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0

渣了敌国太子后我怀崽了(古代架空)——菠萝炖蛋

时间:2020-12-07 12:20:29  作者:菠萝炖蛋
  李裴将信看完,侧头对着阿音笑了一下。
  “国师如今不得了,暗卫不但遍布漠北,连长安都安插了你的眼线,朝中发生了何事竟这么快便知道了,看来日后……更是要只手遮天了。”
  福南音蹙着眉头与他对视了一眼,而后微微叹了口气,像是配合一般与他道:“毕竟日后便是你们中原的
  礼部尚书了,新官上任前总该摸摸清楚。顺便……看看我的太子殿下身上又多了多少桩麻烦。”
  李裴似乎不介意什么麻烦,只是挑眉,抬手揽着福南音的肩膀将人往怀里一带。那只揽着人肩膀的手中原本还拿着信纸,如今却被搓揉得皱成一团,也不知道人是故意还是无意。
  “尚书这还没走马上任,关系倒是先攀得明明白白。不过说得不错,的确是‘你的太子殿下’,我的福爱卿……”
  福南音看他的眼神越发奇怪。
  他捏着人的下巴情轻轻往自己这边一扯,而后嘴唇便覆了上去。先是温柔而缓慢的摩挲,缱绻又带了些不舍的情愫在其中。他唤:
  “卿卿……”
  “我的卿卿……”
  后又不等福南音反应便用舌头撬开了他的唇齿,长驱直入地深吻着,宣示主权一般地吮吸撕咬,直到后者呼吸渐渐有些不顺了,才从中退了出来,又不舍地在他嘴角短促地亲了一下。
  “看来西北大营我还是要走一趟。”
  福南音胸腔还在微微起伏着,他被那一吻弄得有些脱力,便索性将身子靠在李裴肩上,“是该去……见见朝中派来救李皎的人。”
  李裴促狭地笑了,低下头,却正瞧见福南音眼底眸光带水,面色泛红,一副叫人心痒的勾魂样。
  有些心猿意马,李裴心底那丝不舍便又出来了。即便两人还没名没分的,却在漠北过着如同新婚燕尔般的一个月;自然,偏殿还有多出来那一个。
  “先留在这儿跟阿肥把身子养好,乖乖等我回来接你们。”
  福南音却摇头,正要说话,却被李裴忽然打断。
  “知道你舍不得夫君,但是听话,西北大营的事不算棘手,我很快就能回来。”
  “不必回来。”
  福南音将李裴掩在自己嘴边的手挪开。他没有对李皎的计划是否棘手再做论断,也没问李裴的“很快”是多久。他说,不必回来。
  “我们长安再见。”
  两人的目光在虚空中一碰,而后便又默契地各自转向了两边。
  半晌,似乎是想到了什么,又或是终于下定了决心,本沉浸在一片黯淡的冷色中李裴忽然又对着身旁的人说了句:
  “我在漠北留下的所有人手,你都带走。”
  福南音勾了勾唇,这次没有拒绝。
  “好。”
 
 
第65章 
  出了金殿,御辇缓缓行在大明宫的甬道上。
  众人看得出圣人面色不虞,一个个都不敢多说话,只有冯内侍伴驾久了,多少能猜出圣人心中所想,待御辇行到立政殿外,才缓缓于辇边上恭声道:
  “当日奉旨去西北大营的沈将军正候在殿外,圣人可要宣他回话?”
  御辇上的人默着,未抬眼,只是半晌后微微抬了抬右手的两指。
  冯内侍知道,这便是一个字的命令:宣。
  他望着立政殿的方向,无声地叹了口气。当初圣人身边用着趁手的宋将军尚在漠北协助福南音和太子办事,这个沈将军算是宋韶仁在左金吾卫的同僚,这些年两人一直为了一个上将军之职暗自较着劲,却没想到只一道口谕叫他到西北大营放人,他却办得这般不得力。
  也难怪如今的左金吾卫上将军之职落到了宋韶仁囊中。
  沈将军自然也没想到事情会发展到今日这种地步,候在殿外时一颗心高高悬着,明明是春寒料峭,冷风扑面时,他额角已经被冷汗浸湿了。
  门外内侍监唱驾声响起,圣人下了辇缓着步子走进来的时候,就看见沈将军依然跪在了地上,那神情与其说是回话,更像在等待提审。
  “交给你的事,没办好?”
  圣人原本想叫沈将军进殿回话,可看到地上之人这副模样,似乎觉得也没什么必要。绣着龙纹的衣摆停在眼前,沈将军不敢抬头,也不知道他此时在圣人眼中已经被下了定论——远不如宋韶仁。
  “回圣人,臣……臣当初到西北大营的时候,临淄王已经不在地牢了。”
  这件事沈将军并未向圣人回禀。
  “太子殿下早些时候已经将人给放了。”
  人是太子扣押起来的,圣人当初的态度是默许;如今大局已定,太子将毫无威胁的临淄王放出来,本就是最为合理的处置。他去的时候,地牢早已空荡无人,临淄王也的确不在西北大营之中……
  “已经放了,那临淄王人呢?”
