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身处高位的人才有的傲然,哪怕收敛了,也会不自觉的透出一二,譬如说庞太师,八贤王,再比如说眼前的这位,或者,上辈子的庞飞燕……
上辈子,包拯也是身处高位,开封府尹这个官职无法与庞太师,八贤王这样的高位相比,但包拯在朝中却有着独一份的位置,哪怕是庞太师,在某些时候也不得不用平等的态度相待,可,包拯却没有这种傲然,有的,只是威势,而这种威势从没有在他跟前显露过。
包拯在他跟前,从来都是温和,甚至有时还有些无奈,因为他有时的“放肆”……
“不敢,公孙策才学疏浅,让夫人见笑了。”公孙策很平静的说着,语气却是不卑不亢。
庞秋燕微微一笑,“舍妹对公子很是称赞,怎么公子这么谦虚呢?”
公孙策心头微微皱眉,果然还是因为庞飞燕而来吗?
公孙策拱手,很是庄重严肃道,“在下和庞小姐只是匆匆一见,庞小姐当是听了外头的胡言乱语,误信了流言。”
碰!!
庞秋燕怒而拍案而起,“你说什么?匆匆一见?!误信流言?!”
公孙策皱眉,抬起眼帘,直视着庞秋燕,平静说道,“小姐名节珍贵,在下不敢妄言!”
庞秋燕冷冷的盯着公孙策,她虽然个性温婉,但一想到家里哭哭啼啼的飞燕,那两句“匆匆一见”和“误信流言”就一下燃起了她的怒火!
飞燕对这人情痴如此,这人却是冷淡至此!
“公子当真与舍妹只是匆匆一见?!”庞秋燕努力平抑自己的怒气,问道。
公孙策直视着庞秋燕,一字一句的说道,“在下与庞小姐只是匆匆一见!”
“没错!在下可以做证!”突兀的沉声话语传来,公孙策和庞秋燕循声看去,就见包拯阴沉着脸,站在园子门口。
庞秋燕瞥了包拯一眼,冷声开口,“你是什么人?”
“在下庐州包拯!”包拯沉声说道。
庐州包拯?庞秋燕淡淡的扫了眼包拯,转身对公孙策生硬说道,“既然公子有客来访,那就先告辞了。”
庞秋燕说罢,便转身拂袖而去。
待庞秋燕离开,包拯皱眉上前,上下打量了神情平静的公孙策一番,低声问道,“可无碍?”
公孙策此时心头原本有些堵闷,上辈子被他压在心头深处的不好回忆,因为庞秋燕的到来,又被翻了出来,但听着包拯关切的问话,看着包拯眼眸深处的担忧关心,心头的堵闷不由渐渐消散,微微摇头道,“无碍。”
包拯放心的点头,没有多问那庞秋燕的到来到底为何,只是伸手拉过公孙策,朝厢房走去。
进了厢房,包拯拿出那小荷包,递给公孙策,一边说道,“这是那云霜小姐的遗物,里头有几颗药丸,你看看。”
公孙策一怔,随即忙打开小荷包,拿出药丸,放在鼻间轻轻一嗅,这么一嗅,公孙策皱起眉头,果然是那东西!上辈子云霜服毒自杀所用的毒药,也是上辈子险些害自己丧命的东西!
“这是一种毒药。叫千日醉,这种千日醉的药草只有渠州才有。”公孙策解说着。
包拯闻言,沉思下来,渠州?
“包拯,这个你拿着。”公孙策看了眼手里的药丸子,转身拿了四颗黑色的小丸子过来,抓起包拯的手,放了进去。
包拯低头,看着自己手心里的圆溜溜的黑色小丸子,虽然眼睛盯着黑色小丸子,但眼角却是瞥向抓着自己的手的白皙修长的手指……
“这是什么?”包拯不动声色的问着,心里却是明了,那一定是某种解毒的药丸子,而且功效肯定很好,依公孙策的性子,在知道有毒药的存在后,肯定会给自己一些防身的东西……
但还是得问,这样,那白皙修长的温凉的手指才能多停顿一会儿……
“是我这些日子做的解毒丸子。”公孙策说着,顺手将包拯拉到一旁椅子上坐下,没有察觉自己的手才坐下后被某人很正经的扣在手心里。
“包拯,这千日醉一旦服用就会出现浑身无力犹若喝醉的征状,如果过三日没有解药的话,就会昏睡而亡。我这药丸子你要带着,要是有什么问题的话,你要马上服用知道吗?”公孙策不放心的叮嘱道。
包拯微微点头,捻起一颗丸子看了看,突兀的问道,“起名字了吗?”
