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家里没有拿得出手的东西送恩人……”章母苦恼地皱着眉头,问花姑子道:“急人之所急,需人之所需。你知不知道恩人家里紧缺什么?”
花姑子挠头沉思,少顷脑海灵光一闪,想起了一件事。她惊喜道:“离开前听槐树姥姥说,鬼姐姐的学识有些不够教导青玉小郎君了,想找一位有才华的人做先生。”
章母和章老头还没说话,忽然一阵男子的笑声飘了进来,循声望去,可见相貌过人的两男两女齐齐走近。
“这还不简单!横竖我与你孝儿表兄有空闲,我二人过去给花姑子你恩人当一段时间先生又何妨!”
第17章
说话之人名为孔雪笠,是至圣先师孔子的某一支后裔,因与皇甫家的狐狸结缘,娶了那家的表侄女阿松做妻子,正是身旁清艳脱俗的美娇娘。
阿松靠左边更年轻一些的男女,和阿松一样同为狐狸。他们是一对堂兄妹,妹子叫青凤,兄长则是孔雪笠口中的孝儿,大名胡孝。
胡孝兄妹跟孔雪笠夫妻目的相同,都是宅子主人的亲戚,收到了他的请帖,专门从外乡赶来参加婚礼的。
他们是新郎一方的亲戚,花姑子一家是新娘的表亲。新郎与新娘结合为夫妻,那么胡孝、孔雪笠两家和花姑子一家自然也就成了姻亲。
左右无事,留在金华帮姻亲教导小恩人一两年倒也不错。
花姑子一一见礼,挂着露水一样清新的笑问好。“表兄,两位表姐,表姐夫。”
胡孝轻轻掐了把花姑子肉嘟嘟的脸,笑着说道:“等此间事了,我等便与你一同去你恩人家。”
“真是太谢谢诸位了。”章老头感激不尽,瞅了瞅燎原酒道:“家有佳酒,今夜诸位留下来,咱们痛饮一场,不醉不休!”
胡孝爽朗大笑,拱手道:“多谢章老的美意,既然如此,那我和孔兄便不客气了。”
章老头忙请胡孝一众人狐就坐,接着招呼一声花姑子和章母,取杯盏弄了几样小菜招待客人。
烛影绰绰,满室酒香,勾得人口水泛滥。
花姑子在兰若寺的那段时间,日日泡在燎原酒的香味里,尝过了许多次燎原酒,所以抗压能力还算不错。但是其他人第一次享用,对燎原酒几乎没有抵抗力,一经品尝,通通露出了迷醉的表情,完全沉醉在了从未体验过的美妙滋味里。
孔雪笠跟胡孝互看一眼,心照不宣的决定,哪怕只为了燎原酒,他们也要使出浑身解数留在花姑子的小恩人家中,能住多久就住多久。
“对了,你的小恩公家在何方?”两人同时询问双颊红彤彤的花姑子。
她柔荑托腮,痴痴醉笑道:“金华城北郊,兰若寺。”
十日之后,胡孝、孔雪笠和狐女阿松随同花姑子一家踏上了前往金华的道路。
鉴于太原家中有人等着胡孝的堂妹青凤,她并未跟随六人通往,而是在婚礼结束后独自返回了山西太原。故此,花姑子一行只有六人。
他们是在六月的第一天抵达兰若寺的。
那日风和日丽,山间百花齐放,落英缤纷,一派人间仙境的优美景象。
让花姑子看着感到奇怪的是,山脚下停放着好些驴子和牛车、马车。一些二三十岁甚至是四五十岁读书人穿扮的男人,有的面露期待往山上走,有的神色失落下山。
“他们是什么人?都是来干什么的?怎么这样一副表情?”以为花姑子在这里养过伤,了解此番场景的原因,不明情况的孔雪笠侧目问她。
花姑子茫然摇头,正要说自己也糊涂着,耳边就听见聂小倩欢喜悦耳的声音。
“花姑子,姥姥叫我带你们上山。”
他们双脚刚踩在北郊一片山的土地上,槐树树根就把消息传给了姥姥。知道花姑子带了客人来,于是姥姥立即派出了聂小倩下山接他们。
“小倩姐姐!”花姑子飞奔过去抱住聂小倩的手臂,嘴巴凑到她耳旁小声问:“这群人是什么情况,莫非又是找‘仙女’的?”
