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0

总裁的传奇天师(玄幻灵异)——初吻江湖

时间:2020-09-25 11:25:51  作者:初吻江湖
  “应该是一把剑。”独孤浩炎看了半天这长方形的祭坛,猜测道:“周朝时期的武器,没有那么多样化,士兵么,也就是长戈、长矛那样吧?作为贵族,或者是天子,才有可能用剑。”
  “好像是这个意思!”王一水教授如同醍醐灌顶一般,摇头晃脑的道:“剑创始自轩辕黄帝时代。据《广黄帝本行纪》云”帝采首山之铜铸剑,以天文古字铭之”;又据管子地数篇云:”昔葛天卢之山发而出金,蚩尤受而制之,以为剑铠”。以上两说,似黄帝与蚩尤,均己制剑为兵。他们都比周朝要早上很多。自黄帝至东周,大多以铜铸剑,剑质颇佳,炼制技术亦逐渐进步。”
  “不错,剑,古之圣品也,至尊至贵,人神咸崇。乃短兵之祖,近搏之器,以道艺精深,遂入玄传奇。实则因其携之轻便,佩之神采,用之迅捷,故历朝王公帝侯,文士侠客,商贾庶民,莫不以持之为荣。剑与艺,自古常纵横沙场,称霸武林,立身立国,行仁仗义,故流传至今,仍为世人喜爱,亦以其光荣历史,深植人心,斯可历传不衰。”小天师同样摇头晃脑的跟王一水教授说道:“故而这里的长方形,的确是类似剑的形状。”
  这也说得通,为什么是这个形状的祭坛了。
  “这个可以列为一个猜想,因为在商代开始有制剑的史料记载,一般呈柳叶或锐三角形,最初都是铜制的剑,当时通常是作为长兵器之下的辅助武器,并不作为单一兵器存在。”
  众人议论了好一阵子,才继续考古工作,而他们刚才议论的那些东西,都被记了下来,此时此刻,不止五个人,又进来了五个人,开始忙起来,因为是地下,空气流通不便,所以他们一次也只能进来这些,其他的人都要在地面上工作,而那些人的工作就是整理文物,只是目前还没有任何文物出土。
  “祭坛的形状有了一定的猜想,那高度呢?”负责测量的一个年轻人,非常具有研究精神的道:“这个高度也不是很高啊?”
  小天师闲着无聊,上前比划了一下,乐了:“还记不记得,《庄子·天下》说的话?”小天师问他们:“那就是答案。”
  “什么答案?”王一水教授皱眉:“《庄子·天下》里的话可多了。”
  “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小天师道:“周朝是推翻了商朝之后,才得了江山的,最开始,也是承袭了商代的一些东西,例如尺寸。在商代,一尺是今天的十六点九五厘米,按这一尺的度,人高约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称。所以这里的台子,一共高十六点九五厘米。”
  “果然是,果然是十六点九五厘米!”那边,陈长庚他们已经测量完毕,台子的确是十六点九五厘米。
  而这些人将祭坛的灰尘和泥巴清理了一下,结果就在里头发现了骷髅头。
  且很多的骷髅头,这些骷髅头都已经泛红了。
  “后来周朝更新了长度,改成了二十三点一厘米,这个尺度,一直用到了秦汉时期。”小天师道:“所以,这里的台子高十六点九五厘米,算上这些骷髅,应该就是二十三点一厘米。”
  这么算的话,那骷髅头就是六点一五厘米。
  “哇塞!”其中一个人惊讶:“黄金比例也就是六点一八而已。”
  因为那是世界上定义的头颅的标准长度。
  也可以说是黄金长度。
  “所以,祭坛在当时是高一尺的,然后上头砌的是这些东西?”王一水教授刷刷的记在了他的笔记本上:“长见识了,长见识了,还有这种说法啊。”
  “这是人的颅骨啊!俗称人头骨。”小天师摸了一下那都有些发黄了的骷髅头:“可怜。”
  “可怜什么?这可是三千年前的骷髅头。”陈长庚立刻就掏出一些装备,开始勘测这些骷髅头:“人的颅骨由二十三块骨头组成,能支持和保护脑等重要器官。除下颌骨和舌骨外,各骨之间都借缝或软骨相连,属不活动的连结。颅骨可分为脑颅骨和面颅骨,前者围成颅腔,后者构成眼眶、鼻腔和口腔的骨性支架,脑颅骨共有八块之多;包括前部一块额骨,后方一块枕骨,上方两块顶骨,两侧各有一块颞骨,颅底前部中央的一块筛骨和颅底中部的一块蝶骨。面颅由十五块骨头组成:口腔上方,左右各有一块上颌骨,上内侧有一对鼻骨,后方有一对泪骨,外上方有一对高起的颧骨,后方接一对腭骨。内侧有一对伸入鼻腔的下鼻甲骨,鼻腔正中的骨板是犁骨。下颌骨是构成关节而能活动的颅骨。另外,还有游离的骨块即舌骨。好完整啊!这些骷髅,竟然完整地保存了全部,太不可思议了!三千年前的……不对啊?这些骷髅的牙齿……怎么都是犬齿的样子?”
