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完之后,没有人说话,也没有人离开。
“不走是么?”
曲长负冷冷地说道:“那么就要认罚。吴国胜马援,你们两个一人十军棍,其余从旁围观而不加劝阻者,出去跑十圈,往后谁若是再起争端,出言抱怨,立斩不赦!”
众人心头一凛,连忙应道:“是!”
曲长负将众人一一扫视过去,稍感满意,道:“我知道这些日子,队伍一路向红梁山而行,各位一定也颇多疑虑。如今我可直言相告,那是因为有人根本就不想让咱们顺利前往,以为另一条才是必经之路,因而设伏。”
曲长负此言一出,众人都大吃一惊,但仔细想想,倒也十分合理。
他们虽然不是什么消息灵通的大人物,但因为随同出使,多少也能听说一些内情。
知道曲长负似乎是碍了魏王的眼,又似乎跟南戎那边也有点嫌隙,他走这一遭,并不是美差。
想害曲长负的人既然已经把他送出来了,自然不希望看见他立下大功风风光光地还朝,派人暗杀也是理所当然。
但就像曲长负先前所说的那样,如今他们已经是命运相连,既然选择留下,只能同进同退。
曲长负道:“我原本的打算是换一条出其不意的路,避开危险。但如今大家走的辛苦,我也改变主意了。”
小端问道:“少爷,您要如何做?”
曲长负道:“一再躲避不是办法,与其被动挨打,不如主动出击。”
接触到众人迷茫的目光,他微微一笑:“不光是郢国有人不希望咱们出使成功,南戎的不同派系之间也有很多争斗啊。我记得,赫连英都……应该也不喜欢我能跟赫连耀谈和吧。”
小端差不多领悟了曲长负的意思:“您的意思是:?”
曲长负拍了拍他的肩膀:“将我们的前进路线放给南戎罢,我需要他们。”
*
那些负责围杀出使团的死士们收到的任务内容是,所有负责出使南戎的人一个不留。
他们计划等到把使者们斩草除根之后,再将一切伪造成是南戎人所为,涉及两国纠纷,,让别人无法求证。
结果这些人没有想到,世上居然还有如此轻松的任务,他们什么都没做,就直接全都莫名其妙地被完成了。
死士们在路上等了好几天,没看见曲长负手下的人有半条人影经过,正想扩大搜索范围,便收到了上头传下来的消息。
消息说,皇上那边已经直接收到了前往南戎的使团出事的消息,龙颜大怒,下令彻查。
这样,一来是听说了曲长负等人的“死讯”,二来是皇上先他们知道消息,很可能起了疑心,人员若还留在此地,容易被抓了把柄,背上这口黑锅。
于是京城派人前来调查,所有的死士被纷纷撤离。
总结起来,曲长负所用的方法就是,在别人解决掉你之前,先自己解决掉自己,一劳永逸。
听到派出去的探子回报,说是前方再也无人埋伏,曲长负满意地颔首。
他令众人原地休息,自己催马到了一处高坡之上,凝望沙尘上广阔的星夜。
南戎目前的新任大君虽然已经上位,但是几方势力不服,仍在与他明争暗斗。
如果这个时候谁得到了郢国的支持,那么胜算就会增添不少。
赫连英都自然不希望赫连耀见到郢国的使者,与他们合作,所以听说了曲长负他们的行程之后,立刻也暗中派人前来围剿。
这就给了曲长负一个带领手下假死遁逃的机会。
现在计划进展顺利,果然一切成功。
眼下前路浩浩,已可顺他之意东南西北而行。
这样出来一趟的好机会,可绝对不能给浪费了。
脑海中出现一张面容,他忽然想,也不知道靖千江这个时候到哪里了,到底有没有收到自己之前寄出的信。
*
谢家的庭院里,谢九泉赤着上身,持剑而舞,虽是隆冬时节,他脸上身上却是不停有汗珠滑落,周围地面上的积雪也纷纷化去。
这么多年已经成了习惯,只要他拿起剑,脑海中就会浮现出曲长负的身影。
他一直以打败对方、留下对方为目标,虽然如今已经意识到,一切执念不过是一厢情愿,但要放下或者改变,却也不能够了。
正舞的尽兴,有小厮进了院子,期期艾艾地道:“少爷!”
