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盯着王丞相,拱手问道,“敢问丞相今晚来此所为何事?”
“给你送一个东西。”王丞相笑眯眯的说着,就从怀里掏出一个令牌递过去。
包拯起身双手接过,低头一看,这一看,包拯脸色一变,掩饰不住惊讶错愕的抬头看向王丞相,“这……丞相,这是不是不妥!?”
公孙策好奇的凑过去一看,也惊讶了,竟然是兵符!
“这没有什么不妥的,我这是忠人之事,受人所托。”王丞相笑呵呵的摆手,摸了摸胡须,神色一整,低声道,“这是京都东营的三千兵符令!包拯,此时正是多事之秋,你手头上的兵符令来路正确,你无须担心。”
包拯心头复杂的看着王丞相,王丞相这么一说,倒让包拯忧虑了起来,多事之秋?到底是怎样的多事之秋必须让他手中持有兵符令??
手中的兵符令一时间仿佛有千斤重般,让他的手微微发抖。
公孙策盯着兵符令看了好一会儿,转头看向王丞相,王丞相神色肃然凝重,这样的神情让公孙策心头沉甸甸了,上辈子他唯一一次见过王丞相神色这般凝重,还是包拯失踪被绑架的时候。那时候王丞相说过,大宋不能没有包青天!无论付出何种代价都必须将包拯救出来!那时候,庞统虎视眈眈,大宋边境也诸多纷扰,大宋犹如风雨飘摇的小舟,而恰逢当时八贤王病重去世,朝廷里只有王丞相一人力挽狂澜。
——难道,现在的形势和上辈子的那时候一样严峻?
王丞相说完后,就起身告辞了,走出房门的时候,王丞相好像想起什么一样,回头对包拯笑道,“我听说庞太师有一幅画寄放在你这里,那可是好画啊,包拯你要好好欣赏,可莫要辜负庞太师的一番心意呀。”
包拯心头一动,随即微微点头,拱手送别王丞相。
待王丞相离去,包拯转身看向公孙策,“阿策,你怎么看?”
公孙策神情严肃,“事情看来比我们所想的还要严重。”
包拯沉默的走回椅子,看着手里的兵符令,低声道,“阿策,小白的几个哥哥今晚来的时候,提及的那些黑衣人,还有黑衣楼都和清河县的事情有关……也许也和庞太师有关。”
公孙策一愣,随即点头,“嗯,有理!那些人上次在清河县就是冲着庞府去的,这次庞太师出了这么大的事情,那些人怎会放弃这么好的打击庞府的机会?”
“也许不只是冲着庞太师。”包拯若有所思的敲了敲桌面,随即转头看向公孙策,“阿策,我们明天去宫里查查那个宫女。”
“那画呢?”公孙策问着包拯,庞太师寄放在他们这里的画,他们已经看了很多遍了,也试了各种方法,却始终看不出那画的秘密所在。
——明知道画有问题,却无法查出,真是让人着急!
“先放到一边吧。现在还是查主线!我们必须将事情查个水落石出!到那时候,不管多大的问题,我们也有入手解决的办法了。”包拯说道。
公孙策点头,这是包拯查案的方式,一直以来都是这样,千丝万缕,包拯总是能够揪住最关键的,然后扯出所有的麻团。
****
而此时的王丞相坐在轿子里,揉了揉额头,唉,将兵符令给了包拯,希望包拯别让他失望,庞籍呀庞籍,你这个任性的家伙这么胆大妄为,就不怕把自己的命玩掉??都这么一把年纪了,庞统都可以娶媳妇了,你这老小子还玩什么苦情哟,八贤王一心为国为民,所谓的情爱,绝对不是最重要的,你这般做法即便能够打动美人心,又岂能抱得美人归?八贤王名满天下,又岂是你这个老小子可以染指的?唉……
还有皇上……皇上这般做法……不是让老臣们寒心吗?
八贤王玲珑剔透的人岂会不明白?皇上的做法只会让八贤王离心,还是说皇上就是知道八贤王即便寒心,也决计不会丢弃大宋江山不顾,才这般做?好逼得八贤王不得不妥协?只是没想到横插一把,出了个庞籍!现在好了,即便不能动八贤王,也可以动庞籍了!
但是,庞籍……不是皇上所能掌握的,庞籍手里的军马可是占了天下的三分之一,再加上飞星将军,皇上呀,还是太冲动了!
最苦命的就是他了,现在还得赶赴八贤王那里,和八贤王好好唠叨唠叨。
哎呦,苦命的他哦……
*****
而此时的,黑夜里,小巷里,一人带着草帽缓缓的行走着,待走到巷子口时,这人却是突然顿住脚步,紧接着,侧身闪避从上空袭来的剑,紧接着,抬腿侧踢,手一翻,长剑一刺,偷袭者,就犹若烂泥般从空中落下。
同一时间,从上空跳落几个黑衣人,凶狠的围攻了上去。
但这人巧妙的闪避,手里的长剑剑花一挑,一翻,猛然一个转圈,那几个围攻的黑衣人就被逼退了。
逼退了黑衣人,这人也没有追上去,只是,在几人匆匆跑到他跟前时,冷厉的开口,“这些人是黑衣楼的人,查,给我仔细的查!”
