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霁想到杨家的情况,就对杨小二说,“你以后跟着我,帮我背医药箱,每月给你二两银子,另外去我娘那儿拿一匹新布,回去让你娘帮你从新做一件衣服吧。”虽然小孩勤勉,赵霁刚才还是看到客人有些嫌弃他。
第六十四章
重阳节的晚上, 赵霁陪着夏表叔和刘达喝了几杯菊花酒,早早的睡下了。
半梦半醒之间,他似乎听到有放烟花的声音, 外面吵吵嚷嚷有人起来看, 他不觉得烟花有多稀奇, 没有理会, 继续沉入了梦乡。
第二天早上醒来,赵霁的脑袋还有点昏沉, 看看时间,已经九点半了,昨天喝的酒口感发甜,没想到后劲还挺大。
赵霁刚走出房门,就看到重新换了一身细棉布衣裳的杨小二守在门前, 他看到赵霁出来,连忙去厨房端了一盆热水来让赵霁洗脸。
赵霁看杨小二那副样子, 还想帮忙绞帕子,赵霁挥挥手拒接让杨小二帮忙。
这种小事还是自己来吧。
赵霁洗脸的时候,杨小二用兴奋的语调说,“公子, 昨天晚上宫里放烟花了, 你看见了吗。以前都是要过年才放的,没想到今年破例,重阳节也放了足足一刻钟的烟花。”
昨晚他睡得迷迷糊糊,没太在意这件事情, 今天又听杨小二提起, 才想起来这个时代如果有烟花的话,黑火/药应该早就发明出来了。
有火/药就能够做炸/药。
如今天下太平, 赵霁先前没想到要研发武器的事情,也就没有想到炸/药的妙用,此时听到杨小二提起烟花,他才突然想到炸/药在开矿和开山修路方面的重要作用。
他昨天才答应了燕云开要帮忙照看工坊的事情,现在有了新的想法,赵霁决定下午就去工坊看看。
至于上午的时间,还得去给三位做了手术的病人拆线。
最近天气渐凉,得伤风感冒的人很多,生疮的人少了,赵霁手里的病人也就少了一半。
由于人口买卖合法的原因,他不打算做器官移植手术,脑部的肿瘤手术和剖腹产手术他倒是想做,可惜没人找他。
在没有外部脓疮的病人之后,因为突发阑尾炎和结石来找赵霁的就没有那么多了,最近都是一些拆线复查的工作,连续休假两天,也不是特别忙。
赵霁刚刚吃上早饭,蒋旭的小叔送她到了赵家。
蒋旭已经吃过早饭了,赵霁就让她带着杨小二一起去收拾医疗器械。
杨小二很听话,就算要听命于比他还小的女孩,他也不觉得难为情,毕竟在他眼里,蒋旭是大小姐。
但是杨小二这样子,却不是赵霁想要看到的结果,赵霁想要的,是培养出合格的助手,而不是唯唯诺诺的下人。
不过这也不用急于一时,等蒋旭带着背着药箱的杨小二出来后,赵霁就对他们两个说,“蒋旭,等拆完线回来后,你带着杨小二清理医疗器械,顺便再教教他认字儿。”
“好啊”蒋旭像个小大人似得点头答应了。
既然师父想要培养杨小二,蒋旭一定会用心教导。
蒋旭看着皮肤黝黑满脸傻笑的杨小二,她觉得这人很听话,刚才让他干活的时候很仔细用心。就这点而言,蒋旭觉得这小子也该不会让师父失望。
拆线的工作很轻松,其中有一个很和善的病人,赵霁还让蒋旭上手实践了一下。
赵霁最重要的任务,其实是帮这些病人做复查。如果有发炎的情况,再给开一疗程的药,要是伤口恢复的情况不错,就让那病人自己找中医大夫开点补血养气的药来吃。
有马车接送,赵霁十二点之前就完成了拆线的工作。
回家简单吃了顿午饭,赵霁鼓励了杨小二两句,又让蒋旭带着杨小二在院子里干活儿,这才让陈兴赶着马车出城去了。
