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0

谁与渡山河(古代架空)——麦库姆斯先生

时间:2020-12-01 10:01:00  作者:麦库姆斯先生
  “我知道各位在担心什么,”天衍帝拍了拍御案,撑着龙椅站起身来,“闾丘忠嘉被称为狱法山下’巨齿鲨’,作战骁勇,万夫莫敌,他与其他三君和我高辛氏打下了天衍的江山,诸位怕的无非是孤一直念着多年的功勋与袍泽之情,不顾祖宗法度会法外开恩。”
  众人闻声心中微微生寒,况俊嘉祥亦是垂下头去。
  “西君乃梓童【1】母家,南君墨麒麟,中君丹口孔雀,闾丘能以常人之身位列四君自然是有彪炳后世的功勋,十五年前河朔最后一战,我举着三足乌纛旗带领部下冲锋,五天五夜跑死了三匹马,是闾丘把马换给了我,随马疾奔一路护持!
  “我封四君,中土平坦四方戍卫,西方山川连绵守其险,南方踞江守其富,只有北方孤贫苦寒,偏偏邻近蚩戎,干系重大,非大将不能守也。谁都知道北境天珍地宝、奇珍异兽颇多,行径甚至广于我直属的东方棘原四千五百里,可为什么除了闾丘没有人愿意回去?诸位说要为我建造宫殿,说为君父解忧,说义不容辞,可当年北境空虚,又有几人敢说一句要守住我北境防线,叫蚩戎再不敢踏上我们的土地?”
  天衍帝声音并不激昂,甚至可以说得上是温温吞吞不辨喜怒,可偏偏一些大臣坐在各自的坐垫上听着,纷纷都有些不自在了。帝王的目光在将军和臣子的脸上一一扫过,目光所及,所有人都不由自主地低下头去,整个大殿静悄悄的,没有人敢发出一点动静。
  天衍帝娓娓道,“这殿上许多人大概是没有去过北方,北方的风不像这里这样的和软,刮在脸上是挟着风沙的刀,人在那样烈风中蹉跎,老得也格外的快,前年闾丘忠嘉入京觐见,他一身战衣还是当年出征时的甲具,可是满脸的皱纹、满头的白发再也不是当年那个力战百人的勇士——孤原来想着,忠嘉他明年过了六十五,该赐他致仕了,北方苦寒,就叫他回来东方棘原养老,年赏不必多,禄米千石就够他这老头安享晚年,待他寿终正寝,自有我儿旌表他忠勇壮烈……”
  帝王低沉的声音带起宽厚的堂音,辛鸾心中一颤,敏锐的抬头:
  有那么一瞬间,他几乎要认为父亲老了。
  可天衍帝落在儿子身上的目光只有一刹,帝王便划开目光,走出御案。他威武的步伐风一般拉开他的锦袖黑氅,带出一种难以抗拒的威严。辛鸾攥紧拳头,目光灼热,只见父王对着满殿的臣子朗声,“祖宗的规矩,孤不会改,朝议的定罪,孤更不会改!就像太子说的,北境十五年强敌不敢南下,闾丘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如今闾丘已死,闾家军队覆没,河朔以他为愧,诸位,你们该放心了,也该收手了。”
  仿佛是金铁的低鸣,一席话卷起臣子心中猛烈的风暴。
  天衍帝没有再等群臣的议论,一手叩在御案上,“传我王令。”
  秉笔的内监于丹樨下跪倒。
  “闾丘嘉祥因狱法山之过,一脉籍没抄家,永不任北境之主,男子逐出神京,三代内朝廷永不录用。”
  帝王金口玉言,一字一句震得人心口激荡。
  紧接着,天衍帝道,“然孤念闾丘多年功高辛劳,以其‘忠嘉’之名赐名北境忠烈祠为‘悯嘉寺’,同时准太子所请,待闾丘二女成年,千金为聘,做我高辛氏的儿媳。”
  作者有话说:
  【1】梓童:王后
 
 
第13章 手足(1)
  夜里雪下得愈发的大了,天地都混沌。
  王庭西苑因着是几十年的禁宫,入夜之后十分安静,只能听到落雪的簌簌声,段器陪同着辛鸾站在温室殿外的宫墙根儿的阴影下,安静地朝着东边儿望着,耳边隐隐约约还能听到宫外铳炮的鸣声,想来神京的百姓兴致很好,宫里的宴席都散了,他们还在庆祝。
  这里是天衍帝入秋后移居的寝殿,辛鸾今夜问过父王的安,没有急得回东苑,而是没有声张的等在殿外,为了不引人瞩目,还特意选个个阴影死角。
  段器习武多年,目力极佳,他看着东边的御道眼波一动,“殿下,来了!”
