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0

总裁的传奇天师(玄幻灵异)——初吻江湖

时间:2020-09-25 11:25:51  作者:初吻江湖
  据说当年慈禧老佛爷的一品豆腐汤,还要用鱼翅吊汤增味呢。
  那才叫奢侈。
  他们这个就很简单了,用菜油老姜干辣椒爆锅后下的清水,酱油味噌和一点鱼露提味,下了新鲜的内酯豆腐,滚个开就捞出来,撒下一大把香菜叶子,就上桌了。
  但是小天师吃着很好啊,清清淡淡的正好冲散那股油腻味,他刚才吃了好几块红烧肉,软糯香甜,特别美味。
  是一种最正宗的味道!
  各种吃的都很普通,估计造价也不高,主要是厨师手艺好啊。
  本来小夏秘书还想在餐桌上说点什么,可是看到小天师只顾着埋头吃饭,独孤浩炎只顾照顾他吃饭,自己顺便也吃点,其他人都奉行“食不言寝不语”的规则,全都低头吃饭。
  可不是么,这都过了十二点了,最初的菜上来也就过了十分钟,刚才坐下没等说上两句话,凉菜就摆到眼前了。
  其实食堂那边早就准备好了,只要一声令下,顿时就能上菜,客人就能吃上饭。
  他们这里的食堂是不歇火的,六个班次,轮流来,不管多晚,食堂都有热乎的饭菜,想吃什么都能给现做。
  所以上菜特别快,早就安排的妥妥的了。
  小夏秘书连个开场白都没来得及说完,这边已经低头开始吃饭了。
  他张嘴想说点什么,可大家都低头吃饭,看到的要不就是大家的脑瓜顶儿,上头还有道家的发髻;要么就是正在吃东西鼓鼓的脸颊,尤其是小天师,像个小松鼠一样,吃的眼睛都放亮了。
  这个时候,他真的开不了峨口……而且他也饿了。
  他比任何人都饿,因为他吐过,不止一次。
  所以他也干脆,低头喝了半碗汤,吃了一个馒头,搭配一点小菜。
  先吃饱了再说吧!
  果然,用餐时间也就半个小时,就都吃饱喝足了。
  服务人员撤掉了残羹剩饭……其实也没剩下什么东西,这些都是世外高人,同时也都吃过一些苦,知道节约,节俭的他们基本上都是光盘,也就一点装饰冷盘剩下来了。
  不是胡萝卜雕的花,就是红心萝卜折叠成的牡丹,反正不吃也没什么浪费。
  而众人则是起身,去了外面的葡萄架子下头,那里有一个外摆的小会议棚,可以坐下所有人,一边品茶一边开会……当然,小夏秘书的意思是开会,但是独孤浩炎却道:“开会不去,聊天就去。”
  “那就聊天!”小夏秘书非常能屈能伸。
  这会吃饱喝足了,他又精神的能活蹦乱跳了。
  于是大家转移了阵地,去了外面,吹着小风,又有几位年轻的姑娘送来了四大壶的茉莉花茶给他们喝。
  小夏秘书作为东道,第一个给独孤浩炎和小天师倒茶:“来,尝尝我们老北平人爱喝的茉莉花茶。”
  这是老北平人的习惯,他们都爱茉莉花茶。
  而南方沿海地区多是红茶。
  广东的乌龙茶,武夷山的大红袍。
  湖北的黑茶……。
  在阴凉下,吃饱了之后还有一杯茉莉花茶可以喝,是一种享受。
  众人喝了茶,小夏秘书又活跃了气氛,这些人终于被他带的谈起了正事。
  张掌门就问小天师:“那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我们这些人就算是学艺不精,可也没道理都治不住啊?”
  其他人也是一脸的想知道个清楚明白的表情。
  不管佛道哪一家,他们在各个领域都是大师,多少都有点职业的傲气,这次全部铩羽而归,要说他们没点怨气是不可能的,心里多多少少都有那么点疙瘩在。
  急需解惑啊!
  “你们不知道?”小天师看了看他们:“没有一点门派之中,典籍的记载?”
  “没有。”众人纷纷摇头。
  “这么肯定?”小天师大吃一惊。
  “现在我们都把门派之中的典籍都输入了电脑里,不联网,但是这样很方便,可我们查遍了各自宗门道派的典籍,都没有这个彩釉四耳细陶罐的详细记载。”
  “是啊,我们都查过了,没有记载。”
  “或许有?”张掌门道:“只是我们可能在传承的过程当中,遗失了?”
  “你们还真……呵呵,现代化。”小天师呲了呲牙。
  “四耳陶罐并非什么常见的东西,一般都是双耳,谁会做四耳?双耳是为了提起来方便,这四耳算什么?谁也没长四只手啊?”小夏秘书听着他们的讨论,在一边插话,他对一些古董啊,文物什么的都略微了解一些,因为他的祖父曾经在博物馆里工作,他小的时候就是在博物馆办公室外面的小房间里写家庭作业的,写完作业就趴在博物馆工作间的玻璃上,看里头的工作人员修补文物。
  可以说,他来接手主持这个工作,是上面考察了好几个人才拍板定下他的,因为他的“阅历”丰富啊。
  从小就耳濡目染么!