公孙策一愣,虽然包拯的问话有些没头没脑的,但多年的默契自然能够让他明白包拯在问什么,便开口说道,“没有。”
只是以防万一做的解毒丸子,他可没有那种功夫起名字。
“那叫白日醒好了。”包拯微笑说着,一边故作无意的拿起桌上公孙策的平日里装药用的荷包放了进去,很是自然的放进怀里。
公孙策不由微微扬眉,“随你。”不过是个名字而已……
“对了!你以后做的药丸子我来命名好了。”包拯又突然说道,嘴角挂着微笑,似乎很是随意的样子。
公孙策一笑,“行啊。”
想起上辈子包拯入主开封后,唯一会露出随意轻松的表情似乎就是在他的药房里给他做的药丸子起名字的时候……没想到,这辈子,包拯还是这般的对他做的药丸子有着莫名的起名字的执着……
两人又闲聊一会儿,都没有提到庞秋燕也没有提到庞飞燕。
但在包拯准备离开的时候,包拯转头看向公孙策,沉静说道,“如果庞飞燕来了,你叫灵寂大师来陪你,不要一个人。”
公孙策微微一怔,随即轻轻点头,“嗯,我明白。”言毕,就微微凝眉,包拯让师傅来陪他,不让他一个人单独面对庞飞燕……是考虑到以庞飞燕的性子,她肯定会来找他,而如果他单独与她会面的话,只怕会有损两人的名节,最重要的是,以庞飞燕的任性到时候肯定会做出让他为难的事情……但如果有师傅在的话,就不一样了,万一有什么事情也好有人帮忙。
只是……明明已经和庞飞燕没有什么交集了,明明已经尽量避免发生上辈子的那些事情了……为什么……庞飞燕还会对自己这样执着?
想到此处,公孙策心头一阵苦涩。
包拯见公孙策凝眉深思,放缓了表情,抬手轻轻的将公孙策不小心垂下来的几缕发丝拂到耳后,语气柔和了下来,“没事的。”
公孙策回过神,看着站在他跟前,用柔和的眼神凝视着他,神情带着安抚的包拯,心头的苦涩似乎少了一些,嘴角弯起,露出一抹浅笑,“嗯,我知道。”
包拯见公孙策笑了,心头才放心了下来,拍拍公孙策的肩膀,转身便大步离去。
第69章 殿前扬威(22)
包拯离开后,公孙策本想看书,可心里却怎么也静不下来,前世今生,关于庞飞燕的种种画面在他脑海里一一划过。
公孙策心烦气躁,按了按额头,感觉头又疼了……
****
再说包拯,大步离去后,没有回白家酒馆,反而来了千里湖,或许是一种直觉,或许是因为现在种种线索都指向了三年前名震京城的第一名妓——云霜。
站在千里湖的石碑前,包拯凝视着石碑的诗,突兀的想起一个问题,这石碑是何时而立?是谁所立?
云霜留下的遗作不少,其中也不乏让人赞叹的诗词,为何偏偏拿了这首?
这首诗里莫非隐藏着什么?
包拯凝神思索时,突然肩膀被人拍了一下,包拯回过神,转头看去,见原来是崔明冲,心头一怔,随即面容带着淡淡的笑,拱手问好,“原来是崔大人。”
崔明冲微微颦眉,似乎很是不悦的开口说道,“包拯,我刚刚回府了一趟,夫人说在灵光寺见到你了。”
包拯闻言,心头一沉,是庞秋燕吗?想起在灵光寺里,那庞秋燕的傲然不屑,包拯垂下眼帘,冷淡开口说道,“想必崔大人已经知道了。”
崔明冲见包拯神情冷淡疏远,似乎还透着一丝冷意,不由苦笑一声道,“包拯,你莫要误会,我相信你的好友公孙策和飞燕之间绝无私情,而且飞燕自己也承认了,公孙策对她并无逾矩之处。我只是觉得,有时候处理事情的方法有很多种……”没有必要把局面弄得那么僵吧。秋燕也好,飞燕也罢,可都是岳父大人庞太师的心头肉,若是关系弄僵了,将来你包拯入仕可是会有很多麻烦的……
最重要的是,对岳父大人来说,从来就只有自家人嫌弃外人的道理,哪有你公孙策嫌弃自家女儿的道理?!
包拯盯着崔明冲,处理事情的方法有很多种?意思是说自己和公孙策太无礼了吗?
包拯淡淡的点头,开口说道,“崔大人所言,包拯明白,但有些事情可以圆滑,可有些事情却是必须当断则断!譬如说诗情画意,最不该的就是拖泥带水,暧昧不明。”包拯话语间颇为婉转,但聪明如崔明冲自然听出了话中之意。
崔明冲的脸色就僵住了。
包拯见了,也没多想,只是拱手告辞,就转身大步离开。
崔明冲神情复杂的看着包拯离去的背影,譬如说诗情画意最不该的就是拖泥带水,暧昧不明?也就是说在感情上,不该拖泥带水暧昧不明吗?崔明冲盯着那石碑,心头艰涩难言,最后却是痛苦的闭上了眼睛,早知如此,当初就不该……
可这世上,却是没有早知如此……
包拯离开千里湖,就马上前往了开封府府衙,来了府衙,本想找展昭和白玉堂,但却没想,那两个小鬼头早就离开了。包拯想着他们离开后,以他们的脾气来说,应该会去灵光寺看望公孙策,也不着急,在府衙的公文库处,请人帮忙,终于找出了户籍本子。
公文库的文书官有些不明白的看着桌子上一大叠东西,拱手好声好气的问道,“敢问包公子,可需要在下帮忙?”
