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要割,往县里送的菜不能停,他们去地里摘了茄子、辣椒、秋葵、番茄……十来个泡沫箱子装的满满当当。
勺子和饶春风已经上工了,他们两个都会骑三轮车,勺子便骑车把这菜送去县城,他们现在自己有车自己送就行了,不用再请人过来。
刘二华三人七点多就到了赵单识家,跟他一起做早饭。
早饭就吃米粉炒肉,外加紫菜鸡蛋汤。
镇上买的大米粉,新鲜的猪肉,外加青菜,热热闹闹地炒了两大锅,谁来自己盛一碗,再打一碗紫菜汤。
饶春风问:“单识,家里的镰刀在哪里?我去磨一磨镰刀吧?”
磨刀不误砍柴工,赵单识让她去杂物间拿。
他们家不怎么种田,镰刀也不多,只有五把,其他人过来干活都得自己带镰刀。大家用惯了自己家的镰刀,用起来也顺手。
现在天气正好,天气晴朗,略有点微风。脱粒机已经到位了,就放在田头。
赵单识让黎凭开三轮车把脱粒好的稻谷运回院子里,牙子妹等几个老年妇女就在院子里晒谷。
他们这个院子还是小了一些,剩下的稻谷等于送到村里那个大晒谷场上去。
赵单识家的晚稻比其他人家种的略早一些,现在要割禾的只有他一家晒谷场空着,要不然他家稻子那么多,还真晒不过来。
二十亩田的稻子绝对不少,几个人挽起裤脚下了田,一人一把镰刀,从各个方向开始割起了稻子。
镰刀声窸窸窣窣,一片片稻子倒下来了,赵单识安排专人把稻子运到田头脱粒,稻粒送上三轮车,黎凭一遍一遍把稻子运回来晒。
“单识,你们家今年的稻子大丰收啊!”
赵单识笑,扬声回那人,“还可以。”
“这何止可以,一亩地怕能收上上千斤了吧?”
“嘿,承您吉言,要有上千斤就好了。”
“你放心,我种了那么多年田,绝不会看错。你们家这稻子好,一亩地绝对能收上千来斤。十亩地就是万来斤,你这二十亩地,怕能收上两万来斤。”
另一个人十分羡慕地说道,“我看你今年种粮食划算,就算一斤稻子两块钱,这一茬下来也有四万块收益了。”
“瞧你这话说的,单识他们家的东西什么时候卖过那么便宜?我看一斤起码要卖到四块钱,你们家这稻子好,颗颗饱满,闻起来还有种清香,比外面卖的稻子好多了。”
“一茬八万块钱啊。”旁边人羡慕,“这种田可真划算。”
赵单识笑而不语,八万块算什么?他起码得翻五倍再卖出去,到时候挣个三四十万就差不多了。
“种田划算,你种田可就未必划算,他种田种得好,也没用什么农药肥料,这稻田里还有鱼!像我们种田,哪个不用花成本?别的不说,二十亩田,光是稻种就得几千块,后面的农药,肥料,还有人工,我们种田可远不如打工划算。”
“你说的也是,要是种田真正划算,也不必个个都背井离乡了。”
“单识,你这水稻是怎么种的,也教我们两手呗。我们在田里打了半辈子交道,还不如你第一年种地。”
看着这黄澄澄的饱满稻子,过来帮忙的人哪个不羡慕?
要不怎么说人比人气死人?他们这村里村外的人看着赵单识租田,看着他请人犁田,看着他插秧,这一步步都在大家眼皮底下,也没看出什么特别的门道来。
稻子熟了,大家过来一收,才发现他家的稻子就是好,连稻杆都比别人家的粗壮几分。
赵单识笑,“可不能这么说,在种水稻之前,我可是寒窗苦读了十几年,学了那么多东西回来种水稻,要是种不好岂不是对不起我读的书?”
“那你说说你种水稻有什么诀窍嘛。”
大家累了老半天,都在田埂上抽烟,一张张带着皱纹的黝黑脸颊,望过来都带着期盼。
“你们也看见了,我种水稻有两手收益,一个是水稻,一个是鱼,所以大家都觉得我种地划得来。”赵单识也不吝啬,“养鱼的本事是我在外面看书学来的,你们要是感兴趣,可以请个技术人员过来教一教。养鱼的学问比较大,像消毒啊,挖鱼沟啊,投放鱼种,后续的喂养跟防治都有讲究,一时也说不清,不过大家可以看看这个思路。”
“我们现在种田跟以前那么种肯定不行,我们得讲究科学种地,生态种地。像我现在种的这个田就是生态田了,种一种东西可以得好多种。我在水稻田养鱼还不算什么,听说有人螃蟹,那才赚钱。”
“还有人在里面养螃蟹呀,螃蟹不会夹断水稻?”
“它饿极了才会,要是你把饵料投得足足的,螃蟹哪里有兴趣祸害水稻?”赵单识笑,“不过我也没有学过这个,不是太明白,如果真要弄还得请专业人士来看看。”
“水田里不仅可以养鱼,养蟹,还可以养泥鳅,鱼跟螃蟹我们不熟,泥鳅我们总熟了吧?就算养泥鳅,种一亩田,也可以多好几千块钱收益。这里扣扣那里扣扣,一年的收益不就出来了么?”