“是!将军!”
这人摘下帽子,语气依然冰冷凌厉,“叫我大少爷,现在我还不是飞星将军。”
“在属下心里,将军永远都是将军!”带头的人满含崇敬的说着。
庞统却是摇头,淡淡道,“今时不比往日,一切从易。”
“是,属下遵命!”
“王丞相呢?”
“回大少爷的话,王丞相去看了包拯后,就立即前往祭殿去,属下等猜测,王丞相应该是去见八贤王了。”
庞统皱起眉头,王丞相是目前他唯一能够想到的在朝中可以提供协助的人,以王丞相和爹的私交,王丞相定不会就这么看着他爹去赴死。只是,王丞相去见八贤王的话……说来,他自然是知道八叔叔是肯定会极力帮忙的,但,八叔叔这人太重视大宋了。如果在大宋和他爹之间选择一个,八叔叔一定会选择大宋,然后,陪着他爹去死。
想到这里,庞统揉了揉额头,此事还是再仔细考量,最恼火的是皇上!
——若不是皇上对八叔叔逼迫过甚,他爹又怎会陷入险境!
第114章 狸猫换太子13
祭台的殿宇有三座,中间是主殿宇,旁侧两座侧殿,此时,八贤王就在左侧殿。
王丞相踏入左侧殿时,就见八贤王背对着他,站在窗边,外头风雨交加,八贤王却还是开着窗,那挺直的瘦削的背影,让王丞相心头轻叹一声,八贤王好似瘦了,那白色袍服穿着好像更加空荡了。若是老庞看见,老庞定不知道该心疼成怎样了。唉。真是!
王丞相的脚步放重,同时特意重重的咳了一声。
八贤王转头看向王丞相,脸上露出一贯温和优雅的笑,“麻烦王丞相大人了,雨夜赶来,本王愧疚呀。”
王丞相摇头,只是叹息一声,“如果能够让庞太师脱出牢笼,如果能够让王爷不再烦恼,就是跑断了腿,我也没有半句怨言。”
八贤王听着,笑了笑,却没有接口,垂下的眼眸里掩去了忧色和决意,他和庞籍,大概,只能二者留一了吧。
王丞相看着八贤王这般即便笑着却还是难掩苦涩焦虑的神色,心头也知晓,时局眼下成僵局,但也只能是暂时的,接下来,不管何方,只要有一动,这时局就会马上风云变幻,谁也不知将会如何!
“虎符送到了包拯手里?”八贤王问着,走到一边的椅子上坐下,伸手示意王丞相也坐下,他和王丞相多年至交,若说天下间最清楚他和庞籍之事的,也就只有王丞相和死去的皇兄了。而最得庞籍和他信任的,也就只有王丞相了。皇兄当年手段,如今想来,尚觉心寒!唯有王丞相,什么都不做,只是沉默的听着。甚至,在当初他被皇兄逼迫娶亲时,站了出来,巧计解围。
“送到了。王爷说包拯是聪明人,我倒是觉得包拯身边的公孙策是个玲珑剔透的。”王丞相笑着说道,那公孙策言语间似乎非常了解他似的,倒是有趣。
八贤王一笑,“你说公孙策,那也是不错的人,可惜,公孙策自己对仕途兴致缺缺,听闻他有一手好医术,且对仵作之事非常了解,读书人能够做仵作之事,就这般开明的观念,也是难得了。”
“哦?哈哈,那可真是有趣了,等事后,我得去找这个公孙策了解了解,想来我那夫人也会非常感兴趣的。”王丞相笑说着。
八贤王想到王丞相的那位青梅竹马的寒门出身不识字,却甚为聪慧通情达理的夫人,不由微笑起来,看着王丞相提及夫人时,那种情深和幸福,八贤王心头不由羡慕。
未见庞籍前,他也曾经幻想过将来也有这么一位心意相知携手白头的红颜知己,可惜,因避免皇兄的猜忌,他拖延了大婚,于是,有过三面之缘的甚有好感的李家姑娘就进了皇宫。那时,他觉得遗憾,倒也没有难过。
但在见了庞籍后……携手白头就只能是美好的念想了。
——不过,他未曾悔过,最苦最孤单的日子,与庞籍的那段短暂的相知相处的回忆支撑着他走了下去,即便世事无常又何妨?即便现在,未来艰险,但念及庞籍,就不觉得害怕。
但如果可以,他和庞籍,如果可以,……就都好好的活着,日日早朝得见,他就已经满足了。
王丞相见八王爷挂着淡笑,但神情里却是郁色和决意,不由开口问着,“王爷,太师他……可好?”
八贤王淡笑,“他很好,待会,王丞相过去见见吧。”
王丞相听着,挑眉,“这样行吗?”
“皇上只是说不准他人探视,可丞相是皇上的特使,丞相去见一见,待回去,皇上也会问起的。”八贤王说着,突然想起了庞妃,不由皱眉担心问着,“可知庞妃娘娘如何了?”
