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再问一句,咱们现在最缺的是什么?”姜恒朝太子泷问道。
太子泷本来觉得军费也缺,人也缺,可就在迎上姜恒目光时,他知道姜恒要的不是这个答案,他必须谨慎回答。
“民心。”太子泷最后道。
姜恒笑了起来,点头,说:“得民心者得天下,来日入关后,一定要赢得民心,殿下,其他问题,都是次要的。”
太子泷说:“你会回来的罢,我可不希望你最后成了郢国人。”
姜恒大笑,耿曙喝了口茶,说道:“只要我在雍,他就在。”
太子泷有点疲惫地笑了笑,看着耿曙,心里很难受,几乎哽咽道:“哥,我会想你。”
“我也会。”耿曙答道,一时他确实觉得自己对太子泷有点无情,但他的心已经不可能再给另一个人了。
姜恒凑过去,抱了下太子泷。这半年中,他与太子泷已成为了共进退的搭档,他对自己给予了极度的、毫无保留的信任,从未质疑过自己的任何决断。
“这个你戴在身上罢。”太子泷拿出玉玦,要交给姜恒。
“不不不。”姜恒色变,这是星玉,怎么能拿?
太子泷说:“你去郢国当质子,我始终不放心,它能守护你。”
姜恒:“王陛下万一发现星玉没了,会千里追杀我的!”
耿曙亦随之动容,只因这些年来,太子泷始终将它视作性命般爱惜,从来不轻易示人,汁家没有金玺,于是星玉便成了汁琮自诩“正统”的证明。
如今他竟是愿意把它交给姜恒!
姜恒非常感动,但他绝对不能收。
“我有这块,”姜恒伸手,从耿曙脖颈下掏出他那块,说,“一样的。”
太子泷一想也是,反正那是耿家的东西,按理说,姜恒对它也有继承权,便不再勉强。
“星玉是国君之证,以后你会是个很好的国君。”姜恒认真地说,“这是我的心里话,殿下。”
“不可能,”太子泷无奈道,“不必安慰我,我知道我不行,比起伯父来,差远了。”
“比起父王也还行。”耿曙破天荒地表扬了他句,还是拿汁琮当对比。他从前始终觉得汁琮的决断没有问题,但就在姜恒回来后,他发现汁琮是个好的父亲,却一定不是个好的国君。
太子泷才是雍国未来的希望,也正因如此,朝臣们都忍着,百姓也忍着,汁琮也知道所有人都在忍他,但他不在乎。
姜恒打趣道:“你为什么不相信呢?我见过这么多的国君,哥哥,你确实做得很好。”
太子泷说:“只不过是矮个里头拔高个罢?”
姜恒忽然想到离开海阁时的话,没想到太子泷倒是自己说了,当即被触动了,瞬间大笑起来。
耿曙:“有这么好笑?”
姜恒笑得眼泪都出来了,连连摆手。
“你愿意相信人,”姜恒说,“储君也好,国君也罢,都不是圣人。哪怕圣人也会犯错,学会信人与用人,这就是身为君王,最重要的。”
太子泷笑道:“那也得信任对的人,我不过是运气好罢了。”
“该信什么人,不该信什么人,”姜恒笑道,“你心里其实都明白,是不是?”
姜恒一直很清楚,太子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对山泽的态度、对氐族、对汁琮的决定,他心里本来就有一杆秤,在汁琮的威严之下,他许多话不能说,却不意味着他就是非不分、黑白混淆。
他有信心,太子泷来日是个能分辨忠言与谗言的国君,他始终是清醒的。
但耿曙听到这番话时,实在有种说不出的滋味,他已经彻底混乱了。
这得怎么办?姜恒才是真正的太子,设若他的推测不错的话。
太子泷离去后,耿曙好不容易平息下来的心绪,再次暗流汹涌,他必须守护姜恒,太子泷的那块星玉,再次提醒了他。
那本该是姜恒的东西,它是汁琅传下来的,耿曙现在完全接受他对此有责任了,半点不像最开始看见另一块星玉,被太子泷持有时那么抗拒。
另一块玉玦归太子泷,耿曙不认。
如果归姜恒的话呢?耿曙认,不仅认,他还必须为他赴汤蹈火,取回这本该是他的东西。
可是他得怎么做?朝汁琮报仇?杀了他?废了太子泷?让姜恒当太子?
站出来,维护真相?结果是什么?
