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嗯. 40瓶;蜗牛慢慢爬 5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68章 冤玉归魂(十二)
如此关头,自是事不宜迟的。
在征得了那孩子的同意后,李避之便从他手腕处包裹的纱布上,取了些残血。
暗青色的光将血滴包裹起来,掩去了三分凛冽,如淡淡的水波般晕散开去,看似已融入周遭的环境,实则在无形中掠向远方。
之后便是等待,问威站在偏房的窗边沉默不言,孩子低着头紧紧抱住怀里的猫仔,而钟棠则是始终注视着李避之的脸,想要从他的神情上洞悉到进展。
左右不过一盏茶的工夫,只见李避之目光一凝,并于血滴之前的手指挥然一动,钟棠立刻转眸看去,便见一点极淡的青光,自西北方向穿窗而入,仿若坠星般没入李避之的指尖。
“如何了?”钟棠眨眨眼睛,拽着李避之的衣摆问道。
李避之冷眉微皱,随即一把握住了钟棠的手:“走,去端王府。”
--------
此时已近半夜,端王府中的灯火也熄了大半,只余点点裹了黄纸的灯笼,缀于檐下路边,倒是极方便他们潜入。
一路上李避之也与钟棠解释过了,以孩子的血追溯而得,那玉印应是已入了这端王府中,而这次的目标是谁,自然不需言表了。
大崇之中,王府贵宅的建造都有规制,布局基本大同小异。故而两人依着宁王府的结构,很快便找到了端王歇息的主院。
远远的,钟棠便看到院中主寝处,竟还燃着灯,虽并不怎么亮,但可知房中人应是还未睡的。
李避之按按钟棠的手,两人默契地轻身,只一瞬的光景,便避过了院中的守卫,匿入主寝窗边的花草丛中。
原本关合的窗户,无声地开了条小缝,钟棠悄悄靠到窗边,向里望去。
这一看,倒让他生出些许尴尬来。
“怎么了?”李避之见他神情不对,无声地询问道。
钟棠张张嘴,指着窗户比划道:“阿寄也在里面。”
黑发碧眼的少年阿寄,表面上只是个普通的下人,但经过上次端王府书房一事……钟棠便觉得,端王与他之间的关系,怕是没有那么简单。
此刻这深更半夜,两人又独处于寝房之中,这怎么想都不太可能是单纯的主仆睡前聊天吧?
李避之闻言也愣了一下,但还是揽着钟棠的肩膀,与他一起往窗中看去。
好在此刻那房中,并没有上演钟棠担心的情景。
端王李修乾手捧一盏浓茶,坐于桌案之侧,虽那绣龙的外袍已褪,但仍不减他周身的气势。而阿寄就侍立在他的身边,垂着头一动都不动。
这般气氛,钟棠也渐渐察觉出有些不对,还未等他多想,便听到房中传来端王的声音。
“你今日卯时过后,去做什么了?”
阿寄闻言,沉默了片刻,还是回答道:“入宫了。”
端王手中的茶盏重重地放到了桌案上,瓷盖碰撞间,溅出些许水花,而后便是他压着怒气的声音:“不是说不准你去吗!”
阿寄仍旧没有抬起头来,只是走到端王的面前,慢慢地跪了下去:“是庆妃娘娘让小人去的。”
这一次,端王没有在说话,他看着跪在地上那个小小的身影,许久之后才又说道:“明日,你收拾好东西,我遣人送你去城外别庄。”
“我不去!”出乎意料的,在端王面前一向恭敬卑微的阿寄,突然抬起了头,双目微红地望着他:“主子,你答应过,让我留下的。”
钟棠皱紧了眉,他之前虽然也对两人的关系有过猜想,但却想不到即便在人后,端王对阿寄也这般的不好。
任凭阿寄如何苦求,端王始终坐在桌案边,为烛火的阴影挡去了他的面目神情。
直到阿寄向前几步,跪到了他的膝侧,哀哀地唤道:“乾哥哥……”
端王的身体似乎乍然一怔,可他不敢垂眸,更不敢去看阿寄的眼睛,只是刻意冰冷地说道:“此事我意已决,你回去吧。”
寝房中静了下来,阿寄依旧伏在端王膝边,半晌后才渐渐直起身子:“好……我去……”
他想要从地上爬起,却似失了力气,一个不小心竟歪倒下去,端王下意识地扣住了他的身体,等到他想要克制收手时却晚了,阿寄已然扑到了他的怀里。
窗外的钟棠看着他二人的样子,又气又急,但……他忽然觉得有点似曾相识?
钟棠默默转过头,看向正揽着他的李避之。李避之随即也收回了目光看向他。
李道长的脸依旧是冷的,这长久以来似乎都没怎么变过。
但钟棠怎么觉得,他分明从这张冷脸上,瞧出了些许心虚呢?