赵单识这一番话为村人打开了不少思路,一时间大家都沉思起来。
第83章 鸡鸭
赵单识家二十亩地的水稻仅用了一天时间就热热闹闹地收了回来。
村里好几个晒谷场上晒的都是他家的谷子, 谁看了他家的谷子都得说一声好, 颗粒大,饱满,入眼金黄, 放在手心里沉甸甸的, 瘪粒很少。
村里人见他家的谷子这么好, 已经有不少人打着问他家买点稻种的主意。
赵单识收了那么多谷子, 光是晒谷子都有得麻烦。赵单识带着徒弟和帮工,每天扑在这些谷子上,早上要晒,晚上要收,不能放在晒谷场上过夜, 不然有露水,很容易坏,而且也有老鼠。
夏天多雷雨, 除了看天气预报之外,还得时常看着天,一旦乌云漫过来就得忙着收稻谷了,要不然大雨一淋, 再好的稻谷也得报废。
他们经常请人, 村里不少人都上他家来帮过工,每当这时候, 大家都赶紧过来帮手。拿扫把的拿扫把, 拿铲子的拿铲子, 稻簟、箩筐……大家一拥而上,抢着雨水下来之前将稻子收回来。
稻子多了,老鼠也多了,有老鼠跑来偷吃,防不胜防。
每当这时,赵单识看着还没有拳头大的小胖橘,“你什么时候才能长起来帮忙抓老鼠哦?”
小胖橘:“喵~”
家里人多,牲畜也多,一个家就热闹起来了,从早到晚都满是人声。
好不容易稻谷晒干了赵单识迫不及待地把一担稻谷送去镇上碾米,新米一尝,他们就知道这次种的稻谷差不了。
新米煮出来的米饭粒粒鲜明,洁白中带着一股油亮,咬在嘴里,那股清香让人说不出在究竟是什么味,只知道整个人都满足了起来。
新米煮的第一顿饭大家都吃撑了,连赵单识都吃了三碗。
勺子忍不住道:“这米饭怎么能那么好吃呢?吃进嘴里跟糕点似的,与糕点相比,还多了股说不出来的清香。”
赵单识挺骄傲,“我们精心侍弄了那么久,好不容易才弄出来的稻米饭,能不好吃吗?”
别说这些大米,就算碾米剩下的谷糠他也舍不得卖,全部拉回来了。
他这两天已经让牙子妹把谷糠拌上菜叶子,拿回去喂鸡鸭,那些鸡鸭一只只抢得贼欢。
勺子他们看着赵单识家堆满了的稻谷,禁不住问:“单识,你家这是大米要卖多少钱一斤啊?”
赵单识他们家稻谷多,稻谷收回来,老爷子房间,赵单识房间,两个空置的房间连带杂物房,楼上楼下都堆满了稻谷。这么多谷子放在一起,相当令人震撼,也令人眼馋。
“卖得贵。”赵单识含糊一声,“现在还没确定,总之得卖到十块钱以上。我这稻米不卖给村里。”
“为什么呀?”饶春风不解,“我们村的有钱人也不少,吃得起这米。卖出去外面哪有卖给村里人方便?”
赵单识不好说,村里人都熟门熟路,他不能下狠手卖,要是卖给外面,该什么价就什么价,村里人多少得给点面子,在村里卖他就亏了。
何况这么多钱财,他不想露富,虽然有守望号警戒,但大家都生活在村里,万一有什么人起了歹意,半夜拿着刀枪过来,他们非得吃大亏不可。
赵单识意味深长地看几个帮工一眼,专心吃饭,没有说话。
黎凭在旁边淡淡道,“买村里是散卖,比较费事,正好我们有渠道,直接卖出去外面了。”
“说的也是。”饶春风立时心中一凛,强笑几声,没再追问了。
吃完饭,赵单识跟牙子妹去山上喂鸡,家里事情多,他好多天没来这边看了。
眼看天气就要转凉,赵单识估摸着是不是再搭个鸡棚,不然秋天鸡被冻病了也麻烦。王大福家养鸡一天死十几只的症况他还历历在目,他这里怎么着也不能步王大福的后尘。
赵单识如今对这些鸡很上心,今天早上牙子妹在鸡窝那边捡到了第一个鸡蛋,赵单识才发现自己家的鸡已经开始下蛋了。
他们这些鸡蛋是正宗的土鸡蛋,敲开来一看,里面的蛋黄黄澄澄的,别提多喜人,吃着味儿也香,加点小葱花一煎,绝对香飘十里。
他们这鸡分两批次,一旦有鸡开始下蛋,以后的鸡蛋肯定源源不绝,赵单识觉着应该给这些鸡加点好料了。
别的不提,像什么豆子,虫子啊,就可以来点。
现在的土鸡蛋不便宜,都是论个卖的,县城里可能卖不上价,要是放到淘宝上去卖,那长期收入说不定不比草莓差。
如果如果要卖出去的话,他们可能得弄个绿色农家蛋的称号,比如说拜托检测机构帮忙检测一下什么的。
赵单识对自己家的鸡有信心,他们地里的菜用了不少绿色农家肥,还悄悄放了灵肥灵泉水,这么高规格的菜养出来的鸡要说质量不好,赵单识都不信。
好不容易多了条财路,赵单识自然上心,他现在上山一看,发现他们的鸡养的真不错,每只都皮光水滑,看来等到冬天卖鸡的时候,每只鸡养到七八斤不成问题。
十几二十块一斤的鸡,一只就有一百多了,这又是一大笔钱入账。
牙子妹见赵单识掂量鸡的轻重,问:“现在鸡长得比较慢,要不要喂它们点饲料?”
