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0

公孙策与包拯(历史同人)——千棵树

时间:2020-08-16 05:49:00  作者:千棵树

   《公孙策与包拯》作者:千棵树

 
  文案:
  这是公孙策回到年少,与黑包子一起破案,然后……咳咳,一起“过日子”的故事……
  提示公告
  1.此文背景时空乃大包和少包的糅合搓泥再蒸,考据慎入。
  2.此文所涉案件是某树借鉴大包和少包糅合编造,若有漏洞请见谅。
  3.此文一对一,双洁。
  4.此文情感慢热,建议养肥。
  5.此文行文案件线索如下:小试身手(□□记)——名扬天下(高丽太子案)——血祭坛——隐逸村之谜——殿前扬威——外放端州——砚杀——狸猫换太子——任职开封——天芒现……(后面以待补充)
 
  内容标签: 情有独钟 种田文 重生 传奇
  搜索关键字:主角:公孙策包拯 ┃ 配角:猫和老鼠等等等 ┃ 其它:路人一家
  一句话简介:策筒子和包大人不得不说的故事
  立意:细水长流,相濡以沫
 
 
第1章 重生
  庐州。松山书院。
  回廊曲折,树木阴翳,青舍藏于回廊尽处,幽然静远。
  公孙策愣愣的站在回廊转弯处,望着眼前的景色,曾经很熟悉,如今看来又那么陌生。
  心头有些惊喜有些迷惑有些纠结。
  本以为是一个不知哪来的老人家的戏言,却没想真实现了。
  重生?重回他公孙策十五岁的时候,开始他的人生。
  只是.......
  公孙策有些不解的望天,虽说........在开封府的日子很是辛苦........那只大黑炭只懂得破案只知道和权贵斗,哪些个什么经营打算这类的完全不懂,皇上给的俸禄又有限,他每天要陪着大黑炭破案,要算计着每个月的钱粮,有时还得做做郎中.......
  嗯,虽说很辛苦,不过,倒也没想过重来什么的。
  怎么一睡觉,眼一闭,那老人家就把丢回十五岁了?
  公孙策习惯性的敲打着手中的扇子思考着,那老人家还说了什么?
  额,时空洪流?那是什么?
  轮回破了个洞?
  轮回?莫不是三道轮回?
  公孙策皱眉,三道轮回破了个洞,所以就把他丢回来补洞?
  大黑炭有时能看见奇奇怪怪的东西,他在他身边当了那么多年师爷,当然也相信这些...
  罢了。既然回来了,再纠结不解也是于事无补。
  公孙策微微一笑,他重生前已经四十五岁了,如今年轻了三十岁,倒也算是赚到了。
  不过,这会儿,他站在这里做什么呢?
  公孙策仰头思考着,记忆有些迷茫。
  嗯,他这会儿刚进书院,爹还健在,还是庐州知府,这会儿他既然穿着书院的服饰,那就应该正在读书吧,额,不过,他站在这个转弯处,可是要去书堂?还是回琴房?
  正思考着,一声低沉颇有磁性的声音响起,“这位兄台可是迷路了?”
  公孙策一震,这声音........
  慢慢回头,虽然肤色黝黑,可是面容却甚是俊朗,一双深邃的眼睛明亮锐利,额头中央的一弯月甚是醒目,神情甚是严肃。
  公孙策忍不住发自内心的一笑,弯弯的眉眼,清秀雅致的容颜,因为这一笑,无端多了些许风情。
  年轻的黑炭头呀,真是.....怀念哪。重生前的黑炭头越来越威严,越来越严肃,笑容几乎都消失了,整个开封府越来越怕他,连展猫有时都杵他,他有时在旁看着都甚是不解,甚至想过,是不是黑炭头没有女人的缘故?如果没有重生,这会儿他怕去找媒婆给他做媒了.......哎,想想真辛苦呀,不单单是师爷,还得做郎中,有时还得兼职做仵作,现在还得做媒........
  想起这些,他心头甚是无语。
  啊,对了,公孙策想起来了,他和黑炭头相识好像就是这会儿吧。
  “在下包拯。”突兀的,对面的人作揖,开口自我介绍了。
  公孙策一愣,这似乎与以前不一样呀,他记得,以前虽说两人在这里初见,但真正的相识还是因为两人的功课不相上下,结果被好事者拿来比较....这才知道对方的名字。毕竟书院里的学生也是蛮多的.......而且两人一开始因为进入书院的时间不同,并没有在一块读书......
  不过这样也好。
  公孙策再次眉眼弯弯,“在下公孙策”。
  能再见包拯.............真好。
  ---------------------------------------------------------------------
  “ 公孙兄台可是迷路了?”包拯一本正经的问着。
  公孙策一听公孙兄台四个字,虽说知道眼前这人的脾性从来都是那么正经严肃,但还是有些不习惯,不过还是微微一笑,有些羞涩尴尬,毕竟迷路什么的,也是他公孙策的难得的缺点之一......好在,这个缺点一直以来也就眼前这观察细致入微的人才知道,于是拱手道,“让兄台见笑了。”
  包拯微微点头,比公孙策略微高大的身影快走一步,走在公孙策身前,偏头问道,“去琴房?还是书堂?”
  公孙策有些微怔的看着眼前的少年,心头闪过一丝怀念,曾经,他就是这样站在这人身后,看着他........
  嘴边勾起笑容,温暖又和煦,“去琴房。麻烦包兄台了。”
  包拯点头,转头带路,但又略微停了下脚步,稍稍迟疑,才开口道,“叫我包拯吧。”
  公孙策有些讶异,这可不像是眼前这人的脾性,罢了,也好,眉眼一弯,“那也请叫我公孙策好了。”
  包拯回头,扯出一丝微笑。微笑淡淡,甚为温暖。
  公孙策瞬间想起开封府的四大护卫偶尔嘀咕的一句话:哎,大人要是笑了,那太阳也要从西边爬起来了......
  ---------------------------------------------------------
  来到琴房,刚想拱手道谢,包拯却微微摆手,依然那副严肃的面孔,“进去吧。不然要迟到了。”
  公孙策眨眼,笑了笑,点头转身迈进琴房。
 