  辛鸾哈着气紧了紧身上的大氅,厚底靴踩着新雪向外张望,果然,他看见一列禁军一列内侍簇拥着一顶抬舆而来。内宫中有特旨赐乘抬舆的人不多,他认出人来,立刻面露喜色地迎了上去。
  而领着抬舆的小内监眼见着陛下的寝宫近了,冷不防僻静处突然拐来太子殿下,惊了一番,刚想行礼,只见那个被白狐狸氅子裹得像个丸子一样小人儿,一步一脚印地走上来,粉妆玉砌的小脸上忽地露出笑意,伸出手指先在嘴边嘘了一声。
  小内监的膝盖打着弯儿,喉咙里刚要唱出来的“殿下万安”忽然不能确定要不要喊出来了。
  抬舆里的人耳里极佳,闻声威严的声音顷刻间传来出来,“什么事?”
  内宫里的人似乎对抬舆里的大人物多有惧怕,小内监停下抬舆,瞪着眼左顾右盼。
  辛鸾笑嘻嘻地答,“叔父,是我。”
  抬舆里沉默了一刻,紧接着,刚刚不近人情的声音和缓起来,隐隐还带着融融笑意,“就知道你会在哪里等着。”说罢,轿帘被人从内部掀起,济宾王弯腰走了出来,甫一照面,他仍板着脸,“阿鸾,刚才在长信殿上胆子不小啊,在一班老狐狸面前耍心眼,你父王的话也学会顶嘴了。”
  辛鸾才不怕他,罩着宽大的风毛帽,嘻嘻笑着上前去扯叔叔的袖子,让他走过来些。
  济宾王看他这个样子还有什么不懂,立刻招随驾的钟叔来,钟叔会意,送上一包沉甸甸的小锦囊。
  那小锦囊里装的是实打实的金铢。
  辛鸾这个东宫太子是真的惨,他每月的用度是由宫里支出的,但其实真正他可以支配、不必报备的钱少之又少,一堆人看着他,有时候想在市井买一坛醉泥螺来吃都要废很大的周折,自由程度还不如辛襄这位公子。而济宾王为人不苟言笑,对这个侄儿却亲厚非常,许多体己事都替他想着,从太子上学开始,节假日上总要偷偷给送他零花钱接济他,也不声张,这么多年了,天衍帝不知道,就是连辛襄也不知道。
  而禁军和内侍雪夜里就这么被晾了两排,眼观鼻的对这叔侄俩神神秘秘的对话胡乱揣测,反正任谁也想不到,太子半夜堵人不为别的,只为了要钱。
  ·
  墙根下雪落斗篷,辛鸾看着那小锦囊,眼睛霎时亮了,立刻敞敞亮亮地躬身,“多谢王叔!”
  “诶,不急……”
  济宾王笑他,手指挑着那锦囊的绳结,在他伸过手拿时又快速地收了回去,轻轻道,“先跟殿下商量个事情。”
  辛鸾努力把目光从那小锦囊上抬起来,一脸讨好的笑,“王叔您说!能办的侄儿都办。”
  济宾王低头看着这个没长大的孩子,语气郑重毫不含糊,“臣听说今年的比武章程是殿下和兵部定的,不论出身,二十岁以下武士都可参战?”
  “是!”辛鸾答得响亮,一张小脸红扑扑的,“明日就是比武最后一天了,在大柳营,父王也要去的!”
  济宾王沉吟着:“臣要说的就是这个,我北伐军想为这比武添个彩头,出列的是臣麾下小将,名樊邯,十八岁,北境木叶山人。”说着他话头一转,“听闻太子殿下的规矩盯得严,神京世家子弟都挡了好些,不知道我的举荐可不可以啊?”
