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山祖廷上有一个单独的山峰,笔直似的,就叫“碧峰”,其实应该叫“笔峰”才对,只是取了个谐音,因为那里常年青山如翠,不见枯黄。
这碧峰上有藏书阁,龙虎山天师道的各种典籍,以前是全都有的,但是经过多年动乱之后,已经有些遗失了。
后来政府将那里定位为道教圣地,又大力开发旅游资源,还有就是天师道不能面世的地盘,全部被划为保护区。
其中就包括碧峰在内,而张掌门为了宗门典籍的安全,特意将藏书阁设在了碧峰山,那里只有一条山路可以上下,除非是直升机飞过去!
平时都是关闭的,那山上只有五位年轻的道长在看守,一共有十五个人,每五个人一组,一个月一轮换。
那里山顶修建的其实不错,有自来水有下水道更有新建起来的藏书阁,还有宿舍可以洗澡做饭等等,就是比较封闭,一进去就一个月。
山里头有自动发电机,但是没网络。
也不能看电视什么的,只能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特别原生态的那种环境。
他这般交代过后,才放下电话,小天师就劝他:“你也别逼他们了,万一真的不在你这里,多不好。”
“我这也是着急。”张掌门叹了口气:“自从前几年宝岛那位去世之后,他也没留下个血脉,剩下的三个都是他弟弟的孩子,他的侄子。学到多少不知道,可却没一个专精的,要不是他们捣乱,其实我们早就能将那东西迎回来了,那东西的外壳就是他们打碎的,可不是我们。”
说起来他就一肚子的怨气:“还有那个姓谭的,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其他人还挺纳闷:“这话是怎么说的?”
“还能怎么说?这是龙虎山的一件憾事。”张掌门不想提,但是小天师却替他说了出来:“你们知道张恩福么?”
“这?”茅山派现任掌门青天道长想了一下:“可是当年龙虎山上的第六十三代传人?”
“是他。”小天师道:“当年蒋某人败退宝岛,在撤退前夕,他掳走了好多人,第一批被掳走的人至关重要,其中就包括了张恩福。”
这个张恩福啊,据说是幼读四书五经,诵习道教经典,并习道教之斋醮、符箓。
在一九二零年的时候,就已经“嗣掌天师道之玉印、法剑”了,道教界按传统习俗称之为第六十三代天师,住江西贵溪上清镇祖传之“嗣汉天师府”,在名义上为当时天师道之掌门。
据说还曾在上海、苏州一带开展道教教务活动,只是在抗战期间退隐于龙虎山。
后来光复后,他又在上海提出倡议,成立民间道教协会,标榜以“宗教为重,团结为重”,提出先产生地方性道教会,然后再组织全国性道教会的方案。
在当时很是轰动,他也的确是搞得有声有色,去哪儿都受到欢迎和爱戴。
提出开展“讲经、道学研究、报刊、图书、道书、救济、农林、科仪”等八个方面的复兴计划。
但是因当时战争又起来了,社会形势动荡,无法实行。
计划被搁浅,但是他的名气还是很大的。
第263章 那些旧往事
不过当时还有一个姓李的跟他一样是道教内的名人,俩人因为一些意见不合,起了争强好胜的心思,他的那些为国为民的计划最后也没能实现。
而且后来因为他太有名气了,也有可能是他的手段太过神奇,在第一批被掳走的人里头,就有他,还有他的长子,以及弟弟全家。
走的时候,他只带了一口箱子,携带长子张玉贤和祖传“玉印”及“法剑”一口。
至宝岛后,最初是隐居于北市龙峒觉修宫,继续规划教务。
后来宝岛建立了道教协会,邀请他出任了理事长。
又设立“嗣汉天师府”驻宝岛办公处,开展教务,传授法箓。
可能是因为他始终不表态的关系,宝岛方面最初对他实行的是软禁监视,其实那个特殊的时期,那些被强行带去宝岛的人物,哪个没有被软禁过?监视都是客气的了。
“唉,据说当年那人败退到宝岛的时候,带走了三个人,整个世界都说,这三个人是无价之宝。”崂山派掌门人黄立道长张口道:“他们分别是孔子第七十七代孙、袭封三十一代衍圣公的孔德成;天师道第六十三代天师张恩福;喇嘛教第七世活佛章嘉七世。”
“是啊,孔子第七十七代嫡系孙子孔德成出生于一九二零年,孔德成出生前,其父,也就是第三十代衍圣公孔令贻的妻妾所诞之子不是早夭就是无所出。他们乃是圣人后裔,风水上来说绝对没问题,不过是时辰未到而已,不过后来到底还是怀上了。据说孔德成的母亲临盆的当天,当时的北洋军为防有人偷换婴儿或出现意外,将产房团团包围了起来,孔府四周更是五步一哨十步一岗,甚至北洋政府派出了一名将军前来坐镇,如此大的动作世所罕见。”
“这三个人分别代表着近代华夏儒教、道教和佛教的精神支柱,也代表了当时儒道佛的顶层修为水平,儒道佛三家是华夏自古以来的经典文化底蕴传承者,那个人带走此三人,其目的不言自明。”到底是小夏秘书,马上就听明白这里头的引申含义了:“好险恶的用心啊!”