想到这里,他似乎明白了点什么,又重新看向寝房内。
也正是这须臾之隙,只见那房中忽而红光一现,竟是支羽箭自虚空中射出,直往桌案后的两人射去。
端王想都没想,将阿寄紧护于怀中,向桌案之下躲去。
而窗外,钟棠的玉珠金玲已缠于手中,刚要抛掷而出,却被李避之挡了下来:“且再看看。”
寝房之中的景象渐渐变化,像是染上了陈旧的彩墨,原本昏暗的灯火似乎变明亮了,却模糊得什么都看不清。
端王与阿寄身前的桌案矮了下去,化为一张宴席上常用的酒几,杯盏盘碟滚落在地。而酒几前方的空地上,摆了只长颈小口的铜壶,壶边还散落着几只羽箭。
钟棠心下明了,这应当就是被偷走的第三幅画了。那枚玉印是凭借有它印记的画而动,前两幅已经用过了,故而被丢在惘念斋中。看样子这第三幅,画的应是酒宴投壶的情形。
没过多久,那彩墨的痕迹又流动起来,自暗中凝成了个黑影,慢慢地显现出人的轮廓。
低矮的酒几已然挡不住端王与阿寄的身影,且端王也并非只会一味躲藏的性子。
他强硬地将阿寄拦在身后,拔出挂于墙上的佩剑,戒备地看向黑影:“你是谁!”
那黑影似乎笑了下,周身的墨色褪去,露出了端王难以忘记的面容。
“二……二皇兄。”端王握紧了手中的剑,他的声音中有意外,有难以置信,但却并没有恐惧。
“真的不过去?”钟棠知道这些皇室子弟若有损伤,金乌观恐是会受牵连的,于是压着气音贴在李避之耳边喃喃着,李避之却只是收了收圈在他腰侧的手臂,低声道:“不急。”
那彩墨绘成的前太子李修承,并没有因为被认出而有所反应,只是从铜壶边又捡起了只羽箭,向端王步步逼去。
“是你害我。”
此话一出,钟棠着实也有些吃惊,想那前太子出事时,端王也应刚刚束发,那般年纪就有本事谋害太子了?
“是你害我!”
李修承已然走到了端王的面前,端王竟也没有反驳,只是抬头望着他:“偷换白鹤图之事,确为我母妃所为,二皇兄若要因此要我抵命,我亦无怨言。”
说完,便将手中的佩剑扔向墙角。
那佩剑落地,发出一声沉沉的巨响,阿寄紧紧攥住端王的手臂:“主子!”
端王却坦然地直视着李修承,没有半分退缩的意思。
“白鹤图?”李修承又冷冷地笑了一声,用手中的羽箭抵住了端王的喉咙:“你们母子所为,当真就只有那白鹤图?!”
端王感受着那锐利的箭尖,仿佛已经穿透了他的皮肤,但他依旧没有躲闪:“无论皇兄相信与否,当年母妃她确实只换走了白鹤图。”
“那书信呢!”李修承一脚踹到了端王的肩上,厉声逼问道:“姓刘的那老畜生,已经什么都认了,是他调换的谋逆书信,而给他那些书信的人——”
端王生生受了那一下,阿寄赶忙扶住他的身体,而就在他此刻看不见的地方,阿寄原本细长的手已然暗暗化出了锋利的兽爪,而望向李修承的眼睛,也染上了狠戾之色。
“书信之事,非我所为。”
端王一字一字地说着,不带丝毫虚伪与躲闪:“皇兄若因白鹤图杀我,我认。”
“但若要因书信杀我,那即便是死,我也要与皇兄说个明白。”
李修承手中的羽箭也停住了,他与端王对视着,头一次生出了些许怀疑。
而窗外的钟棠似乎也察觉到了什么,眼前这个彩墨绘成的人形,当真是李修承本人的冤魂吗?
旁的不说,那冤魂索命,还能有索不明白人的疑惑?
“我最后再问一次,书信究竟是不是你放的!”李修承的羽箭又向前刺了几分,但端王却绝不改口,脸上皆是磊落之色。
钟棠心中猜测更重,看端王这样子,确实不像是为了活命在说谎呀。
李避之似乎看出了他所想,轻轻摊开钟棠的手,在上面写道:“玉印。”
是了!钟棠豁然明朗,眼前这彩墨绘成的人形,根本不是李修承,而只是那方玉印。
当年李修承已然被立为太子,那么刻有“荣王”之称的玉印,多半便只能被收在书房之中。
所以它能够知道,白鹤图是当年的庆嫔所为,书信是刘太监放的,但是这些书信究竟是谁给刘太监的,它却无从得知。
但既然如此,又是谁将它引到了端王这里呢?
