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0

本侯有疾(GL百合)——夜尽初辰

时间:2020-09-18 11:47:28  作者:夜尽初辰
  “燕侯能文能武,朕不忍其赋闲在家,白白错失一良才,太子年幼,缺良师教导,便以燕侯为太子启蒙之师,授太子太师……赐长公主府,建制比亲王……”
  燕赵歌再叩首道:“臣乃亡国末裔,卑鄙之人,先帝授臣祖父爵位,赐封国,准臣父袭爵,先帝之恩德,臣不敢辞,恐有负先帝期望,臣燕赵歌敬谢先帝。蒙陛下垂青,赐臣出身,诏书特下,授臣侍中,寻蒙国恩,除臣锦衣,皇恩浩荡,臣惶恐,不知所言,定然万死以报国家社稷,不负先帝期望,不负陛下所托。”
  皇帝终究还是心有忐忑,既失望于镇北将军还未回京,无法加恩于燕赵歌,令其兼任锦衣卫指挥使,却也因此而庆幸。燕赵歌有了如此大的权柄之后,长公主真的能制住他吗?
  可这个时候,皇帝只能相信燕赵歌的忠诚,相信长公主的手段。实在是没有信得过的辅政大臣,他是过继而来,没有信心宗室会偏帮于他,又恐朝臣欺太子尚在襁褓,只能重用外戚、勋贵,外戚要等赵国侯第二子回京,封赏的内容已经定好了,况且赐婚的旨意一下,燕家就又成了外戚,勋贵的话……没有几个能担大任的,若是有,也不至于连一个能任镇北将军的都跳不出来,还要到宗室里去挑。
  兴许是看出了皇帝的忐忑,长公主稍微犹豫了一下,低着头的燕赵歌恰好抬头,给了她一个眼神,于是她定了定神,上前,在皇帝耳边轻声道:“燕赵歌是信得过的,未来可能要过继宗室子弟。他的寡人之疾,是真的……”
  一瞬间,皇帝心里思绪万千。怪不得后世燕赵歌无子,怪不得不纳妾,不收通房,不狎妓,不恋美人……他真的有寡人之疾!那他还恋个屁啊!这个混蛋哄骗朕!皇帝气得一口气没上来,差点厥过去,幸而长公主及时继续道:“我心悦其,也是真的。燕赵歌扶持了太子整整十年,最后燕家绝嗣,她担得此信任。”
  皇帝这才松了一口气,但到底还是受了惊吓,刚才强撑着要听长公主说完,此番一旦泄气,就更是支撑不住了。
  既然这样,他就不担心燕赵歌夺了司晋的江山了。
  燕家绝嗣……怎么能绝嗣……
  “以……以燕侯为锦衣卫指挥使……拱卫、拱卫宫中……赐天子剑……节制、京营八校……及羽林……以……讨不臣……辅佐……于太子……”皇帝越说越吃力,眼看着出气多进气少,“燕侯……燕侯……”
  “臣在!”燕赵歌连忙上前。
  皇帝瞪着眼睛,抓住她的手腕,紧紧地握着,几乎要掐出淤青来。
  “朕皇姐就托付给你了……你莫要负朕皇姐……你莫要负我姐姐……你莫要负我姐姐啊……”
  燕赵歌咬着牙,忍不住流泪,道:“臣不负,臣绝不负长公主,臣绝不负陛下所托!臣绝不负先帝期望!”