“其实他们也……并非自愿吧。”独孤浩炎对于这些事情知道的不多,因为东北那边也没什么人跟着那位去宝岛。
两个地方相隔太远了。
“谁能愿意呢?”张道长叹了口气:“被迫去了宝岛的那位,至死都想回来看一眼,可惜,他能出席什么国外的道教聚会,却无法回到天师道祖廷宗坛看一眼,当年他被掳去的时候,那些人让他带走天师道大印,他没办法,被押着回到家,却不顾生死,到底没有听信他们的话,拿天师道的信物,而是带了自己的一方法印与一口法剑,一个当时被搜刮出来的典籍,也就是那个小箱子,带着长子就被押去了飞机场。”
“他带走的只是他的个人私印,代表他是这一代的天师掌门,而非那方传承自汉时的宝印,估计到了宝岛就被人发现了,才对他们父子俩严密监视,而跟着他去宝岛的还有他二弟一家子,他们一家子倒是过得挺自由。”张掌门垂头丧气的道:“他家里的妻子带着女儿和小儿子,躲在了隔壁的邻居家里,这才没有被人一锅端了,可是从此之后,再也没有见过面,这个家算是散了!”
而且迄今为止,他们张家在宝岛的那一支,也没有一个人回来过。
“他们不是不想回来,恐怕是回不来。”小天师道:“当时走的时候那么匆忙,其实已经做好了必死的准备,那人的长子已经去世很多年了,没有留下什么子嗣,倒是有三个侄子,其中一个还是小学教师呢,结果他一死,也没个继承人,我们这边的他亲生儿子还过不去,三个堂侄子却争了起来,你说一个小学教师做什么天师啊?三个人闹腾的连我们都有所耳闻了。”
“不对啊?”小夏秘书皱眉:“当年他被押着上了飞机,那些人就任由他随便拿一个玉印充数?”
不知道检查一下的么?
“当时押他们上飞机的都是一些粗人,大字不识一个,就算是给他们检查,他们也未必能认识汉隶书跟唐隶书的区别。”张掌门道:“何况,那阳平治都功印,我们保存的有多严密吗?别说当时他们一个排的兵力,当年小鬼子两个连队都葬送在了龙虎山下的第一道防线上,当时那群阴阳师是第一个完蛋的!”张掌门道:“何况我天师祖廷,除却那一方神印之外,还有三五斩邪雌雄剑在手,谁来都叫他有来无回。”
当时的中华大地眼看着就要见到光明了,但是在黎明前的黑暗战斗打响之后,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他们天师道不得不防。
“或许是因为如此吧,他的长子早逝,他走的时候,身边只有三个堂侄子在,唉!他当时走的时候,其实带走了一些典籍的,而到了宝岛上,他虽然也说开门收徒,可却没有一个人继承了他的衣钵,反倒是三个堂侄子为了这天师的名分,人脑袋都快打出狗脑袋了。”这本是龙虎山天师道的一处伤疤。
那个时候,那么乱的情况下,谁知道会出现这种事情?
当代掌门人及其长子被人押上了飞机掳走,宝岛一待就是这么多年。
“这是我张氏家族的旧伤疤啊!”张掌门眼睛都红了:“他带走的的确是门中典籍,还是两套古籍,至于是什么,我父亲一直没说,但是他每次往南看,都会叹气。”
张掌门的父亲,跟那位也是亲兄弟。
他父亲是因为出门给人打醮去了,这才逃过一劫。
不然也跟大哥二哥一样,被人押上飞机了。
后来他就接任了天师道的掌门,但是到底是隔了一层,他父亲的术法就不如大伯,他接任之后,也不太顺利,现在看到小天师,才看到了希望。
“还有这样的事情?怪不得你的道术不如小天师,小天师却不生气呢!”小夏秘书恍然大悟,这算是陈年往事了。
现在说起来自然是平静了很多,可是在当年,估计是撕心裂肺吧?
就算现在说起来,还会眼睛泛红。
“算了,不谈那个了,这东西您要怎么处理?”小夏秘书立刻转移话题:“我们都听你的吩咐。”
“听我的吩咐就好,让人去问问,哪儿有裹尸布卖?”小天师要的第一个东西,就让小夏秘书皱眉了:“裹尸布?”
