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出来。”小天师点头:“这里连名字都是杜氏。”
“怎么没有放在一号区?”独孤浩炎认为他们老杜家的祖宗会在一号区呢。
“一号区那里是个乱葬岗,我们拿出来做福利的,一些无子女的老人去世之后,就埋葬在那里。”杜伟刚道:“二号区是我们自家的祖坟,三号区是给亲戚朋友们预备的,四号区尚未开发。”
就是他们还有富余的地方。
几个人到了之后,七位工作人员,杜伟刚是一人给了一万块钱,权当奖金了,然后他们七个就喜笑颜开的将墓园交给了老板,自己回到这里住着的地方,也不用接待老板,更不用傻站着搞个什么欢迎仪式。
倒是杜伟刚,带了八个保镖。
倒不像是怕自己被什么人给绑架,而是带来的力工。
因为这八个保镖一人背了一把工兵铲,绝对是军用标准的那种。
一行人上了山,其实没走几步就到了,一个修建的很古意怏然的坟包出现了。
“挺讲究的啊!”小天师啧啧称其:“这才是一个坟墓该有的样子。”
“旁边一号区也有坟墓啊!”独孤浩炎指着这个:“感觉跟刚才的没什么两样。”
“当然不同了,刚才那是坟,这是坟墓。”小天师摇头晃脑:“坟既是底下下葬有棺椁,地上筑有土丘,其后人财力有限或者其他原因儿无法立碑作记,既称为坟。缺点就是随着时光推移,后人难找确出切位置,和坟墓朝向,导致坟茔丢失,则先人无法享子孙祭祀,此种情况皆称为冢或荒冢。”
“新葬之坟,即时立碑者可正式称为坟,但见有很多人,在棺椁上堆个圆土堆,再在前方立个石碑记其姓名和墓志铭等,虽功能齐全,但碑与土堆脱节,此种安坟法只能起子孙记念哀悼之用,但风水的作用大打折扣了。”小天师道:“正确的做法是要在棺椁上土堆,应和棺椁立向一致,即不是园形,也要有方向,前方刻字的碑下有基石,左右有撑鼓石,上有盖石,此四块石组合起来称为墓,加上碑石就称为立碑安墓,且后面陪土一定要护住碑石背面,勿使碑石背面暴露,若有暴露或脱节,则其后代恐有虚脱之灾,新旧坟墓碑齐全可称为莹,亦有资格称为阴宅!墓碑之立一定要往前一点,千万不可压在棺材上,否则不吉。”
“看来杜家的确是受到过高人指点啊!”不然不可能搞得这么麻烦,现在人有个墓地葬穴的就不错了。
哪还管什么墓碑石鼓的啊?
坟墓修饰的非常漂亮,但是再漂亮也没用,小天师算了一下时辰:“可以开始支起棚子了。”
“好,支棚子!”杜伟刚明显是早就打听过各种程序。
他带来的八个保镖,将一个超级大的帆布帐篷,支了起来,将整个坟墓都遮掩住了,最妙的是,这帐篷内里竟然有防光涂层,遮挡上之后,里头黑漆漆,自带的各种冷光探照灯,就亮了起来。
幸好这坟墓地方不大,这么一个帐篷支了起来之后,就都遮住了。
小天师又算了一下时辰:“可以开始了。”
八个壮小伙子,挥舞着兵工铲,就把这坟墓给刨了。
很快,坟墓上那层薄薄的水泥层就被掀开,然后是土层,土层挖过之后,就是石板的穹顶。
在石板被掀开后,就是墓室了,现代人下葬可没有古代人那么讲究,墓室里没有什么陪葬品的,四周空落落,就正中间放着一口非常精美的石头棺材。
这口石棺长约两米五左右,高度也在一米上下,样式非常讲究,可小天师却看认不清是什么材质打制的,但是石棺上的几个物件,却是吸引了小天师的目光。
那是七盏铜制的小油灯。
古代的灯盏,只有贵族和王室、皇室,才有精美的灯台,烛台。
一般人家用的灯盏,就是油灯盛油的浅盆,巴掌大小,内里很浅。
按照记载,一般的灯盏都是呈碗形,直径有二市寸大小,高一市寸,中间空处有一圆柱形置灯芯处。
这里有七个灯盏,其中四盏分别挂在了棺材的四个角上,另外的三盏则是摆在了棺材上,七盏合起来看,摆出了正是一副七星北斗图案,不过这些油灯却是早已熄灭掉了。
“这是七星灯续命吗?”独孤浩炎看到这样的布置,顿时就脱口而出:“还摆在棺材上?”