长剑脱手而出,钉在树上,谢九泉转身,从他手中的托盘上拿起帕子擦了擦,问道:“怎么?”
小厮低声道:“小的……小的方才听说,前方传来消息,咱们派往南戎的使团,半路上遭到南戎忽韩王赫连英都的伏击,已、已全数覆灭……啊!”
他的话还没说完,谢九泉已经猛然探手抓住他的衣领,竟然生生将小厮从地面上提了起来,厉声喝道:“你说什么?!”
他双眼充血,全身颤抖,这幅样子实在太过恐怖,把小厮吓得语不成调:“曲、曲、曲大人他被南戎人,杀、杀了!”
谢九泉手一软松开他,一连退了好几步,那个瞬间只觉得头脑一片空白,前世熟悉的恐惧顿时席卷上来,几乎让他无法思考。
这时,他的副将走进来,瞪了那名小厮一眼,低声斥道:“冒冒失失的。你先下去罢,此事莫要对他人提起。”
小厮下去之后,他又转身扶住谢九泉,说道:“将军且先莫急。这种时候,咱们一定不能冲动,那么多人怎么可能说死就死了?说不定曲大人吉人自有天相,另有脱身的法子呢!”
这名副将跟随谢九泉最久,也了解他对曲长负的重视,生怕他悲怒之下做出什么不好挽回的事来,这才有此一劝。
但他的无心安慰之语,却让谢九泉陡然想起曲长负离开之前说过的那番话来。
当时曲长负说,“寒冬已至,看似草木枯零,实际上春风一吹,来年自然别有生机暗藏”。
这么多年的交道打下来,谢九泉很清楚,听他说话,一定得多心,可不能光从表面那层去琢磨,这分明是在暗示着什么……
难道,他在没有前往南戎之前,就早已经料中了某些事情?
对了,那封信!
当时曲长负已经给靖千江送去了消息,对他讲述目前的情况,以免他情急。
但那边战火阻隔,交通不便,为了防止对方无法收到,于是曲长负临走之前又留给了谢九泉一封信,跟他说如果靖千江回来了,就转交给他。
谢九泉酸是酸,但却是个十分守信的人,那封信他没有打开,一直好好地放在书房里。
不过目前顾不得那么多了,得到提醒之后,他连上衣都顾不得穿,依旧光着膀子冲回了自己的书房当中,迅速将曲长负留给靖千江的信翻出来。
拿在手里犹豫了一下,谢九泉在心中暗道一声“对不住”,还是打开看了。
他呼吸急促,一目十行,草草读完之后,大松了一口气,瘫在了座位上。
直到这个时候,谢九泉才察觉到自己还没穿上衣,身上的汗水被寒气一冻,竟然已经结成了一层白霜。
副将为他找来衣服披上,觉得谢九泉一惊一乍,忽忧忽喜,简直要对他的精神状态感到担忧了。
“将军……”
谢九泉喃喃地说:“我想去一趟南戎。”
计划赶不上变化快,虽然曲长负有言在先,说是他这一走,或有些不好的消息传来,不可尽信,但即便他料事如神,谁知道又会不会真有什么意外发生呢?
看了信,心中虽然宽慰了一些,但要说完全放心,还不可能。
这时候去南戎并非明智的选择,更何况以谢九泉的身份,这京城,也不是他说走就能毫无顾忌离开的。
副将刚要劝说,门外又传来了敲门声。
还是刚才那名冒冒失失的小厮。
副将方才对他憨直莽撞印象深刻,看见这厮便有些头疼,皱眉道:“你怎么又来了,这回又是什么事?”
“大人!”那小厮道,“方、方才又传来消息,璟王殿下回京城了,是一个人回来的!”
靖千江原本是带兵出去打仗,但目前只有他一个人轻骑而回,必然是为了曲长负被派去出使南戎的事,情急之下才会如此。
只是他这个时间来,曲长负的“死讯”还不知道有没有听说,万一听说了,靖千江怕是要发疯。
谢九泉看了一眼手中的信,想起曲长负的嘱托,连忙站起身来道:“他现在到哪里了?我去找他!”
