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禹州轻笑了一下,“一直给你们留着,日日有人打扫。”
郭嘉抬起眼眸,直视着林禹州的眼睛,严肃地问道:“近些日子你都在喝药,身体如何?”
林禹州咳嗽了一声,“是以前的暗伤,不要紧,喝些药就能好。”他能怎么说?总不能说是自己作成这个样子的吧?真要讲实情,估计会吓到郭嘉和荀彧。
荀彧很是担忧:“实在不行,将华神医请到洛阳来。”
“不用那么麻烦。”林禹州摇头,“我的身体我自己知道,药材都是青崖准备的,很管用。”
郭嘉是了解青崖能力的,听到林禹州这么说,他稍稍放了心。
荀彧见林禹州下了决定,便也不多说了,自他得知林禹州放权给刘协后,就明白了对方的打算,过年陛下就十二岁了,可以承担更多的责任,也需要更多的锻炼。
以前有林禹州顶在前面,一切章程大家都有主心骨,大汉在他的治理下,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可只要荀彧一想到林禹州终有一日会放手,会离开,心神就开始有些焦虑。
荀彧还不知道,知道林禹州身体抱恙的朝臣很多,有这种焦虑的朝臣更不少。
蔡府内,蔡邕和诸葛玄对坐在六角亭中,亭外是鹅毛大雪,亭内是温暖的火炉,可是火炉再暖,也拂不平两人的心绪。
蔡邕沉默了半晌,才开口问道:“将军抱恙的传言是真的?他暗疾复发,全靠药保着?”
诸葛玄回忆着诸葛亮的话,点了点头,叹息道:“偌大一个国家,事事都要亲力亲为,得耗费多少心思?况且将军还为陛下扫除了如此多的荆棘,此番境遇下,他身上的沉珂哪里好得了?好在阿亮也说了,青崖少将军寻到的都是神药,还是有些用的。”
“老夫平生佩服的人很少,将军实排头一位。”蔡邕感叹了一声,接着道:“且不说当年的凉州是何等光景,就说两年前将军接手大汉的情形,山河破苏,民不聊生……如今呢?只两年时间,他便倒转了乾坤,让大汉有了兴盛之态……”
诸葛玄曾经游历过很多地方,自然明白蔡邕的感触,“但愿将军的身体能好转,我等也要扛起更多事物,好为陛下分忧。”
蔡邕点头,他从衣袖中掏出一封信,将它推倒诸葛玄面前,“这是钟繇兄给我写的信,有人想联名上书陛下,请他饶恕袁氏死罪,这些人已经联系他了。”
“简直妄想!”诸葛玄眼底闪过怒色,“新政很多举措伤害了世家大族的利益,这些人想救袁绍真是为了报党锢之祸中的相救恩情?不尽然吧,他们是想以袁氏家族为枢纽,再次连接起来与朝廷新政抗衡。“”
此事诸葛玄看的明白,蔡邕又何尝不是?世间或许有真情存在,但大多数都是利益结合,救袁绍也不过是于那些人有利而已。大汉变革只两年时间,那些豪门世家怎么如此妥协?袁氏不过是那些别有用心之人,用来试探陛下和将军底线的探路石罢了。
“此事你我都要警醒,断不能被敌人得逞。”
蔡邕说完与诸葛玄同时抬头,他们四目相对,彼此眼神中都透着一抹淡淡的红光。
65
进入冬月之后,洛阳城一日比一日冷,城外很多条河流都结了冰,洢水河面的冰尤其厚。
这段时间很多宵小之徒不停地攻击洢水牢房,好在这些意图劫囚的刺客,都被高顺的特种营给挡了回去,如今河面结冰,他们的行动就更加困难了。
洛阳混入了不法分子,洛阳令和司隶校尉都很生气,刑部和城防也恼火,此事甚至被刑部尚书拿到了朝堂上来说,他的意思很明白,就是要尽早解决袁绍。
不过这个提议还是被挡回去了,离年节还有一个多月,节前不宜见血,更重要的是林禹州决定采纳郭嘉的计策,准备利用袁绍引出哪些对新政图谋不轨的人。
此后冀州雪灾的消息压住了袁绍之事,朝廷决定先将袁绍的事情放在一边,全力准备冀青衮三州的救灾事宜。
这次中原大雪,受灾最重的是冀州,其次是衮州,青州只有一小部分被波及了。林禹州派了周瑜和鲁肃南下,跟他们一起走的还有蔡琰和貂蝉,这两位女子要去与董媛汇合。
运送救灾物资本就是一件危险的事情,幸好有徐荣在,他将袁绍押回洛阳之后,就一直在洛阳城外安营扎寨,这次又跟周瑜他们一同返回战场,只是这个战场跟之前的不一样,它更残酷。
周瑜和鲁肃坐在一辆马车中,他们到达冀州后会分开,鲁肃要去青州。两人坐在马车里一言不发,实在是路上的情景让他们说不出话来,他们见到的还不是重灾区,百姓生活已经如此困苦,那到了冀青二地,那会是怎样的局面?人间炼狱?
