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修贤目色稍深,不明意味地说:“太子妃是名门闺秀,有贤淑之名,断不会做这样的事。”
“可她曾依傍在高位之侧,目睹过权势;她也上过战场,尝过杀戮的快感。人心易变,阿璞在我们身边遭遇了这么多,尚且与八年前不同,你又怎敢保证仇恨不会使她面目全非?伍修贤,怕只怕你有去无回!”
谢裳裳说着,又蓦的沉肩敛色,将话锋一转,道:“我不是担心你的安危,只是觉得不值,不如早些送阿璞回三郡去。”
伍修贤嘴角却悄然松动了,又说:“正是为了大殷,为了阿璞,这一趟我必得亲去。”
谢裳裳蹙眉,也不打算给伍修贤留情面,直言不爽:“伍修贤,世人都变了,唯独你没有变。你还是那个一丝不苟的大殷忠臣,事事都要以维护皇家体面为先!”
她话里有别的埋怨。
二十多年前谢裳裳女扮男装从韦州渡到邺京,也想考取一番功名,有所作为。
她当时诗名已著,笔下的诗篇不似那些闺阁诗只写风花雪月、哀哀怨怨,而是写民生,骂权贵,文辞阔达爽利。一首抨击皇家后宫用度奢靡的《挽歌行》天下传唱,乃至传入了内宫,被呈到了殷帝的面前。
殷帝读过后勃然大怒,便命伍修贤私下去处置这不知深浅的诗人。
伍修贤却没有要她性命,而是动了心,一时意气,强娶了她。
伍修贤虽精通兵法政论,可骨子里还是个粗鄙文人。他不懂她诗中那番自由自在的天地,成不了她的知己,也注定无法成为她的心上人。
碍于殷帝,伍修贤只好将她困养在了别院,一晃十几年间,她成堆的诗稿没有一张能从那间院落里飘出去。
谢裳裳未尝不是恨透了他。伍修贤也一直都忽略了,诗人最看重的不是命,而是气节。
“裳儿,此生是我误了你。”
伍修贤从不与她争吵,心头只觉得惋惜歉疚。他又握紧了缰绳,嘱咐身边的军官:“你们务必护好夫人,若我五日内没有赶回,你们便先回三郡,不必等我。”
谢裳裳见拦不住伍修贤,隐隐紧攥着细拳,将因争执声而被吓哭了的竹生扑倒了她怀中。
林荆璞见势,也要上马:“那柳佑是个奸猾之人,他们又有火门枪,不好对付,我随亚父同去!”
伍修贤还是不肯让林荆璞一同涉险。
“阿璞,他执意要去送死,便让他去!”
谢裳裳命左右随侍将林荆璞拉回,“我说的道理他心中都明白,可他伍修贤就是要做坦坦荡荡忠心不二的烈士,既如此,我们何不成全了他的名节!”
伍修贤面上仍是没有半点愠色,凝望着谢裳裳,朝她拱手一拜:“夫人珍重,等我回来。”
马蹄声已渐行渐远了。
谢裳裳下意识地往前了两步,已什么都看不见了。她蹲下身子,抱着竹生隐隐啜泣的身子,轻声抚慰。
她没有哭,可眼眶已经红了。
年华壮志皆已逝去,谢裳裳诗中的主人公早已不再青春踌躇,也从不盼望燕侣莺俦的光景。可她也没有料到,那误她一生的男人到底还是留在了她心上。
*
作者有话要说:
抱歉来迟~晚上应还有一更~
第82章 阿玉 这俨然是天下大变之势。
火盆的黑影在风中乱舞,林荆璞辗转难眠。
已过三更天,林荆璞披上了那件金色短绒的大氅,独步出了营帐,穿入路旁的密林,见到了沈悬。
曹问青放心不下,让沈悬在暗中跟了他们一路保护,本想等到了三郡一带再让他折返回禀。
沈悬牵来了两匹马,将其中一只的缰绳递到了林荆璞手中。
林荆璞扶着上了马,便见到谢裳裳站在那树影底下。
周遭的月色都散了,林荆璞忙放下缰绳一拜:“这么晚了,夫人为何还不歇下?”
“竹生白天哭闹过一阵,夜里便入睡得晚,反正我也睡不着,便出来走走。”
谢裳裳没有质问他为何会在此,走近了几步,抬手抚摸那马的鬃毛。
良久,她长长地叹了口气:“阿璞,去劝你亚父回来吧。人心不古,无论你们怎么做,都无法令所有人都满意。”
林荆璞蹙起清秀的眉,沉吟不语。
谢裳裳无力地放下手:“或许他们说的对,我生平只会写写诗,谋不定大局,更不懂权术之道。可先平平安安地回到三郡过完年,其他的,我们再想办法一起应对不好么?”