  皇帝流着眼泪,最后缓缓闭上了眼睛。
  父皇,儿子不孝,儿子先皇姐一步走了,有负您所托。幸而有忠臣可以托付太子,可以托付江山,可以托付皇姐。您当年夸过燕家世代忠良,皆是忠义之士,儿子给皇帝挑了燕家的嫡长子燕赵歌做驸马,入赘我司氏,兴许您也是见过的,儿子仔细考察过了,是个好的,您若在天有灵,请保佑皇姐与燕赵歌婚事顺利,一生无忧……
  殿中偏僻的角落,值守的史官提着笔在纸上记录下此事。
  长公主以摄政公主之身,抱着尚在襁褓的太子,对着皇帝遗体叩首,然后将太子放在一块铺垫上,立刻就有早已准备好的内侍一拥而上,崭新的龙袍和十二旒的天子冠,不过因为尺寸不合,仅仅只是披上而已,天子冠也只是放在了头部上方的铺垫上,太子若是挣扎一下龙袍就会从身上掉下来,万幸的是没有。
  依惯例,太子应当于大行皇帝灵前继位,袭号曰皇帝,被在场重臣三叩九拜之后,即刻前往未央宫前殿,传召在京文武百官,文武百官需于前殿上叩拜新帝,表示自己愿意忠于新帝。
  长公主披着龙袍,一手抱着太子,一手捧着天子冠,腰上悬着玉质虎符与传国玉玺,身后簇拥着大批的锦衣卫士兵与宫卫,慢慢地向着宣室殿走去,等一行人到了宣室殿时,文武百官早已等候多时了。
  在文武百官的瞩目下,依先帝遗诏以天子礼代新帝摄政的晋阳长公主抱着年幼的新帝,一步一步,登上宣室殿的御阶,朝着龙座走去。
  新君正式登基一般是在先皇死后一个月。但登基只是一个仪式,一个宣告世人这个国家换主人了的仪式。而实际上在登基以前,新君就已经被百官参拜,奉为共主了。甚至于有不少皇帝是在先皇灵位前继位的,毕竟常言道,唯名与器不可假于人。
  小皇帝被常安长公主放在龙椅之上,他手里抱着天子十二旒,龙袍因为不合身,只能盖在身上,只数个呼吸时间就被揉搓得出了褶皱。由于尺寸的不合适,看起来略感可笑,但在这大殿之上,却是没有任何一人敢笑出来。
  一个宦官,高声道:“新君即位,百官参拜!”
  文武百官,在左右相、太尉及大宗正的率领下,朝着小皇帝拜下身,齐声道:“臣等叩见陛下,陛下圣安!”
  躺在龙座之上的小皇帝还在襁褓之中,根本不知道自己所在何方,只握着长公主的手一个劲儿地笑,还时不时地笑出了声,朝臣齐声恭贺声音震天,却也没有吓得哭出来,看起来倒是个胆子大的。
  “众卿平身。”长公主清冷的声音在殿中回响。“宣大行皇帝遗诏。”
  “诺。”即刻就有内侍应声,大声宣读遗诏起来。
  燕赵歌站在殿下听着,神情严肃,一言不发,连唇角都抿成了一条直线,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新晋的燕侯似乎心情不太好。。
  于是有好事的朝臣立刻以眼神传递消息,等到遗诏宣读完毕,一个已经不知道扭曲成什么模样的消息传遍了宣室殿内。
  兴平三年七月初九,帝崩于未央宫,遗诏令太子即皇帝位,皇二子与皇三子封国公,新帝年幼,长公主以天子礼代为摄政……以蓟侯世子燕赵歌为长公主驸马,封其为燕侯,食邑燕地一千二百户,以侍中官领锦衣卫指挥使,赐其天子剑,节制京营八校及羽林卫……准右相致仕,以左相为右相,礼部尚书为左相……令天下吏民,令到出临三日,皆释服……归夫人以下至少使。
  ——《晋书·孝宗本纪》
  作者有话要说:  你们觉得节奏有点快是正常的,因为处置蜀国公那一段是我原封不动的大纲(……),我本来打算仔细写写,后来发现要是细写了这里起码有二三万字的朝堂斗争与勾心斗角,你们真的愿意连续看七八天这样的情节吗(……)
  皇帝没了之后就好说了,遗诏这里简直要憋死我,过于难写了。
 
 
第52章 诽谤
  皇帝大行, 依遗诏重新安排文武百官, 三公之下便是九卿,而与九卿平齐的锦衣卫指挥使如何变动,就成了大难题。虽然以燕赵歌现在的年龄担任比九卿的职衔稍显不足, 但她有锦衣卫北地千户所的军功,又有外戚的身份, 燕家和皇家沾亲带故的,职衔又是皇帝爪牙, 外朝大臣睁一只眼闭只一眼, 只当看不见。
  但现在的问题是,原锦衣卫指挥使怎么办?