鲁肃把目光从车窗外移了回来,他叹了口气:“在洛阳待了近一年,真以为天下太平了。”
周瑜转过脸,说道:“年节前将灾款发下去,节后春播和行省变革一起进行,子敬兄,对青州雪灾,你心中有章程了吗?”
鲁肃点头:“只有一个浅显的想法,不过刘备将军在青州,他是一位仁将,有他帮助,肯定能拟定出一个好计划来,赈灾定然事倍功半。”
听到鲁肃这么说,周瑜捏了捏下巴,如今镇守冀州的是军师和青崖,那他不是更轻松?
这两人一路讨论一路走,等他们进入常山的时候,已经到了冬月下旬。
因为连日大雪,加上凉州军勇猛善战,黑山军头领张燕最终选择了投降,他的黑山军也被吕布收剿,自此冀州完全掌握在朝廷手中。
张燕投降之后,吕布的任务也完成了,青崖也松了口气。他俩还结伴走访了一下黑山军势力范围内的百姓,不得不说,生活在这里的百姓,日子过的还算不错,至少他们身上还有破衣服遮体,也有少许粮食度日,不至于被饿死,如此情形也给朝廷减少了很多压力。
两人完成扫尾工作后,就返回了高邑营地,他们带着部曲来到营地门口时,刚好遇见了周瑜和鲁肃。两方打了招呼,青崖正待问周瑜两人林禹州近况,却发现吕布走神了。
此时季盛彦检查完赈灾物资走了出来,他一抬头,也注意到吕布的目光。他顺着吕布的眼神看了过去,发现了从马车上下来的蔡琰和貂蝉。两位女子,吕布看的会是谁?
第225章 三国建工忙(66)
因为吕布的失神, 让青崖和季盛彦的注意力都转移到蔡琰和貂蝉身上,没多久周瑜和鲁肃也注意到了,他俩相互对视一眼, 脸上浮出了笑容。
人到了一定的年纪, 就会渴求伴侣, 吕布虽然不是青葱少年了,但同样拥有这种需求。以前他是没有没遇见合适的,如今在看他的表情,就知道他似乎对两位女子中的某一位, 一见钟情了。
青崖轻咳了一声, 抬眼问周瑜和鲁肃:“她们为何会与你们一起南下?”
