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想想他家徒四壁,也无甚可贪图的东西,看那个子高的年轻人面色苍白、血迹斑斑,确实吓人,老汉便点头道:“若不嫌弃我老头儿家中清贫,便先在我家休息吧。”
“不嫌弃!”李锦余高兴地拍了拍霍采瑜的胳膊,“走,咱们先休息下!”
霍采瑜这才从刚才李锦余对他的称呼中回过神来,还没来得及说什么,就被李锦余兴高采烈地拉进了屋。
老汉自我介绍姓张,妻子早逝,只带着个七八岁的小孙子过活,家里果然是家徒四壁,唯有一张干草床铺让霍采瑜可以躺下。
不知儿女去了哪。
霍采瑜勉强走了大半天,身体已经有些吃不消,躺下没多久就不得不进入修炼疗伤状态。
李锦余扶霍采瑜躺下,看霍采瑜开始疗伤,闲着无事便想再吃些瓜子。然而从口袋里掏了一下,发现他之前装好的瓜子已经见了底。
“老丈,你这里可有瓜子?”
“什么?”
“瓜子,就这个。”李锦余掏出所剩无几的瓜子示例。
张老汉明白过来,摇摇头:“我们这穷地方,饭都吃不饱,哪来的这些好东西哩。”
李锦余遗憾地把瓜子放回口袋,正想自己是出去跑一圈还是找块木头啃啃,便听到张老汉道:“小兄弟,你是饿了么,老头儿我这里还有些陈米,不嫌弃的话可以做些粥给你。”
有米吃?
李锦余摸了摸肚子,眼前一亮:“饿!”
只是这粥和李锦余在宫里吃的软糯香粥截然不同,粥面亮得可以照镜子,勺子舀一舀,几乎看不到几个米,还散发着一股陈年的霉味。
宫里泔水桶里的都比这好。
李锦余怔了怔,下意识抬头,刚想发问,便看到张老汉的小孙子躲在背后,眼神直直盯着这碗在皇宫里最下等的宫人都只会倒掉的清粥不住咽口水。
张老汉以为李锦余看不上这碗粥,皱纹横生的脸上微微带上了一丝局促:“莫要嫌弃,家里没有更好的东西了。”
李锦余沉默着低下头,捧起碗喝了一口。
果然和他预料的那样清淡、乏味,甚至还带着一点土腥气和霉气。
但竟然没有那样难以下咽。
原著里形容景昌帝在位期间百姓“民不聊生”,在以前的李锦余看来不过是一个简单的形容词;“百姓”似乎也只是一个单纯的符号,是原著中负责被霍采瑜拯救的对象。
可这碗清可映面的粥,一下子叫那些仅存在于文字中的描述清晰地展现在李锦余面前。
喝了两口,李锦余放下碗,想了想,招呼张老汉的小孙子过来。
之前路上带的点心还剩几块,他拿出一块塞到小孩子手里。
小家伙怯生生看了爷爷一眼,见爷爷没有反对,小心翼翼咬了一小口,眼眸瞬间睁大,满口甘甜馥郁,齿颊留香。
从未吃过这么好吃的东西!
他咬了一口不舍得再吃,跑回张老汉身边,小心递给爷爷:“爷爷也吃。”
张老汉喉结动了动,摇了摇手:“爷爷不爱吃甜的。”
李锦余看得眼睛微微一酸,赶紧又掏出剩下的点心:“一起吃吧,我这里还有,就当是借住你们这里的报酬。”
张老汉犹豫一下,看李锦余态度坚决,才接受了那几块点心,托在手心仔细看了看,似乎有些不好意思:“叫小兄弟见笑了,我老头子活这么大年纪,从未吃过这种好东西。”
小孙子自己那块吃了一半,努力让自己停下嘴。
“怎么了?”
“我想留给钱哥尝尝。”小家伙揉了揉鼻子,小声道,“钱哥之前给我摘果子吃来着。”
看着爷孙俩小口小口吃着那已经有些干瘪的糕点,李锦余心里莫名有些堵得慌。
他在宫里锦衣玉食的时候,还有这么多普普通通的人饭都吃不饱、瓜子没见过。
皇宫里用翡翠玛瑙铺路、吃不完的珍馐佳肴随手倾倒。在宫里仰望被宫墙围起来的方方正正的天空时,又怎么能想到外面更辽阔的天空下是怎样的情景呢?