他与姜恒一起死。
不会有人相信,就连耿曙自己都用了很长时间才说服自己,可见消息绝对是撼动整个雍国的,必须考虑周全,否则自己粉身碎骨不足惜,绝不能害死姜恒。
翌日姜恒出质,王室除了姜太后外都来送了,耿曙看着汁琮,心里又涌起这个念头。
天蒙蒙亮,晴空万里。
姜恒依质子之礼拜别雍王室与文武大臣,物资共押了八车,乃是持诸侯王节的大礼,又有雍国骑兵护送,打黑色的王军大旗。汁绫亲自护送,带着他们前往玉璧关,再驻留于玉璧关换防,派人送他们下郢地。
“出去就……自己照顾好自己罢,”汁琮祭过酒,说道,“反正你俩打小就是这么过来的。”
汁琮已经作好布置,在他的计划中,姜恒还剩下一年的性命了。
“是,父王。”耿曙答道。
队伍启程,耿曙进了马车中,姜恒正在读一本书,横竖路上无聊。
“现在又剩下咱俩了。”姜恒笑道。
“恒儿,”耿曙在旁坐定,忽然说,“就算全天下人都是你的敌人,我也会守好你。”
姜恒:“???”
姜恒这些天里简直是莫名其妙,说:“你都在想什么?”
耿曙不再说话了,姜恒踹踹他,耿曙吁了口气,仿佛下了一个极其艰难的决定,片刻后不再多想,解开袍襟,说:“到我这儿来,我抱着你,暖和。”
姜恒便挪了过去,依旧看他的书。耿曙沉吟不语,他想了又想,毕竟这是对他而言,决定一生的最重要的事。
设若姜恒的身世当真如他猜测……那么他就是太子。汁琮杀汁琅做错了么?做错了,这是公道,是他必须为姜恒讨回的公道。他只能与汁琮为敌,别无选择。
太子泷是无辜的,他不会杀他,铸成这一大错的人是汁琮。
他要为姜恒讨回这一切,这是他的使命。可是要怎么做?太难了,耿曙几乎能预见,自己将与大雍举国为敌的局面。
然而哪怕前路满是荆棘,他也必须为姜恒去做。
他开始明白到郎煌的厉害之处了,他虽不是雍人,计策却比雍人更狠。
郎煌算计了他,这算计简直太毒辣了。
但一切还不确定……
第123章 雪山巅
耿曙反复告诉自己, 他没有证据,他需要找到证据,并在适当的时候告诉姜恒这件事, 让他自己决定。只要姜恒需要他,他无论什么都能去做,大不了就是个死, 有什么好怕的?
现在唯一的希望, 就是郎煌在骗他, 这一切是假的。
可当他看见界圭的面具时, 他已无法说服自己了, 而且他始终认为,这不可能是郎煌离间他与雍王室的恶作剧。
姜恒:“?”
姜恒抬头,看耿曙, 用书拍拍他的侧脸, 问:“你又怎么了?”
耿曙今天又开始心不在焉了, 猛然回神,说:“没……没什么。昨夜没睡好。”
姜恒扳着耿曙的脸,在他嘴角上亲了下, 两人在马车里避开了外人, 他便像以往一般放肆了。
耿曙满脸通红, 不自觉地抿了下唇,转过头去, 竟有点紧张。
“我……恒儿。”耿曙说。
姜恒又伸手进耿曙脖领里掏,掏出玉玦, 耿曙当即做了个前所未有的举动, 勾住了绳, 说:“做什么?不能给你。”
耿曙那举动纯粹是下意识的, 现在与从前完全不一样了,姜恒才是另外一块玉玦的持有者,不,他就是另一边星玉,而自己则是这一边。他们就像这两块玉玦,从来到这个世上,便注定有了彼此依存的命运。
姜恒:“我、不、要!收着你的破烂罢!”
姜恒不搭理他了,开始在马车座位下翻找。
耿曙想起来了,问:“你给我编了穗子吗?”
姜恒懒得答话,找出红绳,开始编。耿曙讪讪地想说点什么,奈何嘴拙,不知怎么讨好姜恒,姜恒却“啊”的一声,说:“你听?”
耿曙赶紧顺势凑过去,抱住姜恒,说:“什么?”
姜恒拉开马车帘,说:“听见了吗?有人在吹笛子!”
笛声离得很远,若有若无,耿曙却也听见了,皱眉撑着车帘。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姜恒跟着笛声,轻轻吟唱道。
“是界圭。”汁绫公主的声音说。
“他会吹笛子?”姜恒震惊了。
“会。”汁绫骑着马过来,到马车前,说,“我大哥还在世的时候,他天天在宫中吹,稍微惹了他一星半点,就坐在桃花殿里指桑骂槐地吹这破笛子。大哥死后,他就不吹了,这是他在送你呢。”
界圭站在满是冰雪的山麓,戴着银面具,表情冷漠,吹着一杆越笛,笛声传下山去,远远传向大路上。
姜恒的车队已成为一行黑点,界圭收起越笛。
“当初杀我没杀成,是不是很后悔?”郎煌来到界圭身后,说道。
界圭没有回头,眺望山下,漠然道:“人各有命,这是太后说的,既然你没死,就是天意使然,有什么可后悔?”