小厮这才把话说完:“璟王殿下冲进宫去了!”
谢九泉愣了愣,心中暗道不好,连忙披了上衣,将曲长负那封信在怀里一揣,大步出门而去。
副将冲着小厮道:“真不明白你在谢家当差,是怎么做到如今还没有被将军给打死的。”
说完之后,他便匆匆去追谢九泉了。
第78章 伶俐不如痴
此时的皇宫中,隆裕帝也刚刚听说了郢国使臣被南戎忽韩王所杀的消息。
对此他震怒异常。
这种恼怒,倒不是来源于对曲长负和其他郢国子民身亡的惋惜,而是因为这些人的死没有发挥出应当的价值。
曲长负等人出使的目的,一为给新任大君赫连耀交代,二为了说动南戎联合抗击西羌。
说句不太好听的,如果今天杀掉这些人的是赫连耀,隆裕帝都不会觉得有什么。
因为牺牲二百来人的性命,换来一个让南戎欠下人情的机会,值得。
毕竟一旦在战场上厮杀起来,死的人可是成千上万。
然而动手的是赫连英都,那就不一样了。
他本身就是争夺王位的失败者,这么一插手,让郢国派遣使者的两样目的一个都没能达到。而且还平白把曲长负搭进去,难免引起宋家和璟王的不满。
可想而知,这个消息让隆裕帝的心情有多么不好。
正在他大发脾气的时候,偏生外面又来了个小太监,战战兢兢地禀报道:“陛下,璟王殿下已、已经回到京城了。”
靖千江才出征没有多长时间,甚至连他不久之前取得大捷的事都还没来得及传到京城,这消息听的隆裕帝一怔。
他问道:“你是说东征军已经返京?”
无怪他惊讶,身为皇上,竟然没有收到大军班师回朝的消息,简直匪夷所思。
难道璟王是飞回来的不成?
前来禀报的内侍却道:“陛下,是璟王殿下一个人回来的。看到他驰马进城,城门将才得了消息,前来通报。”
靖千江私自回来,竟然还如此大摇大摆,不加掩饰,这个举动把不少人都吓了一跳。
城门将好不容易将他拦在外面检查路引,趁着这个机会,派人紧赶慢赶,差点跑断了腿才比靖千江快上一步,将这个消息通禀给了隆裕帝。
这边话音还没落下,便又有人上前禀告,璟王殿下已经入宫了,在外求见。
隆裕帝本来就心情不好,这样一听不禁沉下了脸,说道:“他可越来越没规矩了,真是恃宠而骄!”
皇上这样怒形于色的情况十分少见,若是平常,他纵使有所不满也不会明着说出来,实在是靖千江这一系列的举动太过跋扈张扬。
旁边几位前来同皇上议论使者被杀一事的大臣们互相看看,都觉得自己这种时候在场有点倒霉,更不明白璟王的举动何以如此失常。
就算是有最新战报,也用不着他亲自来送啊。
正猜疑间,隆裕帝已经吩咐令璟王上殿。
很快,靖千江便大步走了进来。
他出去这些日子,竟然竟然消瘦了许多,身形高且笔直,两颊几乎都凹了下去,愈发显得一双眼睛寒光四射,深沉森冷。
这样大为不同的神情气质,乍一看几乎叫人认不出来。
隆裕帝心里有气,只叫了他的封号:“璟王,你……”
靖千江却将他打断了:“陛下!”
他昂立未跪,站在原地一字一顿地说道:“曲长负何在?臣想见一见他。”
他一言出口,满殿的人悚然而惊。
璟王这样违反军令而回,气势汹汹冲入宫中,谁都以为他有什么惊天的大事,却没想到,一开口就是曲长负。
当初靖千江自请出征,就对隆裕帝说过,这是因为他不想郢国将希望寄托在南戎的相助上面。隆裕帝答应他会好好考虑,靖千江这才赶赴沙场。
而后听闻隆裕帝有将曲长负派往南戎的打算,靖千江不惜暴露自己的心意,千里传书,令人拿着当年隆裕帝赐下的圣旨入宫求情,隆裕帝将圣旨压下,不做回应。
82/124 首页 上一页 80 81 82 83 84 8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