“你还知道七星灯续命?”小天师呵呵一乐:“长见识了啊?”
“这有什么,三国演义里不是有一个桥段很经典吗?诸葛亮在五丈原,摆了七星灯,给自己续命,结果被反骨仔的魏延给破坏了。”独孤浩炎道:“要是他能续命成功,那三国历史肯定会改写。”
“不错,诸葛亮伐魏,至六出祁山,心血日耗,自知不久,以后事嘱托诸将。姜维谓用祈寿之法,挽回天命。诸葛亮乃设七星灯,终日步罡踏斗以禳之。司马懿仰观星象,知诸葛亮不久人世,又不敢深信,使夏侯霸领兵探之。不料魏延误认劫寨,匆匆奔至帐中报信,将本命灯踏灭。诸葛亮掷剑叹曰:生死有命,不可挽也。姜维欲斩魏延,诸葛亮止之,乃告以:司马懿非劫寨,但探我生死耳。后诸葛亮嘱后事,死于军中。司马懿闻诸葛亮死,蜀军撤退,遂起兵追赶。姜维等以诸葛亮之木像推出,吓退司马懿,蜀军退回西川。”小天师道:“七星灯,又名”续命灯”、”招魂灯”,为上古道门法术,”招魂灯”自商周年代开始就一直流传下来,在历史上,七星灯为自己续命的有两人,一人失败,一人成功,这放在棺材上的,就不是续命用的,而是用来招魂的,我说的可对?杜老板?”
杜伟刚苦笑道:“您说的很对,这的确是招魂用的,可以保家祖肉身不腐,用于福泽后人。”
“这种逆天的手段,就算是七星续命都不可能,历史上就一个人成功了,他那么大的功德,也难免……,你们竟然还摆在棺材上,是想荣华富贵万万年啊?”小天师都要气疯了好么:“恐怕这七星灯你们一次都没有点燃过……哦,不,肯定是点燃了之后,才封的墓。”
“是,是点燃了之后才封的墓土。”杜伟刚立刻点头。
“不懂就不要随便给自己家祖坟里放东西,还放的七星灯!”小天师很想扒开他的脑袋看看,里头进水了没?
杜伟刚张口想反驳,却被小天师又一顿讽刺:“你以为你们老杜家是什么?皇帝家都不敢这么干,你们区区草民之家,就敢这么做,也不怕折了福寿,让你们老杜家断子绝孙,灰飞烟灭……!”
几乎是将所有恶毒的形容词都用上了,可见小天师是真的气狠了。
“不生气,不生气啊!”独孤浩炎一看这样不行啊。
杜伟刚被小天师训斥的跟三孙子似的,脸色一阵红一阵白,要不是小天师的身份特殊,他可能早就反驳了。
这会儿却只能乖乖听训。
“可要气死我了!”小天师拼命喘气:“见过蠢得,没见过这么蠢的,要不是我来了,这阵法再摆上二十年,他们老杜家就彻底玩完,别说什么生孩子了,不断子绝孙、彻底消失,我就砸了自己的招牌!”
这话说的杜伟刚吓了一跳:“大师,大师!这话是怎么说的?”
“怎么说的?”小天师恶狠狠地看着他:“你说,你们祖上是怎么回事?”
