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风进京的最初目的跟江白并没有什么两样,单纯就是想找信道的居士捐钱修建新道观。
刚进京没多久情况就发生了变化,江风凭借自己精准的卜算能力, 端正的相貌和优雅的谈吐, 成了公卿贵胄家里的座上宾。
当江白胆战心惊的时候,江风却越来越游刃有余。那时候江风觉得建安城就是一块宝地,钱财俯拾皆是,他置办了全套的丝锦道袍, 戴上晶莹剔透的白玉簪, 结交了名士骚客,跟他们诗酒唱和。
就是在这个过程中, 跟江风结交的一个名士给他服用了一种仿制的五石散,自此那种飘入仙境的感觉就深深的迷住了江风。
江风和江白的师父是不赞成使用丹药的道士,他在世的时候自然不允许江风和江白服用丹药。不过江风的师父喜欢藏书,只要看到道家经典,就会想办法收集回道观,江风从小博闻强记,那些书籍的内容他大都记得,其中就有很多炼制丹药的方子。
服用过仿制的五石散之后,江风回忆起之前看过的丹方中,服用效果里有许多升入仙境,极乐之境的描述。
江风自己开炉练了几次丹药,他的那些朋友服用过后,通通对他大加赞赏。就有人告诉他,“听说宫中秘藏和前朝全本的《道藏》,江道长炼丹的手艺高绝,要是能炼制出真正的五石散,我等才是真正的拜服于你。”
江风当即算了一卦,卦象显示宫中确实还收藏着《道藏》,他就动了心思。
最近闻名建安城的赵霁为什么那么有名,不就是因为他曾经进宫医好了皇帝吗。
想他江风,又不是没有真本事,只要给他一个机会,他一样能飞黄腾达。到时候他再见到那些达官显贵,也不用想尽办法捧着他们了,他可是高高在世的神仙。
如果算卦不能取信于太后和皇帝的话,他还可以献上最新炼制的丹药。太后年纪渐长,体验过服用丹药,精力充沛的感觉之后,他就不信自己站不稳脚跟。到时候,真人,天师的封号岂不是唾手可得。
说起来,不管是赵霁还是燕云开,都把江风的目地想的复杂了。他想要入宫,除了想要扬名天下之外,不过是想炼制出五石散来供自己和狐朋狗友享用。
有关这一点,就连江白都没有看出来。江白虽然能看出人的命数,能看到江风的心被欲念吞噬了。但是江风说他要得到《道藏》中的成仙秘法,江白也识别不出他说了假话。
江风想通过郑斌的关系,进宫找寻失传已久的《道藏》,而郑斌也想利用江风取信太后,实际上他们父女之间的情分已经很浅了,这么多年了,太后重来没有私下贴补过娘家。
郑斌不甘心当一个庶民,就算吃穿不尽,但是他出门在外,身上没有官服,身边没有衙役开道,随便一个小民都敢直视他。
因为地位尴尬,不仅宫宴去不了,高门大户家里请客,也从来不会请他。
郑斌觉得很不甘心,明明他的女儿当了太后,外孙当了皇帝,但是他在建安城里却变成了彻头彻尾的透明人。
他似乎完全忘记了被他打死的魏紫,到现在为止,他都不认为自己有错,只觉得是当时气昏了头,不应该当着外人的面打死她,应该把她抓回家之后再杀。
更可笑的是,郑斌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记恨起了燕云开,他觉得燕云开手中的权力原本应该属于他,如果没有燕云开,郑家就会成为保皇党的中坚力量,像徐坚这些拥护皇帝的重臣都应该听他的命令行事。
如今董家没有了,燕云开就是郑斌最希望除之而后快的最大绊脚石,虽然郑斌的这种认知毫无道理,但是这并无妨碍他付出行动。
当初郑斌年轻的时候记性好,就是凭借一股执拗的精神,苦读专研八股文套路,最终在三十三岁那年考上了进士。
可是郑斌并不聪明,脑子不灵活,对儒家的仁德之道更没有感触,他唯一的优点就是比较会死记硬背,整整背下了几万篇文章,等到考试的时候,从这些文章中选取片段填充自己的试卷,没想到就这样,他也中了二甲。
科举考试可以给底层的人一个进身之阶,但也的确有它弊病的地方,为了便于评选,程式化严重。观点新颖,富有创造力的人不容易入选,某些擅长死记硬背的人,反而容易考出好成绩。
不管以前江风的心里有多少豪情壮志,如今他被困在郑斌家里,所思所想,只能是脱身之法。但是郑斌觉得自己还有翻身的机会,他比江风乐观的多,看到江风把龟甲落下之后,久久没有言语,忍不住催促道,“江道长,怎么样,卦象上说明天会顺利吧。”
在刚刚愣神的功夫,江风想到了一条脱身之法,只要让郑斌连夜出门,引走一部分国师府的人,他就可以趁机逃跑了,可是要怎么样才能谁服郑斌帮忙呢。