  “错了,有长四只手的。”小天师却否定了小夏秘书的说法。
  “啊?”小夏秘书张大嘴巴瞪大眼:“您这是看我不顺眼吗?”
  谁长了四只手啊?
  小偷也才“三只手”而已啊?
  “没,其实您顺眼的很。”小天师乐了:“我说的长了四只手,可没说对方是人。”
  “鬼也没长四只手吧?”小夏秘书还挺有迷信色彩,他还知道鬼。
  “鬼也是人变得啊!”小天师道:“我说的根本不是人。”
  “不是人?”其他人也没想到小天师会这么说。
  “如果我没有看错的话,那是妖骨。”小天师道:“是妖的骨灰罐。”众人张大了嘴巴。
  “你们叫彩釉四耳细陶罐,但是在道门内,这叫四方轮回妖骨罐。”小天师告诉他们:“这是我们离得远了,又吃过了饭,才跟你们说的,算你们运气好,直接降落在了这里,才压制住了那东西。”
  众人不自觉的闭紧了嘴巴,乖乖坐着,看小天师给他们讲那东西的来历。
  “人有六道轮回,妖只有四方轮回。”小天师道:“《左传》曰:”人之所忌,其气焰以取之,妖由人兴也。人无衅焉,妖不自作。人弃常则妖兴,故有妖。”故《崆峒问答》曰:”人之假造为妖,物之性灵为精,人魂不散为鬼。天地乖气,忽有非常为怪,神灵不正为邪,人心癫迷为魔,偏向异端为外道。”又曰:”妖则去其人。”其意在于妖是由人造或者人化成的,而是我们说畜生植物是成精,而怪指的是异物。人一旦失去伦常,那么妖就出现形成了。所以在改朝换代的动乱时期,便有各种妖魔鬼怪精灵出现。”
 
 
第262章 是一只怪哉
  “您是说,那不是什么普通的细陶罐,那是一只妖的骨灰罐?”小夏秘书觉得自己的见识有些不够用了。
  “不然你以为呢?”小天师似笑非笑的看着他:“这么多道门名宿,会对一个鬼没辙?就算是鬼王,他们只要想,也能灭个百八十的。”
  这话说的张掌门那些人都含蓄的点头,微笑不语。
  如果是鬼神的他们倒是能料理,妖怪也可以,可是这明显一看就不是普通的妖怪啊。
  “这是个什么妖怪啊?”果然,小夏秘书继续追问:“这么多大师都对它束手无策?”
  “是一只怪哉。”
  “怪哉?”这是个什么东西?
  “《汉书易传》上记载,汉武帝幸甘泉,驰道中有虫,赤色,头、牙、齿、耳、鼻尽具,观者莫识。帝乃使东方朔视之,还对曰:”此虫名怪哉,昔时拘系无辜,众庶愁怨,咸仰首叹曰:怪哉怪哉。盖感动上天,愤所生也,故名怪哉。此地必秦之狱处。”即按地图,信如其言。上又曰:”何以去虫?”朔曰:”凡忧者,得酒而解,以酒灌之当消。”于是使人取虫置酒中,须臾糜散。”小天师说的文雅,有些人却听得一头雾水,因为不是谁,都能搞懂文言文的。
  于是,小天师只好用白话文解释了一下:汉武帝到甘泉去,在行走的路上遇上一条虫子,红色,脑袋上牙齿耳朵鼻子全都有,看到的人没有能认识的。
  于是,好奇的汉武帝派东方朔去察看。
  东方朔回来后禀告说:“此虫名叫怪哉。从前经常捕捉无辜百姓,人们都很忧愁怨恨,仰首叹息道:”怪哉怪哉!”大概是感动了上天,由这怨愤之气凝聚而生成的,所以起名叫怪哉。此地一定是秦朝当年的监狱旧址。”
  因为只有怨愤之气厚重的地方,才会有这样的东西诞生。
  于是立即查找地图,果然如东方朔所说,此地乃是一处秦朝的监狱旧址。
  汉武帝又问:“怎么可以去掉此虫?”东方朔道:“凡是忧愁的人,喝了酒就解除了,因而用酒浸泡它即可消灭。”于是汉武帝派人将虫子捉来放在酒中,不一会就化解分散了。
  听到这里,小夏秘书皱眉:“那我们就撒酒?”
  “这个故事我们倒是也有听说过,只是后来人们认为当时应该是某些不太干净的寄生虫,用酒液浸泡过后,自然就淹死了,醉死了,或者含有酒精的东西,本身就具有消毒杀菌的作用。”
  “是啊,虽然说古代的酒液酒精含量不多,但是也有酒精含量的,再说那个时候什么都是纯天然,也不会有什么病变的细菌,哪像现在,什么样的奇形怪病都有。”
  “是啊,是啊!”