“对啊!”小天师点头:“集齐七个人的就行。”
“可是……用陀螺经被不是更好吗?”小夏秘书道:“裹尸布这种东西太丧气了吧?”
“你觉得,汉朝那个时候,佛教有什么用?谁知道佛教?”小天师皱眉看着他:“陀螺经被是很好,但是陀螺经被是干什么的?你知道吗?”
他大概是觉得小天师是在考验他,张口就来:“”陀罗经被”又名”往生被”,亦称”陀罗尼衾”,上面有多种由梵文(或藏文)书写的诸佛菩萨真言密咒及诸佛菩萨、金刚力士的功德名号,此经被在清朝是奉旨使用的,没有皇帝旨意,任何人不能使用。”
“你也说了,没有皇帝的旨意不能使用。”小天师却道:“但是在明朝,文献仍不见记载皇家使用陀罗经被。明十三陵中的定陵发掘出土随葬品十分丰富,据《定陵》的记载,第四十三页,第五章 出土器物说明,在定陵出土的大量随葬品中,品种繁多的纺织品和服饰,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各种袍料、匹料和服饰共六百四十四件,主要是丝织品,个别衣物为棉毛织品。还出了许多皇帝皇后的被褥。其中竟然一件陀罗经被也没有。这主要是,明朝没有皇家使用陀罗经被的制度。我们这个文物,起码也是汉朝的吧?你用陀螺经被,你觉得能有效果吗?”
说的小夏秘书脸都红了:“我这还真没想那么多。”
“我明白你的心思,你想用上好一点的东西,但是好东西不一定有用,破烂货反而更适合。”小天师道:“我只要一般的裹尸布就行,那东西死气太盛,那个姓谭的只是好命,略微靠近了一点就趴下了,剩下的我不知道在宝岛都经历了什么,但是现在我只能按照我的方法来处理它。”
“好,好。”这回,小夏秘书不吭声了。
但是小天师要的东西都挺另类:裹尸布七个;汉代铜镜一面;并且要独孤浩炎想办法,给他快递一下,他的那两根黄金子孙钉,嗯,来自周天子康王那古墓里的宝贝。
另外,还要二十只小鸡仔儿,小公鸡崽儿,出生不超过七天的那种。
黑琥珀也要一斤。
“黑琥珀?”独孤浩炎听完这个名字都愣了一下:“是什么?”
第二个好奇的就是小夏秘书,他也头一次听说黑琥珀这个东西:“是什么东西?”
“一般都是多角形不规则的块状物,少数呈滴乳状,大小不一。表面棕色至乌黑色,略有光泽,若将表面黑色部分除去,则呈透明或半透明玻璃样体。质坚硬,不易碎。气无,味淡,嚼之坚硬无沙感。以色红、明亮、块整齐、质松脆、易碎者为佳。块碎小、质较硬、色暗棕者为次。”小天师解释了一下:“去找一下,这个东西不可或缺,我要上佳的黑琥珀。”
“可我们不认识啊?”小夏秘书蒙圈了。
“我带你的人去找。”张掌门旁边坐着的一位道长站了起来:“我见过黑琥珀。”
第264章 镜子的传说
有人站出来乐意帮忙当然好了,不然他们这些“凡夫俗子”们知道什么啊?
小天师要的各种东西都很稀奇古怪。
而且他不止要人去找,还要独孤浩炎找人去问道斋拿。
“估计进去的人就出不来了,因为孙瘸子他们一家正在自我隔离呢。”独孤浩炎道:“我让祖父看看家里谁有时间,去拿,空运的话,走加急件。”
“不用!”小夏秘书道:“我专门派人去,比邮件快多了。”
“那好。”小天师给他开了个单子:“交给我的门卫,他知道东西在哪儿,可以拿过来。”
这次来,他们主要是奔着丧葬来的,他带的东西没那么多。
而且这次处理的“怪哉”他也不敢马虎。
第一次遇到大妖……的骨灰罐,他必须严阵以待。
不过这里是哪儿啊?全国最顶尖的部门都在这里了,办事效率不是一般的快。
小天师下午聊过天之后,被独孤浩炎揪着去午睡,这一大早起来,就没消停,中午雷打不动的午觉都错过了。
所以必须去休息一下。
可是小天师下午醒过来之后,却发现他要的东西都送到了,稍微大件的都在外面,小件的都在他卧室外面的客厅桌子上,摆了满满一桌子。
不少人都在外面的葡萄架子下喝茶,却没人出声,周围非常安静,怪不得他睡得那么香呢。
“起来了?”独孤浩炎在客厅坐着,刚才他也午睡了一下,不过他醒得快,小天师睡得多一点,睡了两个多小时才醒,以往如果正常点儿午睡的话,最多一个半小时就该叫醒他了。
191/212 首页 上一页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