 
第2章 □□记(上)
  书院放学的时候,公孙策慢吞吞的走到最后,打量了四周,他记得这时候,包拯常常会留下来帮师长整理书案什么的,有时还会留下来给师长打扫书堂或琴房,以此来充抵他的束脩(学费)。
  果然,打量了一番后,公孙策成功的在书堂看见那熟悉的黑面孔。
  眼睛一亮,公孙策笑眯眯的走了过去。
  见包拯正专心的擦拭着书桌,读书人原本都该有双修长干净的手,可包拯的手却粗糙厚茧,他瞥了眼墙边,有一把扫帚,他便顺手拿过,扫了起来。
  “咦?”包拯听见声音,抬头,见原来是那个回廊转弯处有着清雅风度的少年。“公孙策?”包拯轻声低喃,有些怔然。
  公孙策抬头,看着包拯,一笑,“我看你在忙,就没叫你了。”说罢,又低头,动作很是自然的扫了几下,将一些灰尘扫到一边,其实,这书堂地上几乎没有什么纸屑。
  包拯沉默看了公孙策一会,低头,继续擦拭着桌子。
  书堂桌子一共二十八桌,还有二十八张椅子。虽然都很干净,但包拯每日都会认真的擦拭一次。
  公孙策扫着地上的灰尘,包拯擦拭着桌子。
  一室的安静,一室的安宁。
  打扫完,公孙策拿着扫帚,又默默跟在包拯身后,去了琴房。
  快到琴房的时候,包拯忽然转身,先是看了眼他手上的扫帚,问道,“你又迷路了?”神情严肃认真。
  迷路?这么近的路程,他怎会迷路?公孙策迷茫眨了眨眼,看着包拯一脸严肃,半晌,才一笑,眼睛弯弯,“是啊。所以,你要是忙完了,可不可以送我回家?”
  包拯沉默的盯着公孙策半晌,直盯着公孙策后背毛骨悚然了,才慢慢转过头,还是那么严肃淡定的口吻,“琴房的地,你扫扫。”
  公孙策看了包拯已经转身抹琴的背影一眼,心头有些无语,重生前跟自己说话办事都“公孙先生”前“公孙先生”后的人,这会儿却对一个刚认识的人这么不客气?........好歹说个请字吧。
  见包拯有全身贯注抹琴了,公孙策心里又想,这样也好,反正早晚都是要熟悉的,随即低头,拿着扫帚,也安静的扫了起来。
  擦拭完老师桌上的琴,包拯转身,看向低头认真扫地的清雅少年。
  真是个........有趣的人。
  以为只是个彬彬有礼的官家公子,却没想倒是个不拘泥于世俗贫富之见的雅致之人。
  他包拯家境贫寒,能在这间有名的书院读书,多亏了院长和师长对他的赏识。
  可赏识的人有之,鄙视不屑的人也有不少。只是,他从不在意,也不屑与他们为伍。
  走廊上一见,他一眼就看出这是个官家子弟,那上好的衣料和身上所散发的气质,特别是见到那腰间佩戴的香囊,香囊上所绣的玉兰花和庐州府尹公孙大人袖口上所绣的一模一样,刹那间,他猜测,这位莫非是公孙大人的公子?
  而当这位官家子弟转身时,他意外发现,那双好看的清亮的眼眸平和温润,没有他所见过的官家子弟身上的那种矜持和自傲。
  而如今,看他拿着扫帚的姿势,标准,熟练,包拯心头默默猜测,难不成,公孙大人其实家里很困难?
  扫完地,公孙策伸伸懒腰,转身,就见包拯正看着他,于是,他像上辈子一样,露出平和的微笑,“你弄完了?”
  包拯点头,接过公孙策手中的扫帚,转身,道,“走吧。我送你回家。”
  说罢,便大步朝外走出。走到琴房门口时,拿起两人的装书的盒子,背上身。
  公孙策一笑,背负双手,跟在包拯身后,慢悠悠的走着,望着眼前虽说年少可背脊挺得直直的背影,心里一片安宁。
  庐州,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时近黄昏,山下,摆摊叫卖的人还是很多。
  晚风吹拂,彩霞铺满远处天空。
  凝望着远处风景,听着走过的摊位一声高一声低的叫卖,不时擦肩而过的来往路人告诉他,这是庐州,三十年前他生活的庐州。