等到赵霁走了,杨小二一边帮蒋旭生火,一边感叹道,“公子真是好人,性子也好,我娘让我出入大户人家,要加倍小心,没想到公子待人这么好,竟然还让我识字。”
蒋旭听到有人夸赵霁好,立刻与有荣焉道,“那还用说,我师父当然是好人。”
夸完赵霁之后,杨小二言之凿凿说,“蒋小姐您放心吧,我一定跟着您认真学。”毕竟还是小孩子,杨小二跟蒋旭熟悉了一上午之后,虽然嘴里还叫着小姐,在蒋旭面前说话也不再那么拘谨了。
“你不用叫我蒋小姐,你直接叫我的名字把,蒋旭,师父给起的名字,我喜欢别人这样叫我。”
蒋旭看着蹲在地上给炉子生火的杨小二,觉得这家伙还是太老实了,还是不挑明师父想要培养他当徒弟的事情吧,免得这小子得意忘形。
就蒋旭这早慧的劲头儿,赵霁的那点儿心思根本瞒不了她。
有个师弟也好,将来打杂的事情都归他,今天能够上手给病人拆线,蒋旭现在还忍不住兴奋呢。
哎,为了维持在师父面前稳重的形象,蒋旭这兴奋的劲头,一直都没有表现出来。
等杨小二把炉子火升起来,回过头却看到蒋旭嘴角上翘笑容灿烂的样子,他忍不住摸摸自己的鼻子,“我脸上有灰吗。”
蒋旭又收起了笑容,“这不关你的事。”
家里两个小的相处还算融洽,但是赵霁刚一走到西门口,就被金虎/骑马拦住了去路。
赵霁知道金虎不会无缘无故拦他的马车,让陈兴把车停到路边之后,金虎才对赵霁说,“赵公子,昨天我们夫人在澡堂子里听到很多诽谤您和国师大人的谣言,顺藤摸瓜,抓了闹得最凶的几个人,但是一直没有抓住始作俑者。今天印刷坊有人来印书,被我们抓住,才知道有人想要害您。”
金虎这回让赵霁有些摸不着头脑了,他跟燕云开之间不得不说的二三事根本就不算什么新鲜事了,还能怎么诽谤,怎么流言啊。
然后耿直的金虎就给赵霁献上了一本手写的书,赵霁翻了两页,脸都红了,气得。
古代人民的想象力这么丰富吗,如果自己的名字不是这本艳/情小说的主角,赵霁都要为作者丰富的想象力鼓掌了。
但是很不幸,这玩意就是专门写来败坏他名声的,简直毫无道德,教坏没有自制能力的小孩该怎么办,就该严厉打压。“金虎,本朝律令对禁/书是怎么个处理法。”
金虎回答道,“向这种类型的书,必需烧毁,写书印书的人,徒刑五年。”
“按着律令行事吧。”赵霁并不想知道用这种卑劣手段对付他的人是谁,反正不会是什么厉害角色,否则也想不到这么弱智的方法。
赵霁没有再把书还给金虎,他还是自行销毁吧。
卫鸿的名字从来就没有经过赵霁的耳朵,但是他疯狂的嫉妒却把自己弄进了监狱。当刘敏才听说卫鸿因为写书侮辱国师被抓的之后,连过问一句都不敢了。
第六十五章
明明前两天赵霁才来过西郊的工坊, 今天再看就发现了令人惊讶的巨大变化。
上次来的时候,还只有两里长的水泥路,现在已经把整个工坊内外铺满了。
不仅如此, 工坊的人还充分的利用起水泥的功效, 在工坊外面修建了钢筋混凝土的围墙。因为水泥还没有完全定型, 围墙外部起到支撑作用的木板还没有拆除。
看来重阳节工坊不仅没有放假, 还加班加点的在搞建设。
水泥的运用方法,赵霁早就告诉过工坊了, 修水泥路用的就是混凝土。但是按着赵霁的认知,用水泥建造立体建筑的时候,人们最先采用的方法,应该是用水泥来砌砖,后来才慢慢改用的钢筋混凝土。
他以前去农村的时候, 还看到过早期用红砖水泥修建的房子。
