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些,赵霁其实早就有过设想,就是不知道家属是否接受。
赵霁把后遗症的事情告知了杜明,希望他提前有所准备。杜明当然不会有任何意见,这种时候只要人能活着就好,谁还敢奢求完好无损。
宁长远一直安静的坐在旁边,赵霁和杜明说话的时候,他并没有因为自己的身份高,就随意插话。
半个小时的时间对于赵霁来说很短暂,跟薛御医聊了几句,又跟杜明交代了一些注意事项,很快就过去了。
杜明的心里却是无比的煎熬,恨不得催老天爷让时间走得快一点,能早点让赵霁去给齐老太看病。
在杜明的焦急等待中,两刻钟终于过去了。
赵霁把薛御医和包括宁长远在内的所有病人家属赶出门外,屋内摇曳的烛光下只有他和床上昏迷的病患了。
把病人带入医院空间,CT,核磁共振,核磁动脉,验血,通通来了一遍。
化验单上来看,病人除了脑中的血块,没有其他病症。那个血块位于右脑,体积超过十立方厘米,已经压迫了病人的运动神经,就算血块取出,将来也会有后遗症。
关于这一点,刚才已经跟杜明交代过了,他表示能够接受。
既然家属已经同意,现在也没有条件签署手术同知情同意书了,直接开始做手术吧。
第一次一个人完成这么重大的手术,赵霁心里也很紧张。
第六十八章
医院空间里永远充斥着明亮的光线, 从窗口望出去,只有茫茫无际的白云。除了使用检查设备的时候,机器会发出声音, 这个永远光亮的空间里, 只有空旷和寂静。
介于医院空间带给赵霁的冷寂感太过强烈, 这里也许是一个被遗忘的时空碎片, 没事儿时候,赵霁绝对不会独自到这个空间里来闲逛。
赵霁把齐老太直接被放到了手术室里, 虽然病人陷入昏迷,赵霁还是按照手术顺序给她吸入了麻醉剂。
由于没有护士帮忙,赵霁要进行脑外科手术的第一步,帮病人剃头发。
剃头这个活儿他以前也干过,虽然不算太熟练, 但也不会有困难,就是不知道病人及其家属能不能接受。
之前只说了有可能会出现后遗症, 却没说过要剃头发这件事。赵霁一边剃这头发,才后知后觉的想起来,古代人跟现代人不同,非常重视自己的头发, 他突然想起曾经在电视里面看到一个桥段, 有位皇帝触犯了法律,就用割头发来代替砍头。
齐老太是颅内淤血,赵霁须要做的只是在淤血上方的头骨出钻孔,把淤血引流出来就可以了, 不是最难的肿瘤手术, 就算他一个人有些手忙脚乱,但也还能应付的过来。
手术进行了两个小时, 当赵霁缠好绷带之后,才发现自己的腿都站木了,刚刚精力集中在手上,根本没发现自己体力消耗的情况。
赵霁把齐老太移到病房,安上心电监护仪,再上输消炎药和氧气,这才终于松了一口气。目前为止,手术过程非常顺利,接下来就要看病人的康复情况了。
一夜的时间,赵霁一直没有把齐老太从医院空间里放出去,他也一直在无菌病房外面守着,不过从监护仪上的数据来看,病人虽然没有清醒过来,但是她的各项数据都很不错。
第二天早上八点,又一场挑战要开始了。
赵霁在给病人注射了消炎药之后,直接把她从无菌病房,转移回了她自己的床上。
这一夜赵霁彻夜未眠,当他打开房门走出去的时候,就看到同样挂着两个大黑眼圈的杜明站在门外。
杜明想进去看齐老太,但是赵霁拦着没让。
