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进楼,被门人拦住,询问事先定的哪间雅室。
周暨脸色一红,道:“没有订,都满了?”
门人眼色好,见两人衣衫不俗,知晓是城中贵人,为难道:“没有了。”
周暨头疼,应了一声,拉着元莞就走了,元莞不解:“客临门,他们为何不接待?”
“今日热闹,想必这里都有人的,不若我令人去问问?”周暨拉不下颜面,示意侍从拿着永安侯府的令去试试。可偌大临安城,贵人无数,小小侯府怕也不管用。
元莞不解,抬眸看去,酒楼足足有五六层,黑夜里似是望不到顶,她不知酒楼生意可以这么好。
侍从去了无果,元莞恼恨,本当令宫内侍卫去试试,一想仗势欺人不好,就偃旗息鼓,择一处搭棚的摊子坐着,离酒楼不远。
元莞将灯放在桌上,周暨与她待了整夜,心情甚好,令店家端了吃食过来。元莞不敢用,摇首不应,她历来警惕,鲜少在宫外用吃食。
点心未端来,恼人的陈砚就来了,周暨识得他,在人未近前的时候就悄悄拽了元莞的袖口:“陛下,陈大人来了。”
“晓得,朕眼睛好着。”元莞摆弄着白纱灯,漠视走近的陈砚。
陈砚走近,碍于周遭旁人在,只行了虚礼,道:“陛下可要回宫?”
元乔讨人厌,就连她的人也是这样,元莞不理会,反指着白楼:“朕想进去看灯。”
陈砚回眸看一眼,明白过来,低声道:“陛下等候片刻,臣去安排。”
片刻之后,侍从来请皇帝入内,她拉着周暨一道,想起一事,陈砚与元乔几乎形影不离,陈砚在,元乔是不是也在附近?
她顿下来:“你家殿下也在这里?”
陈砚道:“殿下还未到。”
“未到?她也会来?”元莞想起白日里元乔拒绝她的事,就生气,抱紧了手里的白纱灯,趾高气扬道:“她若来了,你让她来见朕。”
“臣领命。”陈砚恭谨道,引着皇帝直入二楼。
进入楼内,元莞明白此楼为何如此热闹了且不说构造,光进入雅间,整洁雅致。再放眼看去,家具摆设不俗,陈列的杯盏都是上品。
房间很大,设置两重,不设屏风,反以珠帘隔开,炭火旺盛,热意氤氲,可见方才是有人的,被陈砚赶走了。
想来也是,临安城内约莫没有莘国大长公主府做不到的事,元莞坐下后,不令陈砚离开,反问起元乔为何而来。
陈砚是元乔的心腹,懂得事情不少。
皇帝幽幽望着陈砚,目露不善,陈砚不敢对视,忙垂首道:“臣不知。”
“你不知,那还有谁知晓,你哪里来的勇气诓骗朕?”元莞眸色愠怒,冷笑不止,一旁的周暨就吓得不敢说话了。
陈砚不知小皇帝哪里来的怒气,忙跪下道:“殿下未曾吩咐,臣确实不知。”
“不知啊,那你的脑子是做什么的?朕看就不必要了。”元莞把玩着杯盏,忽而砸向陈砚,厉声道:“陈砚,你觉得朕很好欺骗?”
杯盏砸在陈砚的肩膀上,不疼,却令周暨颤了颤,她劝道:“陛下消气,不如等大长公主来问清,或许他真的不知。”
元莞不言语,就静静地看着陈砚。屋内炭火足,热气大,陈砚伏地,汗湿夹背,晓得自己是替主受过,也不辩驳,就这么跪着。
不知过了许久,元乔才姗姗来迟。
一推门就见到陈砚跪着,周暨忙起身行礼:“臣见过殿下。”
元莞不动,睨她一眼,冷嘲热讽道:“大长公主道今夜不出府门,怎地又出来了?欺君之罪,如何解?”
说话阴阳怪气!
元乔回身将门关上,走近道:“陈砚犯错,是臣教导不善。”
“也是,大长公主骗朕就像用膳一般频繁,臣下有样学样,自然就是你的教导不善。”元莞也不避讳,话语里带着冷酷,嘴巴又坏了。
外人在,元乔不好反驳皇帝的话,只揖礼认罪。
她沉默不语,皇帝才觉出了口气,语气缓和下来:“大长公主为何事出府?”
“担心陛下错过宫禁的时间,臣来请陛下回宫。”元乔语气冰冷,扫了一眼周暨。
被夹在中间的周暨感到了大长公主不善的视线,忙退后两步,目光落在白纱灯的叉腰图上,不觉一笑。
笑声突兀,元乔望她,也看到了纱灯上的小人图,一见就知是陛下自己乱画之作,不明周暨为何而笑。
两人同时看着纱灯,元莞将灯挪了挪,将那副叉腰图彻底露于元乔面前,嘴巴抿了抿来遮掩笑意。
如此,周暨笑意更深了,元乔依旧迷茫,依旧道:“陛下可要回宫?”