突然听到郑斌打断自己,江风心里很不愉快,不知怎得,他最近越来越容易发怒了。但是江风知道,现在不是发火的时候,他低头看了看卦象,依然是大凶。
郑斌连自己的命都保不住了吗。
就在此时,有小厮跑进来禀报,“太后娘娘身边的福才公公来传旨,还带了几百御林军,把咱们家团团围起来了。
江风心里一惊,郑家这边还在商量怎么进京,宫里就派兵出来了,看这架势,不像好事。
怎么办,怎么办。
江风发觉郑斌看了他一眼,那眼神不怀好意。他想做什么,把自己交出去,明哲保身吗。
休想。
江风一把掐住了郑斌的脖子,对旁边的小厮大吼道,“郑斌在我手里,出去告诉他们,不想让他死的话,就准备好马车,连夜送我出城。”
第六十三章
赵霁在客厅里等到晚上十一点, 他已经适应了早睡早起的生活,身体里不停的传来疲乏的信号。但是身体上的疲乏抵不过心里的焦急,邢管家接连两次催请赵霁去睡觉了, 他都是听而不闻。
终于, 赵霁听到门口有人马走动的声音, 连忙迎出去, 一看却不是燕云开,而是穿着甲胄的唐甲带着一对亲兵。
唐甲翻身下马之后, 把马缰交个手下,就带着一身冷厉的寒气迎着赵霁走了过来,话还没有说出口,脸上先带出了笑容,赵霁看他这副表情, 紧张的心情也放松了很多。
唐甲刚想给赵霁抱拳行礼,就被赵霁阻止了。“说吧, 郑家现在的情况怎么样。”
燕云开进宫了,唐甲却是负责包围郑家的人,如果不是郑家的事情已经解决,唐甲不可能带着手下的人擅离职守, 脸上的表情还显得那么高兴。
唐甲说, “郑斌把江风那贼子引进家门,太后娘娘下懿旨捉拿江风,那贼子胆大包天,竟然挟持郑斌想要逃出建安城。幸好, 御林军中有一位神射手, 乃是寿阳公主的三子黄步,艺高人胆大, 在江风那贼子抓着郑斌上车的瞬间,一箭把江风的脑袋射穿了。”
赵霁听说郑家的事情已经了结,心里已经十分放松了,没想到唐甲继续道,“可是郑斌受了惊吓,当场中风”
“你说郑斌吓得中风了,真活该。”赵霁想到郑斌这个人的所作所为,脸上自然的流露出罪有应得的表情。
站在赵霁对面的唐甲也跟着笑了两声,就郑斌这种自作自受的家伙,谁听了都想笑。
但是笑过之后,赵霁又有些担忧,“不知道太后心里怎么想。”
唐甲是燕云开的心腹,放低声音道,“只要人活着,太后能有什么想法。将来郑斌躺在床上,能少给太后招灾,太后娘娘高兴还来不及呢。”
赵霁却不这么想,当太后看到可怜无助的老父亲卧病在床的时候,她的心里或许会发生转变,不过他也不是特别担心。就算郑太后埋怨燕云开,但是郑家已经跟权力无缘,太后自己也没有机会接触朝政,她不是傻子,因为会知道怎么跟燕云开和平相处。
从唐甲带人回到国师府之后,宫里的消息也在源源不断的传来,皇帝下旨,晋升寿阳公主的三儿子黄步为御林军副统领,郑家私藏罪犯,举家迁回祖籍富安,非传召不得入京。
燕云开回来后,就让赵霁不用担心太后迁怒的事情,“这是皇帝亲自做的决定,他已经十二岁了,繁杂的文书或许还处理不好,但是他应该知道,一个朝堂之内,谁是能够干活儿的人,谁是蛀虫需要铲除。
放心吧,这次郑家出京之后,最近两年内,京城都会很平静。起码在皇后大选之前,外面还要两年安稳日子可以过。”
此时已经十二点半了,燕云开还是让邢管家去通知江白,“明天皇上和太后要见他,让他掂量好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
也不知道江白怎么得罪了燕云开,这大半夜的告诉江白这个消息,是打定主意不让人家睡觉啊。
然而赵霁还是小看了江白随遇而安的个性,当天一大早顶着黑眼圈的赵霁见到江白的时候,发现这家伙穿着一身崭新的道袍,精神奕奕的样子一看昨晚就睡得很好。
赵霁忍不住问了一句,“跟你从小一起长大的师兄死了,你不伤心吗。”
江白老实的回答,“当初我要是坚持要出京城的话,他已经把我杀了,他眼睛里流露出来的杀意做不得假,从那时候起,我就不把他当作我师兄了,不过是一个披着人皮的魔鬼。”
昨天晚上,赵霁已经听燕云开说过,密探查出,江风喜欢服用刺激精神亢奋的丹药,还服用过仿制的五石散。
如今听到江白的描述,赵霁猜测江风作为一个瘾君子,很容易暴躁和情绪极端化。面对这种人的时候,确实非常危险,他很容因为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而做出伤人的举动。
燕云开帮赵霁盛了一碗粥,等赵霁坐下来之后,他示意江白继续说。
赵霁听江白念了以首十联的长诗,通篇都是些道家无为而治,与民生息的观念,再看江白换上新衣服之后,飘飘欲仙的气度,还真有些得道高人的味道。
