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夏至在家,除了每天收到程闻柳写给他的信,还有偶尔程鸾景会写信给他。
程鸾景写得最多的就是黄家哥儿,黄家哥儿的亲事真的可谓是一波三折。
黄家承认这门亲事之后,立马准备在江宁县给他们两办婚宴,毕竟等黄家哥儿肚子大起来了再办就面上不好看了。
这时候,黄家哥儿带回来的汉子突然开始闹起来,他认为黄家的做法是让他入赘,他一个有手有脚的汉子,怎么能靠自己夫郎吃软饭,当即表示不愿意留在江宁县。
这一下子就好玩了起来,黄家哥儿现在是身怀那汉子的孩子,自然被那汉子拿捏在手上,两人一合计,又从江宁县跑了出去。
黄家之前做的准备被任性妄为的黄家哥儿打乱,几乎成了江宁县的笑话。
黄家哥儿的哥哥得到消息之后一怒之下,从江宁县快马加鞭赶去黄家哥儿现在所在的县城。
人汉子爹么都在,在汉子回去说了在黄家发生的事,气得差点病倒,他们才不想让自家孩子入赘!
跟着夫郎在么家生活,这样做的话就是给村里丢脸,支持自家孩子不去江宁县。
既然黄家哥儿已经怀了身子,那就让黄家哥儿选择,是跟他们吃糠咽菜,成为他们家的儿夫郎,还是回么家享福,以后跟他们家再无瓜葛。
黄家哥儿看着他认定的夫家人说得这般严重,肯定被吓到了,忙不迭选择了夫家。
当黄家哥儿的哥哥过去时,黄家哥儿避而不见,由汉子的家人接待,说他们会好好照顾黄家哥儿,请黄家放心。
见不着人,黄家哥儿的哥哥也没法,只能铩羽而归,黄家也新给黄家哥儿准备嫁妆,匆匆忙忙送到那汉子家,赶着把两人的亲事给办了。
每天看着新鲜八卦,时间过得也快,很快就等到了秦家佃农第二批兔子长大,可以出笼了。
这一批兔子有二十多只,下一批还要等十天,平均下来每天也只有两只左右。
现在聚福楼一共有五间,不可能五间都供应得上,所以还是在江宁县的聚福楼率先卖上冷吃兔。
两只兔子做成的冷吃兔,能分成四十份卖,来得早的客人能吃到,来晚了就没办法,不接受提前预定。
这样一来侗掌柜松了口气,他还是有些担心后续能不能供应上。
就秦家佃农养兔子的规模,绝对赶不上聚福楼的供应量。
前两个月,背山村附近的野兔被猎户们逮走了不少,母兔和半大的小兔卖给秦家或者说林夏至,公兔就直接拿到县城卖掉。积攒到现在,秦家也就两百只兔子,其中大部分都是小兔。
猎户们都懂得不能把兔子抓光的道理,正好秦家后来不需要兔子了,他们也就放过了背山村山坡上无辜的兔子。
索性夏天山上草料多,兔子繁育快,想必过不了多久就能恢复之前的数量。
秦家按照林夏至的吩咐,等母兔子生产的小兔子断奶之后,就能把母兔和养大的半大小兔一起卖掉,就是因为这样,秦家才能这么快就出笼第二批兔子。
现在养着的多是前几批母兔生下来的崽,最早那一批兔崽可以下一次给聚福楼送去。
养兔子比养鸡麻烦一些,要去山上找兔草,秦家的情况林夏至了解,又要种地还要弄竹管,养两百只兔子已经他们的极限,林夏至考虑要不让附近村子跟着一起养兔。
林家村现在已经是江宁县远近闻名的富村,要富大家一起富,给大家都找点事情做,才能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冲突。
这件事最方便出头的人是里正,只是林夏至有私心,想帮一下李家所在的望山村,所以他没有找里正,而是把话带给了李茂。
也不完全是因为私心,养兔子最好靠着山,有山才能提供足够的兔草养兔子,所以林夏至第一个想到的村子其实也是望山村。
望山村同林家村是挨着的,因为两个村子之间正好隔了一座山,山上不好开道,两个村子之间通行才要绕路。
林夏至把李茂找来,同他说了背山村秦家佃农养兔,还表明了他林夏至愿意把养兔的办法教给望山村,让李茂回去问问望山村的里正,愿不愿意带着村民养兔。
除了望山村,背山村林夏至也考虑过教那边的村名养兔子,背山村多是佃农,日子过得比望山村的还差,他等着县令修理了富户之后再看情况。
从开始养兔到兔子能够大量出笼,最少都得要两三个月,聚福楼楼的客人这段时间吃冷吃兔,只能限着量来,等望山村的兔子出来了就能好一些。
李茂得了林夏至的话,立马回去同自家村子的里正商量。
附近村子都没有养过兔子,望山村里正对此能否成功心里抱着怀疑的态度,没有满口答应下来,说是要在村里讨论之后再做决定。
在李茂看来,望山村里正就应该一口答应下来,不说秦家已经有了养兔子的先例,就是没有,他还没见过自家侄子的主意亏本。
以前的夏哥儿已经在大家心中逐渐消失,只留下现在这个赚钱点子不断的林夏至。
不过望山村里正谨慎也是对的,正是因为他们穷,才更要小心,养兔子再是不用投入,也要花钱从猎户手中买野兔,不能让村民们跟着把家里好不容易攒起来的一点积蓄赔光。
望山村的村民不像林家村的村民经过一两年发展,已经开始习惯跟着林家走,他们虽然羡慕李家通过养鸡发家,大部分村民突然听里正说养兔子,还是不大愿意。
若说是养鸡或者猪,愿意的人恐怕还能多出不少,然而林家哪来这么多豆渣给他们,所以养鸡或者养猪是不可能的。
最后,整个望山村只有二十八户人家找上他们里正,说是愿意养兔,这时候里正才告诉他们,养兔的注意是林家村林家说的,背山村那边已经有人家被林家人请着专门养兔。
里正这样一说,这些心里还悬着的农户们都感觉踏实了一些,纷纷去李家感激他们帮忙牵线搭桥。
望山村这几个村民下意识认为,自己村子能有机会养兔子,一定是李家在其中周旋,才能在林家拿到养兔子的办法。
看李家有了林家提拔,现在李家鸡和鸡蛋在江宁县出了名,甚至在郦水郡都有了些许口碑,这些村民们想着他们养了兔子,是不是也能有这样的机会?