元莞不肯,转着纱灯,还不吝言辞的问她:“大长公主觉得朕这六幅图,好看吗?”
笑意狡黠,明眸漾着毫不遮掩的得意,元乔感觉出不对,不过皇帝手臂未曾恢复,作不出精致的画,这六幅图极为粗糙,实难用好看二字来形容。
她摇首:“不好看。”
元莞认真道:“朕觉得好看,送予大长公主,可好?”
周暨忍不住,笑出了声。元乔淡淡地望着她,她立即躲到皇帝身后,憋得脸色通红。
陛下太坏了,竟明目张胆地作弄大长公主。
元乔不收,示意陈砚起身出去,耐心与皇帝道:“时辰不早了,陛下该回宫了。”
“你收下,朕就回宫。”元莞坚持道,余光扫向周暨,示意她不许再笑了,哪里好笑了。
元乔隐隐感知不对,先试探:“陛下画的是何人?”
“你看不出吗?朕画得可像了,你看看神态与动作。”元莞将灯往元乔面前推了推,指着那张叉腰的小人图:“你看看。”
“不知。”元乔脸色不大好了。
元莞妥协:“不知就不知,但这是朕亲手所画,耗费一番心思,大长公主收下。”
元乔不动。
屋内气氛略显冷清,周暨眼神飘忽不定,看看皇帝,又看看元乔,不明白发生什么事。
元莞倔强道:“收不收?”
元乔拗不过她,妥协道:“臣送陛下回宫。”
“好。”元莞将灯塞给她,叮嘱道:“朕画了很久,又抱了一路,得来不易,大长公主不能随意丢了。”
皇帝郑重其事,元乔不好拒绝了,唯有自己提着才显得郑重,她请皇帝先行,皇帝不肯,非要与她同步。
酒楼内贵人许多,偶遇元乔后,都是一惊,敛衽行礼,再观她身旁看不见容貌的人,都不觉好奇。
元莞不识得她们,见都是衣裙亮丽的女子,因在酒楼内,没有戴帷帽,下意识就多看几眼。楼内人很多,她拽了拽元乔的袖口:“我们不如再玩会?”
暗地里的小动作让元乔止步,低眸看着袖口上细白的指尖,拒绝道:“时辰不早了,宫里也有灯。”
两人动作亲密,拉拉扯扯,令周遭的贵人都甚是好奇,莘国大长公主历来不与人亲近,大庭广众下与人拉扯还是头一回,可惜帷帽严实,什么都看不清。
元乔不适,被她这么一拽,脸色红了红,握住元莞的手,从自己袖口上扯开,元莞反握住她的手,捏了捏,就见元乔脸色更加红了。
当着众人,元乔无法拒绝,转首瞪她一眼,元莞视若无睹,反弯眼一笑。
跟着两人身后的周暨,望着紧紧牵着的两只手,也未曾在意,两人是姑侄,动作亲密些,于陛下也有好处,且陛下刚捉弄大长公主,想必是要哄一哄的。
只是光牵一牵手是不行的,陛下许是不大会讨好人。
元莞不肯走,僵持在原地,元乔忽而道:“陛下的纱灯在臣手里。”
“小气。”元莞低声埋怨一句,牵着元乔的手,抬步下楼梯,周暨亦步亦趋地跟着,至楼下马车旁才松手。
若非要登车,不然她是不会松开的,
元乔手心生汗,初次被人牵着,走路都不甚自在,她眼看着皇帝登上马车,吩咐陈砚送皇帝回宫。回身之际,元莞从车内探出脑袋,不放心道:“你答应过朕,不许丢的。”
元乔生气,不理会,转身上了自己的马车,气得皇帝嘀咕几句,愤恨离去。
两人分开后,元乔也回府而去,一路上提着白纱灯,也没有松开。
直到回府后,婢女看见画工拙劣,四不像的小人图后,不明道:“殿下从哪里得来的纱灯,画工着实差了些。”
何止是差,简直是不堪入目。元乔将灯置于案上,将六幅图一一仔细看了,猜测皇帝画的是同一人,只是不知画的是谁。
目光定格在第六幅图上,叉腰的小人,似是极为震怒,她怔怔出神,皇帝这是画的自己?
若是皇帝自己,也挺有趣的,小皇帝炸毛的样子与这极为神似,她摸了摸白纱上小人的脸,叹息出声:“愈发不讲理了。”
作者有话要说:
元莞:叉腰JPG.