赵霁不禁对江白好奇道,“这都是你做的诗句吗。”
听到赵霁的话,江白身上的气势一瞬间便消弭的一干二净,崇敬的望着燕云开道,“这都是国师大人的佳作。”
燕云开给赵霁夹了一片醋藕,“吃饭吧,我之前在山上清修的时候,闲极无聊,总要找点事情来打发时间,所以特意练习过作诗。”
赵霁发觉自己总是忍不住想要崇拜燕云开。
燕云开受到赵霁的崇拜,心里很是高兴,知道江白能把诗句背下来了,就让他自己去吃饭,他和赵霁吃饭,不喜欢添他一双筷子。
江白同样是如蒙大赦,跟燕云开在同一个房间里,感知敏锐的江白根本受不了燕云开摄人的气势。
等到江白离开了,燕云开对赵霁说,“江风的事,还有后续要忙,京城里有人仿制五石散这种害人邪物,要必须要清查干净。最近京城邪道,方士成群,终究是祸患,也得好好管管。
城外的工坊最近正是出成绩的时候,我也顾不过来,要让你多多费心,毕竟这是外面下半辈子的花销。”
帮忙赵霁肯定不会推辞,燕云开还提到下半辈子的花销,他更得上心啊。如果燕云开一心想要退休的话,不多赚点钱可不行。
赵霁觉得他完全可以把燕云开养起来,想作诗就有最好的笔墨纸砚,想骑马射箭就有最好的西域宝马。
一时间,他的心里充满了斗志。
吃过早饭之后,赵霁就从国师府回了自己家。
今天是重阳节,各个衙门都放假,宫中的宴会也只有四品以上的高级官员能参加,其余都在自己家里过节。
夏表叔任职的太医院除了少数值班的人,其余也都放了假,一家人早早来到赵家,赵霁坐着国师府的马车回家的时候,家中已经有客人了。
由于昨天早就做好了准备,赵家今天并不显得慌乱,肖娘子和夏老太在客厅里,陪着周娘子和夏莲儿说一些京城里的趣事。
赵霁听了几耳朵,都是他说给夏老太他们听的,不过看样子周娘子和夏莲儿却听的津津有味。
又看到坐在外间的夏家父子三人,夏表叔正拿着本子在看,两个小的端端正正的站在他面前,这大过节的怎么还检查作业呢。
赵霁都有点同情夏鹏夏霄两兄弟了,走近一看,才发现夏宏开检查的是两兄弟的日记。最近写日记的风潮已经开始往建安城以外的地方传播了,这本来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可是太启书院却丧心病狂的把写日记当成了家庭作业。
作为这件事情的始作俑者,赵霁最近忙着治病救人,竟然什么都不知道。
检查完之前的日记之后,夏宏开对夏鹏夏霄说,“今天到老姑奶奶家做客的事情你们一定要好好写,最近日记些的多了,你们两的观察力都有所长进了,一定要再接再厉,勤学不辍。”
两个倒霉孩子,脸上虽然发苦,嘴里却只能连连称是。
真是可怜孩子,但是体谅到夏表叔想要让孩子好好读书的良苦用心,赵霁也只能漠视了两个孩子的苦脸。
他是一个冷漠的大人。
今天赵家的客人不算多,除了夏家人,就是孤身在京城的刘达。如果单是这几个人,今天其实很轻松,但是这两个月赵霁治好了几十个重症病人,还都是略有资产的人家,大多都让人送了礼物来赵家。
如果是仆役来送礼,放下礼品就走了。可是,有些重礼节的人家,主人家亲自来送礼,赵霁还得陪着喝茶招待一下。
就在家里忙得焦头烂额的时候,金虎刚好带着杨小二前来了家里,这下子黄芪和陈兴两个人算是减轻了很多负担。
索性也就中午毕竟忙,送完礼物的人,晚上肯定不会再来。
赵霁累的够呛,打心里觉得,以后给人治病需要提前说好,他过节不收礼。古代人民实在太重视礼节了,这样的热情简直让人消受不了。
下午的时候,赵霁也松了一口气。这才又时间跟杨小二说话,没想到这孩子见到他,咕咚就跪倒磕了一个头,“赵公子谢谢你救了我娘,她现在已经好了,以后让我给您做牛做马都可以”
赵霁把孩子搀起来,才知道杨小二赶在今天来他们家,也是来表达谢意的。
这孩子果然是机灵,刚到赵家,就开始给客人端茶倒水,这样就把黄芪解放了出来,专门给客人引路送行。
金虎一向沉默寡言,赵霁不问他就站在旁边。刚刚就是他负责接待那些带着礼物上门的仆役。
赵霁把杨小二扶起来之后,才对金虎问道,“杨家的官司了结了吗。”
看到金虎点点头,其余的细节赵霁也就不再多加过问了。
赵霁又把视线转回到杨小二身上,他今天穿了一身崭新的蓝布衣裳,应该是家里特地做的,但不管是布料还是染料都很最便宜的那种,唯独做工还不错。
39/57 首页 上一页 37 38 39 40 41 4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