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1

八珍玉食(近代现代)——清韵小尸

时间:2021-05-13 15:58:38  作者:清韵小尸
  乐舒云也在一旁喝着鸡汤,尝过了这一道汽锅鸡,他觉得他自己前半生喝的其他鸡汤都是白喝了。
  胡升又夹起了鸡肉尝了尝,鸡汤好喝,这鸡肉也毫不逊色,肉已经脱骨,轻轻一抿就下来,鸡肉白嫩,带着一点汤汁,咬在口中不柴不腻,酥而不烂,全是好肉。
  花荼在一旁准备了酱汁酱料,可是完全不用蘸就已经足够香。
  这样的一道鸡汤非常惊艳,三个人一时都低头吃着,顾不得聊天说话。
  等汽锅鸡吃得差不多,胡升问慕颂之:“剩下的菜还有多少?”
  慕颂之看了一下:“主要就剩下蘑菇面和甜品了。”
  胡升道:“那你能不能让你家私厨出来下,我实在是好奇,想要问问这道汽锅鸡是怎么做的。”
  慕颂之道:“好,那我叫他出来。”
  老板发了话,有眼力价的乐舒云就直接起身,直奔厨房。
  他拉住了花荼道:“那位胡代表想见你。”
  花荼正在那里做好了面条准备下面,听到他说了,淡然擦了擦手,跟着他出来。
  胡升没想到做饭的私厨这么年轻,而且看起来十分俊秀。
  他开口道:“今天这道汽锅鸡真的非常不错,我之前吃过太多的汽锅鸡,每一次都会默默在心里评个分数,能够达到九十分以上的就是极品,而今天的这一道菜,真的是把我震惊了,在我的心目之中我觉得达到了九十九分。不打一百也只是因为我这一生还没过完,不敢断言。我实在是好奇,这汽锅鸡你是怎么做的?为什么味道这么丰厚浓郁?”
  一道足够惊艳的菜品,可以给食客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铭记终生。
  花荼看向了一旁的慕颂之,用目光征求意见。
  慕颂之道:“你可以简单讲讲,不用特别具体。”
  胡升这才觉得自己唐突了,他问得太过直接,连忙摆手:“如果是行业机密,那可以不告诉我,我主要是想要表达一下我对这道菜品的满意和惊叹。”
  花荼道:“也不算是什么机密,奥秘就在蒸制鸡汤的汤底之中。”
  看众人依然不解,花荼解释:“我在做这一道菜时,发现加入草药以及葱姜虽然能够去腥,但是由于长时间的焖煮,会让鸡汤的味道发生改变,另外由于容器的容量有限,里面的鸡肉不够多,鲜味的层级和鸡汤浓度无法提升。”
  胡升连连点头,他在家里也做过汽锅鸡,这些也是他所碰到的问题。
  说到这里,花荼继续道:“后来我想到了一个方法,我们平时做鸡汤,能够闻到飘散出来的香味,那说明那些香味是可以随着水蒸汽传递。随后我去查了一些资料,发现一些老店也会在汽锅鸡的汤底之中加入一些食材和药材,提升汽锅鸡的香味。”
  这才是汽锅鸡的正确做法,增鲜的真正奥义。
  其实这原理非常简单,平时也会常常用到,比如蒸螃蟹的时候,要在水里加入黄酒,这样黄酒的蒸汽会让螃蟹去腥。
  可是由于云南餐厅鱼龙混杂,汤底的配方已经失传,每次都要另外熬制底汤太过花费时间。
  总之种种原因叠加,现在,汽锅鸡外面流传的制作方法多是用白水做汤底来制作。
  而差的这一点,就让这道菜没了灵魂。
  花荼进行了搜寻和查找,这底汤的具体配方已经没有了明确的记录,只在一些古早的纪录片中,提及一些老店中做汽锅鸡时,汤底会用高汤,加入黄豆,肘子,鸡骨,葱姜和药材增鲜。