  “樊邯啊……”
  辛鸾慢慢嚼着这个名字,眼珠滴溜溜地转,“我看过兵部票拟的请功的单子,这个樊邯是有军功的人罢?名字好像是在第一张单子上。”
  风吹得辛鸾的兜帽掀起来,济宾王飞快地伸手帮他兜住了,又拂了了拂上面的雪。
  “殿下好记性,所以这是答应了?”
  “当然答应了!”
  说着,辛鸾猛地垫脚,就要夺那小锦囊。
  可他一个娇生惯养的男孩,怎么抢得过身经百战的男人,济宾王一个抬手,又避了过去。
  济宾王好像打定主意逗一逗这个侄儿,笑他,“别不是想要锦囊,才答应的吧?”
  辛鸾高兴得有些忘形,想也不想直接脱口道,“王叔说的哪里话,我就是不答应,王叔准备都准备了,还能不给我吗?”在亲近的人身边,辛鸾嘴巴也灵活了,信誓旦旦地说,“这次比武从秋天延后道现在,不就是为了庆贺王叔的北境大捷嘛,军士观礼理所应当,樊邯靖国出征又有军功,他就是年纪不在二十岁以下,也是名正言顺,没人指摘的。”
  给钱的是大爷,甭管是不是假公济私,辛鸾反正一番话说得明白透溜。
  济宾王不再说什么,拍了拍他厚厚的兜帽,把金铢给他,“知道你爱在市井买零嘴儿来吃,但是也记得少吃些,海货儿吃多了冬天爱发病的。”紧接着,钟叔从后面又递来一块锦盒,济宾王接过了,又递给他,“这个是我从北境寻的苍山玉髓,你和远声一人一枚,于化形大有裨益,你且贴身收着。”
  辛鸾茫然地点了点头。
  借着远近透来的余光,他打开那盒子看,只见躺在里面锦缎上的是一块拇指大小的翠玉,那一点碧绿纯净得沁人,哪怕宫墙昏暗,上面依然光华流转,好像开天辟地后所有的苍碧都点在了上面。
  北境奇珍异宝颇多,辛鸾不知道这是什么玉髓,又有什么渊源典故,但是王叔给的,定然都是好东西,他眨巴眨巴眼睛,鞠了一躬,道:“谢谢王叔。”
  ·
  如此与辛鸾耽搁了一回儿,济宾王踏进天衍帝的寝宫时已是一盏茶后了。
  外堂值守的内监看起来年纪不大,天衍帝服了药,他就站在铜壶边紧盯着上浮的木刻,一边留意着内室的动静,目光一刻也不敢移开。济宾王进殿的时候,他躬身一拜,也不内室通传,用眼神示意他可以进去。
  天衍帝单就济宾王还朝这一日就进了三次药,凭着药物托着的那股元气一直坚持完了封赏、祭祖、夜宴,而此时他于寝榻上卸下了九旒的冠冕,头上的只系着一根玄色的绸带,见济宾王迈进门槛来,他揉按着太阳穴的手指停了停,抬眼,先怪道,“我着人用抬舆接你,身上怎么还落了雪?”
