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1

【重生】太子殿下不要脸(穿越重生)——谷一不胖

时间:2021-04-14 09:01:30  作者:谷一不胖
  但是贪官趁机贪赃,与当地粮号合作,将官粮贪污,然后高价卖出。如此之下,百姓更是苦不堪言,饿 死的大片大片。
  百姓不知其中弯绕,以为是朝廷不作为,对朝廷怨恨不已。此时民怨已初具规模。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就在皇帝对豫南等地的干旱头痛不已的时候,南方又发了大水!
  一连下了十多天的大雨,运河大坝直接垮了堤!
  大运河数千里长,大坝一垮,直接淹了大半个江南! 一夜不到,数千人住的村子就被淹在了水下。粮田 暂且不说,光是人,都不知道淹死了多少。
  彼时,整个沅启朝哀鸿遍野,生灵涂炭,民生凋敝,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对朝廷的怨怼更是无限增 大。
  边关又外族入侵,内有天灾人祸,所有人都是惶惶不可终日。
  此时的民愤如同一个气球一般,越吹越大,越吹越大,早晚有一天会承受不住而炸开的。
  大水过后必有大疫,这话一点儿都不假。
  水势还没退,就有人出现发热咳喘的迹象。一开始以为只是普通的伤寒,并没引起注意,直到陆续死了 很多人,这才惊醒,这不是伤寒啊!
  无独有偶,江南瘟疫起,豫北也不甘示弱。
  天气炎热无比,饿死之人不知凡几,尸体无人处理,渐渐也开始有人浑身生红斑,用不了几天就会遍布 全身,再然后就浑身溃烂流脓,痛苦至极的死去。
  百姓都怕急了,唯有将唯一的希望寄托给朝廷,希望能得到救治。
  谁知,还没等到朝廷的救治,当地官员就等不下去了,江南一地的官员直接将一个村子的感染者全部屠 杀殆尽,然后一把火烧了,连个尸体都没留下。
  这一下,将所有的民愤全都激起来了,百姓愤然反抗,先是杀了当地官员,迅速集结队伍,与朝廷对 抗。
  南边儿反了,北边儿一点儿不示弱,也都愤起,拿着家中的锄头铲具,直奔官府粮号,抢了许多粮食回 来。
  其余百姓见此法有效,纷纷效仿。渐渐队伍也逐渐增大。
  消息传回京城的时候,皇帝失手将手中的翡色琉璃雕花茶杯都打碎了。
  京中人人自危。
  赵承古得到消息时正在与匈奴打仗,此一战,乃最后一战,直接便能将匈奴赶往沙漠深处,最起码十年 内再无侵犯的能力。
  他什么都没说,只是写了一封信,让亲卫送回家中。
  信上并未多说什么,只有一句话:吾未归时,无论何事,皆不可插手,若有必要,万万保全自己。
  张氏接到信时什么都没说,看完就将信烧了。
  就在所有人都等着皇帝下令怎么处理叛军的时候,皇帝竟罢朝了。朝臣心中大骇,欲求见皇帝,但是他 一个都不见。
  朝臣无法,只得跪在宫门口。
  这些年皇帝虽无大功,却算的上勤勉,罢朝此举可是从来没有过的,所有人都不知道他心中到底是怎么 想的,都是一副惶惶不可终日的样子。
  如今这幅情景,他们若是不惶恐才有问题。
  一连五天,皇帝不见任何人,而叛军却发展的异常的快。只短短五天的时间,竟壮大了五倍不止,最让 心心焦的就是南北叛军已经合并了!
  并且一路朝着上京攻来!眼看不日就要到了!
  此时的上京人已经不能用惶恐就能形容的了的了。有些心思取巧的已经在思考后路了。
  直到第六日,边关传来捷报:赵承古一举击退匈奴。匈奴方损伤严重,数年再无余力进犯。赵将军不日 就可还朝。
  这是这段时间里唯一的一个好消息。给了众人下了一剂镇魂汤。虽心里仍是不安,但都安慰着自己:只 要赵将军回来,挥数万雄狮必能一举击败那些乌合之众。彼时他们所有人都会安然无恙。
  他们将希望寄托在了赵承古的身上。
  得到这个消息,皇帝还是没见人,只是让太监传出圣旨:命赵承古将军剿灭奸孽!
  听到这个消息,众人心中都松了一口气。枯木尚且逢春,沅启遭此大劫,也定会安然度过。
  然而老天总是不会顺应人心。或者说是不会顺应沅启贵族的人心。
  不等赵承古班师回朝,叛军就已经打到上京城外了!
  消息传来的时候人人自危,心惊胆战的。前几日还以为这事能平安度过,谁曾想刀已经悬在了头顶,随 时都要落下来了!
  说的这话真的一点儿都不夸张。叛军是由贫民组成的,他们最恨的就是朝廷就是朝臣、皇家。若他们真 的进了城,倾巢之下岂有完卵? 一朝天子一朝臣,谁都不敢保证能安然无恙。
  此时的上京之人如同丧家之犬、无头苍蝇一般,绞尽脑汁的想生路。
  但是安稳日子过了几十上百年了,谁家都没想过会有这么一天,哪里又有什么生路给他们啊。
  不过也有例外,要说这其中最不慌的应该就是赵家了。
  没错,就是最该慌乱的赵家反而丝毫不慌。
  自从接到兵临城下的消息时,他们关上了门,闭门谢客,不见外人。
  他们能如此镇定,最大的原因就是赵承古送来的那封信了。
  张氏最会审时度势,揣摩人心,知道赵承古送来的信别有用意,便早早就做好了准备。
  消息一出,张氏就拿起了收拾好的东西,带着赵纯良就要躲起来。
  她早就在京中另外一处买好了宅子,对外声称是一个老嬷嬷的院子。院子不大,跟寻常百姓住的地方没 什么区别,里面一直有位嬷嬷住在那,就算是有人去查,也查不出什么来,因为嬷嬷并不是突然搬过去的。
  院子里也没什么不同,就有一点,那屋里有一间密室!很是隐蔽,除非专人特意去搜,不然是找不到那 里的。
  张氏早就放好了各种东西,足够他们娘俩在里面待上半个月都无事。而赵承古已经传回了消息,最多五 天就能到了。
  正当她拉扯着赵纯良出门的时候,管家突然走了过来,“夫人。”
  张氏一顿,松幵拉着赵纯良的手,掸了掸衣衫上的灰,矜持道:“何事?”
  管家弯着腰低声道:“珣王妃带着珣王世子来了。”
  闻言,张氏委实一愣,随即就明白了,顿了半晌,淡淡道:“不是说了,我近来身子不爽,不宜见 客。”
  管家有些为难,道:“夫人,奴才是这么跟王妃说的,只是王妃说一定要见您,不然她便不走了。”
  张氏脸色一沉,皱了皱眉没说话,又过了片刻,道:“你再去同她说一声,就说我实在身子不爽,自己 已经自顾不暇,实在无法接待王妃,还请她改日再来吧。”
  管家低声应了一声,片刻后又踌躇道:“夫人,我们这便拒绝王妃不好吧,万一王妃心有不满,到时怪 罪下来如何是好?”
  闻言,张氏哼笑了一声,声音低低的,道:“现在都什么时候了?能不能活到怪罪下来的那天还不知道呢。”
  她说这话乍一听是在说自己,但是若仔细想想,便觉得又不是那么一回事儿了。
  管家无法,只得领命,抬脚正欲出门的时候。站在旁边自始至终没说话的赵纯良则面无表情的看了一眼张氏,随后转身就走了。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