鲁肃摇头:“具体原因我们也不知, 但可能与蔡老正在编撰的新历法有关。”
新历法?青崖转头看向季盛彦, 眼底闪过疑惑。
季盛彦敲了吕布一下, 见他回神了, 才说道:“先让她们进营帐,具体的原因,待她们安置好了再问。”
“啊?哦?那我去帮……”“忙”字还没出口,吕布就被青崖拉住了,“表哥,你别表现的这么着急,会吓着她们的,让普通士兵领她们去营帐即可。”
吕布摆脱不了青崖的钳制, 不情愿地被他拉走了。
马车旁的蔡琰和貂蝉注意到了季盛彦他们,她俩远远地行了个礼,见有军士来帮忙拿行李, 便跟着他朝营帐方向走去。
蔡琰和貂蝉是住一起的, 她们的营帐位于军营中心, 这也是为她们的安全考虑,身为女子,出门在外总是没有男子方便的。两人进营帐后,就迅速收拾起来,待在凉州女军的日子,让她们学会了很多事情,再也不是手不能提肩不能抗的娇小姐了。
收拾好行李后,蔡琰坐在了床边,她将头发放下,重新挽了一个特别简单的发髻。此次她是带着目的南下的,是为了去蔡氏老宅取一份与历法有关的书简。
蔡琰自从知道父亲有意编撰新年历,用以指导农人耕种后,就将此事放在了心上。她少时在陈留老家看过一道竹简,它来自于战国时期齐国,记载的就是四季更迭与历法制定,可惜那竹简并没有备注作者名字。
貂蝉见蔡琰动作,也跟着坐在了简易的妆台前。这次她跟着跟着蔡琰走,一是为了增长见识,二是为了摆脱王允的试探。自从她加入了凉州女军,就与王允断了联系,可袁绍被擒后,王允突然派人联系自己,她不想被纠缠,见蔡琰南下,就跟着一起走了。
貂蝉坐在梳妆镜前,回忆起刚才在营地门口的情形,不禁暗自感叹,凉州军果然与别处不同,这里的将士见到她与蔡琰,只是发出了短暂的惊叹,他们眼神清明,脸上也只有欣赏之意。“若是天下男人都跟凉州军这样,那就好了。”
貂蝉的话让蔡琰笑了起来,也只有长成她这样的才有如此苦恼了,普通女子哪会有这样的感慨?蔡琰起身为貂蝉挽发髻,她道:“其实可以理解,董媛将军就有倾国之色,加之青崖少将军,黄茂军师,周翰林,鲁翰林等等,都是长相极其出色之辈,这里的将士早就被养叼了的眼界。”
貂蝉眉眼间的笑意更甚,她侧头道:“如此也说得通,只是眼界太高也未必是好事。”
蔡琰将发钗簪入貂蝉的发髻中,“换身衣裳吧,然后我们去打些干净的水来。”
貂蝉低头打量了一下自己的穿着,感觉在军营中是不大方便,她拿出一套偏中性的衣裤,穿上之后干练不少,也方便行动了。
季盛彦的营帐侧对这蔡琰和貂蝉的营帐,此时青崖抱着手站在营帐窗户边,神色兴味地盯着外面看,斜侧面不远处,吕布提着两桶水,来来回回地转了好多圈。
“父亲,你说表哥看上谁了?”青崖没有丝毫心虚,他八卦得光明正大,还有心吐槽:“两位女君都十分出色,也不知哪个是他的目标。”
季盛彦张口就答:“貂蝉。”
青崖转头,好奇地问道:“为啥是貂蝉?”