赵单识家的鸡主要是吃入菜田里的黄叶子、老叶子和在村里买的谷子,这批鸡养了这么久,也就小时候给它们喂了点饲料,以后再没喂过饲料。
他家的鸡看着精神,却不肥,不像饲料鸡,一身肥油。
听牙子妹问,赵单识摆摆手,“用不着,我们就老老实实养我们的走地鸡,喂了饲料,味道不美,反而卖不出价钱。”
赵单识心情很愉快,“您就像我说的喂就行,什么都不用加。”
“成,听你的。”牙子妹又问:“单识,大家很快就要把稻田里的稻谷给割了,要不要把这些鸡放出去野地里找食吃?”
村子里养鸡就是这样,等大家割禾了之后就把鸡放到田上去养。
割稻谷的过程中,稻田里的有一些谷子洒在地上,而且田里的虫也多,鸡放过去不缺吃的,正好能省点口粮。
要是家里只有五六十只鸡,赵单识说不定真会把鸡放到田里去养,不过现在嘛,要是把鸡放到别人家的稻田里去,不小心被偷掉几只,还不知道要便宜谁。就算没人起坏心,野地里那么多野兽,像什么黄鼠狼,狐狸,老鹰,一个不防鸡就得被叼走一两只。
他们这地方田丢荒了不少,出去打工的人也多,现在的生态环境已经好了起来,以前消失不见的野兽现在又渐渐出现了。
别说这些小型动物,据说山林深处连狼都有。赵单识不知道这些是真是假,不过他还指望他家的鸡下蛋卖大价钱,哪里舍得放出去喂野兽?
牙子妹来他家做工,自然不会自做主张。不过她想了想,地里留着的那些稻谷终究还是有些可惜,她不由心疼地摇摇头。
赵单识看她这模样,给她出主意,“婶子也别觉得可惜,虽然我们的鸡不放出去养,但是我们的鸭可以放出去嘛。我们的鸭才那么五十来只,每天早晚赶出去,两顿饲料就省下来了。”
牙子妹一想也是,“行,以后我来早一点,晚一点回去,把鸭赶出去喂一喂野食。”
“不用不用,半个村的田都是我的,反正勺子他们会在野外干活,我把鸭放出去,让他们顺便看着一些就行了,不用另外出人工。”
赵单识家的水稻田鱼虽然捉了上来,但里面还有不少鱼藏在深水沟里,这些鱼中,既有正宗的稻花鱼,也有随着溪流而来的杂鱼。
田里现在还有水,里面估计也有不少稻谷落在田里,鸡赶不过去,鸭子赶过去倒不碍事,反正鸭子会游泳,在水田里找食吃正好。
他们的稻花鱼养了大半年,一只鱼有半斤多一斤种,这些鸭子虽然大了,但也奈稻花鱼不何,反而稻田里的杂鱼被鸭子消灭一批,省得来年跟稻花鱼抢食吃。
他们田里不打农药,虫子也不少,鸭子可以去吃一吃,鸭粪落在稻田里正好可以肥田,一举数得了。
赵单识已经打算好了,牙子妹就按他所说的,每天过来第一件事就把鸭子赶过去到田里让它们自己找食吃。
赵明台三人天天望着嘎嘎叫的鸭子,眼里满是不怀好意。
瞧这洁白的羽毛,瞧这矫健的身形,一看就跟那些饲料鸭不一样。
“师父,我们是不是好久没吃鸭子啦?啤酒鸭、香酿鸭、烤鸭、烧鸭、片鸭、酸笋老鸭汤……师父,这些我们都没学会,什么时候杀只鸭子尝尝呗。”
赵单识看垂涎欲滴的徒弟们一眼,“行啊,还学会点菜了?”
“没有没有,这不是看到这膘肥体壮的大鸭子,我们又馋了么?”赵明台谄媚地凑过来,“师父,我们好久没去县城里卖卤菜跟凉菜了,这些天家里的进项是不是有点少?要不我们什么时候做一批烧鸭过去卖吧。”
赵单识每天会往县城里发稻花鱼,不过稻花鱼卖得不多,毕竟舍得吃的人还是比较少。
他们的坛子鱼又还没开始卖,算一算,每天能收到的钱也就是卖菜的钱了。
赵单识倒不着急,每天卖菜就能收入几千块,等坛子鱼和新米一卖,几十万又能到手,现在钱少一点,完全没问题。
63/181 首页 上一页 61 62 63 64 65 6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