  圣人居高临下看着他。后者不敢抬头与之对视,便看不到圣人眼中那丝隐隐包含的怒意。“是你看到了,还是有别人看到了?”
  难道太子叫何俾明为放人,其实是将临淄王转移到了一个连圣人也不知道在何处的地方?
  沈将军仿佛醍醐灌顶,继而伏地叩首道:“恳请圣人给臣一个将功折罪的机会。”
  “将功折罪?”
  沈将军本以为圣人会问他打算如何将功折罪。他在左金吾卫中负责典狱审讯多年,自然知道很多能将犯人嘴巴撬开的法子,想要找到临淄王的下落是不难。况且圣人方才在金殿上既然打算派出三千禁卫到西北营,自然是在心中有了取舍,那么他……
  “三日后跟着宋韶仁去西北大营,朕让你知道如何折罪。”
  所有的话哽在喉中。沈将军听到“宋韶仁”三个字时面色一变,没有意识到后面那句话的意思,他错愕抬头,却见圣人已经往殿中去了。
  远远地,他断断续续听到圣人对着冯内侍说着:“在外面藏了半个月……胆子越发大了……兔崽子……”
  也不知在说谁。
  这声兔崽子,叫的定然是太子吧……沈将军在心中这般想着。
  ……
  西北营横在长安与漠北王城之间,甚至要更靠近漠北一些,早前多年与漠北的大战让这座营场养着比中原其他三座大营更多也更训练有素的军士。除却随太子上了战场又凯旋归京的几万人,营中仍驻守了足以令任何一方胆寒的精锐之师。
  李裴出王城的时候没带一兵一卒,策马行了三日,便到了营门前。
  “主帅!”
  “去暗牢。”
  李裴下了马,闲话半句没说,马鞭随意缠在手掌上。他步子很快,原本守在营门前的一个士兵便也不得不快步跟在他身后。这里是军营,只有将军令行禁止,无人知道中原发生了惊天动地之事,甚至无人知道那位足以与太子争夺储位的临淄王早前的一段时间就被关在这里的暗牢中。他更不知道为何太子会在今日突然出现在营门外……
  却又对此没有半分疑问。
  “何俾来过?”
  李裴问,步子却不停。
  士兵看着他一身黑色的大氅在骑马跋涉中沾了些灰尘,却依旧遮不住身上的贵气与威仪,绕在手间的粗糙马鞭亦如刀剑。不提白虎节堂,不提军权,也不提太子之位……几十年来中原军与漠北的宿怨在无数场失败的战役中越结越深,李裴的出现却仿佛化腐朽为神奇,一次次的大胜和攻城略地直至灭了漠北,亦成了他们的信仰。
  士兵肃然的表面下心中并不平静,可仍努力一板一眼答道:
  “是,何将军半个月前回来过,但只待了一个时辰便离开了。”
  他绕过校场一直走到那座平日无人的暗牢门前,立住了。
  “可看到有人同他一起离开?”
  “没有,何将军是自己离开的。”
  士兵那日并非当值之人,却对当日发生的事意外地清楚。那时何俾带着凯旋的大军回京畿,满营的士兵与有荣焉,头一次顾不上纪律地围着他问东问西。几乎所有人都看到了,何将军来的时候是一个人,离开的时候身边也没有旁人——自然,众人顾不上问他这次回营的原因,只当是“公事”。
  李裴摩挲着手中的马鞭,似乎在思索着什么。随后他抬脚便朝着暗牢走去,士兵要跟,也被他抬手止住了。
  西北干燥,牢中也只是阴冷,没有别地的湿意和霉气。李裴一步步下了石阶,缎靴落地甚至发出了阵阵回响,他走到那间曾经关过他和李皎的牢房前,伸手一推,门开了。
  半个月的时间没有磨去这里曾有人住过的痕迹,也说明在李皎离开后,这座暗牢便像是彻底被人遗忘一般,并无人踏足。
  床铺桌椅,桌上一盏已经燃尽的油灯,尚留着残余液体的酒壶,笔墨纸砚……
  目光触及那张压在镇纸下的宣纸上落了几行字。李裴很多年不曾见过李皎的字了,同样是严正的楷体,他没有福南音的肆意筋骨,留下了多年临摹名家字帖的匠气,至多还能从中看出几分小心隐忍来。
  从那封留书的内容上,李裴似乎能想象出李皎对着他说出这番话时的模样,得意或伤怀。
  “那日在牢中对着裴哥哥说那番话的时候,实在没想到裴哥哥那么好骗,心又软,只是将我关在这里十几日便又舍不得地叫人放我出来。你托何将军捎来的话我收到了,不过我想知道的是……”
  “裴哥哥心里也在意我吧?还是仅仅因为……那个有幸被哥哥放在心尖上的漠北国师还活在世上?”