“夫人,亚父纵然知道那是龙潭虎穴,也必得深入,不光是出于大殷局势的考虑,”林荆璞叹息一顿,又说:“亚父虽寄予我厚望,希望由我挑起复国大任,可他没法真对皇兄的子嗣置若罔闻,毕竟皇兄生前也是喊他一声‘亚父’的。夫人,其实他一直是个重情之人。”
谢裳裳抿唇不语,林中的黑雾散开,皎洁月光映出她的衣香鬓影,周围却忽陷入了一片寂静。
林荆璞又朝她一拜:“时局不稳,我必得去帮亚父一把。”
“也罢,”谢裳裳看了眼他旁边的沈悬,不安道:“可是你如今身单力薄,又如何去帮他?”
林荆璞:“柳佑与太子妃若要扶持小皇孙称帝,不可能将全部希望寄托于亚父一人。否则若是亚父宁死不屈,他们岂不是全盘皆输。”
“阿璞,你的意思是,他们还另外找了别的援兵?”谢裳裳一时心思飞转:“莫非是,三吴?”
“夫人猜得不错。亡国之后,我们的小朝廷之所以能扎根于三郡而立,是得力于吴祝、吴涯、吴渠三兄弟肯顺殷反启,慷慨解囊,这八年来旧臣们用的议政殿都曾是三郡办公用的府衙,所住的都是吴家兄弟名下的宅邸,三吴兄弟虽没有把持内政,可一直都是林殷之党的中流砥柱。柳佑是个行事谨慎的人,他若真敢用火门枪炸我们的八百精锐,就不怕亚父得知实情后反目?所以他势必会事先与三吴取得联系,增派援兵,以保万事无虞。”
林荆璞说着,便将一封密函递给了谢裳裳:“不出我所料,吴渠今早已带着三千兵马沿着离江而下了。”
谢裳裳看过之后,气得腕上的玉镯隐隐发抖:“前有狼后有虎,莫非连三吴也要临阵倒戈么!”
要是连三吴兄弟都出动,这俨然是天下大变之势。
“也不一定是倒戈。柳佑手里握有皇嗣,便是最大的筹码。可是吴渠此行并没有打草惊蛇,三千兵都是以操练水军之名暗中出动的,他们这是要见风使舵,却不肯放过任何可以捞好处的机会。若是此趟大殷之主更易,他们可借机向新主表忠心,若没有更易,他们还可以铲除奸佞为由,矜功自伐,进一步握住朝中权势。”
林荆璞说得云淡风气,胸中似已打定了主意,浅笑平和说:“夫人,所以我打算先往离江而行,劝说吴渠领兵一同前往雁南关,助亚父接回皇嗣。”
-
雁南关地属边州,这日傍晚,魏绎便收到了边州刺史的加急奏疏。
御案上的折子堆积如山,身旁伺候的太监还捧着两沓。从午后起,魏绎的屁股便没离过这张椅子,直至兵部官员来催,他才抽出时间,拿过了那份奏疏看。
“雁南关怎会有了火门枪?”魏绎嗤声一哂:“燕相的冤魂怎么闹到西边去了?”
官员擦了把汗,说:“皇上,此事确实蹊跷,可这几日雁南关的沙尘闹得厉害,视野蒙蔽,十米之内不见行人踪迹,瞭望台上只能听见声响,边州的巡防兵还未能去查实。”
魏绎眉心稍紧,嘱咐说:“仔细去查,但凡查到什么线索,再一一报上来。”
“是,皇上。”
话到嘴边,魏绎还想问什么,可思忖了会儿,他最后还是摆摆手,什么也没说。
他这几日没让自己闲下来,批完了那一堆折子,又去查对了前两年户部做的账目,将对不上的地方一一圈出,发下给其他两部另行查核。另外丞相一职一直空缺,他顶着前朝的压力,留着相位却不打算再封相,而是在澜昭殿西斋暂立议事班子,代替相位职权,这桩事办起来也很是棘手头痛。
过了不久,内宫的主事公公就带着数十名小太监过了来,见魏绎喝茶偷闲的功夫,才敢弯腰进去笑眯眯地通报:“皇上,奴才今日又挑选了几个模样好懂规矩的孩子,您且过目看看,有没有合心意的。”
魏绎抬头瞥了一眼。
郭赛走了后,衍庆殿内就缺使唤太监。
主事公公想尽办法投其所好,已前前后后换了好几批人,魏绎都瞧不上。今晚的这些太监个个都是肤白、纤瘦的,一些人悄悄往面上扑了层白色的香粉,还恨不得将自己的腰都勒没了。
可他们也不过是东施效颦,连精髓都学不到。
“还不都抬起头来,给皇上瞧瞧。”
魏绎拨开了茶沫,视线最终落在了一个面色清冷、眉目却有几分含情的太监身上。
他有片刻的恍惚,随即往那方向指了指:“你叫什么名字?”
“回皇上的话,奴才双瑾。”那太监模样的确极为出挑,清秀而不加粉饰,眼角中藏着股病态的风流。
“识字么?”