李锦余目光忍不住投到了在床上昏睡的霍采瑜身上。
许是因为重伤,霍采瑜身上虽仍旧萦绕着紫薇帝气,但给李锦余的压迫感微不可查。
霍采瑜的脸色因为失血而略微苍白,紧闭着眼睛运功疗伤。
李锦余注视着霍采瑜的脸,目光微微有些迷茫。
原著中霍采瑜离开京城后也有过流落民间的时候。
那时他满腔愤恨偏激、对毁了他全家的景昌帝无比仇视,全心想着如何复仇;可跳过一段剧情后,纠起一支起义队伍的霍采瑜已经变得极为沉稳,虽仍有恨,却将私仇放在家国天下之后。
霍采瑜流落民间的剧情李锦余没有看到,一直没太理解霍采瑜性格的转变。
可现在,李锦余稍稍明白了。
——他满腔热血、挺身而出拦住景昌帝的龙辇痛斥朝政,后来对朝廷彻底失望,揭竿而起破而后立,重塑一个真正的富足河山,是否正是不忍见这些百姓饥寒交迫?
李锦余走到霍采瑜躺着的干草床铺旁边,低下头端详着霍采瑜英俊的脸庞,大着胆子伸手戳了戳霍采瑜的脸,又摸了摸霍采瑜的鼻梁,最后把手放在霍采瑜胸口。
有血有肉,似乎和普通的人类也没什么分别。
就是心跳得似乎有点快。难道是疗伤时的特殊情况吗?
李锦余轻轻呼了口气,拍了拍自己的脸,不再多想,让自己轻松起来,转头出门去了。
第25章 吱吱吱吱
霍采瑜再度醒来时, 已经到了第二日。
一天一夜的运功疗伤,让他体力恢复不少,不需要李锦余搀扶也能站起身。
只是腹内如擂鼓,急需食物补充。
李锦余早有预料,很快带来了一碗熬得浓稠的八宝粥。
和之前几乎是清水的白粥不同, 这碗粥里有米有豆有麦,分量十足,一碗就让霍采瑜脸上带上了血色。
霍采瑜本想让李锦余先吃,李锦余轻松地耸耸肩:“我已经吃过啦。”
能够走动之后,霍采瑜才踏出张老汉的房门, 和村子里的人攀谈起来。
令他有些惊讶的是,明明昨日还对他们的到来心怀警惕的村民, 今日居然温和亲近了不少。
谈话之间,霍采瑜了解到,他们这个村子没有名字,统共就这些人家,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以前人气倒还算旺盛, 家家户户至少都有青壮年,可如今只剩下老幼妇孺了。
霍采瑜拎了把斧头帮农妇劈柴, 闻言微微有些奇怪:“那青壮年们……”
“还不是被朝廷拉去服徭役了。”满面风霜的农妇搓着麻绳, 手中动作停顿,叹了口气, 声音隐隐透出一丝绝望, “像我当家的、张老汉的两个儿子, 去年说是有叛贼作乱,临时加服兵役,都被拉走了,至今也没回来。张老汉的儿媳后来得了病也没药医,也死了……这世道!”
霍采瑜手中斧头微微一沉,内心隐隐沉重。
大将军孟击浪年前去了西南平叛,至今未归,这些百姓应当就是去了那边。
因着父亲的缘故,霍采瑜对军队的情况更了解一些。
大荻朝如今上下千疮百孔,军队也不例外,吃空饷的情况比比皆是。若是和平时期也就罢了,偏偏边关告急、西南又有叛乱,军队的蛀虫们补不上缺,就临时拉老百姓去凑数。
他看张老汉家里只有个小孙子,还疑惑张老汉的儿子儿媳哪去了,没想到竟是被拉去服徭役了。
“听你兄弟说,你们是要去郡府访亲?”农妇忽然话题一转,“听大娘一句劝,早些上路,莫要耽搁。”
霍采瑜一怔:“为何?”
“还不是要到收春税的时候了,你们两个青壮年,税务官可不管你们是哪来的,直接就拉去服徭役了!”
霍采瑜皱起了眉,劈完最后一根木柴,拄着斧头停下来。
“多谢小兄弟帮忙了。”那农妇放下麻绳,笑道,“等会麻烦把这斧头拿刘嫂家里。”
他们一个村只有这一把斧头。
“不是我说,你那兄弟待你是真的好。”农妇收拾了一下木柴,一面絮絮叨叨,“咱们村里没什么存粮,他挨家挨户讨要一点米,最后混起来给你煮那么一碗粥……啧,看你俩也不像,是表兄弟吗?那小兄弟长得好,笑起来也好看,不知以后谁家姑娘这么好运……”
霍采瑜已经听不到后面的话了。
——陛下为了他……挨家挨户讨米?
难怪那碗粥里什么米和豆豆掺在一起!
而且听这赵大娘的话,只煮了一碗?
那陛下岂不是什么都没吃?
霍采瑜眼中闪烁,猛然转身,想去见一见他的陛下。
这时他忽然听到李锦余遥遥的喊声:“放开我的鸡!”
……
李锦余对面是一个全身黑不溜秋、乞丐一样的人,一条腿还跛着,正抓着一只不断挣扎的母鸡不放手。
说是母鸡,其实个头极小,像村子里其他人一样瘦削无肉。
李锦余气鼓鼓地瞪着他。
他好不容易和这户刘姓大嫂达成交易,买一只鸡回去打算给霍采瑜补补身体,结果被这突然跳出来的跛子抢走了!