  “我对哥哥说的很多句都是不得已的谎话,只是‘喜欢你’那一句是真的,还有一句你也一定要信。”
  李裴眼中冷意骤起,信纸被两手的力道猛然揉做一团。
  最后一句话李皎没有写,既不留下任何凭据,却也让李裴当即便猜到了他的意图——想要让国师消失这件事,也是真的。
  士兵站在牢外候了很久,他不知道太子下去这座空牢是为了何事,只是原本那阵漫长的静默突然被一道响亮的鞭声打破,而后便是什么破碎的声音,回荡在暗牢之中,仿佛带着太子的满腔怒意,格外骇人。他一个激灵,惶惶记起方才太子手上的确握着一直马鞭,可是……难道下面还有别人?
  从暗牢中出来的时候已经过了半个时辰,外面多了些动静,李裴知道,是朝廷的人到了
  。
  他攥着那封信,良久,才将其丢入了门口的火盆,而后踏着一只单薄木椅的残骸踏出了暗牢大门。
  宋韶仁听闻太子已经先一步到了营内,便将所率的三千兵马留在了营外。待见到太子的时候,他已经与“昔日老对头今日的下属”沈将军冷脸相对一段时间了。
  “殿下。”
  宋沈二人是带着圣旨的,不好在此处多做寒暄,便开门见山道:“圣人命臣等接临淄王回京。”
  朝中之人或许以为临淄王仍被太子关在西北大营,可是眼前这两位却是知道这道旨意的意思——或者说这两人分别掌握着圣人的两层意思。
  沈将军上前一步道:“请太子交出临淄王。”
  宋将军却又多走了半步挡在前面,恭声劝道:“请殿下随臣先回长安。”
  李裴眼神掠过宋韶仁,落在沈将军那副带了几分警惕的脸上,忽然便嘲弄地笑了出来。
  “圣人派了左金吾卫两位将军来,想来营外还有几千兵马,莫不是怕孤会倚仗西北军抗旨不遵?”
  想到这几日朝中对东宫的议论攻讦,两人面色一变。沈将军摸不透这位太子的脾气,又想起那日在立政殿外圣人的态度,蹙着眉道:
  “您只要将临淄王的下落说出来,臣等绝不会为难殿下。”
  宋韶仁前阵子与太子同在漠北的时候知道临淄王与漠北王那些勾当,皆是因为太子的吩咐才将此事瞒下不曾上禀圣人,便自然知道临淄王失踪之事与太子的瓜葛不大。
  想来圣人是知道的,甚至起初将人扣在营中亦是有圣人默许。可如今情况变得棘手起来,若是临淄王一日不出现,太子身上的嫌疑便一日不能洗清。
  “殿下还是先随臣等回去,朝中之事还有圣人……”
  只是李裴没有理宋韶仁,反倒朝着沈将军处走了几步,手中的马鞭抵着人的喉咙,狠声问:“你半个月前曾奉圣人之命来此放人,那时李皎就不见了,你为何不禀?”
  喉间一痛,沈将军下意识要挣扎,却被迫抬起头对上李裴那双带着怒意和威压的双眼,忽然脑子一顿,愣在了原地。
  这句话本是当初圣人问过的,如今反倒被太子再问及一遍,他却不知何如答了。
  他曾以为圣人下令与太子下令,既然都是放人,便殊途同归,人已经不在西北大营那便行了。可如今……
  不是太子动的手脚。
  沈将军惶惶然忽然意识到了什么,喉咙的麻痛之感叫他说出来的话有些嘶哑:“太子恕罪,臣……臣办事不利……”
  宋韶仁从未见过李裴这般外露的情绪,仿佛下一秒那只鞭子就要抽在沈将军身上。他正想要拦,可真当下一秒来临的时候,李裴却忽然冷笑了出来。他收回了手中的马鞭,
  “是沈将军的所作所为在为难孤,叫孤不得不抗旨不遵了。”
  沈将军松了口气,向后踉跄了半步,正被宋韶仁眼疾手快扶了一把。后者看向李裴,似乎猜到了事情的始末,道:“临淄王从大营离开后藏匿起来,想要借此构陷殿下?”
  “他想构陷的人不是孤。”李裴冷淡地说着,目光依旧没有从沈将军身上移开,“知道圣人派你来的意思吗?三十军棍,沈将军可领罚?”
  将功折罪……沈将军忽然想起自己在立政殿外说的话,而圣人回他的话中却不曾提到将功……
  “朕让你知道如何折罪……”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