作者有话要说:
小妖精:师兄你看,那个人脸还没被打肿时的样子,是不是跟你以前很像?
第69章 冤玉归魂(十三)
寝房之中,“李修承”手中的箭,依旧抵在端王的喉咙处。
而端王也半跪在地上,仰头看着他,一手还将阿寄拦在身后。
“你没有骗我?”许久后,“李修承”的声音,好似被挤压着,变了声调。
端王却面不改色地说道:“没有。”
此话如赤金掷地,半晌后那“李修承”的身形也终是起了变化。
他如掺了水的彩墨般,晕染淡化——那属于李修承的,与惘念斋中孩子眉眼八分相似的面容,也随着彩墨的褪色,而模糊了。
最后,他们听到了“李修承”渐渐远去的声音:“庆嫔之事,不值她以命相抵,前日种种已是报应了结,如再作恶自有天理为公——”
窗外李避之看着“李修承”远去的身影,指尖暗光忽现,一缕青丝便攀扯而上。
他握握钟棠的手,低声道:“走,看他要去哪里。”
此事自然无需李避之提醒,早在他出声之前,钟棠便已与他一同起身,身姿轻盈得跟了上去。
宁王府中,司千瑾与宁王,分执黑白子相对而坐,棋盘上厮杀得似乎很是胶着,却迟迟不闻落子之声。
“殿下放心就是,那玉印前两次在宫中尚不会出差错,想来这一次也必会顺利而归的。”司千瑾看着宁王的脸色,小心地安抚道。
毕竟,他心里也清楚,眼前的宁王,已不再是昔日那个病弱却文雅的宁王了。
宁王的手只是继续掂着黑子,一言不发地看向棋盘,向来病弱的面容,此刻竟灰白的不像是活人。
司千瑾还想再说些什么,却忽觉窗棂之外有黑影闪过,紧接着一阵略带血气的阴风便吹拂而来,在他们面前的地上,聚为浅浅的黑色人影。
“殿下,小道怎么说来着,他这不就回来了吗?”司千瑾顿时松了口气,对着宁王笑起来。
宁王脸上也露出几分喜色,之前的阴郁转眼便为假面所掩,似乎又变回了那副一心为兄长申冤的诚挚模样,向那黑影问道:“如何了?那奸人可曾为皇兄抵命了?”
黑色的人影沉默了片刻,而后说道:“端王说,当年之事非他所为。”
“他当然不会承认!”宁王心中一紧,恐事情不顺,连带声音都拔高了:“他,他既是做出了那样的事,如今为了活命,又怎么可能承认呢?”
“你可莫要受了他的蒙骗!”
黑影没有说话,尽管他如今面上并无五官,但宁王却分明觉得,他在看向自己。
“端王甘愿以命相还,我见其状不像是作伪,”黑影的声音渐渐低了下去,似喃喃自语般:“当年殿下是含冤而死,我如今亦不可冤了他人。”
“你怎的这般迂腐!”宁王终于压抑不住心中的烦躁,向那黑影喝道:“除了他,还能有谁!你这般三拖四拖,还谈什么为皇兄报仇!”
“殿下--”司千瑾见宁王情绪之变,忙出言慢慢劝说:“它不过是个物件,难免头脑顽固些,您何苦与它生气。”
“生气?”宁王似找回了三分清明,尽量压着火气故作悲愤道:“我这哪里是生气,分明是为皇兄之事不平。”
“皇兄含冤这么多年,如今终于有了机会,你却……你却这般优柔寡断!”
“你难道就不想快些为皇兄报仇?!”
可任凭宁王怎么说,黑影还是坚持道:“我会为殿下报仇,但也不会冤杀旁人。”
“你!”宁王似怒极,死死咬定道:“就是那个奸人为了皇位谋害兄长!哪有什么冤不冤的!”
“还请宁王殿下给出凭据,我自当为殿下复仇。”黑影也半步都不肯让,对宁王说道。
“凭据?你居然问我要凭据!”宁王将手中的棋子,尽数泼洒于棋盘之上:“你可莫要忘了,是谁将你召唤而出的!”
他此刻已然失了耐性,连带看向司千瑾的目光,都变得刻薄阴狠。
起先他也并不想做的这般死绝,要怪就怪李修乾不自量力,偏也要与他争那个位置。而他的父皇……竟真的要将西隶的公主,嫁给庆妃生的这个贱种!
前太子究竟是谁害得,又与他有什么关系?
他只需要借着司千瑾寻来的这方玉印,引出当年前太子受冤一事,使得皇帝对庆妃与李修乾起疑。如此,原本就对前太子心有愧疚的皇帝,即便再找不出什么证据,也会对他们母子疏远--
42/67 首页 上一页 40 41 42 43 44 4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