虽然他很怕和人打交道,但那可是给霍采瑜这未来皇帝天下之主补营养的,怎么能被人抢走!
要不是看这家伙瘦得吓人、腿又不灵活,他早就上手打了!
“这鸡我不吃也留不下,干脆给我嘛!”那跛子冷笑一声,“你们这种有钱少爷再花钱买不就行了?”
“你——”
这时霍采瑜赶到,看到场上情形微微皱眉,站到李锦余面前先护住他。
那跛子看到气势十足的霍采瑜,脸上微微露出一丝畏惧,跛着腿后退两步,有心丢下鸡逃走,又不舍得到手的食物。
霍采瑜不想对这种孤苦之人随意出手,先开口道:“放下。”
既然是陛下要的,那他自然要帮陛下守住!
那跛子咬咬牙,正想说什么,忽然从茅草屋后转出来一个中年妇人,倒竖着眉毛:“钱跛子!你偷鸡偷老娘家里来了?快滚快滚!晦气!”
那跛子反唇相讥:“你家也就这点鸡值钱,我这还是来帮你处理了呢!”
“谁要你处理!”刘大嫂插着腰指着外头,“我家的鸡干干净净,被你碰了都脏了,快带着鸡滚!”
李锦余忍不住叫了一声:“那是我的鸡!”
刘大嫂转过头安慰他:“小兄弟莫急,大嫂再给你一只,别理会那混球。”
钱跛子冷笑了一声,提着鸡一瘸一拐地离开了。
李锦余微微觉得有些奇怪:明明他们这边占优势,直接把鸡抢过来就是,刘大嫂虽然在骂街,可还是把鸡送出去了……这是为何?
钱瘸子走了,刘大嫂脸上的怒气顿时消散,换成了有些无奈的神色,转头看着李锦余:“让你们见笑了,再来拿只鸡走吧。”
李锦余不服气地嘀咕:“大嫂,你家里就三只,我们再拿一只就只剩下一只了。”
“那也没办法。”刘大嫂叹口气,“反正也留不长,就当做善事了。”
重新拿了鸡,刘大嫂热心地帮忙褪毛上锅煮起来,等烧汤的途中,又谈起了钱瘸子:“他也是个可怜人,以前是个好孩子,可前几年税务官来征税,他家交不起税,家里值钱的东西都被拉走,不值钱的被砸个稀巴烂,还要拉他和他爹去服役,他爹狠狠心,直接打断了他的腿,税务官不要他,就把他爹娘一起拉走了。”
李锦余听得怔住。
“后来他腿没好利索,一个人一边讨饭一边出去找爹娘,去了郡里,再回来就这幅样子了。”刘大嫂叹息着给灶台添了把火,“听说他娘在路上被那些天杀的侮辱,他爹护着他娘被活活打死,他娘干脆就自杀了。”
霍采瑜低着头,握紧了手。
“你们也早些走吧,瞧你们应当是好人家的孩子,好好待家里别出来。”刘大嫂又劝了一句,“这几日税务官就要来收税了。”
李锦余愣愣地道:“不是听说有新政……”
“什么新政?”刘大嫂不屑地“呸”了一口,“那些狗官,还不就是想着法子来榨干我们最后一点油水。”
还没等他们再说什么,忽然外头传来一阵嘈杂叫喊声,随后便是一道趾高气扬的尖利叫喊:“收春税了!都把家里值钱东西拉出来!”
刘大嫂脸上顿时浮现起一种积淀已久的恐慌,猛地站起身,左右看了看,又看看霍采瑜和李锦余,咬了咬牙:“你们快躲到缸里去!”
两个人都没动。
“快呀!”刘大嫂急得要跳脚,“税务官可不管你们是不是这里人!”
霍采瑜重新抬起头,棕色的眼眸里盛满了被强行压抑的火焰。
他转头看向李锦余:“陛……你在屋里休息一下。”
说完霍采瑜直接跨步出门。
李锦余愣了一下,当然不肯乖乖听话,跟着霍采瑜就出了门。
外头果然是税务官。
一个头戴青巾的中年男子傲慢地打量着村子里的人家,嫌弃地道:“行了,也别啰嗦了,都把税交上来吧——粮食、铁器都成。”
他从袖子里摸出一张条子,对照着念了一遍,人头税、春耕税、青苗税、田地税……五花八门的税念下来,村子里得人全部面如土色。
今年的税名目又多了。
按照这个税额,他们全村砸锅卖铁也填不上!
李锦余有些吃惊,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刚才这税务官列出来的一长串税法里,连养鸡都要按照鸡的个数缴税!
难怪刘大嫂说那些鸡留不下!
20/95 首页 上一页 18 19 20 21 22 2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