季盛彦的回答很直白:“吕布好颜色。”
青崖张了张嘴,蔡琰和貂蝉各有各的美,单论相貌而言,的确是貂蝉略胜一筹,虽然不想承认吕布会这么肤浅,但他的确不是喜好诗书之人,如此推断,他估计是看不出蔡琰的优点来。
季盛彦早就想到了别处,倘若赈灾顺利,腊月他们就能班师回朝。彼时朝廷肯定会举行庆功宴会,凉州军单身的将士很多,若是趁此机会为他们牵线搭桥,成了就能为他们举行集体军婚,如此锦上添花,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估计自家伴侣会很乐意凑这样的热闹。
“哎?她们出来了,表哥好像要跟貂蝉说话了……”青崖的声音徒然兴奋起来,季盛彦见他的样子,就好像看见当年读书时的同学,一帮子人凑在教室窗户边,盯着坠入爱河的同学起哄。他走过去将窗帘拉下,转移了青崖的注意力,“过几日,你跟着鲁肃一起去青州。”
青崖收回了心神,点头同意了。
季盛彦朝洛阳方向看了一眼,只希望赈灾事宜一切顺利,能让他顺利回洛阳。
冀衮青三州的百姓本来已经绝望了,流民潮越来越多,在有心人的鼓动下,他们给朝廷军队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好在朝廷赈灾及时,而且这一次还公开了赈灾的物资以及物资领取情况,这个举措惠及了真正的灾民,也让别有用心之人露出了狐狸尾巴。
杀了一批裹乱的人后,灾民稍稍安定下来,知道朝廷没放弃他们,这些人又燃起了生的希望。他们在官吏和军士的带领下慢慢归拢,然后就地聚居,天寒地冻不好做工程,他们也尽可能地找些事情做,而此时,凉并幽方向来的商人,则给了这些灾民新的机会。
周瑜到高邑的第二日,季盛彦就将冀州事务全权交到他手上。面对北地而来的商人,周瑜第一时间想明白了其中的利弊关系,他翻阅了冀州和衮州的地理志,为两地的治理想着新的出路。
同样达到青州的鲁肃也不例外,青崖这次跟着他,纯粹是为了保护,至于赈灾事宜,他是不沾手的。不过鲁肃运气不错,刘备仁善,在他未到达之前,就已经安抚住了青州灾民。
刘备在青州的声望很高,这给鲁肃的赈灾带来了方便,可却又在其他地方增加了阻力。
若是一般蠢人,肯定就想着与刘备对着干,争人心名望等等,但鲁肃不是蠢人,相反他很聪明,见刘备掌握了大局,他果断选择了辅助。反正刘备早晚都会走,青州行省变革后,布政使司只会是他,他有的是时间转变百姓的想法,当务之急,还是帮助百姓渡过难关为重。
青崖目睹了一切,他想起林禹州曾今评价刘备的话,心机深沉,善于伪装。这些日子,他发现,相较于曹操行事,刘备要温和的多,但他的这份温和,却也是因人而异的。不过人人都有自己的私心,行事作风也不尽相同,只要做出的事情利国利民就行,朝廷需要的是官员又不是圣人。
总而言之,青州赈灾的进展要比冀州快,当然也可能是青州的受灾地区比冀州少的原因。到了腊月初的时候,青州全部的受灾百姓已经领取了物资,刘备率兵回了营地,青崖也离开了青州。
等青崖回到高邑的时候,发现这里已经逐渐恢复了。高邑本来是伪朝廷的都城,城池被袁绍翻新过,周瑜入驻之后,将那些被伪朝廷官员亲眷赶走的原居民又召了回来,还按照以前的户籍资料重新分给他们房产和田地。所以即便外面依旧大雪纷飞,高邑却开始恢复生机,这份生机也扩散到冀州其他地区。
青崖依旧住在城外营地里,只是白日会进城,他自然地看到了周瑜的治理计划。
“朝廷传来消息,冀州行省变革后,可以全权处理伪皇宫。”周瑜见青崖对自己的计划感兴趣,他走到对方身旁,对其中的一条解释道,“伪皇宫占地面积很大,拆了可惜,陛下既然不想要它作为行宫,我准备效仿凉州,将其改造成供游人玩乐的园林以及冀州博物馆。”
青崖放下计划,转身道:“听阿父讲,冀州改行省后,你要推荐孙策为都指挥使司?”
周瑜点头,他笑道:“瑜还以为诸葛瑾适合做按察使司。”
青崖挑了一下眉头,周瑜也真敢提,诸葛瑾与他合作了,诸葛亮不得闹翻天?诸葛亮和周瑜,这两人年岁相差巨大,按理说应该没什么冲突的,但这两人仿佛就是天生反冲,彼此都见不得彼此好。幸好他们的冲突只出现在语言交锋上,诸葛亮碍于诸葛瑾,还每每处于下风。
160/171 首页 上一页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