“小时上过几年学,简单的字都识得。”
魏绎又问:“那会下棋么?”
双瑾小心翼翼地答:“奴才不甚精通棋艺,但上学时先生教过几本简单的棋谱,能够看得懂旁人下棋,只是不敢在皇上面前卖弄。”
魏绎冷冷“嗯”声,也瞧不出此人是否合他心意。
他又提笔翻了两页账目,拿御笔批注完,才又不紧不慢地抬眸,重新看向了地上的双瑾。
“你名中的‘瑾’太难写,以后朕就叫你阿玉,留在偏殿伺候吧。”
*
作者有话要说:
又没写完,剩下1000明天一定会补……毕竟今天魏狗会替作者承担一切骂名吧~
第83章 金镯 “这是我的宿命,我就早认了。”
得知吴渠的水师这两日停靠在鸢岭的码头上修整,林荆璞与沈悬连夜骑马东上,便赶至了鸢岭一带。
为了行路轻便,他们并未带伞具,哪知这会儿山间下起了淅沥小雨。林荆璞的金绒大氅沾了水,抵挡不住阴寒,反倒成了他的负累。
沈悬先将马拴在了岸边,林荆璞独步往前,欲登船拜访。
岸口的守卫不认得林荆璞,便将他们拦了下来。倒是船上有人瞧见了,匆忙进去跟他们的大人通报。
林荆璞性子不急,又在岸上淋了会儿雨。
过了许久,吴渠才披了件敞开的紫色滑衫,大步如飞地走到了甲板上,一眼便看准了林荆璞,热情相迎:“我还道是这山里跑出来了只玉面狐妖,淋个雨都能美成一幅画似得,不想竟是二爷!许久不见了,我当真好生惦念!”
吴家兄弟在他面前向来不太习惯自称为“臣”。
三吴祖上也干是倭寇营生的,只因两百年前吴家的先辈平荡了其他岛上的倭寇,后来便入了中原占地为王。
吴家军是水上得天独厚的神兵,这片水域上没人能胜过他们。大殷朝廷先后派兵数十年都攻不下这块硬石头,后因吴家治理三郡又颇得当地民心,朝廷只好派人与吴氏一族签下了条状,许他们世袭而传、因地而治,给了他们最大的限度。
所以他们名义上是大殷的官、大殷的兵,可又是三郡名副其实的王。
这吴渠是三兄弟中年纪最小的,可看着却最为油滑老气,脸上横肉摇摇欲坠,连同眼下常年有乌青,像个纵欲过度的鬼阎王,与他两位哥哥的样貌风度相去甚远。
“这帮瞎了狗眼不识趣的东西,没见下着雨呢,怎不晓得给二爷撑伞!”
吴渠怒目呵斥,气呼呼地踹了那守卫两脚,又立马挤出笑,步下船梯,命人取了自己的乌金斗篷,要亲手给林荆璞穿戴上。
林荆璞微微蹙眉,推脱笑道:“大人不必忙了,反正里头都已湿了。”
吴渠忍不住打量了眼他身上的这件大氅,又笑着说:“那快请二爷坐到大船里头烤烤火,喝点热酒,身子便能暖起来了!”
林荆璞颔首一笑:“多谢吴大人了。”
沈悬寸步不离,防着吴渠,护着林荆璞上了船。
船厅里炭火的确烧得够旺,恍如闷暑,甚至还有些闷热得透不过气。
七八名姬妾露着腿,还未拢好身上的薄纱,见人进来,也不生怯,只是笑吟吟退到一边去给人倒酒。厅内还有两个模样上乘的小倌,也穿着素色的纱衣,身姿朦胧若显,叫人看了浮想联翩。
吴渠好色,又是出了名的男女通吃。他行军操练的路上,都得带上这么几个人解乏。
一姬妾已黏了过来,要给林荆璞倒酒。
林荆璞抬手婉拒了,吴渠见状,便哈哈大笑起来,又粗声使唤了身边的小倌过去作陪:“二爷好的是你们这口,赶紧去去伺候着,一定得让二爷舒服了。”
林荆璞自个脱下了湿透了的大氅,漠然地对火烤着,置若罔闻。
沈悬则冷冷将那两名小倌挡住了,不让他们近林荆璞的身。
吴渠也只是笑笑,捧碗喝酒之时亦不忘直盯着林荆璞的面皮看,油嘴滑舌道:“听闻伍老早几日前就去邺京接二爷,怎么二爷没与伍老碰上面,倒是形单影只,还误打误撞上了我的船?”
林荆璞搁着酒没喝,说道:“碰是碰上了,只不过亚父临时有别的要紧事,调头去了雁南关,因此才耽搁了回南的行程。得知吴大人在此操练水军,我得闲,又想着许久不见大人了,便过来拜访。”
56/82 首页 上一页 54 55 56 57 58 5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