包拯微微一笑,点头道,“如此就麻烦大人了。”
“呵呵……包公子客气了。”文书官甚是好脾气的笑着。
管理公文库可不是简单的事儿,这里的户籍资料就整整占了三大箱子和三个架子,还有来往京城登记的路引官凭等。要是没有个耐心温和的脾气也不好干这个活,但这么一个耐心温和的脾气,也有个缺点,就是——
“包公子,你要找的是贾姓的户籍资料吗?哎呀,包公子,这东西可不好找啊。对了,包公子,你现在查的案子有没有进展了?外头的流言最近很多啊,好多人打探消息都打探到我身上来了……哎哎……包公子,你手头上的可是XX年的考生资料啊!”
包拯瞥了眼手上的本子,微微一笑,那可真是巧了!他要找的恰好就是这个东西!
*****
此时的庞府。
庞秋燕皱眉看着坐在她身边捂着脸低低哭泣的庞飞燕,忍了忍,终于忍不住低声呵斥道,“你是堂堂庞家三小姐!何苦为了那样的一个穷酸书生这样折腾自己!”那公孙策到底哪里好了!值得自家妹妹这么牵肠挂肚伤心难舍的!
庞飞燕只是低低声的哽咽着,她该怎么说?她就是喜欢公孙策!就是喜欢!一眼看到了,就喜欢上了!
“好啦好啦!别哭了!你再这样子,待会爹爹来了,又要发脾气了!”庞秋燕甚为无奈的轻声哄着。
“姐姐……你当初为何就是要嫁给姐夫呢?”庞飞燕擦去脸上的泪,抬头低声问道。
庞秋燕一愣,随即有些尴尬的说道,“还能是为什么……当然是因为喜欢啊。”
“姐姐,我只知道,我喜欢公孙策,就跟你当初喜欢姐夫一样,所以哪怕他不喜欢我,我也是要喜欢的,这个根本就没有办法不是吗?”庞飞燕低声说道。
庞秋燕一听,呆了呆,想开口说些什么,却发现说什么都那么无力,因为当初,她就是如此,明知道那时候的崔明冲心头犹豫着什么,明知道那时候的崔明冲有些疏离,可喜欢了,就没有任何理由,于是就像飞蛾扑火般,宁可燃烧个干干净净,也不愿意痛苦的等候一旁。
可,就是如此,那又如何?
得到心心念念的人了,可这三年来,崔明冲对自己又是如何?
庞秋燕的心头满是苦涩。
看着庞飞燕伤心难过的模样,庞秋燕低低声开口,声音艰涩不已,“飞燕,听姐姐的话,既然公孙策不喜,就忘了他吧。”
庞飞燕一听,却是抿紧唇不语了,半晌,才低声道,“姐姐,我会忘记他的,但是我必须要见他一面!”
*****
包拯盯着手上的本子,沉默不语。
本子上是三年前的应考书生的籍贯资料,此时,在他翻过的这一页上,赫然写着:
崔明冲,云州。
或许一个籍贯说明不了什么……但,包拯心头低低一叹,那石碑啊。
石碑上的那首诗却是说明了很多东西。
水上鸳鸯云中翡翠
忧佳相随风雨无悔
引喻山河指呈日月
生则同襟死则同穴
包拯缓缓放下手里的本子,闭了闭眼,心头默默的念着石碑上的诗,可思索了半晌,却没有章法,于是又看向右手边的本子,右手边上,一本写着路引册三个字的本子安安静静的躺着。
包拯拿起《路引册》,同样是XX年的路引册,一页一页的翻开,终于看到了很熟悉的名字:
崔明冲,XX年,云州。
再翻过另一页,又一页,然后,就见:云霜,XX年,云州。
同一年,崔明冲和云霜来到了京城,他们都是从云州来的。
那么,不管事实如何,他都必须要好好的查一查。
而这时,突然外头一声熟悉的喊声,紧接着一个光头闯了进来,正在想事情的包拯不由吓了一跳,待看清一脸急慌慌的小光头就是展昭后,包拯心头叹气,怎么跟白玉堂混了这些时日就变得这么急躁了呢?
包拯起身,看向正心虚的讪讪而笑的展昭,平静开口问道,“说吧!发生什么事情了!”
45/101 首页 上一页 43 44 45 46 47 4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