对于赵霁的疑问,很快就从张管事那里得到了解答, “修围墙之前我们就算过了,用砖的话造价太高,这么大一圈围墙修下来,光是买砖和运送的价钱, 都要超过一千两银子。可是用我们工坊自己生产的钢筋和水泥, 加上材料的钱,请工人淘河沙碎石的钱,请工人修建的钱,拢共只花了三百多两银子。”
经过张管事的提醒, 赵霁才想起来, 现在土窑烧制的青砖价钱很贵。按照工坊围墙的用砖规模,赵霁在建安城里的宅子造十间都有剩余。
现在有煤炭了, 烧窑的技术肯定会得到很大的提升,不过原有技术升级这样的事情,赵霁并不打算去做。只要认识到煤炭火力的稳定性,自然会有其他的聪明人能够抓住商机。
反正青砖,瓦片,日用陶瓷器,铁器以后肯定都会大幅度的降价。尤其是铁器的价格降低,肯定能够促进农业和粮食增长。
赵霁想到这些,就觉得未来充满希望。也许这个时代跟现代比起来有很大的差距,但是它正在快速的发展缩小着差距,赵霁觉得在用国家力量的推动下,他有生之年应该能用上电。
由张管事带路,再沿着围墙往右边走,赵霁看到原本的空地里修建起了十栋长方形的二层小楼,造型跟八九十年代的老员工宿舍差不多。即便仍然是简陋,可是标志着跨时代的意义。
根据张管事的介绍,赵霁知道这就是用来当作员工宿舍的,而且只有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才有资格居住。因为最近工坊大肆修建,在京畿周边村子里招收了很多临时的工人,他们在修好这些房子之后,都非常的羡慕能住上这些房子的人。
其实不仅是住着泥墙茅草房的工人们羡慕这些混凝土房子,就连住着青砖瓦房的赵霁也觉得很羡慕。
当初在现代的时候,赵霁还经常在新闻里看到,有些厌烦了城市生活的人,要返璞归真去农村住砖瓦房。
赵霁现在好想跟那些人说,砖瓦房谁住谁知道难受,他刚刚经历过的这个夏天,就很不好过,因为瓦片太薄,太阳一晒屋子里就热透了,还没有风扇空调。这才刚过重阳节,住在瓦房里,每到晚上就感觉房顶上有冷风吹进来,可以预见冬天肯定会很冷。
就算混凝土房子夏天也会很热,但是冬天就不同了,混凝土的房子保暖效果比瓦房好太多了,更不要提漏风漏雨更严重的茅草房了。
除了气温的问题,赵霁的房子虽然改造了厕所,用上了冲水马桶和淋浴,但是房顶上的水塔必须要用辘轳从地上的水缸里往上面提水,这活儿必须黄芪和陈兴一起干。
因为太劳民伤财,赵家最后就发展成,每天晚上洗澡的时候提一次水,全家一起用。上厕所就自己手动用瓢舀水冲厕所。
赵家还不能实现生活用水自动化,光是洗澡就要忙活半个小时,后来肖娘子和夏老太都不爱用淋浴,按照她们的生活习惯用桶浴,还不用等。也许是小孩爱新鲜,蒋旭就非常捧场,每天晚上都带着自己洗漱的小木盆等着用淋浴洗澡。
但是这令人羡慕的员工宿舍,有锅炉烧的热水可以通到每家每户,马桶可以自动冲水。就这两点就住够赵霁羡慕了。
张管事在跟赵霁介绍这十栋员工宿舍的时候,也是满脸堆笑,掩饰不住的骄傲和自豪。
既然有了建房的技术,造价还不高,赵霁觉得自己之前考虑过的,成为一个地产商人的事情,就可以提上日程了。
“张管事,我想在建安城里修一批这样的房子,你觉得能卖出去吗。”