郎煌活动手指,捏了几下指节,说:“早知道你不会持之以恒地来杀我,我就不用这么慌张,急着把这件事说出去了。”
界圭冷漠地说:“有人信么?哪个白痴?叫来我看看?”
“只有一个人会信。”郎煌皱眉道,“人各有命,天下这么大,什么人都有,总有人会信,对不对?”
界圭不再答话,跃下山林,朝着落雁城的方向离去。
落雁城前,朝廷送别姜恒出质,大臣们各自散了,太子泷还站在城墙上,依依不舍。
汁琮今天选择步行回宫,卫卓跟在他的身边,就像许多年来,君臣相伴一般,低声说话。
“昨夜殿下在他的寝房内待了一个多时辰。”卫卓说。
“汁泷是个单纯的孩子。”汁琮对亲儿子的个性,实在很头疼。
他太容易信任人了,对于国君来说,这不是什么好事,不过一切都很快会结束,姜恒的威胁眼前已变得不重要。然而杀了姜恒,未来就怕还有李恒赵恒,这个恒那个恒,什么时候,儿子才能在大臣面前树立储君的威严,不要那么言听计从?
“人已经吩咐跟过去了罢?”汁琮自打卫卓提议以来,还没见过那群刺客呢。
卫卓答道:“鸣沙山的门主已派他们进关。”
汁琮说:“打发他们点钱当经费,一群西域人,会说汉话不会?”
“血月手下的孩儿们虽然自小在轮台长大,却都是汉人出身,”卫卓说,“王陛下大可放心。”
汁琮点了点头,卫卓又现出为难神色,说:“但血月有一句话,须得知会陛下,虽说尽量到一年后再动手,可就怕情况说不好,想动手,还须提前刺探。”
汁琮明白卫卓话中之意:要下手杀人,须得有最好的时机。就像耿渊埋伏多年才动手一般,这个时机也许要等待很久,也许就在一两天之内到来,哪怕成名的刺客,也无法决定这个时间点。
“时机交给他们自己判断罢,”汁琮说,“早几天晚几天,没有多大区别。”
汁琮暗示如果合适,大可提前刺杀姜恒,卫卓便放下了心。
“但记着,”汁琮说,“不要碰汁淼,否则说好的报酬,就全没了。”
卫卓忙躬身道是。
大寒,征鸟厉疾,水泽腹坚。
姜恒再一次看见了玉璧关,情况比军报中描述的要严重不少,而这都拜宋邹的火攻之计所赐,一个月前那场大火借着风势,无情地吞噬了两侧山头,并烧死了近八千名梁军。如今两山被烧得光秃秃的,覆着新雪,不时还有小型雪崩从山顶滑下。
“你部下烧的,”汁绫说,“烧得还挺是时候,宋邹看模样斯斯文文,也是个狠角色。”
姜恒无奈道:“必须速战速决,没有办法,战术是我哥制定的……”
“很好啊,”汁绫道,“烧的反正不是我。”
姜恒站在关墙下抬头看,只见玉璧关被熏得漆黑,在这场大战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从一个月前夺回关隘起,汁绫便吩咐一千名士兵日夜擦洗关墙,足足一个月时间,只恢复了两成。
耿曙摸了摸海东青的头,辛苦它在其中传信,还受了伤。
姜恒看了一圈,大部分防御工事都被烧毁了,耿曙重新与汁绫商量布防,两天后,车队复又启程。
离开玉璧关,便真正进入了中原地域。
“其实现在回想起来,”姜恒朝耿曙说,“陆冀的目光还是很长远的。”
耿曙道:“你又知道是陆冀?”
“东宫的规划,”姜恒说,“多半出于他手,不会有别人。你看管魏像是会抓天子当人质的么?”
两年前雍兵入关,控制了洛阳沿线的官道,一路深入中原腹地,直抵长江北岸、玉衡山下的嵩县,这就使得雍国得到了一条狭长的、南北走向的长廊。也正因如此,姜恒与耿曙南下竟不会遭到任何国家的伏击。
“去洛阳看看?”耿曙说。
“算了罢,”姜恒答道,“回头再说。”
107/176 首页 上一页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