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0

我靠学习走上人生巅峰(穿越重生)——七流

时间:2020-08-23 08:36:32  作者:七流
  吴志天年纪大了,跟不上时代,还老停留在挂横幅走花路这种宣传形式上。
  现在科技这么发达,放显示屏上,岂不是更加显眼。
  美滋滋。
 
 
第150章 
  对于乔御的举动, 所有生科院负责行政的领导,都感觉像是被人抢了钱一样心痛。
  他们需要“政绩”, 一个学院,得了多少奖、发表了多少论文, 就是他们的政绩。
  而一篇“CNS”正刊的论文,本来会是他们履历上漂亮的一笔。
  然而乔御不认!
  这他妈就很尴尬了。
  倒是只专注学术和教学的教授们,乐得看热闹。
  傻逼领导被骂傻逼, 这不是正好。
  更让生科院领导尴尬的是, 数学院看热闹不嫌事大,竟然还堂而皇之在滚动屏上宣传起来。
  学校里有人发表了CNS论文,当然值得宣传, 但是一直强调是数学院的学生,这就有点不对了吧?
  作为数院院长的吴志天,更是在公开的社交软件上, 发表了一条微博。
  燕大吴志天:看到这篇CNS论文没?好看吧?乔御写的。我们学院的。
  配图是滚动屏上的字。
  [转发]清大周慎行:???@燕大秦敏慧, 咋回事?怎么让老吴捡漏了??
  [转发]清大施文:???@燕大秦敏慧,你们学院, 怕是不行。
  生科院的秦院长一口气没上来,差点当场被人抬走。
  更让她感觉心痛的是,乔御的第二封盖满公章的资金申请书,又摆上了她的案头。
  乔御之前在《科学》上发表的论文, 只是试验的第一阶段。
  论文从理论上认证了造血干细胞体外扩增的可行,并从实验的角度,让干细胞尽可能的分化成造血干细胞, 并在培养皿内用4周时间扩增了300倍。
  但离干细胞能移植人体的标准,还差的远。
  通过数学计算,单个造血干细胞的扩增速度起码得达到800倍,才能在动物体内坚强存活,而不是在完成自我复制前,就被白细胞给清理出去。
  总之,后续还有很大一堆钱要烧。
  秦敏慧没有第一时间去看实验设计,而是翻到了最后,看这次申请的经费。
  ……好家伙,直接500万。
  这次申请书,用的是基因实验室的名义。表面上负责人还是张开伟。
  但是大家都清楚,张开伟就是个面糊糊,乔御才是他背后咬人的那个。
  学校经费理工部是大头,独享全校六成经费,剩下三成在医院部。其余的,才是各个人文学院平摊。
  只是再有钱,也经不住随便霍霍。
  经费超过300万,就值得举行一次小型会议,让大家好好讨论一番了。
  面对这份申请,首先开口的,物理学院的陈院长:“基因实验室做出了CNS级别的成果,的确应该奖励和鼓励。但我认为,五百万太多了。”
  各个学院日子都不宽松,实验室就没有不缺钱的!
  给生科院多了,那分到其他学院的,就少了。
  数学院的吴院长起身,据理力争:“CNS正刊级别的学术成果,难道还不值五百万?你们物理学院每年都花几十个五百万,我也很好奇,什么时候物院能不靠和外国人合作挂名,出个成果。”
  陈院长的表情顿时十分尴尬。
  物理是个非常烧钱的项目。
  举个例子,量子对撞机,360亿。还只是前期投入。
  这导致有的外籍学者,在自己国家拿不到经费,便会转身和华国的高校合作。
  通常来说,论文都是挂的共同一作。国内学者们也的确能在外籍学者身边学到东西,但总避免不了定位为“提款机”的尴尬。
  因此,物理学院虽然论文发的多,但底气却并不充足。
  秦院长也道:“是这个道理。如果沿着这个方向一直做下去,再发几篇CNS,都不是问题。”
  只是要钱可以,但是这经费占的可是生科院的额度,怎么到头来成果还落到数学院头上?
  这总让秦院长有种嫁出去的女儿胳膊肘往外拐的错觉……完全是拿娘家的钱补贴婆家啊!