张管事对这种房子还是很有信心的,甚至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我们现在最多能修四层的房子,如果隔成小间,或租,或卖,都能赚到钱,这是靠量大取胜。想要出高价,还需要把房子的形状修得好看一点,修出院子卖给富户。”
赵霁觉得张管事很有想法,便对他说,“这事儿就交给你去办,工坊这边没问题吧。”
张管事一边引着赵霁去他办公的管事房,一边对赵霁保证道,“赵公子放心吧,我虽然是工坊的总管事,但是底下分管各个项目的管事还有五个,我平常也就是核对账目,协调工坊生产物料,接见买卖各方的客人,其实并不忙。赵公子让我负责修房子的事情,也不用我老张亲自动手,不过也是协调管理,这都是我做惯的活计,其实不难。”
看到张管事极力推荐自己的样子,赵霁也不想让他失望,“那就有劳张管事多费心了,以后让帐房每个月多支五十两银子的月钱给你。另外,这个房子盈利的话,还是按找之前的老规矩,我和国师三七分账。”’
张管事听说要涨工钱,两只眼睛都开始发光了。
他这么努力的表现是为了什么,还不就是为了钱吗,这可不是赏五十两银子,而是以后每个月都涨五十两。他原本的工钱是一百两银子,已经是很高的价钱了,没想到赵霁一下子就给他涨了一半。
这是真正的好老板啊。
赵霁很欣赏张管事这种有干劲的人,跟这样的人对比,他有时候都会反思自己是不是太懒散了,经常还想看本小说来度过消闲时光。
走到了管事房,赵霁又把拆迁换房,用水泥黏贴瓷砖做装饰,修建配套的超市,学校,医院的想法,全都跟张管事讲了一遍。
光是有关超市集中售卖的概念,赵霁就讲了两个小时,等到他口干舌燥的把自己知道的全都讲完之后,才想起来喝桌上的水,然而这时候茶水已经凉了。
不管冷热,赵霁拿起水杯仰头喝了个干净。
痛快。
不仅是张管事因为这些超出他认知的新知识而震撼,就连跟在张管事身边伺候的祝平都听的心驰神往。
对于赵霁小神仙的名号,曾经被赵霁医好过的病人,也许会有所怀疑,但是京西工坊的人,却不会有任何的怀疑,如果不是有仙人指点,凡人怎么能够知道煤炭水泥这样的神物。
当祝平看到赵霁喝的只剩一个茶叶的杯底,这才想起来要给赵霁加水。
赵霁又喝了一杯水,看看时间已经五点钟了就对张管事说,“今天我就先回去了。本来是想看看肥皂研发进度的,今天没看成,那我明天下午再来。明天上午你如果有时间的话,可以去城里看看,能不能先买一片地,小一点也无所谓,先把房子修出来,再去找跟西城区的人换房子和地皮。反正动作要快,趁着别家人反应过来之前多收地皮。”
拆迁的操作方法,刚才赵霁已经跟张管事说过一遍了,其实不用赵霁吩咐,张管事恨不得今晚连夜就去把事情办了。
有这股兴奋劲儿撑着,张管事觉得自己可以三天三夜不睡觉。
赵霁坐在回程的马车里,才想起来还有研制炸/药,开山,开矿的事情忘了说。
一口吃不成胖子,工作也不可能一天就全部做完。
赵霁仔细想了想,还是先把房地产建设的事情理出个头绪,再说炸/药的事情也不迟。
陈兴自从跟着赵霁当车夫之后,一直都有种很不真实的感觉,赵霁跟当权的国师大人交情匪浅,出入高门大户治病,连他这个车夫都跟着受到礼遇。
40/57 首页 上一页 38 39 40 41 42 4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