到底怎么养兔,还得等李茂回复了林夏至,望山村的人才能知道,所以在大家热切的眼神示意下,李茂当天就驾着自家毛驴去了林家村。
“二十八户,唔——还不错,比我预料的多。”林夏至听着李茂的话点点头。
李茂这才松口气,他担心林夏至会不高兴,人家好心把赚钱的法子拿出来,村民们不领情自然不会是让人高兴的事。
林夏至拿出他早就准备好的养兔注意事项,叮嘱李茂:“小舅舅,养兔的法子就在这张纸上,还有兔子吃的兔草,常见的我都画在纸上了,你回去之后把纸上的内容记熟练再口述给他们,不要直接拿这张纸给村民们看,这里还有晒干的兔草,你拿一些回去做样本。”
李茂将林夏至递给他的几张纸以及晒干的兔草收好,迟疑了一下才问他:“夏哥儿,村里人都以为是我替他们争取的养兔机会,你说我——”
李茂说话说得吞吞吐吐的,林夏至笑着打断他:“小舅舅,你什么时候做事这么不爽利了。”
“这机会你以为没有你们,我会给望山村的村民,他们感激你,你受着便是不用想东想西的,以后望山村那边养兔就交给你了,聚福楼那边也你来联系。”
林夏至的意思李茂懂了:“行,小舅舅心里有数了,谢谢夏哥儿。”
第186章 小雪求救
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李茂得了林夏至的肯定之后离开,回去把事情同村里人说道说道,既然林夏至把这件事交给他,那他就要处理好,不能给林夏至找麻烦。
望山村的村民见李茂将养兔子说得有头有理,除了最开始买兔子需要花钱,后面给兔子找草吃就行,不需要花钱,大家对养兔子更有信心了。
望山村就有几个猎户,这些猎户也加入了望山村养兔子的行列,他们在山上捉兔子,同村的人想在他们手上拿兔子,可以用银子买,也可以用兔草换。
有了用兔草换兔子的选择,这些勤快的村民都纷纷上山找兔草,不用花钱买兔子让这些村民们行动间更有动力了。
二十斤兔草换一只两斤重的小兔子,每次能捉到的兔子数量有限,大家先到先得。
猎户把母兔和半大的兔子留在自己手上养,更小的兔子就用来换兔草,倒是免了他们自己上山找兔草的麻烦。
而且这样一来,他们养的兔子也能更快出笼,先一步赚钱,还能得一个照顾同村人的好名声。
秦家的兔子规模固定下来,望山村这边还没那么快,要发展几个月才能见到成效。
除了兔子,秦家给旱田铺竹管的活也逐渐没那么忙,一是已经有不少旱田铺上了秦家的竹管,二是有了别的木匠也开始做这个。
之前有些木匠心急,还没研究好竹管接头就出来接活做,败了自己名声,剩下的木匠潜心研究,终于在确认接头没问题之后开始接活,价格比秦家便宜十文,九十文一亩。
有了更多木匠加入这个行业做事,秦家能赚到的钱自然少了些,只是他们家的价格没有减少。
这是林夏至告诉他们的,不要降价反而提高自己东西的质量和服务,要让大家形成这种秦家的东西虽然更贵,但是更好用的意识。
就像李家养的鸡和鸡蛋,价格就是比市面上的贵不少,但他们也没有因为贵而生意不好,反而是别人抢着抢着要李家的东西。
现在林家村的腐竹也是这样,村子里的人研究如何把腐竹做得更好,不管是口感还是外表,让人更有食欲。
而那偷了林家村腐竹秘方的大户,只关心腐竹的成本和价格,做出来的腐竹也不是不能吃,就是总让人感觉没那么好。
一分钱一分货永远是这个道理,有更高需求的商人自然会来林家村拿货。
如果因为别人降低价格,秦家也降价的话,以后是不是有更低价格的竹管,大家都统一降价?