赵霁用一双敖红的眼睛看着杜明,严肃的对他说,“这间屋子里最好不要进太多人,每次只要一个人进去照顾病人就可以了。我看杜老伯昨天晚上没睡好不适合照顾病人,还是让其他人到屋里照看比较好。”
赵霁走出杜家的正房卧室,转入客厅,却看到宁长远竟然也在,不过他已经换了一身衣服,应该是昨晚回去了,今天早上又来的。
薛御医却不在这里,他身为御医,要去宫里轮值,公务说不定比宁长远这个一军统领还忙碌,不可能一直在杜家耗着。
不过宁长远带来了另外一位轮休的章太医。
赵霁不认识这位留着山羊胡子的章太医,但是赵霁当初在危急时刻出现在太医院,成为万众瞩目的救星,章太医当然认得他。
章太医看到赵霁出来,就主动站起来,目光灼灼的看着赵霁道,“小神仙,病人怎么样了。”
“没有生命危险了,好生将养着,如果恢复的好,也许有机会恢复到正常情况。”
赵霁不认得这个问话的中年男人是谁,但是他既然坐在宁长远的旁边,赵霁也就把实情告诉了他,顺便也是告诉亦步亦趋跟在自己身后的杜明,免得他抓心挠肝,不愿意乖乖去休息。
章太医其实是薛御医的徒弟,今天清晨,薛御医特地赶到他家里,让他来看看赵霁到底怎么医治病人的。
其实赵霁给皇帝和另外三位患者做阑尾炎手术的手法,已经被太医院的众多顶尖大夫研究透彻了。
尤其是燕云开的工坊做出了酒精和锋利的钢刀之后,除了在军队中得到运用外,有许多太医院的大夫私下做过手术,用动物做实验,割掉盲肠,用酒精消毒,再缝合起来。
中医也有麻醉剂和消炎药,因为动物的生命力强健,那些被割掉盲肠的动物,除了少数一些动物死亡,有很多都活了过来。
在大晋本土医生的群体中,虽然还没有人在实际治疗中运用外科手术,但是手术的技术却已经悄然萌芽了。
有关这一点,赵霁并没有预料到。当他还在苦恼徒弟太小,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独立行医的时候,同行们已经在做出转变了。
赵霁产生了认知上的错误,他以往古代人都是封闭的,拒绝外来事物的。
但是稍微查查历史书就知道,在繁荣的时代,人非常乐意接受新鲜事物,只有在贫弱的时候,人们才会紧守传统,以保持所谓的纯洁。
章太医跟赵霁寒暄了几句,跟他介绍了自己的身份,就对赵霁提出要去给齐老太把脉。
赵霁想了想,没法避免章太医炙热的目光,刚好杜明也很想去看看齐老太,就让他们两人一起进了卧室。
要保持病房的空气畅通,赵霁就不进去凑热闹了,叮嘱章太医看好杜明,以免他情绪激动碰到病人。
此时客厅里就只剩下赵霁和宁长远两个人了,宁长远才用他低沉的声音对赵霁说,“多谢小神仙救了我奶娘一命,以后如果要我帮忙的话,可以来我府上找我。”
宁长远给了赵霁一张名帖。
虽然不太可能去找宁长远帮忙,赵霁还是心安理得的收下了他的名帖。
过了五分钟,章太医才拉着杜明从卧室里出来,虽然早有准备,但是章太医看着赵霁的目光还是忍不住闪闪发光。
薛御医的脉案已经给章太医看过了,血脉淤阻的必死之脉,现在却充满了生气,虽然还有气血亏虚的症状,但是已经起死回生了。其它都是小问题,可以慢慢的调整。
赵霁打了一个哈欠,拒绝跟章太医进行医术方面的交流,让崔娘子好生照顾齐老太,他简单的洗脸把脸,漱了一下口,就在杜家的客房睡着了。