  因此,她的态度有些犹豫不决,模棱两可。
  虽然在争取,却显得不是很积极。
  在场的,除了八所学院的院长外,理工部的诸位院士,也收到了邀请。
  有些没来,有些利益相关,还有些利益无关的,也来这里看热闹。
  其中,数学院以7位院士的数量一骑绝尘。在吴志天的带领下态度十分鲜明。
  看的一边的叶勤学很是着急。
  又窝火。
  这感觉就像是,自己学院摸牌的时候拿了一双王炸,却打的稀巴烂。
  叶勤学去了趟会议室门外,也把秦敏慧和李东伟叫了出来。
  “你还真当乔御是数学院的学生了?”他问。
  秦院长道:“他的第一专业是生物,当然是我们生科院的学生。旧伤期刊上没这么写的。”
  这些天,她可没少被同行笑话。
  “不管乔御是数院的还是生科院的,基因实验室总归是生科院的吧?”叶勤学回答,“你看看隔壁吴志天的态度,再看看我们生科院的态度。我是乔御,我也选数学院。”
  李东伟则满不赞成地说:“叶老,我看你就是太紧张了。只是一个学生,能翻出什么花样?”
  叶勤学毫不客气地讥讽道:“只是一个学生,发了你想发都发不了CNS论文。”
  “宁欺白头翁,莫欺少年穷。当初清大的喻教授都能一气之下远走普林斯顿。你们是想再来第二个喻寒溪?”
  喻寒溪教授,至今仍是清大生科院难以言喻的痛。
  但凡每次媒体提到人才流失,总免不了拿喻寒溪举例。
  喻寒溪24岁普林斯顿博士毕业,24到28执教清大,以一己之力硬生生拉高了清大生科院的国际排名二十余位。几乎每一季度,都有CNS级别的论文发布。
  在生物学界的同龄人中,甚至能和冷泉港精心培育的青年教授打擂台。
  喻教授在学术上水平无可挑剔,但因为性格尖锐,得罪了不少人。
  后来也是因为职称、待遇、科研经费等种种问题,喻寒溪直接撂担子,加入米国国籍,成为普林斯顿大学终身教授。
  如今喻寒溪34岁,已经获得了米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候选人的提名。
  顺利的话,今年10月后,就会成为米国科学院的外籍院士。
  不说这些虚的,当初生科院的院长,就是因为喻寒溪辞职,才换成了如今的施教授。
  这话一出,在场人都不禁沉默起来。
  叶勤学恶狠狠道:“反正这五百万,一定要给我要来。其余问题,我去和乔御说。”
  *
  许宣已经把乔御的论文反反复复看了好多次。
  能干到副教授职称,证明他的智商没问题。
  这篇论文,不能说是完全把他的成果否定的,但是和许宣原本设计好的实验方向南辕北辙。
  许宣要是再看不出自己是被乔御和王小明联合耍了,那他这么多年的干饭也就白吃了。
  “他怎么能和外人一起来骗我,我可是他的导师!”
  许宣痛心疾首。
  “都是乔御害我!”
  要让许宣这种人,承认自己的错误是很难的。
  但是相反,把错误推到别人身上,许宣倒是十分熟练。
  要是是跟进,他分泌蛋白阻断都做了一大半了,相当于之前几个月时间,都白花了。
  浪费时间不说,最重要的是前前后后砸进去了三百万啊!
  但是如果不跟进……明显乔御的研究方向,更有价值、也更能看见希望。
  说不定国外几个实验室,已经开始改换课题了。
  许宣陷入了难以言喻的痛苦之中,这不仅是对自己的否定,更是遭到打击后的一蹶不振。
  这种痛苦,在看到沉着脸的李东伟时,达到了顶峰。
  “我也不想怪你,”李东伟说,“你自己写辞职信吧。王临海会接替你,成为造血干细胞实验室副主任。我也把工作重心往这里移一下。”
  他和乔御的科研竞争,竟然不知何时从单方面碾压,变成了势均力敌。
  李东伟觉得,事情变成如此糟糕的境界,许宣在其中“功不可没”。
  许宣的唇颤了颤:“李老,我给您发了那么多篇论文……”
  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李东伟却十分铁面无私:“不是一码事。我手底下那么多科研员,今天不换掉你,明天就是别人在我底线跳舞。到时候大家都只管要钱,不管做不做得出来成果,我这老脸就算不要,一直朝国家要钱,也填不上这个窟窿。”
  大局已定,多说无益。
  许宣颓然地交出了工作卡:“实验记录我放在办公室了。您看看还有没有别的要检查的吧。”
  一般实验室裁员,都会经过严密的检查。
  稍有泄露就是严重的科研事故。
  曾经有华国科研员回国,从实验室偷了一个细胞。在海关处被拦下,拉去蹲了一年多局子。也有科研间谍,从原本实验室窃取机密,然后投靠另外的机构,功成身就。
  但是也有老板,为了最后那点情分,在知根知底的情况下,是不会多去试探离开的科研狗的。也算是为两人的诀别保留了最后一丝温情。
  不过李东伟显然不是后者。
  “等会搜个身再走吧。”李东伟平静地说,“对了,还有评正教授职称的事。”
  “按道理说,你资历也熬够了。但是张开伟年纪比你大,今年成了CNS论文的二作……你可能还要再等几年了。”
  每个学校的教授职称数量,都是有限了。
  一般来说,老教授退休,才轮得到新教授上岗。
  许宣本来以为自己会很愤怒,但是听到最后,他的内心却没什么波动了。
  他最后一眼看了自己工作了两三年的实验室,又想起了这半年来发生的种种。
  谁都认为,乔御只是意气用事。为何事情却走到了今天这一步?