“这,这是祖上请高人给设计的,为的就是福泽后代,延绵子孙。”杜伟刚这会儿也不管什么个人隐私了,自家老祖宗那点事情都被他给翻了出来。
第243章 杜家的历史
杜家最早是以当铺起家的,杜家的祖上资料很少,估计也不是什么名门大家,能追踪到的资料只有高祖那一辈,那个时候还是大清朝呢,高祖是在一家当铺里当学徒,古代的学徒,是没有工资的,师父每年给做四身衣服两双鞋子,就不错了,但是供吃住。
一直到高祖都二十好几快三十岁了,才出徒,可以独立的负责当铺的一些工作,成了当铺的伙计。
又攒了几年钱,娶了一个宫里开恩,放出来的老宫女,那宫女二十多岁了,在古代就是剩女了。
清朝宫廷的规矩,宫女二十五岁放出去。
俩人都上了年纪,生孩子就成了重中之重,结果头一胎就生了个儿子,第二个孩子却怎么也怀不上了,这唯一的独子,就成了俩人的心头宝。
后来高祖成了掌柜的,挣得钱多了,眼界也开阔了,娶得媳妇儿因为比他眼界更开阔,俩人合计着,给人扛活不如自己做买卖。
但是那个时候,当铺都是有后台的,不是这家王府,就是那家公爵的,他们夫妻俩普通人一对,怎么可能打得开局面?
最后还是杜太太有办法,她是宫女出身,在宫里也伺候过几个贵人,不知道是怎么找的,反正七拐八弯的,跟某家王府扯上了关系,还去王府里给太福晋与福晋请安了。
回来后,俩人就辞了差事,另外买了个宅院居住,还买了个不大的铺子,做了当铺的生意。
等到儿子长大,可以读书识字,娶妻生子的时候,他们的生意不温不火,可胜在稳当。
等到儿子娶妻生子,接手了生意,二老就过起了享清福的养老日子,不过后来清廷没落,八国联军进了京城,他们家也损失不小,高祖更是因为护着自家的一个铺子,被洋人崩了一枪,妻子因为没了丈夫,郁郁寡欢而亡。
但是好歹留下了家业给儿子,儿子也生了三个孙子。
可那个年代,风云变幻,清朝结束了,民国起来了,当铺的生意因为世道不好,反而更红火了。
杜家的曾祖更是眼光独到,他竟然投资了那些进步青年们,得到了丰厚的回报,整个杜家当时在京城,那可是有一号的人家。
不管是谁,都要给杜家老爷子一个薄面。
后来的杜家三位少爷,也非常给力,纷纷出国留学,学成归来之后,更是将家里的买卖多样化,不只是典当,还连带着做南北货的买卖,甚至是军火,唯独不碰大烟。
可惜,那个年代太乱了,杜老爷子在一次帮派火拼中,坐车路过那里,不幸被波及,含恨而终。
三位少爷安葬了老爹,也分了家。
南北货的买卖给了二少爷,三少爷年轻又热血,竟然接手了军火的买卖,大少爷接手了家里的当铺。
当时的杜老夫人归大少爷奉养。
可是二少爷跟人走货,遇到了土匪抢劫,人虽然回来了,却是满身的血窟窿回来的,回来只见了母亲一面,就咽气了,杜老夫人受不了这个打击,也一病不起,最后也跟着儿子去了。
大少爷刚安葬好母亲跟弟弟,他的三弟就因为贩卖军火,被当时的军阀扣住了人跟货。
大少爷又是托人情,又是动用关系,好不容易,把他三弟给赎了出来,回来后,却发现三弟性格大变,还没等劝好这个唯一的弟弟,这弟弟就离家出走了,再也没有回来过。
曾祖在那个年代艰难的生存,还要照顾自家的生意,很不容易,娶了个媳妇儿,倒是生了孩子,可是三个女孩儿,一个儿子。
三个姑娘都被联姻了,日子过得勉勉强强,且那个年代动荡不安,到处都在打仗,时日一久,连音信都断了,后来也没再找过,儿子长大了之后,正赶上八年抗战,这个儿子是个有主意的,自己偷偷的跑去参军了,当时就把曾祖吓的要死,当兵打仗,哪儿有不死人的?他们老杜家可就这么一根独苗苗。
担惊受怕六七年,抗战胜利了,儿子回来了!