赵霁担心的剃头问题,杜家根本没人提起。他在杜家住了两天,每隔三个小时就要起来给齐老太打针。
在第三天早晨,齐老太终于睁开了眼睛,不过她的眼神混沌,的确出现了部分失忆的情况,不过她还能认识杜明,手脚都有反应,这已经算是非常成功的一次脑外科手术了。
此时,赵霁终于可以拖着自己疲惫的身体回家了。
所以,他真的很需要助手。
正当赵霁如此哀怨的时候,太医院受到赵霁的做脑外科手术的刺激,正要开始他们的第一次手术。
病人是宫里的一位宦官,得了肠疽。
第六十九章
赵霁从杜家回到自己家, 终于痛痛快快的睡了一个整觉。
家里人都知道赵霁累坏了,从他门前经过的时候,都刻意放轻了手脚, 害怕发出响声, 会打扰到他的休息。
可是他们不知道, 这完全是多此一举。已经连续几天没有充足睡眠的赵霁躺上床就进入了最深层的睡眠。而且在病人康复情况良好的情况下, 他现在的精神非常放松,就算门外有人敲锣打鼓, 他也不会醒来。
赵霁早上八点半回到家,整整睡了十个小时,直到晚上六点半才醒来。
他是被饿醒的。
现在的白昼越来越短,早晚的气温都很低,赵霁从温暖的被窝里爬起来的时候, 凉风从身上一过,让他忍不住打了一个寒噤。
此时家里其他人都吃过晚饭了, 但是家里的老老少少都忧心着赵霁还没起来吃饭,特意在厨房的大锅里用热水温着饭菜。
赵霁这顿晚饭,是在全家人关切的目光中吃完的,长辈们慈爱的目光, 小辈们紧张的关切, 这些无形的力量,化成一缕缕看不见的丝线,牢牢的栓住了赵霁,让他慢慢的融入这个时代。
对于赵霁来说, 这种感觉并不坏。
不对, 应该是他很喜欢,很渴望这样的亲情关系。
今晚的菜是萝卜炖牛肉, 肉都炖烂了,赵霁连吃了两大碗饭,非常的过瘾。
吃完了晚饭,又跟肖娘子和夏老太聊起了家常。
由于某些被赵霁治好过的病人大肆宣扬,最近赵霁名声越来越盛了,再加上燕云开的原因,最近有许多的豪门贵胄家中生日婚嫁的请帖送到了赵家。
之前赵霁一律都是送一份薄礼了事,今天肖娘子却珍重的拿出一张请帖递给赵霁,“这是九江王亲自送来的请帖,你不在家。王爷说让你务必光临,我只能答应了。”
赵霁看了那张洒金的请帖,上面的大致意思是,九月二十一是九江王四十岁的生日,他邀请赵霁带全家一起去做客。
赵霁回想起来,他跟九江王的确有过接触,就是在宗人府帮范仙儿做剖腹产手术的时候。
后来蒋旭经常去看那孩子,赵霁送蒋旭去宗人府的时候,还见过一次九江王。
因为九江王长得很像赵霁以前的科室主任,赵霁对他的印象很深刻。
九江王对赵霁的态度一直非常的和善,虽然赵霁知道,九江王就是那种谁都不得罪的和事老,但是人家既然亲自上门邀请,赵霁也不能拂了人家的面子,去看看也无妨,他还从来没参加过这个时代的宴席呢,就当增长一下见识吧。
赵霁把请帖收进红木匣子,对肖娘子说,“既然是王爷亲自送来的请帖,我到时候必须得去一趟了。奶奶和娘想去王府瞧瞧吗。”
听到这话,肖娘子有些跃跃欲试,夏老太却是一副不感兴趣的样子。肖娘子看到夏老太没有发话,她也不敢先开口。
夏老太一眼就看出了肖娘子的想法,摸了一把鬓发道,“我这老婆子,就不去凑这样的热闹了,咱们小户人家出身,到时候见到王妃娘娘,公主娘娘,人家要是嫌我粗野,我一大把年纪了,恐怕脸上不好看。”
还有一些话,夏老太没有说的那么直白。
