫?”
寇家名下的田庄很多,总管事是个矮小瘦弱的中年男人,背微驼,满面风霜,穿着朴素,走出去完全就是个农夫的模样,一点也没有管事的派头,但这个人,却深得老太爷的信任。
老太爷还没开口说话,一旁的老夫人不耐烦地说:“这农具不是王府制的吗?找骁儿去跟王爷要些来不就行了?咱们寇府的脸面连几把破农具都要不来吗?”
那管事一脸无奈,“老夫人不知,这农具是王府的,但官府发告示说,只有农户才能免费使用,像咱们这样的人家,得出钱买,而且只能在外头买。”
“这是何道理?”老夫人作为特权阶级,从来还没想过有东西分的时候,他们会排在农户后头。
“官府说了,这农具是资助贫农的,咱们算富户,不能与民争利。”
“什么叫与民争利?那些下等的贱民!”
“闭嘴吧。”老太爷阻止了老夫人的怨念,压低声音说:“你是老糊涂了不成,不知道王爷就住在一墙之隔的西苑吗?王爷重视农业,花自己的银子补贴贫农,这是好事,这新农具虽然是官府发下去的,但谁都知道是王爷的,他爱给谁就给谁,你找谁评理去?”
“什么一墙之隔?那西苑不是寇府的吗?王爷还住着寇府的宅子呢,这点小东西也不舍得给,我看他也是个忘恩负义的。”
老太爷让管事去找寇骁,这种事他肯定是不能出面的,他放不下那个脸。
管事先跑去军营找寇骁,得知他回城,又急忙忙跑到寇府,却听门房说将军并未回府,他傻眼了,这偌大的闽州城,他上哪找人去?结果不等他找,门房就小声告诉他,“将军最近都住在西苑,陈管事可以去问问。”
“将军和王爷一起住在西苑?”陈管事大吃一惊,有些看不懂这里头的关系。
“这话可别说是小人传给您的,老太爷和老夫人不让下人们传出去。”
陈管事心想,别是寇将军又和老太爷他们闹矛盾了吧。这种事也不新鲜,但以往寇将军都是住军营的,看来将军和王爷的关系匪浅啊。
陈管事走到西苑的王府门前,鼓足勇气上前问门房:“在下乃是寇府管事,有事求见寇将军,劳烦通传一声。”说完塞了个荷包过去。
81/288 首页 上一页 79 80 81 82 83 8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