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还看到他们兄弟一起出现,时间上能对的起来,难道死的真是君子安?”
“……不会吧,那君子安虽不讨人喜欢,却也没人恨到非杀了他不可的地步吧?除非……”
“噫!你是想说君子游杀了他哥哥君子安,还在这儿跟大伙儿演戏不成?”
众口不一,一时也讨论不出个结果。
而这个时候,萧北城开口,说了句公道话:“不,不是君子安。他与子游一母孪生,生的一模一样,若非性子天差地别,单看这张脸是辨不出区别的。而此人面部骨骼较比二人更加瘦削,眼角上扬,该是生了双凤眼,左侧上睑还有颗丹痣,鼻梁更加挺拔,显然不是兄弟中任何一人。”
这话多少是让众人稍稍放下了心,可想着一具入葬多年的遗体保存竟如此完好,更是忐忑不安。一向迷信的沈祠口不择言:“那这……这具不腐的尸体该不会是僵……”
有人捂住了他的嘴,不让他再胡言乱语,“说什么呢,光天化日乾坤朗朗,还能有妖魔行祟不成!”正是叶岚尘的马屁精迟旻。
萧北城叹了口气,觉着脸上火烧一般发烫,有沈祠这个不懂事的在外丢人现眼,可真是让他的脸都丢尽了。
“沈祠,不得胡说。尸身保存完好,原因无非有二,棺椁封闭性好,或是用了特殊的防腐工艺。这棺椁是上好的金丝楠木制成,一旦封闭,空气与水分都难渗透进去,所以至今不腐。”
“王爷说的不错,除此之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君子游沙哑着嗓音开口,扶着厚重的棺沿,余下的话被咳嗽噎了去,咳得蜷缩着身子蹲了下去。
“子游!”
君子游婉拒了萧北城来关心他的好意,目光怅然,有些失神,只问:“……王爷,我能一个人静静吗?”
那人自是不愿放他一人伤感,可看他神情便知还是要给他留些余地,向叶岚尘投去了请求的目光,万幸后者愿体谅他的心情,当下便命无关人等退下了。
沈祠满头雾水地跟着萧北城走远,还多嘴问道:“王爷,咱们为什么也走啊,留先生一个人在那儿行吗?万一出什么事……”
一转头,他便不说话了。
只见守在棺椁旁的君子游艰难站起,握住死者的手,抽泣着扑在那人身边。
哭声难忍,便愈发的大了,听得人心中酸涩。
这也许是君子游有生以来唯一的一次为他的亲生父亲落泪。
过去这些年,他始终怀着一丝侥幸,认为逃避现实就能抹去自己身为林溪辞之子的真相,只要不去触碰那段尘封的过去,他就能永远活在局外,袖手旁观这一切。
可他错了……他从来就不曾有片刻逃出过这令人窒息的命运,只是一厢情愿的妄想罢了……
“父亲……父亲……”
泪滴落在那人的手背,他忙拭去了那苦涩的水痕。
颗颗温热,都承载着他被血泪填满的前半生。
他不记得自己是什么时候被人扶起来的,恍然惊醒,便已坐在刑部的檐廊下,茫然的望着角落里一支凌寒独开的红梅。
他探出手来,一时没了轻重,指腹被尖锐的树枝刺破了去,鲜血滴在雪地上,映着寒梅傲色,成了相融相合的美景。
有人自身后裹住他冰凉的双手,握在掌心暖着。
那人身上散发着停尸房里独有的熏香味道,显然方才是去过的,待了还不止一时半刻。
君子游低垂着眼睑,问:“怎么样了……”
萧北城坐到他身边,将他挡在鬓边的碎发别到耳后,轻声劝着:“子游,这事交给我,好吗。”
“我想知道。清绝,他是我与这世界的联系,求你。”
只有情至深处,他才会唤他的表字……
萧北城只是犹豫一瞬,君子游便站了起来,屈膝跪在他身前,没有歇斯底里,只是木然恳求。
“他……林大人的确受过酷刑。可他并非死于弹琵琶,而是勒颈。他脖子上留有绳索捆绑的瘀痕,形状有些奇怪,一时夏茶也不敢断定他究竟是自杀还是他杀。”
“若是坚固绳索留下的细痕,那他必定是为人所杀。狱中没有可供人犯自我了结的工具,假若我想死,而你递给了我一把刀,那你就是杀死我的好心凶手。”君子游一声长叹,两脚缩在椅沿上,把自己蜷成了一团,头埋在两膝之间,轻声问:“他……走的痛苦吗?”