第40章 拒绝
皇帝性子不仅坏, 还愈发不讲理,政事通透,遇到小事就极为任性, 元乔懒得同她计较, 十六七岁的孩子, 她也不知如何安抚。
好在元莞勤勉, 于朝政没有疏忽, 春日里两件大事,一是科举, 二是皇帝的生辰。
科考并非是小事, 贪污舞弊,几乎是常有的事,皇帝登基后的第二次科举,不容疏忽。朝堂上下都为之重视,大宋朝臣除去科考外还有荫封,但寒门子弟唯有科考,侯爵府邸的也可走荫封。
也并非是所有的侯爵子弟都可以荫封,庶出子弟的还是要脚踏实地。
苏闻举荐翰林杜学士, 元乔不知此事, 询问皇帝的意思, 想令皇帝自己做决定, 毕竟此番是选拔良才之际,必然还是要皇帝自己钦点的为好。
皇帝初次经历此事,拿不定注意, 选来择去都没有更好的人选, 元乔一问,就当她有人选, 反问她的意思。
元乔不肯说,言道:“陛下该有自己的人选才是,臣没有拟定人选。”
她为的是皇帝自立,并没有私心,与苏闻大为不同,元莞颔首,元乔又道:“苏相可举荐了?”
私下里的事,元乔哪里会知晓,但同朝为臣,她心里有些底细,苏闻于此事上极为关注,且近日来苏闻于朝堂上并没有出声,可见不寻常。
元乔心思细腻,察觉到异常,又不确定,才问问皇帝。
殿内仅二人,元乔诚心问,元莞做不出欺骗,点头道:“苏相举荐杜宿。”
元乔恍然大悟,也不多言,只说:“二人相识多年了。”
苏闻私心,亦为自己筹谋,元乔见皇帝举棋不定,笑了笑,“不若就杜宿,陛下出试题即可。”
“朕?”元莞不自信,知晓元乔的意思,苏相既然私下推荐,势在必得。她眼下皇位不稳,不能得罪重臣,杜宿也并非是很差的人选,不若就定他,天子出试题,也一定的将杜宿权力夺来一半。
皇帝并非是张扬之色,对自己缺些信心,许是初次遇到这些事,元乔在侧就需安慰她:“陛下可试试,与杜宿请教一番,先帝也曾亲出试题,并非是罕见之事。”
且皇帝择良才,还需看是否合心,这样一来,学子的想法在答题上就会体现出来。
皇帝答应下来,面色多了丝凝重,元乔起身要退下了,她又想起一事,问元乔:“藩王回京一事,大长公主如何想的?”
去岁以藩王封地不平为由而拒绝,后去查探,并无大事发生,今年太后被困慈安殿,无权无势,掀不起风浪。
且皇帝手中握有豫王命家臣入京招揽重臣的证据,她并不惧怕豫王有所动作,且观元乔之色,她也并不希望藩王回京。
元乔犹豫,难得在皇帝面前露出犹豫不定的神色来。她一为难,元莞就心疼,忙道:“藩王终归要回京,今岁与明年也无不同,不如就今岁。”
皇帝焦躁的眼神映入元乔幽深不可见低的眸子,她默然叹息,确实避不过一世,且这么多年来,豫王一直未曾死心,不如趁此机会,令豫王死了这番心思,安心做一藩王。
德惠太后令她不可接近豫王,也不能见豫王一脉就此凋零,都是她的儿子,文宗与老豫王之间,她选择文宗,再到豫王这里,她必然希望子嗣昌盛。
德惠太后的话令她极难做人,皇帝与豫王之间,她保的必然是豫王,到时若失去平衡,她必然是对不起德惠太后。德惠太后当初拼死救下她不易,她也不愿违背她的遗愿。
“那便听陛下的。”元乔道。
元莞不知她为何为难,太后之势难起,奉养于慈安殿是最好的去处,她杀不得,但能囚,荣华富贵不缺。
她想了想,还是选择问出口:“大长公主似有为难事,说与朕试试。”
她喜欢元乔,话出真心,凭借她二人如今之势,豫王不足为惧,她想令元乔开心。
皇帝眸色炙热,一片真心,元乔再不通情.事也能感应出来,不觉一笑,坦然道:“陛下对臣如此关心,臣很感激,或许陛下该将这番心思对小郎君才是。”
话说出口,她又有些后悔。陛下喜欢她,才对她这么关心,若以后喜欢小郎君,小郎君借此欺负她,又如何是好?
元莞看着强势,可若心中有人,就会软下心来。这些时日皇帝往公主府送了许多精致的珍品,她拒绝不得,令人好生收入库房里摆着,可想而知,陛下一旦喜欢,就会掏心。
她隐隐担忧,欲劝谏,又不知怎么劝说。
说来可笑,她竟觉得杞人忧天了,对上皇帝担忧又生气的神色,她忙改口:“臣担不起陛下的喜欢。”
阿兄若知晓她带坏了元莞,定会生气。
元莞不明她的心思:“为何担不起?喜欢还分什么贵贱吗?”
元乔摇首,淡然一笑,道:“陛下该知臣的身份,你我二人不会有结果的。”光是姑母这层身份,就逃脱不开。
两人初次坦然面对,令元莞恍如隔世,她心中忐忑又激动,观察元乔平淡的神色,目光几无波澜。元乔美貌来自文宗贤妃,光是一眼就可令人心动。
40/138 首页 上一页 38 39 40 41 42 4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