“不是。”
聂小倩摇头否认,招呼一声其他人,拉着花姑子的手一面上山一面解释。
“诗情姐姐生前读过的书就那么几本,前些年还好,这段日子小郎君学完了‘三百千千’,她就没能力教下去了。故此,姥姥特地让丁翁在酒馆门外张贴了一张告示,愿以每月三坛燎原酒为束脩,招聘才华出众的先生给青玉小郎君讲学。”
数千年中原大地也只不过出了一个霸王,燎原酒火被称作酒中霸王,甫一出世,便在金华城引起了极大的震动。
来往金华的商客非常之多,燎原酒经由他们带到异地他乡,每到一个地方均会造成轰动,特别快的在外面有了美名。
无奈兰若寺产出的燎原酒每日有限,金华本地供不应求,流到外面的数量更是少之又少。导致了外乡人在他们当地出高价也买不到燎原酒,不惜千里迢迢赶来金华采购。
跟金华本地人抢酒的外乡人急剧增多,丁翁酒馆每日被围得水泄不通,每回柳青玉这边送酒过去,常常不到一个时辰就售馨了。买到的只有少数人,多数人只能捶胸顿足空手而归。
这般情况之下,燎原酒被炒出了高价。一坛大坛一些的原价百两,转手卖出去最少能翻一两倍。毕竟嗜酒如命的有钱人真心不缺几百两的银子,为了好酒花钱,他们眼睛也不眨一下。
姥姥给出了每月三坛燎原酒的束脩,无论留着自用,还是转卖给疯狂的求酒人,都是大赚特赚。有人为燎原酒,有人为钱财,因而告示才张贴出去,就有大把的人蜂拥而至要给柳青玉做先生。
成百上千那么多的人,姥姥不可能全部收下,那么自然要仔细甄选了。
了解了这些,花姑子微微张开双唇,呆呆道:“所以说,山下的人全是来选先生的?沮丧下山的那些一概没能叫姥姥看上?”
聂小倩微笑点头,花姑子从她的反应中得到了肯定的答案,偷偷和孔雪笠、胡孝说:“那我们还要按照原计划报恩吗?”
胡孝同孔雪笠毫不犹豫道:“要!当然要了!”
一个月三坛燎原酒啊!反正他们是坚决留下的!
说话间,诸人来到了一座充满江南特色的住宅,白墙黑瓦,错落有致。
花姑子打量着陌生的宅院,惊讶开口:“这是兰若寺?”
聂小倩掩嘴笑道:“如今的情况不同了,咱们需要一座真实的柳府。所以,姥姥请人把兰若寺改造成了现在的模样,方便青玉小郎君同先生在此学习。”
解释完毕见花姑子还在发呆,聂小倩扯了扯她的袖子。“走吧,莫要叫姥姥等急了。”
她做了一个请的手势,请胡孝几人进门。
来到花厅,花姑子他们首先看到的是一张苦瓜脸的柳青玉,然后才是姥姥和两名陌生男子。
双方互相见礼,相继就坐。
柳青玉掩去脸上的苦味,露出了一个笑。“花姑子怎么来了,身边的几位是……”
“我爹和我娘,另外几个是表亲。他们听说你和姥姥对我有救命之恩,知道姥姥为找先生而苦恼,特地自荐来了。”
花姑子简单介绍了众人,随后对姥姥详细讲述孔雪笠和胡孝的情况。
“这一位是我表姐夫孔雪笠,孔圣人的后裔,才华斐然,尤其擅长作诗赋词。早些年考中了进士在延安府做官,后来因为得罪官场小人遭受陷害才被罢了官。”
“此乃表兄胡孝,虽然真身是一只狐狸,但学识渊博,曾教导山西耿家的孩子成才,现已官至三品。”
客厅里的两名陌生男人,一个气息和聂小倩一样,是鬼。另一个虽看不出具体是什么,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也不是人。所以花姑子才会放心地说出来了胡孝的身份。
姥姥听完花姑子的话,眉宇间露出了一丝纠结的神色。
见状,孔雪笠、胡孝心中一紧,不等姥姥开口便抢先表态道:“救命之恩不可不报,请一定让我们留下来!”
狐女阿松以及花姑子一家纷纷发言附和。
“也罢,横竖我是不嫌先生多的,只是日后要辛苦两位教导我家孩子了。”姥姥琢磨片时,最终点头同意了他们留下,然后指着屋子里的两名陌生男子道:“对了,身旁的二位亦是家里的先生。男鬼叫叶阳,另外一个姓余名德。”
余德没有表明自己的真实身份,姥姥本人亦看不出余德的真身是什么,因而介绍的时候刻意略过了不提。
诸人在客厅内简单地认识过彼此,时间就差不多到了晌午。姥姥当即吩咐聂小倩叫人准备膳食,并交代瓶儿去丁翁家一趟揭了那招聘告示。
酒足饭饱,所有人都高高兴兴的,唯独柳青玉一人心里苦。
呵呵哒,四个老师,以后的作业简直不要太多哦!
