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昭摇头,“包大哥查案的时候才不是这样呢。”在庐州的时候,包大哥虽然查起案子来也有些没日没夜的,但却绝对不会这样。从昨天开始查案到现在,包大哥……虽然还是一如既往的厉害,不过,也有些怪怪的。
想了想,展昭不确定的开口说道,“可能……是担心公孙大哥吧?”
白玉堂很怀疑,是这样吗?白玉堂偏头想了一会儿,想想好像公孙大哥和包大哥的感情很好,他们是非常好的兄弟,嗯,要是展昭生病了,自己肯定也会担心的。
******
包拯离开白家酒馆朝千里湖走去。一路上,包拯留意着街头巷尾的流言蜚语,但好像,都没怎么提到这千里湖的沉尸案,这是朝廷压下的威力?还是……人们真的不知道千里湖的案子?
毕竟,千里湖是那样的一个地方,湖边竟是轻歌曼舞的青楼,湖上也常有画舫来往,连死十五人,怎么会没有传闻呢?
待来到千里湖畔,包拯就见湖畔一石碑处,很多书生在那指指点点,包拯微微皱起眉头,驻足看了一会儿,却没有上前,反而走到千里湖畔不远的茶馆,上了二楼,要了一壶茶一碟花生米就自斟自饮起来。
包拯选的位置刚好就在二楼窗边,转头就看见千里湖的景色,这么一看,千里湖似乎不大,但在千里湖的西边,却有一座小桥,连接湖的两岸,而小桥的连接处又隐藏于长墙内,这可真是别致,若长墙内有人居住的话,这桥可是大大的方便了梁上君子们。
包拯如有所思的手指敲着桌面,待小二前来加水的时候,包拯开口问道,“小二,打听一件事。”
小二愣了愣,随即上下打量了包拯一番,嘻嘻一笑,神秘的靠了过去,“公子,您肯定不是这届的考生。”
包拯微微扬眉,“怎么?瞧出来了?”
小二嘿嘿一笑,指了指窗外,不远处的石碑真是热闹极了。“公子要是这届的考生,早就在下面解谜了,那会这么悠哉啊。”
包拯微微一笑,也不解释,只是转开了话题,“小二,我问你件事。”
“公子请说。”小二笑眯眯的说着,却是将手伸到包拯跟前。
包拯不由失笑,摇了摇头,掏出几十个铜板放到小二手里。
小二眼睛一亮,随即嘿嘿一笑,很是殷勤恭敬,“公子,您有什么想问的?只要我知道的肯定知无不言!”
“我想知道,那座桥可是有主的?”包拯指着那小桥问道。
小二抬头瞅了瞅,随即呵呵一笑,很是得意,“公子,您问我可真是问对人了!我家的大姑姑就在那户人家里守园子呢!”
包拯不由眼睛微微一亮,“哦?说来听听。”
小二便为包拯细细解说道,“那户人家很久以前就有了,据说是咱城里的一个大富户在五年前建的小园子,天气热的时候,就过来这里避避暑,过节的时候,也会过来。那小园子,您别看不大,漂亮着呢。不过,那小桥可是三年前才有的,很多来这里玩的都会跑到那小桥那边看景色,当然啦,也有些不长眼睛的想爬到那园子里,不过都被我大姑姑和大姑父给打跑了。”说到这里,小二很是得意,“我大姑姑和大姑父厉害着呢。”
包拯一笑,点头示意小二继续说下去,顺手将一茶杯推了过去,“喝口水,慢慢说。”
小二也毫不客气的一口饮尽,接着滔滔不绝的说道,“不过,五年前,听说那富户家里出了件大事,好像是说他们家的公子出事了死了,那园子也空了下来,不过,我大姑姑和大姑父还是守着那里,听说,他们家的公子就葬在那里。”说到这里,小二打了个寒颤,“而且自从那之后,那园子就常常有些怪事发生。”
怪事?包拯挑眉,放缓语气安抚小二问道,“能说一说吗?”
小二吞了吞口水,似乎还是很害怕的样子,四处瞄了瞄,才小心翼翼的靠了过去说道,“那里有鬼影啊!”
鬼影??包拯不解,“什么鬼影?”
小二有些紧张却有似乎非常惊恐的样子说道,“鬼影就是鬼影!这个不能说的!”
包拯愣了楞,见小二整个人都似乎因为回忆起什么可怕的事情而发抖起来,而这样惊恐的神情……似乎和那十五具尸体非常相似……
包拯转而一笑,笑容透着安抚的意味,“你别怕,我只是随口问问。既然那么可怕,那我就不问了。”包拯说罢,就转开话题,指着下头还围着石碑打转的书生,笑问道,“都这么些日子了,可有人解开谜底了?”
小二见包拯不再追问那园子的事情也松了口气,笑嘻嘻的道,“哪有这么容易!这可是云裳小姐出的谜题!”