王丞相苦笑一声,“我今儿个晚上过来的时候,听闻庞妃娘娘被太后斥责了一顿,且被禁足了。说娘娘频繁出宫,且干预朝政……唉……”
八贤王皱起眉头,太后是刘家姑娘,刘家素来有根基,对庞妃本来就看不惯……当初,皇上会被选为太子,与宫中秘事有极大的关系,且其中庞籍所做之事,太后也是知道的,如果没有庞籍的支持和暗中行事,皇上不会被选为太子,只怕太子还是李家姑娘李妃所生的儿子。但时隔多年,此事也早就成为宫中禁忌,当年参与此事的人也都失踪的失踪,消失的消失,如今京都里还知道当年事的,除了自己,就只有庞籍了,哦,还有寇珠,她是受了李妃一饭之恩,效忠于李妃的人。这么想来,寇珠的死……莫非和当年之事有关!
而太后这次袖手旁观,甚至于将庞妃软禁宫中,不会是想借此将当年之事彻底遮掩吧?如果真是这样,看来太后的脑子还是一如既往的小!她难道就忘记了庞籍还有庞统这个儿子?她难道就忘记了庞籍还有崔明冲这个女婿?她难道就忘记了庞籍还有朝中一半的党羽?她难道就忘记了庞籍手中有天下三分之一的兵马?!她难道就忘记了此时大宋边境尚未安定,仅凭杨家军如何巩固大宋江山?!
此时将庞妃软禁宫中,她是想激起忠心于庞籍的那些人的愤怒吗?!
庞统已经来到京都之中,他若是听闻自己的妹妹被软禁宫中,他会作何想法?!他若是一气之下带兵逼宫呢?!
若是庞籍手里的那天下三分之一的兵马怒而进京呢?!边疆战士们所忠心的所效忠的固然是他们大宋江山,但一直以来,带兵练兵给他们三餐温饱衣食无忧的却是庞籍呀!可不是连面都没有见过的皇帝和太后!
碰!!
八贤王猛地大手一一挥,桌上的茶杯就砸碎地上!
王丞相有些怔然的看着八贤王无法掩饰怒气的脸,长叹一声,“太后此举实为不妥,皇上保持缄默也不是好计策。但是,王爷,你此时还需冷静啊。”
八贤王闭了闭眼,哑声开口,“皇上命我在此看守庞籍,主审庞籍此案,说是看守,说是主审,不过是将我一并软禁在此罢了。皇上在想什么,我知道。无非是想逼我罢了,就好像当年皇兄拿着庞籍逼我一样!”
王丞相一听八贤王的最后一句话,脸色顿时一变,猛然站起,失声道,“不可能!皇上当年尚未出生,他怎知当年之事!?”
八贤王和庞籍的事情,天下知晓的也不过两人,一人是他,一人便是先皇!先皇不会把这事说给了皇上吧。天哪,此事是禁闻!关系到的八贤王的名誉就不说了,其中牵涉的,还有皇家,还有这天下呀!
八贤王却是低低的笑了起来,只是笑声透着难言的萧瑟和悲伤,“可不可能的,事实却是如此。王佑!”突然,八贤王定定的看着王丞相,喊着王丞相的名字,一字一顿,“我求你一件事,不要把待会我说的事说的话告诉庞籍,不论是何种境况都不要说!”
八贤王这话让王丞相突然有非常不好的感觉,王丞相硬着头皮,苦笑道,“王爷请说。”
“你先答应我!”八贤王却是用灼灼双眼直视着王丞相,非得到一个承诺不可。
王丞相看着八贤王,沉默了一会儿,才深吸一口气,直视着八贤王,“王爷,我答应你。”
八贤王这才微微一笑,然后,慢慢的开口说着,声音有些沙哑,“寇珠之事,和当年李妃一案有关系,我在清河县曾经遇见过假的李妃儿子的人,那些人是逆党,也有可能是被庞籍设计陷害的林妃的人。如果,接下来的日子,时局无解,我会用另外一种方法解开时局,到时候,你要帮我劝住庞籍,你告诉他……”说完,八贤王看着脸色苍白的王佑,脸上有些歉然,“抱歉,王佑,我和庞籍总是累你为我们担心。”
王丞相只是定定的脸色苍白的看着八贤王,“赵德芳,我可以反悔我刚刚的承诺吗?”
八贤王听着,却是轻笑起来,轻轻摆手,“抱歉,王佑,你已经没有这个机会了。”
王丞相顿时泪流满面了,仰头,心里哀嚎,夫人呀,为夫这次大麻烦了!
*****
说是要调查寇珠,但事实上,包拯就在这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从庞统手里拿到的一切资料。
“我不明白。为何你要坚持调查寇珠此人?”庞统看着桌上的兵符,皱起眉头,神色严峻的看向包拯,明明京都兵营的兵符包拯已经拿在手里了,而给包拯这个兵符的人不是谁,却是王丞相,但这兵符,这京都兵营是只有八贤王才能调动的兵马!
75/101 首页 上一页 73 74 75 76 77 7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