第18章
四位先生里,孔雪笠长于诗词歌赋,专教柳青玉品诗作词。余德通晓四艺,则负责教授柳青玉琴棋书画。
不过,胡孝和叶阳的专长却重合了。
他们一样的精于文章,对书本的释义透彻,另外还有过教导学生的经验,学识不相上下。
而叶阳有一点胜过胡孝的是,他没成鬼之前有过多次的科举经验,比胡孝更了解科举方面要注意的东西,还能用自己的经验给柳青玉出考题。
最终他们二人商量后决定,由叶阳担任柳青玉的主讲先生,胡孝辅导叶阳教授柳青玉。
此外,胡孝认为读书人手无缚鸡之力是不可取的,所以还要求柳青玉学每天抽出一个时辰学习骑射。不求柳青玉能文武双全,但求他能有一副健康的身躯,遇到危险不至于连逃命的能力也没有。
至此,四位授课先生就位,柳青玉开始了水深火热的生活。四书五经,君子六艺,百年世家的培养传人也不过如此。
两年后,柳青玉被姥姥送往了金华书塾读书。
倒不是柳青玉原先的四位先生都离开了兰若寺,而是他们一概认为读孤书是不行的,柳青玉缺少同窗好友交流。因而教了柳青玉两年,几位先生就强烈的要求姥姥送柳青玉进了一家举人开的书塾。
那位举人先生姓宋,年逾五十,学识有是有,只可惜不太会教学生。
好在柳青玉家里还有四位严师,再加上众人送柳青玉去宋举人书塾,本就不指望他能从宋举人身上学到多少东西,而是希望他能在那里交到几个志趣相同的友人。
故而柳青玉去书塾是为了同别人做朋友,是假期。在兰若寺的每个晚上,还有书塾休沐的时候,才是他真正的上课时间。
又是半年,旧皇西去,新皇登基。
朝廷给孔雪笠平反,召他回京城做官。
每个走科举之路的读书人都有一个做官的梦,孔雪笠亦不例外。他纵然不舍得兰若寺的燎原酒和柳青玉这个学生,可为了理想抱负,最终还是选择辞别了众人,带着狐妻阿松北上京都赴任。
因着孔雪笠的离去,柳青玉少了一位诗词先生。
姥姥觉得胡孝的诗词造诣虽然比不过孔雪笠,教柳青玉却也足够了,便提议让胡孝代替孔雪笠。
柳青玉没什么意见,偏那三个鬼、狐和物种不明的先生有强迫症,习惯了人、狐、鬼、不明物种的四人组合,少了一个人类成员就觉得浑身不舒服,硬是要姥姥寻一个人来给柳青玉做诗词先生。
然而找尽了金华城诗词好的儒生,胡孝、余德和叶阳满意的一个没有。无奈之下,姥姥只好从上京赶考或者路过金陵的书生中挑临时工。
之所以说是临时工,是因为新来的诗词先生皆干不长久。最长呆一年,时间最短的两三个月就辞别离去了。
每到这个分别的时候,柳青玉看着他们飞一般跑下山的样子,就知道这些临时工先生必定发现了什么,吓得不敢留下来了。
毕竟,用兰若寺改造成的这座“柳府”里,真正的人类唯有柳青玉和他们两个。
和鬼妖朝夕相处,哪怕姥姥她们掩饰得再好,也终究会有疏忽遗漏之处,被他们觉察委实不奇怪。
“柳兄!”
一个巴掌拍在柳青玉的肩膀上,他眨眨眼睛走出神游,放下托脸的手掌,直起腰板扭头看向说话声传来的地方,眼瞳映照进四张脸。
是柳青玉的同窗好友,王南、汪可受、顾昉和张子意。
春去秋来,一晃眼数年已逝。
柳青玉从当初的嗫嚅小儿,成长为了经纶满腹的少年。
少年身形的他,长得清风霁月,风姿特秀。别说是在金华这块土地,即便放眼天下,那也是少有人能媲美的相貌。
在这个看脸的世界,许多人均愿意跟长相好的人交朋友。
加之这些年里燎原酒名满天下,“柳府”赚得盆满钵满,是外人眼中的富贵之家。偏偏出身“柳府”的柳青玉还脾气好,学习好。
撇开某些嫉妒心膨胀的人不提,绝大多数人皆喜欢和柳青玉往来。
几年过去,柳青玉在宋举人的书塾里交到了不少朋友,尤其与王南四人的感情最好。
王南是王知府的儿子,四人以他为首。他招呼着另外三人各自围着柳青玉坐下,打开折扇一面扇风驱减身上的热气,一面问道:“柳兄,你在想什么,叫了你好几次也不见你有反应。”
柳青玉以指腹轻揉眉心,沉声回道:“昨夜随家里的先生学习晚了,没休息好。适才脑子疲困,一时恍惚没听见,还请诸位见谅。”
昨天夜里上的是余德的书画课。
余德用自己带来的东西把住房布置得金碧辉煌,一到夜晚,屋子装饰用的珍珠珊瑚便熠熠发光,将整间屋子照得如同大白天。
因为环境够亮,柳青玉在其他先生那里学习到亥时初结束的课程,到了余德这儿,每每都会被拖延到子时初才结束。
是以,每当夜晚有余德的课,第二日柳青玉早起去书塾,大多时候是打不起精神的。
王南等人与柳青玉相交数年,自当了解他在家晚上还要听先生讲课的情况,听他这么一说,马上露出了同情的神色。
“你说你们家里面供着那么多先生,何苦跟我们一样来书塾这里听宋先生的叨絮呢?”王南梦想做个纨绔子弟,骑马涉猎,游山玩水,打小见到字就头疼,若非他爹王知府要求,他是如何也不肯进书塾的。
11/85 首页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