  也正因为此,人们只能在一些百年的老店里才能够喝到味道极佳的正宗汽锅鸡。
  花荼道:“了解到了这些,我就有了一个想法,用鸡汤来蒸制鸡汤,我在锅底之中,加入熬煮好的鸡汤,汤底的鸡汤里有葱姜还有药材,熬好以后去油过滤,只剩下有着香味的鸡汤。用这样鲜美的汤底再来进行蒸煮,鸡汤里面的鲜香随着蒸汽挥发,布满整个容器,随后再遇冷凝结和汽锅里面的味道相融。这样形成的二道汤,没有放葱姜药材,却完全不会腥,还会带有隐隐的草药味道,鸡汤也会更加浓郁。”
  花荼自己试验了汤底的各种配料,最终达到他认为最为合适的配比。
  汽锅在火上足足蒸满八个小时。
  所有鲜香早就融为一体。
  正因为此,汽锅打开的瞬间,所有香味就会迸发出来,甚至浓到整个房间都是香的。
  听了花荼的解释,胡升忍不住鼓了几下掌:“精妙。”
  这样的古法新做,进行改良,的确是让这道菜增色不少。
  蕴含在其中的是厨师的智慧还有精益求精的精神。
  乐舒云在一旁道:“云南菜果然是很有特色。听了花荼的解释我才知道汽锅鸡有这么多的门道。”
  乐舒云说到这里,转头看向慕颂之。他发现自家老板的目光落在花荼的身上,那表情淡笑着,满是赞许。
  乐舒云越发坐实,两个人之间有点说不清的关系。
  而且联系起之前的演唱会门票,还是自家那位向来对美色无动于衷的老板更为主动?
  介绍完了菜品做法,花荼弯腰鞠躬:“那你们慢慢吃着,我先去后厨继续忙了。”
  胡升点头道:“吃完了这一道汽锅鸡,我更加期待那道菌子面了。”
 
 
第32章 “以身相许。”
  花荼回到了厨房里, 继续做那一道八菌面。
  很早以前,人类就把菌菇作为了食材,烹饪各种美味佳肴, 蘑菇不光味道鲜美还营养丰富。
  云南人喜欢把蘑菇称为菌子,每当下过雨,森林里的各种植物下就会冒出来各色的蘑菇。人们拿着背篓,上山采摘,回家了就可以做一桌子的菜, 多余的还可以拿去贩卖。
  其中有的风味奇佳,人们熟知的,比如松茸, 羊肚菌,鸡枞,谷熟菌,奶浆菌等。还有风险, 必须做熟,否则容易看到小人的见手青等。
  八菌面这个名字,源自于八菌汤。
  而这八菌究竟是用哪八菌, 民间也并没有统一约定俗成的做法, 于是有人又把这道菜叫做杂菌汤。
  花荼所做的, 就是这道菜的变种版本,以汤做卤浇在面上。把汤汁熬到浓郁, 配上面条,一边吃面,一边吃蘑菇。
  这杂菌虽然听起来是用什么蘑菇都可以,其实里面却大有讲究。
  选择不同的菌子,数量多少不同, 做出来的味道就会不同。
  菌子并不是越多越贵就越鲜,而是必须用到恰到好处,有的蘑菇相遇之后,香味叠加,有的蘑菇却是味道想冲,做在一起还会减分。
  比如香菇,虽然很香,但是它的味道就和很多的蘑菇想冲,一旦放入了香菇,其他蘑菇的味道就尝不出来了,所以很多菌类的汤中是不放香菇的。
  再比如松茸,少量一点点能够提鲜,一旦放多了也是只有松茸的味道。很多菜品真的是成也松茸,败也松茸。
  而有一些蘑菇,几乎没有什么浓烈的味道,比如竹荪,虫草花,猴头菇之类,再到生活里平常所见的蟹味菇,金针菇,杏鲍菇,这类蘑菇加入汤中有增鲜效果,却不会和很多的蘑菇味道起冲突,是杂汤经常选用的品种。
  今天花荼所做的这道汤是以云南的菌子为主。