这个问题也许不该问萧北城,而面对他乞求一般的语气,那人只能回答:“我也不知……但死去对他而言未尝不是一种解脱。”
后来,他便命人把神思恍惚的君子游送了回去,那人说心情不畅,想四处走走,他也便应了。
直到他离开,夏茶才把验尸结果递了过来,压抑着情绪向人报告:“王爷,死者两肋确有刀痕,左侧五刀,右侧七刀,没有伤及脏器,并无性命之危,且伤口有愈合的迹象,我想死者在受刑后应该是得到了治疗的。”
“严刑拷打,又关怀备至……这是种恩宠吗。”萧北城顾自低语。
夏茶没有接他的话,停了片刻接着了下去:“考虑到先生的心情,我没有解剖这具遗体,只从表象推断,死者是断气而死,凶器应该是一条有二指款的衣带。但奇怪的是,死者后颈留下了明显的绳结痕迹,实属少见。”
“此话怎讲。”
夏茶四下看了看,没找到能替代凶器的绳索,便解了自己的腰带,缠在门柱上模拟案发时的情景。
“通常人们自缢都是选择白绫悬梁,这种布料挂在高梁上不好打结,所以仅仅是以此自裁的话,死者的脖子上只有前半部分留有勒痕,后颈未与凶器接触,便是没有的。而杀人的时候,凶手为了避免受害者挣扎逃脱,都会在颈后打上绳结。所以我认为,死者被害的可能性更大。”
“可是并没有发现他有挣扎的迹象,被勒颈的时候,人下意识的反应就是挣脱脖子上这根凶器,情急之下下手没了轻重,在身上留下抓痕都再正常不过,面目表情也会非常狰狞。你不感觉他死的太安详了吗。”
“王爷说的是……如此一来,他究竟是自杀还是他杀,恐怕很难推断了。”
案情陷入迷局,萧北城愁眉不展,缓了会儿才问:“除此之外有什么进展。”
“方才江大人和叶大人来看过,说那棺椁雕刻的纹样是前朝的风格,若非今人刻意仿照古式而造,那便是件旧物。”
“你的意思是,里面的人未必是林溪辞?”
“不,下官认为逝者就是如假包换的林大人,但这口棺材却是有些年头了,不排除鸠占鹊巢的可能。”知道这个问题太过为难夏茶一个仵作,刚好来见萧北城的江临渊便代他答了,接过他手里的东西,便打发他去做事了。
看到他,萧北城的脸色更阴沉了些,“御史台插手这事,可就不能做的神不知鬼不觉了。”
“王爷误会了,插手的岂是御史台,分明是皇上啊。兹事体大,事关朝廷旧案与先皇声誉,他怎会坐视不理。”
“死了也不安生,本王开始可怜林溪辞了。”
“您可怜的哪里是林大人,分明是他……”江临渊没有言明,见萧北城信步走到庭前,便跟了上去。“王爷如何看待此事?”
“本王如何看待重要吗?”
“对先生来说,重要。”
这话倒是说进萧北城心坎儿里去了,抬眼望天,叹道:“杀林溪辞的人不是先皇,恰恰相反,他善待了林溪辞,并以帝礼厚葬了他,这或许也间接证明了他的身份,的确是前朝之后。”
“下官倒认为重要的不是他的身世,而是他生前做了什么。传闻先皇生性多疑,若他真的怀疑林大人的身份,是万万不会给他留下生路的,又怎会重用到出入不离的地步?”
萧北城话中带刺:“你又是从何得知林溪辞得宠?你在朝中不过数年,如何打探到这些?”
“王爷别忘了,下官姓江。从入朝亲近先生,到振兴大理寺,做了皇上的看门犬,都是为了查明此事,我手中掌握的线索,也许不比您少。不过您若是想问这些消息来源,下官倒是可以给您指条明路。”
说罢江临渊抬手一指东方。
长安城东,定安侯府。
作者有话要说:终于休息一天,谁也不能阻止我睡到下午,存稿箱加油!
感谢云生生小可爱打赏的1个地雷,感谢投喂!!
感谢各位看文的小可爱鸭~
感谢在2020-10-2323:34:59~2020-10-2423:37:32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缙王妃的扇子1个;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65章 败笔
长安又飘起了新雪。
积雪未融,稀稀落落又覆上了一层薄霜,意境是有了,可这美景在秦之余眼中,却是刺痛。
有家仆小声通报:“侯爷,门外有位客人。”
这样凑巧的时候,会来见他的也便只有那一人。
秦之余换上素衣,迈着沉重的步伐,去见了那个站在大门前,满目惆怅盯着自家府邸门楣上那块匾额的年轻人,见他看得入神,便问:“先皇的字,好看吗?”