包拯微笑,故意打趣道,“小二,你也知道云裳小姐?”
小二很是得意,“当然!三年前云裳小姐常常来这里,最喜欢到我们茶楼来和那些书生喝茶论诗了!对了,云裳小姐最喜欢云片糕,特别是我们茶楼的云片糕,每次云裳小姐去湖里泛舟的时候,都要派人到我们茶楼来买云片糕。还有……还有,云裳小姐很喜欢到那座小桥那里看风景。”
包拯听着,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又闲聊了一会儿,包拯看见白玉堂已经在下头蹦跳着,就起身结账离开茶楼。
到了茶楼下,白玉堂一眼就看到包拯,忙挥着手一边打着招呼,一边跑了过来,“包大哥!”
“我们到那里去看看。”包拯指指远处的小桥,不知为何,那小桥看在他眼里总有种诡异的感觉。
“是。对了,包大哥,崔明冲大人也来了,不过都被那些考生给围住了。”白玉堂撇嘴说着,哼,那些考生只会在那里研究着石碑,那么迷信,还考什么状元!
包拯点点头,瞥了眼被考生围住的青色袍服的身影,就拉着白玉堂走向那小桥。
对这位崔明冲大人,包拯虽然也有些欣赏,但到底他是主考官,他是这届考生,还是避嫌为好。
来到小桥上,包拯站在小桥上看着左侧,果然是非常漂亮的小园子。
园子虽然小,但假山池塘,正在盛开的不知名的白色花瓣,在空中飞舞,飘落地面,园子深处,一棵开着淡黄色花瓣的树缓缓的舒展着,借着风儿,摇曳不已,最巧妙的是那走廊,弯曲蔓延,将那池塘和那棵树连接了起来,而那些不知名的美丽的花草绕着一座小阁楼,幽静,却又美丽。
包拯驻足站着,昨日,府尹大人说,那十五具尸体都是在这小桥底下发现的。包拯皱眉思索着,若是如此,那么这小园子就有一定的嫌疑了。
再细看那小园子,包拯不由睁大眼睛,惊疑不已,半晌,不由赞叹一声,这设计园子的人当真是奇才呀!原来那池塘还有一个小小的缺口,而那走廊是悬浮的,那走廊下正式千里湖!那池塘的小小缺口正是为了将千里湖的湖水引进去才开的。
而池塘和走廊后头应该就是千里湖的岸了,那小阁楼就在岸上。那棵树却在岸和湖的中间,当真是精妙至极啊。
“这小园子很有趣对吧?”带着笑意的温和声音在包拯身后响起。包拯转头,崔明冲一身青色袍服背负双手站在他的身后。
“包拯见过侍郎大人。”包拯带着白玉堂拱手恭敬作礼。
“包拯,现在我是协助你办案的人,你若是敬我,就唤我一声崔大哥吧,我虚长你几岁。我喊你一声包拯。如何?”崔明冲摆手笑道。
包拯微微一怔,随即也坦然应下,“是!那包拯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第58章 殿前扬威(12)
崔明冲见包拯应下,笑了笑,指着那小园子说道,“三年前我进京赶考的时候,也曾经来过这千里湖,那时候,小园子可没有这桥,无法看到这小园子美丽的景色。后来,小桥建成了,我因公务繁忙也没来过这千里湖,今日还是第一次见到这美丽的景色。说来,这小园子还真是有趣啊。”
包拯专注的听着,微微点头,问道,“崔大哥,你可知这小园子的主人何在?”
崔明冲轻轻一叹,“说来也真是让人喟叹,这小园子的主人姓贾,曾是京城颇富善名的商人,这家人家财万贯,但却乐善好施,有三个儿子,听说都也不错,唯独妾室所生的小儿子自小身体单薄,三年前听说已经病逝,这贾老爷很伤心,就举家迁往了南方,如今只留下这个小园子因为听说不太干净,至今也卖不出去。”顿了顿,崔明冲轻笑道,“如果不是因为这园子里打捞出十五具尸体,我还真想买下这个园子,只是现在嘛……”崔明冲摇头一叹,结束了话题。
包拯一直都很专注的听着,此时,见崔明冲不再往下手,便肃然问道,“崔大哥,你已经调查过了?”
崔明冲点头道,“从这小桥下发现尸体后,开封府和六扇门就都开始调查了,只是可惜,这小园子除了那守园人和他的妻子外,就没有其他人了。而那守园人还是个聋子,他那妻子又是个哑巴。也没法找到其他线索。”
包拯听着,若有所思的点头。
“走吧,包拯,我带你到里头看看。”崔明冲说道。
“好。”包拯点头,便带着白玉堂跟着崔明冲绕过那长长的围墙走到另一边,这路不长,但包拯走走停停,不时蹲下,或者深思,崔明冲见了,也耐心的等着,并没有丝毫烦躁不耐。白玉堂却是不解了,但见包拯一脸严肃的表情,也不敢多话,就好奇的在包拯蹲下时,也跟着蹲下。
走走停停的,终于走到那小园子。
崔明冲上前敲门,过了许久,才听到一个踉踉跄跄的走路声传来。
紧接着,门被打开一个小缝,一满脸皱纹的惊慌的老头探出头来,怯怯的看着他们。
崔明冲微微一笑,放缓神情,柔声道,“老人家,我是崔大人,你可还记得?”