  其中的主味是羊肚菌,因为其表面像是翻开的羊肚,因此得名。
  其他为辅的选择鸡枞,见手青,牛肝菌,再加上少量的松茸,随后搭配竹荪和猴头菇等,一共凑齐八种。
  这些蘑菇有的花荼采购的是干的,有的则是采购的是鲜的。
  干蘑菇需要泡发,冲洗之后放入水中泡上一晚,最后的蘑菇水千万不能扔,蘑菇的香味都在里面,那是做菜的佳品,做卤料的时候倒进去,就能够让一锅汤都喷香浓郁,立马提升一个档次。
  想要做好蘑菇,清洗是第一步,有的蘑菇不用太过清洗,冲洗一下就可以了,否则容易洗碎,有的蘑菇却产自山中,需要好好洗净。
  这时候就需要把蘑菇的根部完全去掉。
  然后把蘑菇放入水盆,用筷子快速旋转敲打。
  这一步叫做打蘑菇,随着水的旋转,形成漩涡,泥沙和蘑菇的惯性不同,就会分离开来,泡蘑菇和打蘑菇相结合,反复打上三次,每次二十分钟左右,就能够把所有的蘑菇里的泥沙完全洗净带走。
  随后要把蘑菇分开,弄成小块,这一步不需用刀,最好是用手。
  掰下来的蘑菇会露出纤维,比用刀切开的要好吃很多。
  菌子处理好以后,鲜的需要加多一点的油来炒,一定要炒到微微焦黄,把所有菌菇味道都激发出来。
  随后就是炖了。
  花荼选用了猪骨和猪肉作为汤底,除了熬汤的大骨,就是中间只有软骨的大块猪肉,肉块焯水后,放入开水,再放入少量的姜片和花雕酒,进行熬制,直到汤色浓白,肉香扑鼻。
  蘑菇一好,就把各种干蘑菇和炒过的蘑菇倒入锅内,加入之前泡的蘑菇水,一起慢慢熬煮,一个多小时后,猪肉和蘑菇的味道融为一体,整个蘑菇底汤变成了褐色,上面漂浮着一层油花,才算是煮好。
  此时的蘑菇卤料开了大火收汤,在锅里咕嘟咕嘟冒着泡泡。
  花荼刚才已经拉好了面。
  面条不粗不细,软硬适度,正好入味。
  面下了锅中煮好之后,迅速过一遍冷水。
  花荼盛面的时候,也和一般人所用的方法不同。他先在碗底盛上一勺蘑菇,随后用筷子挑起一缕面,盘在碗里,随后又在面的上面盖上一层蘑菇,再盘一层面。如此重复三次,在最上盛入菌子,浇上一大勺浓郁的汤汁,最后把早已经炖得酥软入味的猪骨夹了两块放在上面。
  一碗之中,菌子是绝对的主角,甚至比面条还要多。
  这样的面根本不用拌,汤汁就和面就完全在一起了,吃的时候一层一层吃下去,越往下浸的时间越久,味道也就越香。
  服务员把三碗面端了过去。
  胡升看到了八菌面就急忙接了过来,他顾不得先吃上面的肉,先用勺子舀了一勺汤汁尝了尝。
  多种菌菇的味道巧妙融合在了一起,形成了逼人的鲜香。
  虽然加了肉,那肉香味却没有喧宾夺主,反而让蘑菇的味道更加凸显。
  胡升感觉,吃着这份菌子面,他好像又回到了家乡。
  仿佛回到了小时候,置身在山林之中,雨后的阳光从树叶的缝隙之中投射下来,耳边听着泉水声响,漫步在湿润的土地上,闻着泥土的芳香味道,采摘着各种的菌子。
  一碗面吃着,面条非常入味,越往下吃越香。
  胡升夹了一块见手青放入口中,不由得感慨道:“我觉得我的眉毛都快要鲜掉了。”
  慕颂之也开始品尝,他之前看花荼订购了好多的菌子,还都进行了标注,如今尝了一口,只觉得鲜香无比。菌菇和肉炖在了一起,那种鲜味和一般的蔬菜肉类都不相同,独特的味道在口中迸发。