  “是,如果一直是这样的话,当然没有任何遗患,可是,天地间第一只怪哉,终究是不同的,秉持人的怨愤之气而生,又是在黑暗之地修炼千年,自然成妖。”
  “千年……。”
  “对于人类来说,千年太长久了,但是对于动植物而言,活过千年,自然成妖。”小天师道:“这样的污秽之物成妖,肯定是要引起一阵疫情的,因为它本身就不是什么好东西,一旦成妖出世,必有瘟疫横行。”
  “这……?”众人都有些惊诧。
  “史记·后汉书之中的肃宗孝章帝纪,十八年八月壬子,即皇帝位,年十九。尊皇后曰皇太后。壬戌,葬孝明皇帝于显节陵。是岁,年疫。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其以见谷赈给贫人。”小天师竟然能背出来这一段:“你们想一想,京师重地,竟然突发瘟疫,还累及周围三州大旱,又是免租又是放赈,我觉得应该是那个时候的龙虎山弄死了这只妖,将它封印在了细陶罐里,只是我有一点不太明白。”小天师想了想,道:“如果想要处理掉妖骨灰的话,找个地方埋了不好吗?”
  “或者撒在大海里?”独孤浩炎觉得洒在海里最好,免得污染坟地周围的环境。
  “大海属阴啊,何况这妖的妖身死了,可魂魄应该还在,把它封印起来,让时间慢慢的削弱它的妖魂,使其自然散去,过个千八百年的也该消停了,如果这个东西一直放在供奉的祭坛上的话,更是连戾气都不会留下,直接就是个空的陶罐而已。”小天师道:“应该是有一些记载流传下来的,可能是遗失了吧?”
  中华大地,几经劫难,多少传承消失不见?多少文献记载又毁于战火?
  他们查不到,不代表就没有记载流传下来。
  “那要怎么办?”其他人大概猜到了一点,这东西貌似很棘手啊。
  “凉拌呗,我还要设坛祭祀一下,看看是个什么情况?”小天师叹了口气:“我只能猜测,却不能肯定,还要确认一下才行。”
  “那晚上就能弄好吗?”小夏秘书在意的是时间。
  “晚上?”独孤浩炎却乐了:“你知道开坛祭奠要准备什么东西吗?首先就要选择一个黄道吉日懂吗?然后是吉时,准备的三牲供品,还分大三牲小三牲,甚至是连焚的香,祭祀的青词,都需要一一过目。”
  独孤浩炎也是帮着小天师摆过祭坛,甚至是大祭的人。
  上次他们在问道斋里祈福,小天师愣是头三天就开始吃素,沐浴,跟他睡一张床却不许他滚床单。
  然后祭祀祈福当天,更是十二个小时没吃东西,只喝一点点清水润嗓子。
  说来也是奇怪,那天点燃的是特别粗的高香,燃烧了整整十二个小时,那香烟淡淡的青色,盘旋而上,在问道斋上空盘旋不去,一直到第二天才消失。
  小天师也累得够呛。
  这种祭祀很消耗心神。
  一般的时候,独孤浩炎是不许他起坛的,不管起坛干什么。
  甚至一些人要求祈福啊,独孤浩炎都是能推就推,不能推掉就只给祈福一个小时,最多不能超过三个小时。
  而且他还要跟着。
  小夏秘书不知道这里的事情,他一直觉得祈福很容易啊,祭坛什么的设置也很讲究,其他的就不了解了。
  “这么麻烦的吗?可是我看别人主持过孔祭,也没这么麻烦啊?”小夏秘书有点不相信。
  因为孔祭的流程就七步而已。
  第一步的典礼开始;第二就开始奏乐,各界代表敬香、献五谷;第三步行礼(三鞠躬,也有跪拜磕头的);第四步诵《祭孔子文》;第五步就是朗诵《论语》章句;第六步唱《大同颂》;最后就是礼成,完事。
  其间有祭祀舞蹈,据说是传承自春秋战国时期,祭祀孔子的舞蹈,几千年来没有一点变化。
  可以说是华夏最古老的舞蹈了。
  “那是祭祀至圣先师,都形成规模了,而且他们操心的是祭文写得如何,因为这很考验文字功底啊。”独孤浩炎道:“但是你现在遇到的事情,跟那些不一样。”
  小夏秘书顿时就卡壳了。
  小天师已经不去管他了,因为张掌门他们还在打电话回去给自己的师门晚辈,让他们再查一查资料。
  尤其是张掌门,龙虎山是天师道的祖廷所在地啊,怎么能屈居人后?赶紧的将所有的典籍都找一遍。
  “不要指望电脑,去翻看那些封存起来的典籍!”张掌门对着电话嗷嗷的叫唤:“都给我睁大眼睛好好的看,难得我允许你们这群人进藏书阁。”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