  不止是保存完整,除了血肉之外,哪怕是细小的舌骨,都存在。
  可是,只有骨头,没有血肉,更没有头发。
  要知道,头发是多少年都不烂的东西啊!
  小天师低头看了一眼,皱眉:“这些应该是同一个种族。”
  “种族?”众人惊讶于小天师的用词。
  “种族”这个词儿,是生物学概念词。
  种族又称做人种,是在体质形态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
  像是目前,全世界的人都被划分为四大人种:东亚人种(黄种人)、高加索人种(白种人)、尼格罗人种(黑种人)、澳洲人种(棕种人)。
  也就是说,这个词是生物学上用来定义在体质形态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
  “你们慢慢倒腾吧,这里应该有上万个骷髅头。”小天是告诉他们:“他们估计都是长着犬牙的那种,嗯,一对小虎牙,应该是一样的,一万人,都是这样才对。”
  “一万人?”王一水教授吓了一跳:“这么多人都?都?”
  “是,这么多人都被献祭了。”小天师告诉他们:“我猜想,这些人应该是俘虏,一整个部族的俘虏才对,不然不会有统一的小虎牙,这是一个特征啊。”
  “不错,古代人是不会杀自己的人民陪葬的,因为古代人口太少了,谁会主动削弱自己的实力呢?除非是奴隶,而奴隶的来源,除了进献过来的,就是战俘了,战败之后,士兵被贬为奴隶。”独孤浩炎道:“除了奴隶就是囚犯,因为都是要死的人,用来搭建陵寝,最合适了。”
  “杀了一万个战俘在祭坛上,这是要祭祀啊还是杀人啊?”陈长庚想不明白:“而且还是战俘?不怕怨气冲天啊?”
  “应该是不怕的,这可是长剑形状的祭坛,这些人都是他的手下俘虏,在剑上,谁敢作祟?”独孤浩炎道:“所以这些家伙的脑袋留在这里,只能是胆战心惊的给人看门了。”
 
 
第122章 学术讨论下
  因为所有的骷髅头眼睛的朝向,都是入口处,而不是往里看。
  虽然的确是很多骷髅,但是他们只清理了一条通道出来,其他的骷髅竟然没有清理,给小天师的理由是:“留一些给大家看,证明这祭坛是如何缔造的,这种情况太少见了,话说,古代的人也不是都野蛮的,为什么杀了这么多俘虏?”
  很让人费解的一个举动,都贬为奴隶不好吗?
  好歹也是一万个劳动力啊。
  有这一万多人,干点什么不好?哪怕是修桥铺路干体力活都成啊?
  全都给宰了。
  祭坛解决了,没问题了,就该进入墓道了。
  众人不敢轻易涉足,眼巴巴的看着小天师。
  “好吧,我给你们探个路。”小天师一看他们这样,就心软了。
  “凭什么?”独孤浩炎不乐意了:“凭什么要你去探路啊?”
  “我去吧,那个,给我一点护身符行不行?”陈长庚倒是有勇气,想要第一个去趟路,但是想求一点护身符,安安心。
  “不用护身符。”独孤浩炎白了他们一眼:“一个个考古都把脑袋考生锈了吧?”
  考古的一群人低头,他们都是一些书呆子,考古考的的确是跟现代有些脱节。
  因为考古一般都是在深山老林里,一呆就是半年多,有的时候,过年都在考古现场。
  而且他们接触的也不是什么时尚的东西,都是成百上千年的玩意儿,有的时候,哪怕是一个陶罐,都有可能是几百上千年的文物。
  他们谈论的话题内容,永远都是那么的有“时代感”,没办法,什么七零后啊八零后的都太小儿科了,他们谈论的都是各个朝代的情况,这种满地骷髅头的现象,又不是第一次见了,当然,这次多了一点。
  独孤浩炎直接从自己的背包里掏出来好几个圆咕隆的东西,直接抽出来一个薄薄的绝缘片,然后一撒手,这几个圆咕隆咚的东西就直接滚了进去。
  那几个小东西进去之后,立刻闪现出耀眼的光芒,将整个墓道照的宛如白昼一般。
  并且这几个发亮的东西,还滚过了墓道,发现墓道里没有任何机关设置,除了落下来的灰尘之外,没别的东西,非常的平坦。
  “这是高科技啊!”