  他夹了菌子吃着,羊肚菌的口感润滑,鸡枞鲜香无比,竹荪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口感,所有的蘑菇都被花荼处理得干干净净。
  一片片的蘑菇味道不同,都很好吃。
  随后他又咬了一口肉,大块的精瘦猪肉早就闷得酥软,里面的脆骨都是软的,入味而黏牙,裹着蘑菇的汤汁。
  最妙的就是那卤料汤汁,仿佛凝聚了所有菌子的精华。
  慕颂之以前吃过云南的菌子火锅,那就已经非常鲜了,而这一份菌子面用料更为考究,炖煮了很久,汤汁粘稠,比那火锅还要鲜上几分。
  乐舒云过去对蘑菇的认知只是香菇,金针菇,杏鲍菇,可是如今面前这一碗面里,有好多他叫不出名字的蘑菇。不管是什么,总之是香就对了。
  乐舒云越来越觉得,这顿饭他吃也太值得了。就冲着这顿饭,这样的人间美味,他也决定要对公司更加忠心耿耿。说不定下次慕总一开心,还会再带着他蹭饭呢……
  三个人一时都埋头吃着。
  以往吃饭,到了最后上了主食,大家都只是意思一下,并不会吃多少,但是这一次,每个人都吃了个精光,真的吃到了十成饱。
  一碗面条吃完,乐舒云道:“我终于体会到了,为什么云南人就算是明知有的菌子有危险,还会吃了,这菌子面也太香了。”
  胡升哈哈笑了:“不吃菌子,算不上云南人。我们吃菌子讲究三熟,对菌子熟,对症状熟,对医院熟。就像这里面的见手青,虽然好吃,做不好会见小人的。”
  听了这话,乐舒云差点噎到。
  胡升忙解释:“这里只是少量,煮熟了就没事了,这炖过的蘑菇肯定是没毒了。生的就不行,会进医院的。”说到这里他又想起了个云南的笑话,“我们那里说哪个人勇猛,都会问他你是不是敢吃凉拌见手青。”
  众人又一阵笑。
  慕颂之热情招呼:“你们还用不用加一点面?”
  胡升连忙摆手:“这菜道道好吃,我是实在吃不下了。”
  面条太好吃了,乐舒云有点没吃够,但是他看慕颂之和胡升都没再要,自己也不好意思去加面了,在那里意犹未尽地舔着勺子。如果不是顾及颜面,他就要低头舔碗了。
  主食用完,就是甜品时间。
  三份泡鲁达被摆到了餐桌上。
  这道甜品最初是在缅甸和泰国等国家盛行,后来传入了中国云南,经过了一些改良。
  胡升又说:“这是泡鲁达,名字很好玩。我们那里也有人用这个甜品的名字开玩笑,怎么才能够泡到鲁达?只要去到云南瑞丽,鲁达陪你倒拔垂杨柳。”
  乐舒云:“你这么一说,这名字我就记住了。”
  这一道甜品花荼用了十几种的配料,西米,木瓜冻,紫米,炼乳,椰奶,牛奶,鲜水果等融合在一起。
  单独哪一种的配料都很好吃,合在一起就更加好吃。
  花荼在每一份的上面还放了一个冰激凌球,配着面包干。
  吃了一顿丰盛美味,这时候再来点甜食。
  一点一点挖着冰激凌,品味着椰香,吃着酥脆带甜的面包,舀起Q弹的西米。
  各种味道萦绕在舌尖,那感觉安静而享受。
  好吃的甜品填满了胃中最后的一丝空隙。
  普洱茶也再次满上。
  吃饱了一餐饭,胡升能够感觉到那种强烈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这已经是他人生之中已经很久没有过的体验。
  胡升道:“今天的这顿饭真的是超级好吃。我真的是好久没吃过这么正宗的云南菜了。感谢慕总的款待。”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