那些花了高价钱买竹管的人会怎么想,肯定会觉得自己亏了,以后就没那么好继续做生意了。
老秦头听了林夏至的吩咐,在家潜心研究怎么改良竹管和接口,下功夫思考怎么让竹管用起来更方便。
有些木匠其实是没有怎么下田做货的,所以他们对田里的事不了解,做出来的竹管用起来不那么顺手,但是装都装上了,农民们在自身条件没达到的情况下,只能将就着用。
趁着老秦头这段时间有空,林夏至还让他研究一下竹管运水能不能在家里用上,就以他们林家为例。
后院有一口水井,然而用水多的地方是挨着前院的厨房、茅房和洗澡房,每天都得从井水里打水挑到要用水的房间,这些房间里放了一排水桶,用水不那么方便不说,放这些桶在屋子里还占地方,如果能够研究出在家里就能用的竹管就好了。
而且他们家的豆腐坊也是每天要用大量的水,那边也可以用上竹管。
家里用的竹管就不能像田里的竹管一样,用那种粗的竹子,最好是用细竹管,才好控制用水量,不然一取开塞子,只想用一盆水,一下哗啦啦放一大桶水出来,不仅浪费了水,还弄湿地面,那就没有在家里用竹管的必要了。
老秦头得了林夏至的吩咐,开始每天在家研究怎么才能在家里用上竹管运水。
好在如今秦家这几户的后辈都已经学会了如何做竹管接头,在田里铺竹管也都学了,不用老秦头每天带队。
他年纪大了,天天走远路身子受不了,以后没什么特殊情况他都不会亲自去装竹管的现场。
用更细的竹管装水,必然也要用更细的竹管接头,什么东西一旦变小,要做起来就不容易了。
林夏至也不着急,让老秦头慢慢研究,慢工才能出细活,急起来可能有些地方考虑不周全。
这时候,林家村突然传出林小雪的夫家要休掉他的流言。
去年五月,李秀同林夏至亲眼见证林小雪去抓孙家老二的外室,一不小心流掉孩子的事,今年又发生了什么,居然会有这样的传闻。
林家主屋的事情林夏至和林承祖都比较关心,就怕到时候林老头或者林老么突然跑来找他们,他们不清不楚地被他们给糊弄过去。
这种小事打听起来也容易,让家里一个下人去县城问问就行了。这年头八卦新闻少,住在孙家粮铺附近的人应该都清楚他们家发生了什么。
不过小半天的时间,出去打探消息的下人就回来了,他把听到的消息告诉两位主子:“大少爷、二少爷,小人去打听到说是雪少爷故意弄掉了孙家二少爷妾室的孩子,还死不承认,非说是那妾室自己不小心摔倒,掉了孩子,还说孙家二老偏心。孩子已经有五个月,小产出来是一个汉子,这才让孙家二老气得让孙家二少爷休了雪少爷。”
“那到底是妾室自己不小心,还是林小雪故意?”林夏至有些好奇。
“这就不清楚了,有的说妾室不是好东西,孙家二少爷弄了个祸害回孙家,有的说雪少爷善妒,多半孙家二老的说法没错。”
要说妾室不小心,恐怕这个概率小得很,正室没有生产的情况下,妾室有了孩子,肯定是小心翼翼地想要将孩子生下来稳固地位,不可能不小心。
当初林小雪就是因为摔了一跤掉了孩子,现在情节意外巧合,要么是这个妾室想要取代林小雪正室的位置,故意嫁祸,要么是林小雪心狠手辣,不想让妾室先生下来孩子。
不管是哪种可能,都是孙家自己的矛盾,不知道林小雪会不会回来林家村找么家帮忙。
但凡主屋同他们二房的关系处得好一些,在林小雪被冤枉的情况下,他们还能出手帮忙一二。说不定不用林家插手,孙家自己都不都会把事情闹大,为了交好林家自己就在家悄无声息解决了这些问题。
可惜历史不容假设,主屋同林家关系这样冷淡,林家再怎么都不都会插手别人孙家的家事,反正林小雪不过是一个外嫁哥儿,同林家没有一分一厘的关系。
为了保险起见,林夏至让那个下人每天去县城送货的时候打探林小雪的情况,有新消息尽快通告诉他。
除了这么一件事,林小雪在孙家可谓是举步艰难,孙家二老完全不相信他,孙家老二对他半信半疑,又有貌美妾室在一旁吹枕头风,让孙家老二的心左右摇摆。
出乎意料的是,孙家老大夫郎这时候居然帮着林小雪说话。
林小雪虽然讨厌,但是孙家老大夫郎觉得还能勉强同他相处,那个妾室他是完全看不惯,一看就满脸风尘样,时不时还偷着勾引自家相公。他还认为流产这件事处处透着疑点,不能一口咬死是林小雪做的。
90/251 首页 上一页 88 89 90 91 92 9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