  许宣低声说:“你会后悔的。”
  李东伟忍不住嗤笑一声,不置可否。
  许宣目光深沉,并没有看他:“我指的,不是你开除我。”
 
 
第151章 
  叶勤学很快就联系上了乔御。
  话里话外一个意思:生科院给你出了这么多钱, 你胳膊肘是不是该拐回来了?
  对于叶院士,乔御还是愿意给予尊重的。
  他轻轻咳嗽了一声:“叶老, 这纯粹是个意外,我年轻, 第一次在CNS上发表论文,太激动了,一不小心就漏了生科院。”
  这句话感情充沛, 真挚的乔御自己都信了。
  叶勤学:“……”
  他都要不认识“年轻”两个字了。
  “有什么帮助, 多给我说。”叶勤学暂时放下这个疙瘩,“横竖我明年就退休了,一般人也不敢来惹我。”
  乔御:“一定, 一定。”
  看样子,基因实验室的五百万经费,是没什么问题了。
  张开伟也成功晋升了正教授。
  乔御并不喜欢给自己安排详细的计划。
  不过他确实觉得, 有一件事十分迫在眉睫。
  那就是想办法提前毕业。
  大学本科的知识, 已经满足不了他了,他需要去更高更广的天空, 免得一直虚度光阴。
  最重要的是,不毕业就没办法评职称,学历一直是本科的话,想拉经费、招科研狗, 还需要通过张开伟迂回,实在不方便。
  按照规定,只要修满专业课, 并且完成考核,就可以申请提前毕业。
  “正好和学校申请一下,大二的时候把剩的专业课修满。”乔御盘算了一下,“21大学毕业,去国外进修两年,23回国当副教授,25转正。差不多。”
  正教授职称不好拿,只能等前面人退位。
  但同样是编制内,副教授就容易很多。
  当初李初杰从国外回来,也跳过了助教阶段,直接当上燕大数院副教授。还加入了华国数学学会,成为中学生数学竞赛组委会的编委之一。
  所以,应该难度不大。
  乔御花了半个小时写完了提前毕业的申请。
  他写的十分简略,简单介绍了自己的情况,最后加了一行字,“望批准”。
  毕竟,如果还要详细介绍自己的话,那他来学校一年岂不是白干了。
  *
  基因实验室。
  中央空调温度控制的很好,大夏天在里面工作,很舒服。
  若不是休息室床不够,恐怕全体员工都愿意赖在这不走。
  如果有人讨厌工作,那肯定是因为他的工作没办法带来成就感。至少现在实验室内,没有人讨厌加班。
  捷报频频传来。
  “张总,我们调整了TPO(促血小板生成素)和SCF(干细胞生长因子)的比例!造血干细胞的浓度上升了!”
  “乔总说使用纤维粘连蛋白包被培养皿采用全量换液方式,HSC的活性有显著上升,与外周血嵌合度高达百分之百!”
  ……
  CNS论文宛如一剂强效的肾上腺素,让所有人都处于一种极度亢奋的状态之中。
  王小明把试管从离心机里取了出来,随口问道:“最近怎么没看见乔总呢?他人呢?”
  张开伟不禁沉默了一下。
  “他……好像去参加什么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了。”
  王小明:“咋的,当评委吗?”
  张开伟:“听说确实邀请过他当评委。”
  王小明顿时目瞪口呆:“……我只是随口一说,这也太夸张了吧。”
  丘赛也分个人赛和团体赛。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