  这家伙出身不算差, 又是走正统科举之路爬上来的,本身没有犯错,不好贬谪。况且锦衣卫刚立了大功,就把原锦衣卫指挥使贬谪出去,让锦衣卫体制内的官员怎么看?让外头的官吏怎么想?
  皇帝刚驾崩你们就敢算计皇帝亲兵头子?
  前朝合计来合计去, 把人塞到京营做副指挥使去了,京营指挥使从来都只是起到辖制京营八校的校尉作用, 并不能直接接掌京营八校的兵马,能做到什么地步还要看京营八校尉肯不肯听你的命令,所以没有设置副指挥使, 不过现在情况特殊,塞进去一个也无妨。等别的地方有了空缺,再把人调出来用, 朝廷一贯这么使唤不是勋贵出身的武官。
  新任京营副指挥使十分高兴,终于甩掉了锦衣卫这个大包袱,他一个正统出身的仕人,怎么能做那蝇营狗苟之事?熬上几年资历,但凡有点功绩就能调任野战校尉,若是有战事,担任常设将军也不是问题。
  礼部尚书迁左相,便由礼部右侍郎填补空缺,层层提拔调动。
  等到镇北将军回京,长安已经安稳了下来。
  新帝登基,自然要靠大肆封赏来收买人心,镇北将军得胜还朝更是最好的借口,没有比这更恰当的了。
  常乐王爵位为特赐,故不再加封,于赵地划六县设常乐郡,以其为常乐王封国。
  镇北将军迁兵部尚书,加国公衔,广阳县并入蓟县,为蓟侯封国,食邑共万四千二百户。二子燕宁盛封三等子,食邑四百户,三子燕宁康蒙荫建文君,食邑百二十户。
  前锋将军封邯郸侯,食邑千二百户。
  ……
  册封的爵位与食邑皆是早已定好的,没有再起波折,不过这些新封的军功侯是留是去到是个不小的问题,常乐王自然是要镇封国的,镇北将军也无须再商讨,三等子燕宁盛调入未央宫羽林骑,至于邯郸侯,在请示了长公主之后,同样调入未央宫,任驸马都尉。
  奉车都尉与驸马都尉同为未央宫的守卫,负责皇帝的出行安全,驸马都尉因为掌管未央宫骑兵,尤其重要,必须要掌握在自己手里,这两个职位从来都是由外戚担任,驸马一词也是因此而来。
  奉车都尉是如今的国舅陆成侯担任,因为故太皇太后娘家人都不在了,赵国侯两子又都没有战功,原来的驸马都尉只能由代宗皇帝的驸马担任,这下有了新晋的邯郸侯,长公主立刻把那个她名义上的姑父踢回了家。
  其实以燕赵歌为奉车都尉或者驸马都尉也很合适,然而她掌握了锦衣卫,再兼任未央宫的职位就不太合适了。
  虽然遗诏出临三日皆释服,但不可能真的这样尊崇。大行皇帝的皇父仁宗皇帝驾崩时就遗诏节俭,丧失规模还比不上一般的诸侯王,因为是仁宗皇帝遗诏,大行皇帝不得不尊崇,太皇太后遗诏也是如此,但到了如今,长公主代年幼的新帝跪灵,再如此节俭便有些说不过去了。
  至少要守灵三个月,在京有资格上朝的重臣公侯都要来哭丧,没资格的在家也要戴孝。任何胆敢寻欢作乐的都要被治罪。
  但这有点苦了燕赵歌。皇帝驾崩应该悲痛才是,但她对皇帝一没什么感情,二乱世走一遭实在是提不起太多的敬畏之心,气氛到了倒是能哭几声掉些眼泪,让她在朝堂上像别的官吏一样哭出来,她哪里做得到?