  济宾王道,“刚看到了殿下,和他说了几句话。”
  喝了汤药,天衍帝精光四现的眼睛也昏眊起来,他疲累地捏了捏鼻梁,闭眼深吸了一口气,“原来是阿鸾啊……”
  他左侧的茶几上摆着的还有一盅没有撤下去的药碗,说着他随手将手里的钗环放到旁边。那是一只古旧的钗环,能看出被主人经常抚摸把玩,最上顶的花瓣已经落了瓷釉的颜色,被人摩挲得露出苍翠的玉质。
  天子居所惟王后配共居之,其他妃嫔虽以次进御,不得恒居。
  这是天衍帝三年帝王定下的死规矩,济宾王知道兄长虽有后宫十几位妃嫔,但哪怕最受宠的西宫娘娘也很少会召入寝殿,女人的东西能出现在这间寝室的,只可能是先王后的遗物。
  ·
  济宾王坐在寝榻一侧的绣墩上,寝殿内窗牗开着半扇,透过那半扇窗可以望见洞开的殿门和远方昏暗的雪夜,天衍帝还想着夜宴的事情,喃喃自顾道,“阿鸾今天倒是出人意表,多大的娃娃,臣子议事也敢来掺和一下。”
  济宾王垂着眼睛,轻轻道,“中枢逼宫下旨,他是怕惊了王兄的驾。”
  天衍帝不以为意地笑了一下,“战场上走出来的人,多大的阵仗能惊孤的驾?”说着说着,他声音又低回起来,“是了,他才几岁,他没见到这样的阵仗,看到殿上那一幕该是又害怕又难过才是,孤在他这个年纪,也想不到君王还需要跟自己的臣子斗法。”
  “斗法?”济宾王眼中闪出了光,想到今夜夜宴的一幕声调隐有杀气,“那是您还愿意抬举着他们罢了,高辛氏的江山、北境三千里幅员,是赏是罚王兄大可圣心独断,不必他们来指手画脚。”
  天衍帝静静听着,拇指揉按着自己的脑袋,不置可否。
  ·
  说来天衍建朝初年,济宾王还不像如今这样不管内政。
  高辛氏族谱中,天衍帝辛涉行一,济宾王辛涧行十二,兄弟二人年纪虽说差了十岁有余,但感情却一直亲厚。建朝后兄弟同心,志在霸业,建制、分封、书同文、车同轨,谋动于密室,传令于天下,齐心协力应对多少风雨。
  是时,二人于女色都不甚上心,发妻早亡后一直都不曾续弦。
  济宾王是亲王之身也就罢了,天衍帝帝王之尊居然也拖延着立后之事。
  从来没有哪一朝开国皇帝立国有王无后,且当年帝王春秋鼎盛,御极三年膝下却只有一位王位继承人。帝王不急,臣子也要急了。天衍三年冬,西宫娘娘的母家坐不住了,联络百官想要将西宫娘娘扶正宫之位,朝议半月,天衍帝却一直留中不发。直至冬月五日晚,西宫外戚夜半策动外廷两百朝臣,夜奔禁门,称国本艰难,逼天衍帝纳谏。
  当时也是深冬,锦绣宫二楼看下去,禁门外乌压压跪了一片,两百人一同齐喝,声震天穹,求天衍帝回心转意。
  当年的首辅太监还是个姓陈的,拦在禁门前来回踱步、一筹莫展,急急派了小内监去请陛下的旨,而当年的首辅庸碌无能,匆匆赶来后对着群臣连哄带劝,却劝不回一个。
  济宾王听闻此事,于王府拍案而起,策马直接赶到禁门前,指着二百朝臣,手起刀落对禁军下令道:“给我打!”
  底下高举奏疏、还在叫嚣的大臣全都吓懵了!
  天衍帝以仁治国,就算是狱中罪臣也没遭遇过这样的阵仗,这些养尊处优的文臣又哪里能抗得?可济宾王不管,他铁石心肠铁石手腕,禁军一半人出自赤炎军中一半是他亲自调教,他一声令下,自然是棍棒齐下,人倒如泥,禁宫外哭号声冲天而起!
  姓陈的大太监还敢在他马前聒噪,迭声喊着:“使不得!使不得!殴打朝臣使不得的啊!王爷您这是僭越了啊!”
  济宾王理都不理,直接给了他一个嘴巴把人抽翻在地,喝道,“叛逆臣子夜逼宫禁便是造反!你这里踟蹰误事是做什么吃的!”
  而只是几息之间,禁军便打死了官员十数人,打伤了数十人!
  济宾王坐在马上,冷眼看着群臣倒伏,血肉横飞,直到听到阵阵求饶声才喝令人停手。就这样,天衍三年骇人听闻的“大礼教”终结于济宾王一人与二百人的对峙中,终结于闻所未闻的酷厉手段下。年轻的济宾王因匆忙而来,并未披厚衣大氅,轻裘缓带、倨傲地坐在战马上俯瞰,一瞬间仿佛仍是号百万雄师、浴血而战的杀神,而在那之后,朝内再也没有过百官集体的上疏的情况,最多也就几人、几十人。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