君子游眨眨眼,依旧没有移开目光,“好看是没看出来,我只是在想……这定安二字,定下的究竟是谁的安呢……”
秦之余把人迎进门,身为晚辈,君子游为尽到礼数而客套了句:“多谢侯爷屈尊亲自来迎,晚辈深感惶恐。”
不过一直到最后,他中听的话也便只有这一句。
很快,他便迫不及待问道:“侯爷究竟为何暗掘景陵,搅扰陪葬坑的那些前朝旧臣……还有他的安宁呢?”
对方没有答话,只是低头快步走着,将他领到了一条不曾来过的蹊径,顺着这条小路,穿过一座假山,便到了处杂草丛生,凄凉萧瑟,一看便是许久没有人来过的小院内。
秦之余两手揣在袖中,望着满目再熟悉不过的风景,感慨道:“老朽也有几十年没来过这儿了,他死后,老朽便命人封闭了这里,任何人不得来此。虽然荒乱,不过这里一切都保留着他在时的模样,一草一木,都没有被踏平。”
“这些年过去,人已不再是当年的人,草木……还会是当年的草木吗?”
“草木无情,不加扼制便会疯长。都说斩草除根,只要根系还在,它们生而复死,死而复生,也依旧是当初的它们。”
君子游不置可否,又问:“侯爷打算从何说起?”
“不如就从……你最先调查的景陵大火案开始吧。老朽能明确告诉你的是,林皇后与废太子李重华确实死在了火场里,而杀了他们的人,是桓一。”
“为何?”
“因为只有前朝皇室血脉尽断,才能让他们的香火延续下去。也许这话在你听来矛盾,不过你这般聪明,一定想到了原因。”
那人别开目光,说出了一个早已设想过的猜测:“废太子的儿子,就是林大人。”
“不,他是你父亲。”
“对我而言,一个素未谋面的陌生人,就只是林大人而已。”
“真的不在意,你又为何来兴师问罪呢?”
不等君子游辩解,秦之余又道:“你说的不错,当年那场大火是林皇后所放,她在废太子悬梁自尽后服毒纵火,并让自己沉尸火场角落这一系列的举动,都是为了能让她的孙子暗度陈仓,摆脱前朝余孽的身份,好好活下去。”
“在这起案子中,侯爷您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也许……是刽子手。”秦之余坦然承认了自己的所作所为,“不瞒你说,当年祖辈负尽朝廷深恩,使得爵位一度被削,若不是老朽在先皇巡京时得了救驾的天赐良机,这事也轮不到老朽头上。事发那年,恰是老朽侍君的第二年,也不过二十的年纪,做事莽撞,一心求恩得赏,是想彻查此案,给出一个惊人的结果,让先皇对我刮目相看……然而就在深入现场的那天夜里,有人扣响府门,送来了一个身上还有烧伤的少年,他,就是溪辞。而送他来的人,是桓一。”
彼时的桓一已进了宫,面对年轻的秦之余,连一个字都没有说,将那个少年推向他,转身便走。
秦之余追问他是何意,而对方却只是报以简单一句……
“‘看不懂吗?从今往后,他的命就交在你手里了,是生是死,是去是留,都由你做主。’……他是这样与我说的。”
沉浸在回忆中的秦之余恍然回神,发现君子游在微微颤抖,抱歉地笑笑,把他带到旧居内,继续讲述。
“那个时候溪辞十几岁,已经懂事了。听闻他是废太子与宫女所生,那宫女身子显怀时桓一便得知此事,将人带离景陵,在城外供养了些日子,直到溪辞出生。他一降世,桓一便干脆果决地杀了他的生母,并将他交由乳母抚养……他是在废太子死前不久,才知道自己身世的。”
君子游感慨:“那他与我的遭遇还真是相似,我也是在我爹死后,才……也罢。侯爷话中多次提起大监,他又处在什么立场?”
“呵,桓一,一个无耻的阉人罢了。他是林皇后的外戚,算起来是废太子的表亲,当年兵临城下,他还是个不懂事的孩子,太祖皇帝心软,没有赶尽杀绝,便将他带进宫里,也不知是哪位贵人多管闲事,怕他日后惹出祸端,便把他……你也知道,小孩底子差,失血太多是会出人命的,每年进宫的太监都是要听天由命,桓一也不例外。所以当年,宫里的贵人就是冲着要他性命去的。”
“后来呢?”
116/229 首页 上一页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