  不由停下脚步,望着不远处的叫卖着馄饨的摊位,他记得上辈子,从书院回家的时候,常会买碗混沌,后来,结识了包拯,开始了各种破案之类的,就没有再买过这里的混沌。他记得,这家人的味道,很是清淡。
  “饿了?”突如其来的问题让他回了神。
  他转头,见包拯一脸认真的问,一愣,慢慢摇头,“不饿。”
  包拯转头,将手中提着的书盒子交给公孙策,“你等会。”说罢,便朝馄饨摊子走去。
  公孙策一怔,想叫住,可看那大步而去的背影,最终只是张了张嘴,这人若有时决定了什么,便不会再让人改变。看他那么坚决,莫不是因为自己帮他打扫,所以想买份馄饨给自己算是谢意?以他对包拯的了解,这几乎就是肯定的。
  也是,迷路什么的,别人或许会信,但,包拯,.........
  果然,包拯端着馄饨过来,空出一只手,拉着公孙策的手腕走到一边偏僻的巷口。
  “吃吧。”包拯接过书盒子,放在地上算是矮墩,便让公孙策坐下,公孙策盯着地上的书盒子,心里有些犹豫,包拯很是不屑那些把书当做宝的读书人,常说一句话,“书是死的,人是活的。”
  看吧,就是现在,“坐!书可不懂馄饨好不好吃。”包拯看着公孙策一脸犹豫,淡淡开口。
  听着这话,公孙策一愣,随即笑了出声,便大大方方的坐下。心头甚是可乐,看着从书盒里抽出书,又坐到书盒上,认真翻看着的包拯,觉得重生回来真好,这样的包拯可是他没有见过的。
  吃着馄饨,记忆里那种清淡美味的味道,公孙策不由眯起眼睛看着天,彩霞满天,真好。又看了眼旁边五官端正,肤色黝黑,专心看书的人,心头安宁,看了眼手中筷子夹着的馄饨,起了丝捉弄之意,便伸过去,笑眯眯道,“乖,张嘴。”
  他本想看着脸色一僵,加深肤色的脸,却没想——
  包拯侧头看了他一眼,嘴一张,大口咬下,咀嚼了一下,慢慢吞咽后,才淡淡开口,“不错。”又补充道,“味道淡了点。”
  又瞥了眼他手里的碗,“吃完了?那我们走吧。”将碗拿过,便走过街,还给了馄饨老板。
  而公孙策在僵化后,终于慢慢回过神,心头有些郁卒,上辈子那么古板严肃的人原来年少的时候也会这一套?
  将碗还给老板后,转头看着提着书盒子的眉眼间还残留着郁卒的公孙策,包拯心头一笑。
  走过去,将书盒子拿过,便打头先走。
  公孙策依然慢吞吞的跟在身后,时不时停下脚步,看着四周,挑着摊子的小贩,路边或者关门,或者吆喝着的酒家,庐州里的护城河缓缓流淌,河畔的扶柳风中摇曳。
  有时淡淡一笑,有时凝望身前与自己总是保持两步距离的包拯,心头甚是平和。
  到了庐州府衙。
  包拯回头,将手中公孙策的书盒子递过去,“到了。”
  公孙策抬头一看,心里甚是怀念,又转头看了眼拱手准备作别的包拯,微笑,“要不,进来坐坐?”
  包拯缓缓摇头,“改日再来拜访。”
  公孙策点头,知道包拯还得回去帮他的嫂娘做事,就拱手作别,目送包拯离去,他才转身走进府衙。
  一进府衙,公孙策便有些急切的朝后堂走去,他想见见那三十年未见的爹娘,刚走几步,便听见身后已经三十年未曾听过的声音,“策儿!”
  公孙策身子下意识一僵,随即努力调整了自己的呼吸和情绪,才慢慢转身,看着身后一脸慈爱笑容的爹和娘亲,他缓缓露出笑容,“爹!娘!”
  *********************
  桌上,公孙一家人安静的吃着饭,虽然很安静,可公孙夫人时不时的给公孙策添菜夹肉,倒也甚是温馨。
  看着公孙夫人不正常的苍白脸色和慈爱的笑容,公孙策心里甚是难受。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