那老头怯怯的看着崔明冲半晌,才突然恍然的结结巴巴的开口道,“崔,崔大人……您,您,您请……”那老头一边结结巴巴的说着,一边打开了门。
崔明冲笑了笑,指着包拯,比划道,“他,查案的。”
那老头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让开了道路,让包拯和白玉堂跟着进来。
进了门,包拯不由赞叹一声,这会儿进了小园子,才发现,这小园子果然精妙美丽,比起站在小桥上所看见的,更加美丽幽深。
包拯进了小园子后,对老头拱拱手做了礼后,就指着那走廊,对老人家说道,“老人家,我到那里看看。”
老头茫然的看着包拯,又看看崔明冲,似乎很不明白他们在说些什么。
而这时,一老妇人走了出来,对老头比划了半天,那老头才恍然的结结巴巴道,“可,可以的,可以,以,以的。”
包拯于是对老头和老妇人做了个礼,就和白玉堂朝那走廊走去。
包拯沿着那走廊慢慢走着,一边走,一边细细的看着走廊下头的湖水。脑海里也开始思量起来。
那十五个赶考书生为何被杀?
他们是死在了千里湖,还是被弃尸千里湖?
杀人动机是什么?连续十五人可是有什么意义在里头?
这小园子到底有什么秘密?如果是杀人弃尸为何不弃尸在他处?这千里湖时时刻刻都有人游玩赏乐,在这里不是容易被发现吗?不,等等!这十五人为何到现在都未曾听到千里湖附近有人提起??
包拯皱眉,若说是朝廷的威慑,未免也太夸大了吧?朝廷再大的威慑力,能跟民间比吗?特别是这千里湖……
赶考书生多为饱学之士,其中耿直迂腐的人可不少,若他们知道有书生死于这里,必定会闹僵起来,非得朝廷给个说法不可!
所以……这里头,应该还有其他原因……可到底是什么原因?
包拯站在走廊的尽头,盯着不远处的小桥,思索着,现在,该确定的事情有什么?
第一,这小园子不简单。
第二,那十五个书生的身份和来京城后的作为,死于同一种死法,又死于同一个地点,他们必定有联系。
第三,是什么压制了这十五个书生的死讯?
第四,那十五名书生的脖颈上的白痕到底是什么?
**********
包拯在千里湖查案的时候,展昭也早已抵达了灵光寺。
“诺,公孙大哥,这是包大哥要我一定要带来的,被子,衣服,书。对了,还有这玉片糕,我来的时候,包大哥跑去买的,叫我一定要带给你吃。”展昭一样一样的摆了出来,边说边嘀咕着,“真是……包大哥好啰嗦哦”
公孙策看着摆满了桌子的东西,嘴角忍不住弯了弯,这种场面让他想起上辈子,每次包青天包大人要出京城夜宿外头查案的时候,自己也是一样一样的摆了出来,叮嘱着要记得加衣,要记得带书籍,晚上不看点书,包青天包大人是根本就睡不着的,而自己也是一样,晚上不看点书,就会睡不着……说来这习惯还是被包大人给带出来的……如今,却是轮到自己了吗?
公孙策轻轻的抚摸着桌面上的几本书籍,那是几本医书,自己时常翻阅着的医书,他以为包拯会带书来给自己,肯定也是四书,却没想,包拯原来注意到了……自己翻阅着的,是医书,而不是四书……公孙策的眼眸柔和了下来。
包拯,原来有总是看着自己吗?
还有这玉片糕……公孙策捻起一块玉片糕,嘴角弯起浅笑,想起上辈子来京城应考的最大收获就是知道了,京城哪家的玉片糕最好吃……
“公孙大哥,你没事吧?”终于将东西清点出来的展昭眨眼看向公孙策,奇怪了,公孙大哥干嘛看着这些东西发笑啊?很好笑吗?有什么好笑的地方吗?
公孙策回过神,尴尬一笑,拍拍展昭的肩膀,轻咳一声,“展昭,辛苦你了。”
“不辛苦。”展昭很是诚恳的说着,“只是,公孙大哥,你身体好些了吗?”
公孙策微笑点头,“嗯,好多了。”虽然只有一个晚上的时间,但那种元气不断流失疲倦不已的感觉却是消失了。现在元气渐渐开始聚拢了,再过半个月相信就可以恢复元气,到时候,再花半个月的时间来调理一下,应该就没有什么问题了。
38/101 首页 上一页 36 37 38 39 40 4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