已经是一个军官的儿子,不仅长大了,沉稳了,还带了一个儿媳妇回来,儿媳妇怀里还抱着个大孙子。
有了这个大孙子,还要什么儿子?
曾祖高兴了,抱着大孙子笑的合不拢嘴。
可惜,曾祖也没有活多长时间,就因为当时的乱兵流匪,在一次出门收账的时候,被流弹击中。
就算是这样,临终的时候,都是笑着走的,因为他见到了孙子,知道老杜家后继有人。
只是当了军官的祖父其实并没有说实话。
他是去参军了不假,但是他也知道,老杜家就他一个男孩儿,要是他没了,父母怎么办?
热血过后,就是面对现实。
幸好他是有底气的,他的父亲叔叔们都是有留学经历的,从小他就会说一些外语,不算精通但是沟通没问题。
还会写字,工工整整的字迹,是他从小就练习出来的,于是,他就被分配去做文职工作,跟在大领导身边,虽然时常转移,但是危险还真没几次,也没有上前线战场的机会。
但是相应的,他的战功就没有多少,在解放后,不需要那么多军队了,一些老弱病残就要解甲归田,他趁机办了专业的手续,加上他也算是军中的老人儿了,很顺利的就从军队改为行政官员,专业到了政府内部,还担任了个很高的职位,成为了一个高官。
家里的生意都是妻子在打理,但是他从小也是耳濡目染,教育儿子的时候,也是抱着儿子在自家的当铺柜台上。
同时,因为担任高官之后,某些事情他也能接触到了,就认识了一些形形色色的人,其中不乏某些大师。
在一次闲聊的时候,他开玩笑的请一位大师给他推算,结果大师说他活不过六十岁,并且晚年凄惨。
而且还说老杜家以后会断子绝孙,烟消云散。
因为老杜家祖上三代,都是不得善终,这是厄运之兆。
当时就把喝了点酒的祖父给气着了,晚景凄凉也就算了,还断子绝孙?
这口气他要是咽下去才怪!
当兵那么多年,多少有点暴脾气,直接就将对方痛打了一顿,这还不算,又把人给丢进了监狱里去,一关就是十年。
可是就在关进去不久,十年浩劫开始了!
果然,家里被牵连了,当铺关门歇业,祖父也被拉出去批斗,祖母因为不堪受辱,自杀了。
父亲也成了黑五类的小崽子,而被人歧视。
两个叔叔一个姑姑,死在了那场浩劫里,只有父亲,活了下来。
在祖父住在牛棚里的时候,他想起了那个被他关在监狱里的大师,当时就决定,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去找到那个人,求他给老杜家再看看。
千万不能断子绝孙啊!
“然后你祖父就去找了那个大师,对不对?”
“是,平反之后,祖父回到了京城,他的家产和官职也都回来了,只是已经是挂个名头养老的职位,因为他的身体很不好了,为此,一些实质性质的工作,他也做不了,只能挂个名头养老,幸好,祖父的很多故旧也回来了,一起经历了那不堪回首的十年,他们的关系更好了,杜家也算是有了自己的关系网,但是他却给父亲补习一些知识,然后让他去参加了高考,考上了大学,读书三四年后,毕业了,被分配回了京城,又娶了祖父一位老友的女儿为妻,也就是我的母亲,祖父让母亲经营当铺,父亲则是专心仕途,而祖父,其实一回来就去了监狱,追查那位大师的消息,结果那个年代太乱了,很多资料都遗失了,那个人不在监狱里,去向成谜,不知所踪。”杜伟刚道:“可能是老天爷也垂怜我们杜家吧,我祖父后来真的找到了那个人,是在大街上遇到的,那个人当时穿的很体面,听说是做了个小买卖,祖父当场给他道歉,并且求他给我杜家看看,当时祖父也动了一点本身的权力,那人来京办事的,为了办事顺利,就给我们杜家看了风水,我祖父去世的时候,他还来主持了葬礼,但是他也说了,保我杜家三代富贵,我祖父,我父亲,和我。”
176/212 首页 上一页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