  况且父亲燕岚没死在这次战事中,还平稳从北地调回长安任尚书,蜀国公一系也被□□在了宫里,想来这辈子是没有机会出来蹦跶了,她和长公主的婚事也订下了,虽然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成亲,但这也是定下了!她高兴都来不及,哪里有眼泪可以掉?
  但不哭勉强可以,笑出来可就是大不敬了,燕赵歌只能勉强自己板着脸,看在旁人眼里就是一副十分不高兴的模样。
  于是朝臣议论纷纷。
  燕家四子,三子有爵位,先帝遗诏也说了准蓟侯再择一子定世位,剩下的那一个嫡幼子想来就是世子了,蓟侯食邑万户有余,在不封国公的今日,万户侯便是勋贵顶点,况且蓟侯又加了国公衔,旁人称呼其便是蓟国公,虽然不能将国公之位传承下去,但满长安有几个能担任九卿的国公?
  如此之权势燕侯怎地还不高兴?
  思来想去,人们将目光放在了婚事上。
  莫不是,燕侯不满意这门婚事?碍于在大行皇帝榻前不得不应下?
  一旦有一个人有这种想法,立刻就一传十,十传百,结合早之前的流言蜚语,本来还想着八卦一下皇帝为何驾崩的如此之快的长安人民立刻就换了瓜吃。
  皇帝驾崩这种事哪比得上男女之情好八卦?一个不好还要被锦衣卫捉去问话。八卦一位侯爵可就一点压力没有,至于这位同时任着锦衣卫指挥使……嘿嘿,世祖皇帝有云:非议政,毋禁言。
  等朝廷反应过来的时候,长安里头的八卦已经满天飞了。
  就连大行皇帝临终时,亲眼见着皇帝赐婚,亲耳听见燕赵歌情真意切的承诺的几位朝臣们,也不禁疑惑了起来。正所谓空穴来风未必无因,难不成真的有什么隐情?
  其中又有数位朝臣推波助澜。有单纯看好戏的,捧着瓜和妻女吃得开心极了,也有早就盯上了兵部尚书之位却因为被抢而怀恨在心的,子承父过是常理,更有大批爱慕的长公主的勋贵子弟在各个书坊间七嘴八舌地添油加醋,将所有道听途说的消息都告诉说书先生,也不问真假,甚至于威胁人家必须添到评书里头,不然就如何如何。
  征西将军嫡长子,姓秦名峰者,便是其中权势最大的爱慕者。
  秦峰正在酒肆里和狐朋狗友们大吐苦水。这家酒肆背靠顺国公府,虽然家中没有重臣在朝,但借着世袭罔替的国公之位,子嗣里没有过于顽劣不堪的,嫡系又懂得做人,因此在长安里混得风生水起,许多勋贵子弟都喜欢光顾此家。
  “他燕赵歌——凭什么?!”秦峰喝得面色涨红,一个酒嗝接一个酒嗝地打,面前摆了七八个空了的酒坛子,底下还有摔碎了的。“明明——明明皇帝下诏传我如今,便是要许我公主,如何——如何却又嫁了他燕赵歌!”
  顺国公世子面上哭笑不得,心里却是腻歪至极。
  奉应承顺四国公府皆是皇室在外的耳目,从代宗皇帝至今,便一直负责为皇室传递消息,附带方便锦衣卫。也因为这个,四国公府子弟多善于察言观色,看人下菜,若不是秦峰是征西将军嫡长子,顺国公世子是绝对不会出面作陪的。
  他出面本来是觉得,秦峰身份不一般,说不定能打探到什么私密消息,结果这家伙却在这里大放厥词。
  “我——我为了公主,连、连世子之位都让给我弟弟了——!”
  顺国公世子对此嗤之以鼻,这哪里是让,爵位还有心甘情愿让出去的?不过是争不过自己的弟弟罢了,便顺水推舟借口谦让,养一个友爱弟弟的名声,来长安讨生活,你还敢肖想长公主?就你也配?
  顺国公世子不愿意出言,却有一同喝酒的纨绔子弟甲张嘴道:“不过是收买人心罢了,若是征西将军得了大功,陛下如何敢不许公主于你?”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