他们家如今是有钱了,日子比从前还好过的多,进道观捐香油钱,散出去上百两银子也不用心疼。但是她们终究是平民百姓,见到那些王公贵族是要行礼的,她一个老太婆,眼巴巴的跑到人家家里去给贵人们服小做低,还不如去夏家找侄媳妇侄孙女打牌自在。
如果是想求官求禄,就算拼着老脸去奉承贵人,倒也值得,可是她家就一个孙子,不走仕途,乃是有仙缘的人,连子孙都不能有的,她安心在家做受人尊奉的富家老太太不好吗,非得出去找不自在。
夏老太一番话,像一盆冷水浇灭了肖娘子心里渴望繁华的火焰。
是啊,就算是小神仙的亲娘,见到王府的王妃娘娘,或者其他的贵族命妇,她这身份也不太拿得出手,要是被人取笑,该多丢脸啊。而且她才疏学浅,到时候就算被人取笑了,可能都反应不过来。
赵霁看肖娘子原本兴匆匆的样子,被夏老太说了两句,就有些发蔫了,赶紧笑着解围道,“奶奶不愿意去的话,娘陪我去吧。”
夏老太看赵霁如此说,也没有说什么反对的话。反正他们家已经出了三个月的孝期,愿意出门见客也无妨。何况肖娘子年纪不大,不像她老太婆没有了心气儿。
肖娘子就是那种没什么主见的人,想法很容易被别人带偏,像她这样的性格,的确显得小家子气,很容易受人欺负。只是她为人比较心宽,听到赵霁说要让她一起去,她马上又高兴起来了。
她这辈子还没去过王府呢,不知道是什么样子。是不是像戏曲唱词里那样,雕梁画栋,朱楼玉砌,花园里栽培着奇花异种,丫鬟侍女各个美若天仙。
赵霁觉得肖娘子还年轻,总想让她多接触外面的人,免得她年纪不大,就过上了标准老太太的生活。
到时候让蒋旭陪着一起去,那孩子是个鬼灵精,这段时间陪着他出入王公贵族的宅第,与人说话有理有据,有她跟着,肖娘子肯定不会吃亏。
赵霁跟肖娘子和蒋旭说好,到时候让她们两人作伴,又让肖娘子看看库房里有没有好料子,干脆给全家一起做几套新衣服。
说到做新衣服,家里人都很高兴,夏老太还说,“要是给旭儿做新衣服的话,家里这些布料都太老气了,赶明天我们去外面挑点新鲜样式吧”
不管是肖娘子还是夏老太,对蒋旭都非常的好。
肖娘子又接着说,“这次给保儿也做几件鲜亮的衣服,他小孩子家家,穿衣服太素净了。”
赵霁拒绝道,“我就不用做新衣服了,前几天从国师府拿回来的新衣服都还穿不过来。”
赵霁坚决反对,家里人都争不过他。
说完去王府做客的事情,看时间已经七点半了,赵霁刚睡醒倒是不困,但是夏老太她们都困了,赵霁就让她们去睡觉,他自己则去书房,点着蜡烛翻看剩余的拜帖和书信。
先是翻看了五张拜帖,除了两张患者写的感谢信,还有三张是对修仙感兴趣的人写的,邀请他共同讨论修仙的秘诀,这些都没什么意思,随便看两眼就被赵霁丢在了一边。
剩下是两封信,一封是蒋鹤山寄来的信。他在外任职,可以用驿站给家里寄信。
他给蒋旭写信的同时,每个月都会给赵霁写信,除了照例的客套问候之外,还要关心蒋旭的生活学习情况。
蒋鹤山这个样子,对这个时代的男人来说,已经属于非常关心孩子的人了。
可怜天下父母心,赵霁每次都会给蒋鹤山会很长的信,告诉蒋鹤山蒋旭的变化,见了什么人,读了什么书。
42/57 首页 上一页 40 41 42 43 44 4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