  “我听说过这样的东西,叫什么甬道金属照明重力探测器,一个就好几千块,但是只能用一次。”有人认出了独孤浩炎拿出来的东西:“太贵了,我们一般用不起。”
  考古听着好像很神秘,但是实际上就是挖坟掘墓,还有就是一般的考古都是纯粹的学术考古,有价值的东西也只是针对考古界而言。
  对外界来说,学术价值很难衡量。
  所以投入也会有限,他们在没有证明这座古墓的学术价值和各种价值之前,是不会有很多资金投入进来的,因为国家的钱也是有数的。
  他们用不起这样的装备。
  “里头没有任何防盗设施吗?”一个很年轻的男同学道:“我以为会有机关什么的,防盗的机关,像秦始皇陵那种。”
  “他们不用什么机关,因为再精巧的机关,也有报废生锈的一天。”小天师道:“就算是流沙墓,那沙子也有万分之一的可能结块,流动不了,驱动会受到阻碍,所以秦始皇陵主墓室外围用的机关,其动力就是金沙,沙子有可能结块,金沙却不必担心,那才叫固若金汤。”
  “可是,这里为什么不用金沙制作防盗机关?”
  “第一,那个时期,八成没有那么多金沙,来启动着陵墓里设置的机关,毕竟这么大的陵寝,机关肯定也不小,而且那个时候的生产能力不行,肚子都还吃不饱,上哪儿采集金沙去?”王一水教授分析道:“第二就是当时金子并非被人看重,那个时候对于钱财来说都是很模煳的,而且最早的货币,并非是金属,而是贝币,来自海里,当时航海技术并不发达,海边风高浪急,采集完整的贝壳很难,都是碎片,所以大家都用那个当作钱币,因为难得么,后来才改成了金属货币,一直要到春秋战国时期,才有金属货币问世。而当时能有”钱”这个东西的无一不是大贵族,普通老百姓都是以物易物,我想用我家的半匹布,换你家的半罐盐巴;用一只我打到的兔子,换你家的一只鸡……这样的过日子,普通的百姓,都是房前屋后种菜,地里种粮食,女人采桑织布,换取一些盐巴,其余的都能自给自足。”
  所以也没有需要用到钱的地方。
  交税一般都是用的粮食和布匹。
  这样的生活,一直延续到唐初都有以物易物的习惯。
  等到盛唐时期的时候,才有了大量的货币流通,不过,因为唐朝那个时候,国家兴盛,周围大小国家和部族,都用的唐钱,所以唐朝时期的货币也是供不应求的架势。
  古代好像就没有多钱的时候,都是缺钱。
  所以唯有天子的陵寝才能大肆的修建,其次是大贵族的陵寝,然后才是大臣啊,将军之类的人,小贵族都修不起那些豪华的陵墓,也就没有什么值得考古挖掘。
  而且一般这样的小墓,不是被时光湮灭在地球表面,就是深陷入地底,永不见天日了。
  能坚挺的度过这几千几百年的,无一不是大墓。
  “那这个陵墓可靠什么保证安全?”有人疑惑了。
  “你以为门口那祭坛是什么?那就是一只拦路虎,谁来都要路过那里,如果没人破解,你猜,多少人命够往里头填?”独孤浩炎道:“那可是上万个战俘被砍下的脑袋,什么样的人上去不得瞬间被撕成粉碎啊?还用什么防盗的机关?人家用的手段,可比任何机关都要好使,只要是活物,没有不被那祭坛吞噬灵魂,粉身碎骨啊?还用什么机关?人家这样的才叫高明。”
  物件可能腐朽,流沙也有可能结块,唯有这些鬼魂,永远不会出现错误,哪怕历经了三千余年,依然有残魂在作祟。
  “其实这残魂啊,估计已经不是原来的那些魂魄了,这里肯定不止我们来,曾经或许也有野兽过来,或者是盗墓的土夫子。”小天师问王一水教授:“前头可有发现盗洞?”
  “有,发现了三处盗洞,据说有不止一波盗墓贼光顾此地,但是都有来无回。”王一水教授小声的道:“这次也是听说,盗墓贼里的一伙最厉害的土夫子,八个人,也同样是有去无回,这才惊动了当局,被我们发现了一点端倪,前头那清理出来的半个营地,其实就是盗洞的所在地,只不过都被破坏掉了,将这里公之于众,也省得老是被那些土夫子们惦记着。”
  “所以,祭坛不缺祭品,多少年了,还是有一定的作用,或许早些年更凶狠,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作用就不那么强烈了,可惜啊,现在也是末法时代,也没有多厉害的盗墓贼了,要是在以前啊,摸金校尉早就摸进来了,掘子军一来,什么样的大墓都得被盗个干净。”小天师道:“所以别看那些魂魄消耗的差不多了,可照样有守卫陵寝的作用,你们不也一样中招了吗?”
  “有点恐怖啊。”说的这些考古的人后怕不已:“没想到我们老祖宗的防盗手段这么高超,三千年了,还在起作用,呵呵……怪不得杀了那么多奴隶呢。”
  下得了狠手,才能让自己安睡这么多年。
  “既然墓道没有机关,也没有什么不妥的地方,那我们就进去吧!”王一水教授别看年龄大了,可办事从来不拖拉,很是雷厉风行。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